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孩子在語文學習中有一個怪現象:愛看課外書,不愛看語文課本;熱衷於到處找優秀作文,卻對課文視而不見。天天希望找到提高閱讀寫作的方法,卻不知有效的方法就在孩子的書包裡。
我們來看某校六年級上學期語文其中考試的作文題: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因為有愛而美好,請你以「愛」為主題,自擬題目展開豐富的想像,創編故事。要求:
1故事要求以主要人物展開;
2 把故事情節寫完整,故事情節儘可能吸引人;
3 試著寫一寫故事發生的環境,還可以寫一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4 書寫工整,字數不少於450字。
看著孩子們作文分被扣得七零八落,不少家長驚呼,現在的語文考試作文難度加大了!因為這道題,已經不是要求孩子們寫一般的記敘文,而是要創作一篇小小說!
讓十來歲的孩子,創作小說,是不是太難了?孩子們能寫也一個小說故事嗎?
如果我們仔細看看六年級的語文教材,就會發現,這道作文題中的要求,全部都是孩子們學過的。
小說創作中,有一個重要的技能就是複雜場面的描寫。這對孩子們駕馭語言的能力,確實是個挑戰。而這個挑戰,語文教材早在第二單元第一課,就已經幫孩子們解決了。
在課文《狼牙山五壯士》中,有一段極為經典的場面描寫: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個一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戰鬥進行了很久,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我們來看看,這段課文,到底教給孩子們哪些寫作技巧呢?
在這段文字才兩百來字,卻描寫了一場極為複雜的戰鬥場面,而且還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包含了嚴密的故事邏輯:
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在這段文字中都有寫到,而且每個人的戰鬥特點,動作特徵,又各具特色,仿佛五個活生生的八路軍戰士,就站在我們面前。
特別是對班長馬寶玉的描寫,更是精彩至極:
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不到三十個字,就向我們呈現了一位有著豐富戰鬥經驗、有勇有謀的八路軍基層軍官的形象。
「沉著」二字,說出了班長的冷靜,面對數十倍於自己的敵人,他不是驚慌,不是忙亂的打仗,而是冷靜思考,觀察局勢,尋找最有利的戰鬥條件,充分展示了傑出的軍事素養。
「指揮」二字,說明他時刻記得自己的身份,自己是團隊作戰,時刻思考著怎麼發揮團隊的最大優勢,自己打出高效率之仗。
「等敵人走過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完全表達了馬班長的機智和勇敢,敢於把敵人放近,不僅是革命的勇氣,還有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對戰友的絕對信任和充分了解。只有放近了打,才能打得更準,才能把每一顆子彈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正是有這們的指揮員,正是有這樣的團隊,領導才敢於把掩護大部隊和群眾撤退的任務交給他們,並相信他們一定能完成任務。
「戰鬥進行了很久,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這段文字,證明了馬班長的戰術是有效的,是有成果的。敵人被擊斃很多,我們的戰士卻無一傷亡。這是何等傑出的一個戰鬥小組啊!
詳細分析這段課文,讀者也禁不住滿腔豪情!而這樣的表達效果,作者僅用了兩百來字就描繪出來了。這種對場面描寫的高超技巧,不正是作文題中孩子們想要的嗎?
而我們的孩子,在作文考試中,卻沒有依照課文技法,寫出精彩的場面。是老師疏忽了,沒給孩子們講解,還是學生們大意了,沒把這當一回事?
為了弄清事實,我們再看看這篇課文的課後習題: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戰鬥場面描寫,既寫了整個戰鬥場面,又寫了每個戰士的具體情況,試著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事實說明,語文教材明明白白的提醒了我們,這段文字是值得用心分析,好好體會的。不僅如此,在第二單元的第一頁,語文課本還特別指出:點面結合是本單元課文的一大特色,試著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一寫活動場面。
語文課本已經給出了最好的寫作方法,有範文,有提示,有引導,有訓練任務安排。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作文中,沒有展示出這種能力?這是老師、家長和孩子們都要反思的問題。
沒有任何優秀作文,能夠超越語文課本中給出的範文;沒有任何寫作方法和技巧,能夠超越語文課本給出的歸納與總結。
我希望我們的語文學習,能夠回歸根本,回歸課本,給孩子們真正的語文,不要再抱著西瓜,還到處找芝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