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亮點 | 電遺傳學——新一代精準化細胞調控的工具

2021-01-14 BioWorld

電信號對於心肌細胞,神經元和內分泌細胞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是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活動的重要調控媒介,那麼是否可以利用電信號直接人為調控細胞的生理功能,包括特定基因的表達和釋放,一直是學術界探究的方向。近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Martin Fussenegger團隊、華東師範大學葉海峰團隊、西湖大學解明岐等合作在 Science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Electrogenetic cellular insulin release for real-time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ic mice 的研究論文。研究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工程化改造人胰島β細胞,並利用定製的生物微電子設備實現對胰島素合成和釋放的精準調控。該研究所展示的電遺傳學調控工具,是繼光、磁、無線電波、超聲等基因調控系統之後,又一項極具應用前景的遠程調控細胞功能的工具。這也是生命科學界首次實現,直接以電信號為媒介遠程精準調控哺乳動物細胞基因表達和釋放的功能。在本研究中,團隊成員根據細胞可通過電壓依賴性離子通道來實現對電刺激作出反應的原理,對候選的3種「L型」電壓門控鈣通道(CaV1.2、CaV1.342A 和 CaV1.342)進行篩查,並最終選取CaV1.2與向內整流的鉀離子通道(Kir2.1)的組合(前期實驗證明Kir2.1的共表達可以有效降低報告基因本底表達洩漏,並提高電刺激依賴性)。在以HEK-293T為底層細胞的共轉染體系中,成功實現電刺激可調控Ca2+依賴的NFAT信號通路報告基因表達,而且報告基因的表達量受施加電壓、脈衝長度和刺激持續時間所控制(圖 1)。圖1 電信號調控哺乳動物細胞基因轉錄表達的設計示意圖同時研究人員在轉錄水平上證明了電調控基因表達的可能性,然後利用已篩選的CaV1.2與 Kir2.1組合,以胰腺β細胞係為底盤細胞進行工程化,得到對葡萄糖敏感性缺陷同時具有囊泡胰島素分泌功能的單克隆胰腺β細胞系(Electroβ細胞)。實驗證明Electroβ細胞可使胰島素積聚在囊泡中,依賴於電刺激引發的膜去極化從細胞內儲存小泡中快速釋放胰島素,同時不響應葡萄糖濃度的變化。並且刺激開始的10分鐘內即可達到分泌高峰,實現電調控胰島素快速釋放的目標(圖 2)圖2 定製化Electroβ細胞的設計示意圖研究人員通過將Electroβ細胞包裹在可以皮下植入的電刺激裝置中(圖3)。結果表明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治療應用中,該體系可以重複使用數周。利用無線供電元件誘發電刺激,主動調節Electroβ細胞中所儲備胰島素的分泌,並且在數分鐘內即可抵消血糖濃度的波動。圖3 電調控胰島素釋放的電子藥丸設計示意圖此外該團隊的研究成果中多次提及新型電子藥物的概念,其實有關電子藥品的概念研究報告,早在20世紀初就已出現。但是,電子藥物的概念僅限於將既定藥物存儲在特殊載體單元中,並控制其有序釋放,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例如,用於糖尿病治療的胰島素泵電子自動化設備,可以定期監測患者的血糖並定量釋放胰島素。然而,胰島素等蛋白類藥物都存在易變性、難儲存、量有限等問題,所以極大地限制了這種電子藥物的長期使用。近年來,活細胞藥物工廠和智能微電子設備的結合已經逐漸發展起來。2017年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課題組首次報導了通過智慧型手機超遠程控制移植體內的電子藥物膠囊表達釋放胰島素用於控制血糖穩態(Shao et a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在本研究中所開發的利用電信號直接控制定製化細胞的胰島素釋放,進而控制血糖濃度,該策略有望為針對個人定製化的先進的精密醫療保健創造更多新的可能。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4/993


BioWorld始終致力於報導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有趣的研究進展,目前全網已有30萬學者關注,現組建生命科學/醫學/科普領域交流群。如需進群,請長按下面二維碼,添加管理員微信。


溫馨提示:添加管理員微信時請備註(姓名/學校/專業/職位),以便我們邀請您進入相應交流群。


相關焦點

  • 從光到電,細胞基因表達調控更精準—新聞—科學網
    「將細胞基因表達的調控從光遺傳學真正地推向電遺傳學,這是一個重大突破。」論文參與者、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教授Martin Fussenegger團隊的前課題組組長、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解明岐告訴《中國科學報》。 取代對注射的依賴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病之一,其主要特徵表現為高血糖,並伴隨繼多種併發症的產生。
  • Chemical Science:合肥研究院等在光遺傳學工具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俊峰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黃韻、周育斌課題組合作,研發了一種能夠利用可見光在納米尺度上精確調控細胞器之間連接的新型光遺傳學工具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實驗工具,對膜接觸位點形成機理和功能的研究十分有限。光遺傳學是利用光學和遺傳學來控制蛋白活性和細胞功能的一項生物學技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光遺傳學的可操作性好、實時可逆,定位精準、對細胞組織無創傷等。為了更好研究膜接觸位點的功能,兩個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用藍光調控,可在細胞質與質膜之間穿梭的光遺傳學工具——OptoPB。
  • Nat Methods:光遺傳學——細胞生物學新研究利器
    在細胞生物學領域創新的研究方法並不是特別多。光遺傳學方法過去多應用於神經系統的研究。然而,全新的方法拓展了光遺傳學應用範圍,幾乎可以用於所有組織器官的細胞生物學研究,這一全新的技術可能會細胞生物學研究帶來新的曙光!傳統對細胞信號研究幾乎都是線性的,而光遺傳學可能提供了立體、空間,以及動態的細胞信號特徵,也可能為人類認識細胞信號轉導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視野!
  • 《Nature Methods》介紹細胞生物學新研究工具
    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使用光控制生物細胞水平的新方法。
  • Science:遺傳因素推動下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發現DNA變異可通過序列特異性的轉錄因子活性,影響一種名為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基因調控機制。在過去的10年裡,遺傳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研究發現之一是:絕大部分與性狀相關聯的DNA變異都存在於一些曾經被稱為「垃圾DNA」的基因組區域中;這些基因組區域之所以被稱為「垃圾DNA」,是因為它們不能編碼蛋白質。
  • Science | 電刺激下的細胞胰島素釋放系統
    細胞療法是幾年來新興的治療策略,它的思想是通過植入可在特定誘導下產生某些蛋白的細胞來對機體進行調控,但現有的誘導方式中化學誘導受到毒性,生物利用率等的限制,物理誘導如光誘導需要高的能量輸入,且這些調控停留在轉錄層面,缺乏動態響應能力。
  • Science:新發現揭示遺傳調控的多樣性
    這項新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圖譜,描繪了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基因調控以及這些細胞變化如何導致常見和罕見疾病及性狀的遺傳風險。相關結果在《Science》雜誌和其他期刊上發表。(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Lappalainen博士是哥倫比亞大學系統生物學系的聯合任命的副教授。
  • 研究揭示機體調控星形細胞抑制的化學遺傳學
    研究揭示機體調控星形細胞抑制的化學遺傳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5:22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Scott H.
  • 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子遺傳學改變和靶向治療新進展
    近年來,利用基因表達晶片和新一代序列分析技術等進一步了解T-ALL發生發展過程中多種重要基因的遺傳學改變特點,及其在T細胞惡性轉化中的主要分子機制,對疾病預後預測和靶向治療研究有重要意義。現主要介紹2012年第54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中有關T-ALL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及其在臨床上可能具有的診治意義。
  • 用手機超遠程調控胰島素表達
    在醫藥健康領域,它不僅會給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還將成為未來醫療實現個性化、數位化和精準化的新風向標。  獲得光控定製細胞  「美國半導體研究聯盟首次提出『半導體合成生物學』概念,在其戰略發展報告中引用的唯一中國人的相關研究成果,就是我們的這項工作。」
  • 亮點文章|枯草芽孢桿菌表達與調控工具相關研究進展
    近年來,隨著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枯草芽孢桿菌相關表達系統與調控工具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生物技術通報》特邀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康振教授團隊撰寫題為《枯草芽孢桿菌表達與調控工具相關研究進展》綜述,圍繞枯草芽孢桿菌動態調控工具的研究進展,分別從轉錄水平調控和轉錄後水平調控兩個層面上進行綜述,並對調控元件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進行了討論。同時對未來枯草芽孢桿菌表達與調控工具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 Nature綜述:幹細胞功能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不同細胞的分化程序由轉錄和表觀遺傳學調控保駕護航。不過,人們還不了解表觀遺傳學調控在發育完成之後對組織內穩態做出的貢獻。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雜誌七月十三日發表了題為「Epigenetic control of adult stem cell function」的綜述文章。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7-24 20:05 來源
  • 2020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Science:新研究組裝出改進的恆河猴參考基因組doi:10.1126/science.abc661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來自美國、義大利和德國的大型研究團隊改進了對恆河猴參考基因組的組裝。在小鼠胚胎中,這一事件被設定在8個細胞階段發生,這一時間遵循一種內在的發育時鐘,與胚胎大小或細胞周期進展無關。儘管頂端區域(apical domain)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在小鼠和人類胚胎中,建立細胞極化和對這一事件進行時間調控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
  • 可操控植物基因表達的光遺傳學工具問世
    Zurbriggen研究組開發了可用於植物基因表達操控的光遺傳學工具。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2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方法學》雜誌上。據研究人員介紹,光遺傳學是用光控制細胞過程的遺傳方法。但是,光遺傳學在植物研究方面滯後,因為生長所需的環境光會導致系統激活。研究人員通過開發植物可用的光開關元件(PULSE)解決了這個問題,PULSE是一種在環境光下可逆地控制植物中基因表達的光遺傳學工具。
  • 中國學者率先闡明SLE發病相關分子遺傳學機制
    沈南團隊研究闡明了在狼瘡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相關分子遺傳學機制。仁濟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月9日電 (記者 陳靜)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危及生命。但是該病的病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癒手段。
  • 邱菊研究組合作發現3型天然淋巴細胞表觀遺傳學調控新機制
    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s)作為固有免疫系統中的一個細胞類群,廣泛分布於腸道黏膜固有層中,在腸道炎症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天然淋巴細胞在分化早期以及待激活狀態下即實現了關鍵基因轉錄調控區域的染色質開放,這使其相比於功能相似的輔助性T細胞能夠更為快速地做出免疫應答。
  • GTEx項目檢測遺傳學效應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研究者們在過去的幾年裡開展了大量的基因組分析,並從中獲得了諸多經驗,其中一條經驗是:如果由大型研究團隊開展一系列設計嚴謹、目標宏大、分析周全的遺傳學研究的話,將會推動該研究領域取得巨大的飛躍。這些遺傳學研究既能夠為研究者提供新的見解,也能夠生成大量可供所有研究人員廣泛利用的基因數據集,從而實現遺傳學研究領域的飛躍。
  • 2016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16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12月份即將結束了,12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1.Science:重磅!這一突破為科學家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如何發揮功能提供新的機會。Hell解釋道,「我們利用MINFLUX實現1納米的解析度,這是單個分子的直徑---在螢光顯微鏡中可能實現的最終解析度限制。我深信MINFLUX顯微鏡有潛力成為細胞生物學最為基礎的工具之一。基於此,在分子細節上繪製細胞圖譜和實時觀察它們內部快速發生的過程將是可能的。
  • 2020年1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20年11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2020年11月份即將結束了,11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但是,他們的新研究通過將前沿的治療細胞工程與先進的計算方法相結合,為這方面增加了一個強大的新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