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市場需求增速 四大品類國產與外資各有千秋

2020-12-05 同花順財經

新冠肺炎黑天鵝事件突襲,體外診斷行業市場需求受提振。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亞太體外診斷市場最大的國家,近年來IVD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而在生化試劑、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即時檢驗等品類中,不同產品、產業鏈環節國產與外資品牌各有千秋。而高端醫院市場(三級醫院)受益於進口替代政策,以及中低端醫院市場有望持續實現放量等背景下,IVD需求有望迎來持續提升。

黑天鵝事件提振IVD需求

新冠肺炎黑天鵝事件突襲,體外診斷行業市場需求受提振。「IVD」全名叫「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意為體外診斷產品,IVD領域參照2017年底流感大爆發時情況,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預期將為體外診斷企業帶來比較大的業績彈性及相對超額收益。機構觀點認為,此次新冠肺炎事件相關受益標的有萬孚生物、安圖生物、邁克生物等IVD企業。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亞太體外診斷市場最大的國家,約 47 億美元,其較高的份額主要是由於大量使用進口和先進的設備以及獲得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治療設施。根據《Market Data Sources》等文獻的統計,2014-2018 年間,中國市場在亞太地區體外診斷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最高,為13.9%; 預計該國家在 2018-2022 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6.1%。

在IVD產品類型中,分子診斷中遊產品國產化率較高,下遊診斷服務市場增長迅速。上遊是原料供應商,包括診斷酶、引物、反轉錄酶、探針等生物製品,高純度氯化鈉、無水乙醇等精細化學品,以及提取介質材料;中遊是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製造商,包括羅氏、賽默飛、達安基因、科華生物、凱普生物等;下遊是使用儀器或試劑的用戶,包括醫院、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血站、體檢中心等。

四大品類國產化與外資品牌PK

通常來說,體外診斷市場主要分為四大類:生化試劑、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即時檢驗(POCT)。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統計數據:2014年,體外診斷細分領域佔其總體市場比例前三位:佔比接近四成的免疫診斷(38%)、佔比接近兩成的生化試劑(19%)和佔比為15%的分子診斷。目前市場份額佔比最大的是免疫診斷。

其中,生化試劑類產品主要以國產品牌為主;免疫診斷類產品以進口為主導,國產品牌佔有一定份額;分子診斷類產品則是進口和國產品牌魚龍混雜;而在POCT類產品方面,是以進口為主,國產尚處於起步階段。

在IVD產品類別中,分子診斷主要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生物體內遺傳物質的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由於分子診斷可以從基因層次進行檢測,因此檢測靈敏度和準確性的優勢較為明顯,可在感染初期識別病毒或者提早確認基因缺陷,從而提供個性化的醫療診斷服務,主要應用於遺傳病、傳染性疾病、腫瘤等疾病的檢測與診斷。

分子診斷中遊主要是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兩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國內試劑發展較為迅速,而國產儀器佔比相對較小。分子診斷試劑盒包括核酸提取試劑盒和核酸檢測試劑盒,基本已經國產化。HBV(B肝病毒)、HCV(C肝病毒)、HIV(愛滋病毒)等常見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國內生產廠家數均遠大於國外廠家。

IVD產業布局的啟示

現實中作為IVD產品銷售的大戶對象――國內眾多三甲醫院,其在採購檢驗試劑時目前依然傾向於選擇進口品牌,而大多數國產品牌仍尷尬的被擋在其門外。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一是由於三甲醫院習慣引進昂貴的進口儀器,認為國際品牌更穩定可靠;二是在IVD行業裡,儀器與試劑相配套,很多試劑國內沒有生產能力,只有採購進口品牌的儀器和試劑;三是患者方面的原因,進口品牌已經在患者群體積累了一定的口碑,面對價格低廉的國產試劑,他們寧願選擇更昂貴的進口品牌。這都成為了國產IVD產業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而其最終原因恐怕還是技術問題。

銀河證券醫藥生物行業觀點認為,IVD 領域競爭格局目前仍相對藍海,但是未來競爭勝出的必定是具備完備經銷體系和售後服務者,以及積累樣本量足夠大以至於能實現快速迭代者,因此具備先發優勢的龍頭未來勝出概率更大。另外,IVD行業近期還具備多重利好因素,比如,高端醫院市場(三級醫院)受益於進口替代政策;分級診療等強基層政策引導下,中低端醫院市場有望持續實現放量;4.短期內不受集採等負面政策影響。當前我國國產體外診斷市場仍處於高度分散狀態,行業集中度低等特點。

來源: 財富動力網

相關焦點

  • 發展較早增速略放緩 生化診斷市場「剩者」為王
    來源:投資快報在IVD子品類中,生化診斷產品在國內發展較早,為醫院常規診斷檢測項目,近年來發展速度略有下滑。不僅在國內市場,生化診斷在全球也處於成熟型競爭格局,頭部企業佔領市場份額較大,呈現出「剩者」為王的態勢。
  • 600億IVD市場,300億發光需求,國產儀器代替進口路有多遠?
    而分子診斷市場,技術壁壘還未突破。在免疫診斷部分,化學發光已過研發蟄伏期,正成為主流診斷手段,化學發光是免疫技術的主流方向,目前佔據近五分之二的市場份額。存量市場正在進行技術更替,隨著健康意識增加,醫療投入增多,增量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現約有200億左右市場容量,預計3到5年內將保持25%-30%的增速增長。
  • 三季度乳品市場增速良好 國產品牌佔比領先
    因此,本期報告增添了關於冰品品類的分析。 中國快消品銷售增速趨於穩定,液態乳品消費增速略有回升 如圖1所示,快消品銷售額維持穩定增長趨勢,液態乳製品增速小額提升。液態乳品銷售額增長率為3.4%,與去年相比小幅提升。液態乳品的銷售額增速自2017年以來呈上升趨勢,顯示了液態乳品品類的增長潛力。
  • 內窺鏡器械行業:外資主導 國產企業如何彎道超車?
    圖表 8 CCD和CMOS傳感器技術對比數據來源:醫療器械論壇、中銀國際證券、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02、2018年我國內窺鏡市場規模221億元,外資企業市場佔比超90%2.1 2018年全球內窺鏡市場規模242億美元,增長率位居細分領域第三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眾多,從2018年銷售量來看,內窺鏡市場規模與增速兼具。
  • 「和眾匯富」一個長期被外資主導的賽道前景如何?
    而同期國內IVD行業的供給量僅為713億元,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就是由外資巨頭的產品補上的。在國內,羅氏、雅培、丹納赫、西門子、希森美康五家外資巨頭的市場佔有率就達到了55%。國內龍頭邁瑞醫療市佔率僅為6.5%,排名第六。
  • 金宏氣體:國產替代背景下工業氣體領域的領先者
    經過20餘年的探索和發展,金宏氣體目前已初步建立品類完備、布局合理、配送可靠的氣體供應和服務網絡,能夠為客戶提供特種氣體、大宗氣體和天然氣三大類100多個氣體品種。公告顯示,公司2019年營收中特種氣體佔比43.85%,大宗氣體佔比44.34%,天然氣佔比11.81%;其中,特種氣體毛利率最高,達54.78%。
  • 包裝水市場還有多少想像空間|消費慧言
    包裝飲用水行業在過去十幾年經歷了高速發展,2005年~2013年產值從200億快速增長至破千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2%;此後包裝飲用水市場規模增速開始逐漸放緩,並在2018年出現了近20年來的首次增速下滑。
  • 實現國產替代的路還有多遠?
    疫情,讓醫療器械行業火了出圈,眾多資本紛紛領投醫療器械品類眾多,一般來說可分為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醫療設備、IVD四大類,而這些細分類,又可以分為眾多相互獨立的子品類。而行業內規模以上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為 11.7%-22.2%,明顯高於同期國民 經濟發展增速,也高於同期國家醫療衛生總費用總體增速,成為醫療衛生領域的優質賽道。
  • 免疫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國產化學發光乘風破浪
    下遊需求端景氣度較高,IVD高速增長接近20%。從終端用戶來看,2018年國內IVD產品主要 客戶公立醫院的檢查收入達3157億元、同比增速為12.48%,重要客戶ICL和體檢中心行業增速也在 20%左右或以上。下遊需求旺盛帶動上遊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2018年中國IVD行業規模713億元, 同比增長25.6%,遠超全球IVD市場6.0%的增速。
  • 兩年引爆口服美容品類,天貓超級品類日是如何做到的?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後少女時代」人群的美容消費需求也發生了迭代,美容消費已遠遠不只是美妝護膚消費,而延展到了口服美容品類。8月22日,天貓超級品類日聯合天貓國際,攜手雙心、Swisse、ISDG等口服美容品類海外優質品牌,以「理想生活,吃出精緻容顏」為主題,正式開啟第二次天貓超級品類日口服美容專場。
  • 站在製造業風口上的國產機器人——究竟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日本機器人密度是中國的5倍   當前,我國的製造業轉型與「機器換人」熱潮相伴而生,機器人市場需求開始從「嘗鮮」向「剛需」轉變,國家在鼓勵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同時,企業也馬不停蹄地進行改造升級。,攜手國際二線機器人品牌獨佔市場鰲頭,國產機器人在夾縫中艱難求生。
  • 外資把控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比國產貴70%
    包攬高端  市場  儘管商務部及相關部門一再強調此次反壟斷調查並非針對外資企業,但是目前外資醫療器械近乎獨攬中國市場的情況,使其成為事實上的主要反壟斷對象。側重於醫療醫改研究的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主任朱恆鵬對企業觀察報  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4-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也指出,在我國醫用器械領域,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均被外資企業壟斷。
  • 招商銀行:國產品牌強勢崛起,中國工程機械出海競爭新興市場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近年來的亮眼表現主要由城鎮化建設拉動,預計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5%,未來十年中國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投資有足夠的體量和增速支撐本土工程機械市場總體保持一定的景氣度。中國市場格局:國產品牌強勢崛起,行業向頭部集中。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由國產品牌佔據主導地位,如國產挖掘機品牌市場份額目前已達60%以上。
  • 衛星應用產業鏈打開市場空間
    2.化妝品舊貌換新顏,代際效應下這些企業值得關注(光大證券)化妝品行業消費領跑其他消費品類,4月零售額同比增速達到15.90%。光大證券指出,根據保守測算,2020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接近3500億元,2017~202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中國化妝品市場未來的競爭已進入新的階段,即傳統市場提升市佔率,新興品類提升滲透率。化妝品行業的核心增長邏輯在於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升級帶動品質生活的需求,同時消費者代際切換注入市場活力,95後閃亮登場。
  • 外資或再失重要陣地 公積金信息化系統優先採購國產設備
    摘要 【外資或再失重要陣地 公積金信息化系統優先採購國產設備】IOE以及外資品牌信息設備服務供應商在做「政府生意」的難度,又將再次加大。
  • 單晶矽開始替代多晶矽 市場需求增速有望超30%
    有分析師認為,單晶需求佔比的拐點已現,單晶將開始實現對多晶的部分替代,市場需求增速有望超過30%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在持續回暖。
  • 化學發光行業深度:體外診斷明珠 國產替代可期
    規模接近300億元:免疫診斷是體外診斷市場佔比最大的類別,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是免疫診斷的主流技術。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 預計國內免疫診斷市場2018-2023年複合增速為21%,其中國內企業整體增速(+24.1%)高於
  • 創投觀察|醫療健康市場結構變化與產業投資機會
    近三年,醫保支出增速已經超過收入,作為最大的支付方,醫保基金面臨較大的壓力,未來恐難以支撐中產的消費升級需求,而商業保險作為醫保的良好補充,迎來發展新機遇。從品類增速對比看,幾個用量大的功能性品類,如鎮痛、解熱、抗炎、抗風溼及抗痛風藥以及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增速均超過了20%。而美容養顏、保健類藥物卻逐步下降。圖表6.
  • 機器人用-國產精密減速器快速量產中
    精密減速器也一直是國際機器人巨頭保持競爭優勢的有力武器之一,外資巨頭可以從其戰略合作夥伴優先拿到批量、質優、價低的減速器。而國產機器人企業由於需要進口採購零部件,加上進口關稅和採購平均單價高,在與外資品牌的市場競爭中失去了價格優勢,利潤低微。
  • 2020年中國變頻器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國產企業穩步發展...
    中國變頻器市場主要外資公司在國際變頻器市場上,德國、瑞士和日本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材料和製造工藝方面佔據優勢,變頻器產品可靠性好,使用壽命長;其次是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其技術先進,但企業規模與德國等國家的大型企業尚存在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