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死亡過程......

2021-01-18 淨土宗專修平臺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念佛人的死亡過程

關於往生人的臨終狀況,《阿彌陀經》講得比較簡略,就兩句話:

   一、臨終的時候,佛聖現前迎接;

   二、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不過,《觀經》說得卻很詳細,分成了一個個細節來說明,我們可以大致歸納為九個環節:

   1 佛聖來迎。

   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菩薩大眾,浩浩蕩蕩而來。幡花映徹,鼓樂彌空。

   2 侍者持花。

   只見觀音、勢至二大菩薩,親手端持著蓮花寶臺,恭敬地侍立在阿彌陀佛身邊,親切地等待我們坐上蓮花寶臺。

   3 彌陀放光。

   這時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直照行者之身。行者被佛光照,所有業障一掃而清,心得安慰,心大歡喜,歡喜心中,戛然命終。

   4 彌陀授手。

   是時阿彌陀佛,與無數化佛同時舒垂寶手,招接行者。

   5 接手升臺。

   行者被佛寶手垂接,自然身心飄舉,直升蓮花寶臺。

   6 彌陀贊慰。

   阿彌陀佛親開金口,暢發綸音,與菩薩大眾同聲讚嘆,說:「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7 行者歡喜。

   此時行者,既已見佛親自現身來迎,又見菩薩端持花臺來候,又見佛光直照己身,又蒙寶手舒輝垂引,又見自身已坐蓮臺,更聞佛聲親加贊慰,歡喜無量,無量歡喜,更非語言所能宣表。即於花座,低頭禮佛。

   8 行者見聞。

   凡上種種,往生之人,親自所歷,歷歷眼見,的的耳聞,明明了了,更無半點恍惚迷悶。

   9 隨佛往生。

   行者還正在蓮臺上禮佛,才一抬頭,已至彌陀寶國,化生七寶池中。

   由此可知,每一個往生人從臨終之際佛來迎接,直到命終之後隨佛往生的每一個場景,都是親見親聞,歷歷分明,一點都不含糊,根本就不存在心識顛倒的事,個個都是歡喜命終。所以,我們念佛的人都是歡歡喜喜去死的。

 此文諸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感謝瀏覽!(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信願念佛  求生淨土

↓點擊 閱讀原文 了解更多善知識

相關焦點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所以出家人見面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念佛的人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問候。念佛方法其實有很多,但是主要有四種: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想念佛簡單的來講,觀想念佛就是心裡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用我們的意念去想,當然不是亂想,你要依經文。
  • 佛教:持名念佛又稱為香光莊嚴
    《觀經》中講,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阿彌陀佛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一切眾生,但是只能與念佛眾生產生關聯。何以故?
  • 香港理工大學原校長潘宗光:淨土法門不是念佛等死
    修學淨土法門並非念佛等死(圖片來源:資料圖) 面對死亡,有些人會選擇修淨土法門。因此,淨土法門容易給人一種消極的感覺,是念佛等死。 所以,念佛不是等死的消極人生態度,念佛能夠為我們現生消除業障,生命也得到改善,變得更健康及安樂自在。念佛為了臨終往生淨土極為重要,但我認為同等重要的是,念佛是為了活出積極人生和奉獻人生!下節我便會談到如何做個真正的「淨土人」。 (三)做個真正的「淨土人」 極樂世界是最殊勝的大乘修行道場。
  • 九華山肉身菩薩和虛雲老和尚弟子具行上人都是服務大眾,一心念佛
    你看,這樣一個要念佛的人,最後,分配她去做護法,她又沒做過護法。說句實在話,外邊的念佛堂,總有五大念佛堂吧,其中,她那個念佛堂是做得最好的。她一個,演菩師一個,還有幾個人,非常負責任。分享的時候就知道,很多人走出來了,這個不能做假的。你看,她就非常安心,而且非常盡責。她就已經從一個完全照顧自我的人,變成一個照顧大眾的人,而且非常的認真負責,沒有任何煩惱的人。
  • 一心念佛 志心執持阿彌陀佛聖號
    此六字四聲念佛法乃印光大師親傳,由雲南雞足山放光寺住持慈法法師念誦。慈法法師當時在廣化寺任管堂,覺得這個調很好,可快可慢,可高可低,而且念起來清涼寧靜不憋氣,音域廣老少適宜,尤其適合經行念佛。後來慈法法師弘揚般舟法就用這個調子,現在大江南北幾乎所有般舟道場都用這個四聲念佛。   福建廣化寺圓拙老法師,曾住靈巖念佛堂,親聆印祖教誨,圓拙大師得到傳承到福建廣化寺讓大家用這個調念佛,並由定妙法師用譜子記下來以防誤傳。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白話文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唐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 怎樣念佛才能得到佛現身給你摩頂?
    > 我們人在這兒念佛,要心平氣和地來念,不要念得很慢,也不要念得很快,所以說「念佛勿緩亦勿急」。我們不會用功的人,越念佛,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就越不願意念佛,就好像那渾水,月亮照不進去是一樣的。 念佛法門又有一個譬喻,譬喻什麼呢?
  • 「念佛法門」的原理是什麼?
    心念若與佛名相應,即念佛法界。念佛從念頭入手,是反本歸元第一妙法。心作心是,繫念佛界,是念佛法門的根本理念。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大勢至念佛圓通從根修證,以一攝六根,不令六根緣六塵,所謂六用不行而六根都攝。在具體的念佛行持中,都攝六根的意思是:念佛時,心專注在佛號,這是攝意根;口念得清清楚楚,攝舌根;耳聽得清清楚楚,攝耳根。這三根攝於佛號。
  • 念佛祈求老師長久住世!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呼籲全球同修共念佛!祈願淨空師父長久住世!我們至誠恭請一切大德師兄、蓮友、家人們,加入今晚為師父祈福念佛共修活動,在今晚 21:30~22:00 與全球同修一起念佛,在這30分鐘裡,請在家中安住身心念佛,功德無量!恭請師父上人長久住世轉正法輪。
  • 人死亡全過程
  •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說「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餘」:什麼叫成佛有餘呢?不僅保你成佛,還能保與你有緣的人都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念佛能到西方淨土成佛,你成了佛可以度眾生,能度很多的眾生,不是一個兩個。一句佛號不僅保你成佛,還保你回來度眾生。
  • 印光大師:想要修持念佛三昧,如何用功最為妥當?
    譯文現在修念佛法門,應當依照大勢至菩薩講的,用如子憶母的誠心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與念佛,事實上是淨業行者每天都要修持的功課。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教導淨業行者要修五種正行,其中讀經與念佛,都包括在五種正行之中。五種正行就是第一讀誦正行,第二觀察正行,第三禮拜正行,第四持名正行,第五讚嘆供養正行。所以五種正行的第一讀誦正行就是讀經,讀經一定要讀自己所修學法門,根據的經典,如此才是修相應教。
  • 學佛人,該如何正確面對死亡?
    人是非常脆弱的,是無常的,生死無常,性命無常,健康無常!記得前一段時間有個故事,末學同修的父親,在一個小工廠上班,為了賺錢餬口,每天超負荷的工作,某天晚上突然傳來噩耗:腦溢血。就這麼走了。人到了中年,往往因為種種原因必須面對死亡,或者父母的壽終正寢,或者朋友的突然離世,或者天災人禍,或者自身的疾病(如癌症等)面臨死亡。聽得越多這種消息之後,慢慢也習以為常了!就連佛陀也無法抵擋得住生命的生老病死,當佛陀老去的時候。阿難尊者曾經感嘆地說:「唉!怎麼會這樣?佛陀的皮膚竟如此鬆弛老化,已大不如從前?」
  • 生活禪、動態內觀與念佛---林崇安
    禪修過程中出現的光影、神通、喜樂等,相對地不值得去執著,並要將之放下而得到真正的自在。二、禪修的基本原則 禪修的方法雖多,但由滅除障礙的方式來看,可歸為二大類,只要掌握這二大類的基本禪修原則,就容易看清修行的方向。這二大類便是「慧解脫」與「俱分解脫」。《瑜伽師地論》卷26說:1.云何由障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慧解脫及俱分解脫阿羅漢。
  • 淨宗法師:念佛好比領「支票」
    不管什麼樣的方法,除念佛以外,都有所限制,這樣,救度眾生就不普及。佛號,誰都可以念,沒有說你不出家就不能念了,你照樣念,你念,照樣能往生;你不能盤腿,照樣念,念了也往生;你不識字,照樣念,念了也往生。這句名號本身,除了容易之外,還有殊勝的功德。
  • 大佛寺念佛堂「七七四十九日念佛七」法會圓滿結壇
    鳳凰佛教通訊員如本法師報導 2016年11月5日,廣州大佛寺念佛堂啟建的「七七四十九日念佛七」法會圓滿結壇。為成就佛子道業,護持眾生法身慧命,普度眾生同登極樂。
  • 雞足山上「靈異」多 雀會念佛蛇有慈心
    在陽光照射下,人走在光彩奪目的石堆上,猶如行走在五彩霞光裡。念佛鳥念佛鳥又名迦葉鳥,是山中最聞名的珍禽。相傳佛祖釋迦牟尼飛來靈山時,身邊帶著一隻大如鸚鵡,羽披灰色的鳥。念佛鳥產於金頂寺、華首門一帶,鳴聲宛轉悠揚,數量極少。每當天氣晴朗的早晨,可以聽到「彌陀佛,彌陀佛……」的叫聲。
  •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是如何面對死亡的?
    反正總歸是不由自主的……不由自主的生下來,不有自主的嫁給一個陌生人,不由自主的忍受生活的種種艱辛,不由自主的等待死亡的宣判。我問她,害不害怕死?這肯定是要害怕的。人人都怕死。她卻無奈的搖搖頭。我說人死後會怎樣呢。她聲音悽涼,說就剩個骨灰盒。我說那是肉體,人還有魂呢。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