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氣籠罩著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這給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價格帶來了冬天的祝福,因為供應商滿足了激增的取暖需求。
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遠低於正常水平,氣象預報員預計,這些地區的氣溫將在一月份的大部分時間內保持這種狀態。寒意支撐著油價,目前油價維持在每桶50美元以上,而歐洲將原油轉化為柴油的利潤攀升至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原因是消費者(許多人因病毒復發而不得不在家中工作)燃燒了更多的取暖燃料。
東北亞的天氣特別惡劣。在日本,一家大型煉油商表示,12月份的需求預計將比去年提前7%,韓國上周考慮了一項計劃,動用國家儲備以滿足不斷飆升的消費。在中國,取暖需求使電力供應捉襟見肘,工廠紛紛購買柴油發電機來維持供電。
除石油外,亞洲的低溫也耗盡了天然氣庫存,導致本周的現貨交易超過基準記錄,並且中國的熱煤也因寒流加劇了現有的電力短缺而大幅上漲。
能源顧問FGE駐新加坡分析師埃德蒙西奧(Edmund Siau)表示:「冬季天氣將極大地推動住宅和商業部門的供暖需求。」。
這與一年前的情況截然不同,當時歐洲迎來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冬天,而北亞的氣溫更為溫和。據估計,去年1月亞洲液化天然氣價格暴跌的一個月,全球石油需求每天減少80萬桶,約為1%。
中國寒潮導致12月平均氣溫降至2013年以來最低,中國氣象局警告稱,未來幾天東部地區氣溫將進一步大幅下降。據馬克薩爾說,歐洲各國首都也在顫抖,倫敦的氣溫比平均氣溫低5攝氏度以上,馬德裡的氣溫比30年來的正常水平低6攝氏度。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的電力消費增長了11%,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兩倍多。中國的經濟已經從冠狀病毒疫情中恢復過來。
據彭博社(Bloomberg)收集的船舶跟蹤數據顯示,由於需求增長超過了現有可用供應,LNG在北亞的銷量接近紀錄水平,而去年12月,LNG向亞洲的交付量同比增長了近9%。上個月,中國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向客戶發出通知,警告在天然氣儲存地出現創紀錄的取款情況下,供應將收緊。
惠譽解決方案公司(Fitch Solutions)高級油氣分析師彼得李(Peter Lee)表示:「事實證明,較冷的氣溫對亞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起到了支撐作用,目前,隨著全球油價反彈和供應緊張,液化天然氣價格已經有走高的趨勢。」。他說,雖然隨著季節性需求的緩解,油價將回落,但隨著綠色能源政策改善了各行業對燃料的採用,到2021年,人們對大流行後的復甦前景看好。
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司(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的數據顯示,本周早些時候,歐洲天然氣價格躍升至2019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燃料正以更快的速度從儲存設施中提取。作為歐洲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德國的天然氣庫存水平跌至2016-17年冬季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可能意味著北方夏季的天然氣需求也將增加,以補充庫存。
中國電力需求增加,加之礦區安全問題和進口限制,熱煤價格也飆升至歷史高位,而在電網運營商向工商用戶配給電力以確保家庭充足供應後,一些工廠主轉而使用柴油發電機。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月末,中國柴油批發價格升至4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日本,現貨電價周三連續第五天創下歷史新高,需求強勁,公用事業公司因庫存低於正常水平而被迫抑制燃氣發電廠的發電量。
超過預期的天然氣需求迫使包括韓國天然氣公司(koreagascorp.)和日本Jera公司(Jera Co.)在內的亞洲最大買家尋求及時供應。
上個月,日本最大的煉油商ENEOS表示,煤油(亞洲一些地區主要的家用取暖燃料)的需求將大幅上升,這是天氣比正常情況更冷的直接結果。煤油與噴氣燃料非常相似,為受病毒影響最嚴重的石油市場一角提供了一劑良藥:商業航空。
誠然,美國的前景有所不同,目前東北部地區的溫和天氣限制了需求,而東北部地區佔美國取暖用油消費的絕大部分。隨著煉油廠向餾分油池注入噴氣燃料,供應也在膨脹。
自10月30日達到峰值以來,美國天然氣價格已經暴跌了約20%,這使得這種燃料成為主要大宗商品中表現最差的一種,因為人們對寒冷冬季的希望正在消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氣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10周中,有8周的供暖需求一直落後於長期平均水平,導致交易員大幅削減對紐約商品交易所(newyork Mercantile Exchange)的看漲天然氣押注。
來源: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