美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艦計劃第九代試驗品SN9近日終於迎來了合適的發射天氣,並最終進行了試驗。只不過這一次的試驗結果仍然不盡令人滿意,其表現甚至還不如上一個試驗品SN8。SN9在成功飛上10 千米的高空之後便開始進行著陸試驗,只不過最終整個火箭卻沒有調整好下落的角度,最後整個試驗以SN9四十五度與地面接觸後爆炸告終。
而上一代的試驗品SN8則是順利完成了姿態的調整,以正確的角度回落於地面,只不過最後因為燃料壓力不足而功虧一簣。而這一次實驗的SN9則是根本沒有完成姿態的調整,從發射直播來看,應該是其發動機控制發生了問題,最終導致了整個爆炸的發生。但這一次實驗失利並沒有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帶來太多的負面影響。SN9的下一代繼任者SN10已經樹立與發射試驗場的另一邊,準備進行下一次的測試。
實際上這一個星際探索公司的星艦計劃還是非常宏偉的。它們試圖通過開發可以回收的星艦飛船來實現規模化的載人航天。設計中高120米直徑9米的星艦計劃能夠將超過100噸的衛星運載至地球軌道。除了衛星之外,星艦真正的目標是實現載人和貨物的星際飛行,從而幫助人類回到月球乃至於飛往火星。只不過計劃中要在2023年就實現載人星艦的首次環月旅行,對於星際探索公司來說顯然已經十分緊迫了。
而我國近些年來在航天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只不過相對於太空探索公司宏偉的計劃,我國的航天事業則是一步一個腳印正在踏實的穩步前進。去年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了探月任務並從月球帶回了一批土壤樣本,這些樣本也是自從美國實施載人登月計劃以來第二批樣本,對於我國的航天科學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事實上除卻嫦娥五號以外,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也正在穩步地推進著。
2020年7月23日,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從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正式升空,開始了奔赴火星之旅。雖然天問一號並沒有如同嫦娥五號一般的登陸火星的計劃,但其完成巡視任務這一項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完成火星表面巡視的國家。而除了正在途中的天問一號,探日計劃也已經提上了我國航天工業發展的日程。目前我國的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計劃計劃於明年上半年完成發射任務。隨著探日計劃的正式開始,我國航天工業也將進入下一個探日時代。
雖然從我國未來幾年的航天藍圖能夠看出,近些年來我國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整個航天工業也正在穩步前進著,但我們也要同時意識到,美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正在研究的技術是跨時代的,具有極強的超前性。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還並不屬於美國政府組織,而是一個科技公司。美國的科技公司都已經開始向太空進軍了,這也給我國的航天工業提出了一個危險的信號。畢竟我國在航天領域基本沒有這樣的創新技術公司。毫無疑問,未來的中國航天還將面臨很大的壓力,距離成長為世界航天領域中的技術巨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