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 「數學課」上談人生

2021-01-08 騰訊網

[摘要]為了迎合女王,笛卡兒必須半夜起床,頂著酷寒穿過王宮廣場為女王授課。違背天道的作息,讓笛卡兒苦不堪言,他曾向朋友寫信抱怨:我失去了平靜與安寧,哪怕是最有權力的君主也不能給予我補償。

《笛卡兒為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講解幾何》是多梅尼爾為凡爾賽宮竣工所創作的致賀畫,宣揚了法蘭西文化的無遠弗屆。畫面以王宮客廳為背景,一眾廷臣或站或 坐,悉心聆聽。畫面右下角有一張鋪著紅色絨布的長桌,桌子上攤著稿紙,站著的笛卡兒手指桌面,為坐著女王講解直角坐標,處在兩人之間的是女王的同性愛侶艾芭·斯佩爾伯爵夫人。

《笛卡兒為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講解幾何》,法國畫家路易·米歇爾·多梅尼爾原作,美國畫家Nils Forsberg 臨摹,原作創作於1710年,藏於法國凡爾賽宮。

百歲山礦泉水廣告,往往被附會成笛卡兒與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的忘年戀故事——

傳說老年笛卡兒為躲避黑死病,流落瑞典,遇到了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並成為她的家庭教師。一教一學,兩人萌生愛意。但國王知道後,強行拆散了他們。笛卡兒貧病交加,彌留之際給公主寫了一封信,信上是一個方程式:r=a(1-sinθ)。國王和大臣都看不懂信的意思,唯有公主看完信後喜極而泣。她在紙上建立了坐標系,用筆在坐標上描出了方程式的點,那是一個心形圖案,那是笛卡兒的一片深情。後來國王去世,克裡斯蒂娜繼承王位,她立即派人去尋找心上人,笛卡兒卻早已去世,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哦,多麼哀婉,多麼悽美,多麼感傷。黃西問:是真的嗎?答案是:局部真實,局部虛構。

真實有三:其一、笛卡兒與克裡斯蒂娜的確有過交往,前者擔任過後者的家庭教師;其二、笛卡兒與克裡斯蒂娜的確年齡相差懸殊,前者出生於1596年,後者出生於1626年,年齡差介於祖孫與父女之間;其三、笛卡兒與克裡斯蒂娜都終身未婚。這一條,為虛構拓展了空間。

虛構有三:其一、克裡斯蒂娜認識笛卡兒時,身份不是公主,而是瑞典女王;其二、克裡斯蒂娜六歲時,其父古斯塔夫二世便死於呂岑會戰(1632年)。所以他不可能干涉女兒的婚姻,哪怕女兒心血來潮想遠嫁多爾袞,他也無力阻止,除非託夢;其三、笛卡兒與克裡斯蒂娜之間不存在師生戀關係。兩人就是一對完美的師生,最博學的老師和最好學的學生。但也正因為這兩個「最」,要了笛卡兒的命。

什麼情況?要從克裡斯蒂娜說起。毫無疑問,如果不是克裡斯蒂娜放棄王位(1654年),她將是與葉卡捷琳娜和維多利亞同等級的「偉大的女性帝王」。不過即便如此,她在位期間依然有許多事值得後世記取。她創辦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國內郵報》(紙質版一直出版到2007年),她令名校烏普薩拉大學真正實現了全國招生,她以自己的的才幹和膽識奠定了瑞典歐陸強國的地位。

以上,屬於克裡斯蒂娜「治國平天下」的功業,真正的話題性在於她的「修身」。克裡斯蒂娜是古往今來首席女學霸,據說她通曉包括英法德語在內的幾乎所有歐陸語言,她熟悉包括文史哲在內的所有人文學科,此外她還懂軍事。她有個綽號,叫「瑞典的雅典娜」。

由於對知識如饑似渴,一般的教師擋不住克裡斯蒂娜。於是,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便登場了。請注意笛卡爾名字後面掛著的一串頭銜:解析幾何之父、現代哲學之父、近代科學始祖、用懷疑精神塑造理性世界的人……當然有一點不容懷疑,以笛卡兒的水平,教女學霸綽綽有餘。

女學霸久仰笛卡兒大名,1647年,她通過法國駐瑞典大使皮埃爾·沙尼引薦,與笛卡兒建立通信聯繫。1649年,笛卡兒寄給女學霸一本新作《論靈魂的激情》(未上市,是樣書)。女學霸激賞不已,邀請身在荷蘭的笛卡兒來瑞典。剛一開始,笛卡兒發嗲,說自己「生於都蘭的花園中,怎能去巖石和冰雪中的熊出沒的地方」(回過頭來看,真不是發嗲)。怎奈女王的熱情和真誠難以抗拒,當年9月1日笛卡兒動身北上,乘坐的是女王派來的軍艦,10月抵達,11月開課。斯德哥爾摩冬季的清晨,一簇簇思辨的火花在女王寢宮閃現。

且慢!為什麼是清晨?要從克裡斯蒂娜的作息說起。女王不但是學霸,而且是個精力充沛到變態的學霸。她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清晨五點是她思維最清晰、記憶力最好的時間點。為了迎合女王,笛卡兒必須半夜起床,頂著酷寒穿過王宮廣場為女王授課。笛卡兒是畏寒體質,而且打小養成了賴床的習慣,據說為了沉思。違背天道的作息,讓笛卡兒苦不堪言,他曾向朋友寫信抱怨:我失去了平靜與安寧,哪怕是最有權力的君主也不能給予我補償。其實笛卡兒失去的不僅是平靜與安寧,還有生命。1650年2月1日清晨,笛卡兒患感冒,很快轉成肺炎,10天後不治身亡,享年54歲。對此,女王深感悲傷。

《笛卡兒為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講解幾何》是多梅尼爾為凡爾賽宮竣工所創作的致賀畫,宣揚了法蘭西文化的無遠弗屆。畫面以王宮客廳為背景,一眾廷臣或站或坐,悉心聆聽。畫面右下角有一張鋪著紅色絨布的長桌,桌子上攤著稿紙,站著的笛卡兒手指桌面,為坐著女王講解直角坐標,處在兩人之間的是女王的同性愛侶艾芭·斯佩爾伯爵夫人。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幅畫與笛卡兒授課的情景並不相符。克裡斯蒂娜是不是女同,史家歷來莫衷一是。更重要的是,笛卡兒為克裡斯蒂娜講解的並不是數學,而是哲學,確切地說,是深邃玄奧的心靈問題。這種課程設置,直接導致克裡斯蒂娜放棄新教改信天主教,改宗又導致克裡斯蒂娜後來不得不放棄王位。

有案可稽,笛卡兒是克裡斯蒂娜當時所能接觸的為數不多的天主教徒。顯然,在斯德哥爾摩的寒冬裡,笛卡兒真正扮演的是天主教傳教士的角色。有點陰差陽錯?是滴。笛卡兒甚至為自己的瑞典之行,寫了一個喜劇劇本,就是關於「善意的誤解」。

本文原題為「百歲山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文/楊健)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畫外因 | 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 「數學課」上談人生
    畫外因 | 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 「數學課」上談人生 楊健 2016-02-27 10:43 來源:澎湃新聞
  • 《隱秘的角落》敗筆:笛卡爾的心形曲線,真的與瑞典公主有關嗎?
    笛卡爾和所謂的「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在歷史上也的確有過交情。只不過,不是「公主」,而是「女王」,阻礙兩人「戀情」的老國王早已過世。笛卡爾是 1649 年 10 月 4 日應克裡斯蒂娜邀請才來到的瑞典,而克裡斯蒂娜已經登基18年(她6歲登基)。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理性人生
    笛卡爾,在數學領域因為解析幾何而出名,而他更大的成就則是奠定了整個近代哲學的基礎,是「理性主義」的奠基人,被黑格爾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人生,也被賦予了各種傳奇色彩,跟公主的通信,晚年由於給女王上課而得病去世,尤其近年來某個礦泉水廣告,深諳營銷之道地說這是源自笛卡爾和公主的故事,又給這位大哲學家增添了浪漫的一筆。
  • 瑞典公主&笛卡爾: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情書
    1650年,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那時,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爾過著乞討的生活,全部的財產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爛爛的衣服和隨身所帶的幾本數學書籍。生性清高的笛卡爾從來不開口請求路人施捨,他只是默默地低頭在紙上寫寫畫畫,潛心於他的數學世界。一個寧靜的午後,笛卡爾照例坐在街頭,沐浴在陽光中研究數學問題。他如此沉溺於數學世界,身邊過往的人群,喧鬧的車馬隊伍。都無法對他造成幹擾。突然,有人來到他旁邊,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幹什麼呢?」
  • 笛卡爾與公主,是絕美愛情故事?是心形線?
    久而久之,笛卡爾就習慣了賴床。笛卡爾作為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數學家,他的賴床自然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笛卡爾只要在床上醒著,他就必然是在思考問題,所以也有人稱他為「在床上思考的哲學家」。笛卡爾在學校雖然不拘小節,但也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他20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
  • 隱秘的角落劇情解析:笛卡爾的兩個故事 笛卡爾的愛心函數故事
    傳說中的笛卡爾和公主:1650年,貧窮的數學家笛卡爾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頭邂逅了美麗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克裡斯汀不僅不嫌棄笛卡爾,還和他討論數學。之後,公主讓笛卡爾進宮當自己的數學老師,兩人經過相處愛上了對方。笛卡爾和公主之間相差34歲不說,兩人之間還有階級差距,國王大怒,趕走了笛卡爾,軟禁了公主。回到法國的笛卡爾堅持給公主寫信,但信件全都被國王攔截。
  • 理學故事(10)--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
    突然,他看見屋頂角上的一隻蜘蛛,拉著絲垂了下來。一會功夫,蜘蛛又順這絲爬上去,在上邊左右拉絲。蜘蛛的「表演」使笛卡爾的思路豁然開朗。他想,可以把蜘蛛看作一個點。他在屋子裡可以上,下,左,右運動,能不能把蜘蛛的每一個位置用一組數確定下來呢?
  • 笛卡爾的悽美愛情故事,真實存在嗎?
    公主不愧是笛卡爾的關門弟子,秒懂笛卡爾的意思。原來,把數學公式在直角坐標系上畫出來,就是著名的「心形線」。Anyway,自遇到貝克曼以後,笛卡爾對數學痴迷。某天早晨,笛卡爾照例躺在床上冥思,抬眼看到巴掌大的蜘蛛,坐鎮著一張可以作跳跳棋棋盤的蜘蛛網。
  • 科普|為什麼用了笛卡爾心形曲線告白的人,都還是單身?
    按照阿道夫皇帝的死亡時間推算,克裡斯蒂娜從6歲時起就是名正言順的瑞典女王,哪裡還是什麼公主?故事中的主角雖說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但情節和時間都是一鍋亂燉。這兩人不僅沒有相愛,反而笛卡爾還因為這位「公主」喪命!
  • 瑞典公主和數學家笛卡爾肝腸寸斷的悽美愛情故事/佚名
    1650年,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那時,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爾過著乞討的生活,全部的財產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爛爛的衣服和隨身所帶的幾本數學書籍。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二講:笛卡爾說,心靈和肉體是分開的
    一、笛卡爾生平首先要介紹一下笛卡爾,很著名的那句「我思故我在」就是出自他之口。「我思故我在」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在思考的時候,有一個正在執行「思考」的「思考者」,而「我」是這個「思考者」的主體,因此是不容懷疑的。而笛卡爾如此喜歡思考,可能和他的小時候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 可能連張東升都不知道的「心形線」背後的真相,笛卡爾的另一面
    廣告參考了1650年發生在斯德哥爾摩街頭發生的一件事情: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那時笛卡爾落魄無比,窮困潦倒又不願意請求別人的施捨,每天就拿著一支筆研究自己的數學題,直到一天克裡斯汀的馬車路過,看到笛卡爾在研究數學,公主下車詢問,最後笛卡爾發現公主很有數學天賦,兩人的交集就開始了。
  • 百歲山廣告背後的故事:笛卡爾邂逅18歲瑞典公主,成就了心形方程
    來自數學家笛卡爾的浪漫:17世紀無家可歸的數學家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克裡斯汀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笛卡爾的數學天賦深深地吸引了她,於是懇請自己的父親將笛卡爾召進宮中並成功地成為了自己的數學老師。隨著兩人朝夕相處,很快地產生了情愫,陷入愛河。
  • 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笛卡兒自成體系,融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體,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代表作品有《方法論》、《幾何》、《屈光學》等。笛卡爾靠著天才的直覺和嚴密的數學推理,在物理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 初中歷史-勒內·笛卡爾
    著名的法國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勒內·笛卡爾於1596年出生在都蘭省海樂村。少年時期他上過一所環境優雅的耶穌會學校──尖塔中學。二十歲在普瓦提·埃大學獲得法律學學位。雖然笛卡爾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卻認為除了數學以外,任何其它領域的知識皆是有懈可擊的。從此,他沒有繼續接受正規教育,而是決定漫遊整個歐洲,開闊視野,見悉世面。
  • 光學簡史之四:浪漫的笛卡爾畫出了折射定律
    笛卡爾笛卡爾是哲學家,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就是他說的,笛卡爾是數學家,解析幾何就是他創造的,對,就是平面直角坐標系,關於解析幾何,我們都知道浪漫的數學家用解析幾何寫情書的故事,那個浪漫的數學家就是笛卡爾。
  • 要信仰不要皇位——死後葬在梵蒂岡的瑞典女王,驚天撼地一生傳奇
    克裡斯蒂娜女王,瑞典王國瓦薩王朝女王(1632年—1654年在位),瑞典瓦薩王朝最後一位國王。6歲的克裡斯蒂娜便繼承王位,到18歲時她開始實際的統治。一,美國上映的《瑞典女王》,嘉寶的經典之作1933年在美國上映的《瑞典女王》是由葛麗泰.嘉寶主演的愛情片,她飾演十七世紀的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
  • 用Scratch破解《隱秘的角落》中的笛卡爾心形曲線
    #隱秘的角落#正在熱播,認真觀劇的朋友一定發現了,第6集的劇情中,張老師在數學課上講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笛卡爾和心形曲線:笛卡爾和美麗的瑞典公主相愛了,但是他們相差了三十多歲,愛情被國王知道了,國王極力反對,並流放了笛卡爾,笛卡爾在臨死之前給深愛的公主寫了一封情書,裡面只寫了這樣一條公式:r=a(1-sinθ),當公主接到信時,笛卡爾已經死在了獄中,公主也一生未嫁。
  • 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1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另娶,笛卡爾從小與外祖母一起長大,體弱多病。8歲時,父親將他送入歐洲著名的貴族學校——皇家大亨利學院學習。校方照顧他孱弱的身體,特許他不必按校規,早晨就到學校上課,可以在床上讀書 。這讓笛卡爾養成了喜歡安靜思考的習慣,特別喜歡數學與物理。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羅素在《西方哲學史》的緒論裡邊說過一句話:人們生活的環境在決定他們的哲學上起著很大的作用,然而反過來他們的哲學又在決定他們的環境上起著很大的作用。我認為這句話值得每個學習哲學的人重視,羅素在這裡向我們傳達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哲學家的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某個哲學家突發奇想就創立了一套哲學理論,哲學的產生是與哲學家的生存時代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