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太陽系的神秘地帶——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小行星帶小行星是巖質天體,尺寸不一,小的直徑只有幾毫米,大的可達到幾千米。小行星遍布整個太陽系,不過主要還是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小行星環繞太陽運動的方向和行星一樣,因此有時也被稱為「小號行星」。不過,只有那些體積質量相當大的行星,才有足夠的引力使自己稱為規則的球形。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小行星的數量比現在龐大。圍繞太陽做圓周軌道運動的過程中,它們相互碰撞,有時通過引力結合到一起,形成更大的天體。有些註定要稱為今天的類地行星,而有些靠近木星軌道的則受到其強大引力影響,激烈碰撞,裂成碎片。
-
太陽系小行星帶三傑:灶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
小行星帶是位於太陽系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一個小行星密集分布的區域,科學家估計在這一區域小行星的數量可能超過50萬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2萬顆的小行星進行了編號。目前太陽系內發現的小行星,有超過98.5%都發現於此區域。
-
發現逆骨天體:太陽系存在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這一結果或許將開啟我們還不了解的外太陽系世界英國皇后大學的博士後Michele Bannister說:「我希望每個人都系好安全帶,因為外太陽系變的越來越奇怪了。」她這麼說,是因為最近發現的一顆柯伊伯帶天體,其軌道跨越了海王星軌道前後。該天體比海王星暗16 萬倍,也就是說,它的直徑可能不到200公裡。
-
研究員找到了太陽系小行星帶曾經是行星碎片的痕跡
· 這一發現無疑是意義非凡的,因為能幫助我們更多地理解地球這顆行星是如何演化的。《自然天文學》近日發表了一篇研究,研究人員們在一條小行星帶發現了不可告人的、引人注目的細節。從該小行星帶上偏離軌道的厚厚的石塊,並非是沒有演化成行星的巖石碎片;相反,它們正是某些已經存在的行星的一部分。
-
小行星帶
也許這代表大部分朋友的想法,那麼我們就來簡單說明下:首先小行星帶其實是一個寬度達到了4億千米的環狀區域,可能無法來理解這個廣袤,簡單的說地月系之間的平均距離38.4萬千米大概只佔0.96‰,這個區域大約有超過50萬顆小型天體,差不多相當於數個地月系之間的距離才能遇到一顆天體!因此科幻片中的小行星帶都是為了觀賞效果而製作的!
-
太陽系的小秘密:為什麼火星與木星之間會有一圈小行星帶呢?
太陽系中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有一處小行星非常密集的區域,就像圍繞著太陽的星環一樣。小行星帶距離太陽大約為2.17~3.64天文單位(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是一個天文單位,可作為參考)的宇宙空間內,此處小行星帶的小行星數量非常之多,太陽系中98.5%的小行星都是在此發現的。具體的行星數量大約在50萬顆以上,被發現的已有編號的小行星就有120437顆。
-
太陽系的秘密:為什麼火星與木星之間會有一圈小行星帶呢?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大約為2.17~3.64天文單位(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是一個天文單位,可作為參考)的宇宙空間內,此處小行星帶的小行星數量非常之多,太陽系中98.5%的小行星都是在此發現的。具體的行星數量大約在50萬顆以上,被發現的已有編號的小行星就有120437顆。
-
叛逆的太陽系天體:是否有一顆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臺灣天文學家與多國科學家所組成的團隊,日前利用泛星計劃(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1調查,簡稱泛-STARRS 1)發現了一顆逆行並且其軌道面幾乎垂直於太陽系黃道面的柯伊柏帶天體這也就是說,假如有一個東西不是延著盤面運行,或是反向旋轉的話,它很容易就會被踢出太陽系。在40億年後的現在,我們不太可能看到這種叛逆的天體。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的Matthew Holman表示:「這代表外太陽系有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正在發生。」他也是泛星計劃中外太陽系子計劃的負責人。
-
神秘的小行星帶與我們的太陽相隔多遠?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最終,天文學家們發現火星與木星之間遍布著無數的小天體,他們被稱為「小行星」。這又導致了「小行星帶」一詞的出現,而該詞後來被廣泛使用。和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一樣,它們圍繞太陽運行,並在太陽系的演化與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結構與構成:小行星帶由數個大天體和數百萬個小天體組成。
-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關鍵詞1:小行星帶的發現關鍵詞2:小行星帶的分類關鍵詞3:小行星會撞地球嗎自從1766年提丟斯-波得定則發現以後,很多天文學家相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與太陽距離2.81868年達到100顆,1879 年達到200顆,1890 年達到287顆....今天在這個區域中觀測到的小行星已經數以十萬計。小行星帶是小行星高度集中的區域,這些區域在太陽系內介於火星的軌道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它們和大行星一樣,也在不停圍繞太陽運轉。在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其數量可達到50萬顆之多,這樣的區域被稱為主帶,就是通常我們聽說的小行星帶。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40多年了,為什麼沒有撞上太陽系的小行星帶?
美國的旅行者一號從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迄今為止已經在茫茫太空中飛了41年了,旅行者一號的最初目的是利用太陽系行星百年一見的特殊幾何排列來進行加速,從而儘可能的探測太陽系絕大部分行星,不過在探測完木星土星和它們的衛星之後旅行者一號已經偏離了預定的航線,從此只能向太陽系外飛去,而探測太陽系外側行星的任務就交給了旅行者二號。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同年,阿聯的「希望號」起飛,目標火星的氣候研究;美國的「毅力號」發射,目標尋找火星生命,為未來火星移民做準備;2020年11-12月,嫦娥5號月球採樣成功;2020年12月,日本「隼鳥2號」攜帶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回……毫無疑問,未來的日子,人類太空資源競爭會來越激烈。除了火星及月球,小行星帶豐富的礦產資源無疑成為各國的目標。下面我們關重介紹一下小行星帶。
-
一顆矮行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潛伏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太陽系的某個地方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它向地球投擲了一塊大石頭。 現在,對其中一顆隕石的新研究表明,這顆隕石可能從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上脫落——一顆大小與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大小大。
-
太陽系小行星帶,有無可能形成一個新的行星?錯過了再也回不來了
在太陽系的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據科學家們估算,這裡的小行星數量至少在50萬顆以上,而被我們所定位和編號的小行星數量已經達到了20萬顆。這些小行星和太陽系的其它行星一樣,共同圍繞著太陽進行周期性的公轉。
-
瑪雅文明從天而降, 小行星帶橫空出世, 千萬年前太陽系曾有一場大變故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至今仍有無數的「天機」沒有被參透,小行星帶的出現就是其中之一。
-
旅行者1號能避開柯伊伯帶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飛出太陽系嗎?
旅行者1號是人類最早飛出太陽系的一艘無人探測器,是人類的使者,上面帶有人類的信息和地球坐標,在以後億萬年的漫漫徵程中將忠誠而孤獨的飛往銀河系中心。旅行者1號的命運牽掛著很多人,它能夠躲過柯伊伯帶小行星碎片的撞擊嗎,能安全飛出太陽系嗎?我們一起來關心一下這個問題。
-
小行星帶總質量相當於一顆多大的星球?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98%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1766年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偶然發現一個數列:(n+4)/10,將n=0,3,6,12,……代入,可相當準確地給出各顆大行星與太陽的實際距離。
-
太陽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帶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冥王星,它裝扮好自己,讓我們幾十年來一直相信它是太陽系大行星家族的一員然而眾所周知,那裡還有更多天體由於a.太小以及b.太遠而無法被我們觀測到。因此,我們推測那裡至少有十萬個「柯伊伯帶天體」或「柯伯體」如果你覺得這麼叫更有意思也可以。你要是想徹底表現的一無所知,柯伊伯帶天體的主要天體的數量叫做「QB1-O’s」或者,我發誓我不是在亂說,「柯伊伯帶天體(cubewanos)」。
-
太陽系什麼樣?失真的太陽系圖片,讓我們誤會了太陽系真正的樣子
在廣袤無邊的宇宙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區域就是太陽系了,因為太陽系就是我們的家園。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在太陽系之中有著唯一的恆星太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之下,八大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小行星以及其它的宇宙天體都在有序的運行。
-
火星兩顆衛星極有可能來自小行星帶,而火衛一是太陽系最暗的衛星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的行星並沒有衛星,比如水星和金星就沒有衛星;有的行星擁有的衛星數量很少,比如我們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天然衛星,比如地球的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火星的兩顆衛星太陽系中剩下的四顆行星都擁有數量較多的衛星,比如木星,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木星擁有69顆衛星,是太陽系擁有衛星數量最多的;土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62顆衛星;天王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27顆衛星;海王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14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