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K504(G大調)

2021-01-09 大眾網

  作品: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K504(G大調)

  作者: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

  指揮:卡爾.伯姆

  演奏:維也納愛樂演奏

  作品介紹

  莫扎特第三十八交響曲,G大調,K504,作於1786年。這年莫扎特受布拉格方面邀請,攜帶這首作品訪問布拉格,標題為《布拉格》,1786年1月19日親自指揮首演。共3個樂章:

  1,慢板轉快板,D大調,有序奏的奏鳴曲式。

  序奏最初的樂句同《朱庇特交響曲》最初的主題。快板主部的第一主題後構成《魔笛》的主題,這個主題反覆後續接十六分音符副主題,圓號屬音伴奏下由弦樂反覆後,第二主題仍用第一小提琴的屬調表達,其他弦樂伴奏。開始為大調,加入低音管反覆後轉為小調,緊接著由第一小提琴表現新主題。

  展開部以第一主題結尾的木管動機始,兩組小提琴各相隔1小節以對位方式發展。旋即第一主題又在圓號的長持續音伴奏下以屬調出現,巧妙地轉主調,進入再現部。

  再現部第二主題按慣例以主調呈現,進入不很長的終結部。

  2,行板,G大調,奏鳴曲式。

  以弱奏演奏第一主題,在寧靜之下,半音階上升樂句之後演奏斷奏動機,然後轉向小調。第二主題(D大調)在圓號、低音管、低音弦樂長發音伴奏下,由小提琴演奏。呈示部結尾樂句極似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慢樂章主題。

  展開部第一主題以小調開始,很快進入再現部。

  3,急板,D大調,奏鳴曲式。

  先由弦樂演奏光輝燦爛、切分的第一主題,它交給木管,以此動機為基礎的過渡後進入由弦樂表現甜美的第二主題,加入木管後加以反覆。接著第一主題由長笛與雙簧管反覆,進入呈示部的結尾。

  展開部主要處理第一主題。

  再現部在第一主題反覆時,移交給木管,木管表現中加入展開部開頭的力度和弦,第二主題以主調再現,進入終結部而結束。

  指揮介紹

  卡爾.伯姆(Karl Bo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奧地利指揮家,為二十世紀著名的指揮大師;出生於奧地利的格拉茨,1919年正式從事指揮;1932—1933年,伯姆在漢堡工作,與音樂大師理查.史特勞斯相識;1934—1943年任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1943—1945年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指揮;二戰以後,伯姆相繼與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被授予「奧地利音樂總監」的稱號,獲維也納愛樂樂團終身指揮的榮譽;其指揮技藝精湛,有著異常敏銳的聽覺和果斷的音樂判斷力;被認為是德奧樂派管弦樂和歌劇的最權威的詮釋者之一。

  卡爾.伯姆指揮的音樂作品,給人以純正、端莊、沉穩、深厚的感受,而不會給人們帶來不安和浮躁的情緒。伯姆的音樂手法是簡潔、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義的過度傷感,也不沉溺於放縱的技巧表現,實現了平衡巧妙、音響柔和、節奏穩固的音樂效果。這樣,伯姆所處理的作品,既有細緻、精密的局部表現,又有明朗、健碩的整體形狀。

  在音樂內在意義的表現方面,伯姆的方法是不過份地注入感情,不牽強地藉助理念和邏輯來表達作品,而是從作品固有的形式中去把握其內在的美。從他指揮的莫扎特作品中能較明顯地體會到其風格。年輕的伯姆在慕尼黑曾隨瓦爾特指揮莫扎特的作品,並獲得收益。

  無論在指揮風格上,還是對莫扎特音樂的理解上,伯姆都是一種現代風格的莫扎特解釋,具有一種沁人心脾的魅力,既純淨、優雅又有活力,生動感人。在指揮華格納歌劇時,伯姆也不是突出、誇張華格納的激情和虛華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濫為收斂,將純粹的內在音樂精神凝聚起來,表現出緊張、莊重的美,形成一種「黃金般的嚴肅感」。所以,德奧古典作品在伯姆的手中,從來沒有華美、煽情或刻板的樣子,而總是顯得那麼大氣、純正、優美。

相關焦點

  • 哈農庫特指揮莫扎特第41交響曲「朱庇特」
    作為18世紀末時的歐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尤其是體現在歌劇作品中的市民階層的思想,無疑在當時具有進步的意義。莫扎特賦予音樂以歌唱優美歡樂性,然而,其中又包含著悲傷,這正反映了莫扎特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     作品介紹     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又名朱庇特交響曲,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最後的一部交響曲,作於1788年。
  •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獨立舞曲等其他作品
    到了晚期,莫扎特也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品,如《a小調迴旋曲》(K.511,1787年),這首作品並不是一首常規的迴旋曲。它以一個相當憂鬱的行板主題開始,旋律中包含著小調與大調的微妙交替,插部與它產生對比,但它們的基礎效果卻是統一的。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C大調(K.545)降B大調(K.570)D大調(K.576)綜上所述,我們對莫扎特早、中、晚期的奏鳴曲都進行了簡要的概述,接下來我們還要結合一些相應的實例對其進行詳細探討。第二套由託利採拉(Torricella)出版,作品編號Op.7[D大調(K.205b/284)、降B大調(K.315c/333)和降B大調(K.454,為小提琴和鋼琴)];其他莫扎特在世時出版的奏鳴曲僅有1785年的《c小調幻想曲和奏鳴曲》(K.475、457),以及1788年出版的《F大調奏鳴曲》(K.533、494)。
  • 帶你欣賞,貝多芬F大調第八交響曲
    在貝多芬創作第八交響曲時,已經達到了他創作水平的巔峰。那時,他剛寫完第七交響曲,並且對於自己的創作能力非常滿意,第八交響曲是一個令人著迷的,並且被公認為,是獨一無二的大師之作。據說,當時貝多芬在做礦泉浴療,在1812年特普利採,他遇到了哥德,歌德抱怨說,人必須要一直不斷地擺脫掉許多恭維。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現今影視劇的配樂片段,與流行音樂的旋律都有取材於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九大交響樂作品。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第三組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第三組也是最後一組作品包括10首樂曲,在維也納創作完成。這些作品總的來看延續了以往奏鳴曲體裁的基本觀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F大調奏鳴曲》(K.300k/332)和《降B大調奏鳴曲》(K.315c/333)。
  • 愛國音樂家德沃夏克,d小調交響樂,G大調小奏鳴曲
    他親自出馬,說服了德沃夏克的父親,於是1857年秋天,16歲的德沃夏克考人了布拉格風琴學校,開始了自己的音樂生涯。由於學費較貴,他曾一度停學。德沃夏克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歲月中開始創作的。1862年,布拉格建立了國民劇場,德沃夏克參加了那裡的管弦樂隊。他在這所院劇裡整整服務了10年。
  • 【精品推薦】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 K448
    這裡給大家介紹的是莫扎特雙鋼琴奏鳴曲D大調K448三個樂章,由海布勒(INGRID HAEBLER)演奏。選自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變奏曲全集。 海布勒絕對是莫扎特專家, 她的莫扎特兼具女性的聰慧和男性的魄力,人們常說莫扎特是女性音樂,也是由於兼具雙重的特點構成所致吧。海布勒是最好的莫扎特奏鳴曲演繹專家之一。她演繹的莫扎特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和關注!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一、概述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風格特徵 海頓,奧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首交響曲,八十多首弦樂四重奏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在倫敦,接觸到巴赫的復調作品和亨得爾的清唱劇,與海頓交往,學習了交響曲和四重奏的寫作方法。莫扎特的作品數量驚人,他最大的成就在於歌劇創作,他一生中創作近20部歌劇,成為德國歌劇的奠基人。另外,莫扎特在器樂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他將協奏曲固定為呈示部和華彩樂段的形式。
  • 7 天音樂啟蒙之旅丨DAY1.莫扎特(Mozart)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我們非常熟悉的這首童謠「小星星」,就是由莫扎特作曲的。除此之外呢,他還創作了很多美妙的樂曲,想知道天才音樂家莫扎特創作出了什麼樣的音樂嗎?在全曲中,以C大調開始,中間經過c小調的轉變,最後又回到C大調上,整體以簡單歡快的形式呈現出來,水晶般的音符和遊戲般進行的12次可愛的變奏,使音樂至始至終充滿了夢幻的色彩,生動的體現了莫扎特的天真童趣。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
    曲目單:一、萊昂諾拉序曲第三號 貝多芬二、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第二樂章 葬禮進行曲:極慢板三、G大調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小提琴:王之炅四、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小提琴:王之炅五、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第一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六、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七、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第四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指揮家張亮解讀「貝五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莫扎特於1756年生於薩爾茲堡,1791年卒於維也納,莫扎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創作的體裁遍及交響樂、歌劇、重奏曲等,幾乎無所不包。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與海頓同時代的古典樂派的第二位大師。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評價說:「聽莫扎特使人擺脫了內心的爭執,升到更高的境界,到達一個崇高與和平的領域,在那兒,人間的痛苦消失了。」
  • 世上的天才十幾歲就成名了,他就是莫扎特,音樂小神童
    對於莫扎特,大家可能不會陌生,對於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更是熟悉的,學習的很多曲目都有莫扎特的曲子,大家也都知道他的音樂造詣很高,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他。莫扎特的人生雖然很短暫但是她也經歷了幾個時期。8歲時,他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集《小提琴奏鳴曲》,也受到了英國女王的多次接見,就在下一年,他有新的創作了,《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完全沒有想到這首曲子竟然是一個9歲的孩子創作的,反正小編是覺得挺好聽的,這是一部交響曲,也是他的第一部交響曲,多難呀,但他做到了,哪怕到現在仍舊不敢相信,雖然還有些稚嫩的感覺,但只是像一個剛出道的人而已,絕對不是年齡。
  • 《a小調鋼琴奏鳴曲》的誕生,源於莫扎特的悲傷之旅
    擅長創作各種體裁的音樂,歌劇、交響曲、協奏曲,還有大量的室內樂,可說是無所不能。據說他有這個本事,寫著一首樂曲,同時還可以構思另一首作品。▍莫扎特 新華/TAKEFOTO有人回憶說,小莫扎特對音樂的掌握就像玩兒遊戲,一上手就會,還是高手。遇到音樂之後,樂器成了新玩具。一首新曲子,只要他看上一遍,就可以記錄下來。
  •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你真的了解嗎?|新京報x國家大劇院
    貝多芬在世的57年為人類留下了無數音樂財富,其中,他的九部交響曲更是古典音樂史上的巔峰之作。那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你都了解嗎?遲到的《第一交響曲》有研究認為,早在貝多芬不到二十歲時,他在故鄉波恩就曾嘗試創作交響曲,但貝多芬《第一交響曲》最終首演於1800年,這也是貝多芬來到維也納的第八個年頭,此時他已快要步入「而立之年」。《第一交響曲》明顯有著海頓、莫扎特等先賢留下的影子,但貝多芬用奏鳴曲式創作的終曲裡,詼諧活潑的旋律還是對傳統有所突破。
  • 莫扎特「神奇的」K448
    同時,根據「英國癲癇病組織」的研究發現,聆聽這首奏鳴曲能增強空間推理能力,減少癲癇症發作的頻率!醫學與科學的研究雖好,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欣賞音樂的初衷,即感受音樂的美。莫扎特於1781年,25歲的年紀寫出了這首驚為天人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高傲愛耍酷的他設計此曲是為了和大姐Nannerl一起向人們炫耀高超的鋼琴技巧。
  • 適合孩子聽的十首莫扎特經典作品,越聽越聰明
    D大調小步舞曲 K.334 這部作品,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於1779 -1780年所作的《D大調第十七嬉遊曲》中的第三樂章,旋律舒展典雅、雍容華麗,深受人們的喜愛。常在各種音樂會上單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