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作文者得語文。的確,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作文寫得比較好的孩子他的語文成績也不差。但是每周的作文課,對許多的孩子來說都是難熬的。班裡一個孩子說:「我寧願把課本抄一遍,也不願去寫作文了,壓根就寫不出來……」
那如何來打好作文這一場硬仗。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孩子就已經接觸作文了,寫作就成了陪伴孩子整個學習生涯的必修課。寫作能力的強弱不僅直接影響了孩子的語文成績,甚至在最關鍵的時刻還會影響孩子的升學情況。
眾所周知,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寫作教學應該是貼近孩子的實際,讓孩子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孩子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但現在令老師和學生都無比頭疼的是,學生壓根不知道怎麼來寫,都是在胡編亂造,別說真情實感了,連邏輯有時候都搞不清。就如同有一次作文題目是「最難忘的一件事」,有一個小孩就寫去參加爺爺的葬禮,自己很難過,但是問過了他的家長才知道他爺爺活得好好地呢!
其實想寫好作文,需要在這幾點做好功夫。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平時的所見所聞,作為寫作的素材。寫作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當我們觀察到新鮮事物或者是讀到好詞好句的時候,把它們記下來,以便在寫作中可以用到。積累是寫好作文的重要準備工作,只要有了豐富的積累,作文才會有深厚的基礎。要知道一個缺乏積累,腦海裡空曠的如一片沙漠的人是不會寫出什麼好文章來的。
二、多讀多寫。平時除了把課本上的知識學紮實以外,還要多讀一些課外書,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以便日後能夠在合適的環境中運用。不要局限在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和練筆上,可以養成寫日記、寫周記的習慣,只要多寫寫,寫作能力也就自然會水漲船高。
三、仿寫很重要。在孩子對作文沒有一個清楚的概念的時候,有一個模仿對象是極其重要的。因此,不論是課本裡的名篇還是別人優秀的作文都是可以拿來學習的。古代那些寫文章寫得好的人,都是善於仿寫的人。把一篇文章先背下來,摸索作者寫得好在哪裡,然後自己按照同樣的標題來寫一遍,將自己寫的與原文進行對比,找出不足,再寫一遍。這樣反反覆覆才可以在作文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