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組做得不過癮?帶你走進翻譯組的神奇世界

2020-12-06 承啟生物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轉錄組測序已走入科研「尋常百姓家」,每個實驗室大概都有師兄師姐曾測過十個八個的轉錄組吧。

但是,看遍了千篇一律的差異基因聚類圖,是不是想換點新花樣?面對日益競爭的科研壓力,是否應該為課題研究找到新的方向和切入點?承啟生物給各位看官呈上一份翻譯組的盛宴,讓大家對翻譯調控這一「調控之王」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您恰好從事的是與蛋白相關的研究,並且恰好存在以下幾點疑問及需求,就更應該嘗試翻譯組學測序。

1.想做差異蛋白質組學,但鑑定效果差或無參考基因組。

2.想看某基因造成的全局性功能影響,指導後續實驗。

3.已知表型差異,想找出與之相關的基因/蛋白質。

4.RNA與蛋白質變化不一致,想找到原因。

下面小編將著重為你講解翻譯組,帶您走進翻譯組的神奇世界,打開翻譯調控的大門。

1、翻譯組是什麼?

翻譯組包括廣義的翻譯組和狹義的翻譯組,廣義的翻譯組指的是直接參與翻譯過程的所有元件,包括核糖體、正在翻譯的mRNA、tRNA、調控性RNA(如miRNA,lncRNA等)、新生肽鏈(nascentpolypeptide chain )、各種翻譯因子等;狹義的翻譯組特指正在翻譯的mRNA。

2、轉錄組與翻譯組的區別是什麼?

轉錄組測序,是對組織或細胞中所有的mRNA進行測序,無論有沒有在翻譯;可比較不同組織、細胞之間的轉錄組層面的表達量變化。

另外,轉錄組測序無法知曉以往認為不編碼蛋白質的 RNA 是否能被翻譯,亦即無法發現新蛋白。如果用轉錄組的數據去指導未知蛋白的發現,,會造成假陽性和假陰性。

mRNA是蛋白質合成的信息藍圖,研究正在翻譯的mRNA就是翻譯組研究的首要任務。獲得正在翻譯的mRNA方法主要包括多聚核糖體分析技術(polysome profiling)、核糖體足跡譜技術(ribosome profiling)、核糖體親和純化技術(translating ribosome affinitypurification,TRAP)、和翻譯譜分析技術(translatomeprofiling)。

在此部分,我們主要對翻譯中mRNA(即RNC-mRNA)進行詳細闡述。

RNC-mRNA直接分離技術使用30%的單一濃度蔗糖溶液作為緩衝液,通過超速冷凍離心將核糖體組分與游離mRNA以及其他細胞組份分離開來。由於所有的核糖體組分全部被壓在管底的沉澱中,棄去上清並保留沉澱抽提RNA,即可得到RNC-RNA。

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等對獲得的RNC-mRNA進行分析,即可得到特定翻譯狀態下所有正在翻譯的全長mRNA信息,這種測序方法又被稱為RNC-seq,通過分析可得RNC-mRNA的豐度與類型。

3、為什麼要做翻譯組學研究,翻譯組能解決什麼問題?

2011年Schwanhausser等[1]人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通過理論計算及實驗手段發現,翻譯調控對生命體的影響佔了54%比例,比其他階段(mRNA生成、mRNA降解和蛋白質降解)的調控影響總和還要大,是當之無愧的調控之王,是生命調控的絕對主要環節。

因此,從整體上研究翻譯調控是極其必要的。那麼翻譯組能幫助科研工作者解決什麼問題呢?

首先,在技術層面上:

(1)可間接鑑定蛋白質,比質譜精度高多了,且不受蛋白質理化性質的限制。而且序列覆蓋度超高,對各種變異的檢測效果大大高於質譜。

Zhong等[2]提出可以用翻譯組分析技術輔助蛋白質組鑑定,用以找到已知和未知編碼基因的翻譯證據。翻譯組測序不依賴原有基因的注釋即可給出細胞內蛋白質確定性的翻譯證據;不存在抗體「低染」不確定性的問題,因此可以很有效地檢測細胞/組織特異性表達蛋白,還可以在RNC-mRNA中發現一些以往被誤認為是非編碼RNA的基因。

例如在肺癌細胞中,應用RNC-seq發現了1397個RefSeq資料庫中被標註為非編碼RNA的基因,而該數據表明這些標註為非編碼的基因很有可能被翻譯為蛋白質,因此人類基因組可能需要進行系統性的重新注釋[3]。以上證據表明翻譯組測序方法不但可以作為蛋白質組學的重要補充,還可以獨立地作為發現新蛋白質的一種有效手段。

(2)提高蛋白質組搜庫的效果。

(3)為非模式生物的蛋白質組提供準確參考庫。

其次,在功能層面上:

(1)TR---- 功能 / 表型,取代差異蛋白質組技術。

通過平行測定同一組樣品的mRNA和RNC-mRNA,即可計算出每個基因的翻譯比率(Translation ratio, TR)值。在真核生物中,由於翻譯起始是蛋白質合成主要限速步驟,因此TR值可以近似代表翻譯起始效率。

Wang[4]等利用翻譯組測序技術對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進行分析,發現肺癌細胞中全局性mRNA的翻譯起始效率(以TR表徵)普遍比正常細胞上調,其中TR上調幅度最大的123個基因幾乎完整體現了癌細胞的各種表型,精準程度遠勝SILAC定量蛋白質組,說明優先翻譯的基因決定著細胞的功能與表型。

(2)EVI(翻譯延伸速率)----摺疊質量。

在癌細胞翻譯延伸的整體調控方面,Lian等[5]測定了生理條件下每個基因的翻譯起始效率,發現癌細胞中促癌基因的翻譯速率顯著降低,而下調翻譯速率能有效保證這些基因蛋白的正確摺疊,從而使這些促癌基因正常行使功能。

與此同時,已知的抑癌基因在癌細胞中的翻譯速率被主動上調,使其難以正確摺疊成有功能的蛋白質,從而不能發揮抑癌作用。這一正一反的翻譯延伸調控,使得癌細胞主動、選擇性地維持了其惡性表型。

4、想做翻譯組,該如何送樣呢?

RNC-seq的技術難點在於RNC-mRNA複合體的分離,因為RNC-mRNA複合體極為脆弱,非常容易在處理過程中造成核糖體解離或mRNA斷裂,處理不當極易得不到全長RNC-mRNA,造成RNC-mRNA定量失準。且對環境潔淨度及操作精確度都要求極高。

但這些研究工作者統統不用擔心,承啟生物可完成一整套的RNC分離及mRNA提取。您只需要在採集樣本前,與承啟生物聯繫,公司將會給您提供RNC-mRNA測序樣本準備指南及專用樣本保存液。實驗保障妥妥的,為您解除實驗操作後顧之憂。

如有送樣或者實驗相關的疑問,同時可與我們的技術人員溝通聯繫,我們將為您提供整體方案設計,為您的科研助力。

參考文獻

[1] Schwanhausser, B., Busse, D., Li, N., Dittmar, G., et al.,Corrigendum: Global quantification of mammalian gene expression control. Nature2013, 495, 126-127.

[2]Yang XY, He K, Du G, et al. Integrated Translatomics with Proteomics toIdentify Novel Iron-Transporting Proteins i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Front Microbiol, 2016, 7: 78.

[3] Zhong J, Cui Y, Guo J, et al. Resolving chromosome-centric human proteomewith translating mRNA analysis: a strategic demonstration. J Proteome Res,2014, 13(1):50-59.

[4]Wang T, Cui Y, Jin J, et al. Translating mRNAs strongly correlate to proteinsin a multivariate manner and their translation ratios are phenotype specific.Nucleic Acids Res, 2013, 41(9): 4743-4754.

[5]Lian X, Guo J, Gu W, et al. Genome-Wide and Experimental Resolution of RelativeTranslation Elongation Speed at Individual Gene Level in Human Cells. PLoS Genet,2016, 12(2): e1005901.

相關焦點

  • 哺乳動物轉錄組和翻譯組共進化
    哺乳動物轉錄組和翻譯組共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3:42 德國海德堡大學分子生物學中心(ZMBH)Henrik Kaessmann和Evgeny Leushkin研究組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
  • 小細胞大世界:科普書帶你走進神奇細胞世界—新聞—科學網
    隨後,生物學研究向人們展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進化論、遺傳學、DNA雙螺旋模型、基因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細胞治療……科學家正在逐步揭開生命的神秘面紗。 生命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了解生命科學,可以將細胞作為一個起點。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幹細胞專家王佃亮最近出版的科普書《細胞與幹細胞:神奇的生命科學》,帶你走進一個神奇的細胞世界。
  • 清華楊雪瑞課題組提出系統鑑定編碼RNA的翻譯組研究新方法
    此次發表的RiboCode工具則針對第二個應用方向:鑑定RNA翻譯活性並構建翻譯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經典的「編碼/非編碼基因」簡單二分法並不準確。基因轉錄產物RNA的許多「非編碼」序列,如5』UTR(5』 untranslated region)、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等,都存在開放讀碼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一些ORF可能在特定條件下翻譯形成小肽或蛋白質,並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對於這些RNA來說,其翻譯與否和細胞狀態及環境相關,不能簡單歸類為編碼或非編碼RNA。
  • 神助攻帶你「撩」起單細胞轉錄組
    帶著無比喜悅,無比激動的心情,小編用幾個數字給您炫一下10x Genomics這一神助攻應用於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六大優勢! 那麼,10x Genomics平臺應用於單細胞轉錄組的研究究竟有哪些?看這裡,有案例,有真相!
  • 這個方法或許能拯救你的轉錄組
    但是測序方法跟我們的qPCR方法不一樣,怎麼定義基因的表達,目前國際上還一直爭論不休,一直提出新的統計方法(RPKM,FPKM, TPM,CPM等),讓人眼花撩亂,但是這些基因表達的統計方法,是基於一個這樣的概念:基因的表達在整體表達中佔的比重,示意圖如下:尷尬的困境我們做的轉錄組定量,是想要知道在不同的實驗環境下,哪些基因的表達產生了變化。
  • 不如試試翻譯組學!
    該研究培養了正常人星形膠質細胞和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分別測定了轉錄組層面(RNA-seq)上以及翻譯組層面(RNC-seq)上的circRNA數據(翻譯組測序及轉錄組測序均由承啟生物提供)。之後對circRNA的兩個組學層次上數據中做差異分析,得到翻譯組層面上顯著具有表達的circRNA,並聚焦在其中的一個基因LINC-PINT(ENSG00000231721)上做更進一步的分析,下遊蛋白質組層面的實驗證明,該circNRA可以編碼一種名為PINT87aa的長度為87個胺基酸的肽段,並且這個肽段主要集中分布在細胞核中,可能暗示了該肽段具有潛在的細胞調節作用,特別的是,該肽段在正常細胞中含量很高
  • 神奇動物在哪裡今日上映 六大看點帶你搶先觀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神奇動物在哪裡今日上映 六大看點帶你搶先觀看 【神奇動物在哪裡今日上映 六大看點帶你搶先觀看】神奇動物在哪裡百度雲,神奇動物在哪裡在線觀看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J.K.羅琳首任編劇的3D魔幻巨製《神奇動物在哪裡》,將於11月25日登陸內地銀幕。
  • 在世界海洋日,帶你走進神奇的海龜世界
    在世界海洋日這天,我就帶大家一起探索海龜的神奇世界。一、海龜種類海龜隸屬龜鱉目、海龜科、海龜屬,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布廣泛。現存的海龜共有8種:稜皮龜、蠵龜、玳瑁、橄欖綠鱗龜、綠海龜、麗龜和平背海龜,均被列為瀕危動物。我國沿海分布著綠海龜、玳瑁、蠵龜、麗龜和稜皮龜等,均被列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
  • MH370報告翻譯組:飛機消失前後陸空對話令人揪心 - 新京報 - 好...
    我們懂英語,想為看不明白報告的家屬做點事。  新京報:你們曾說「翻譯前沒想太多,就熱血的開始了」,是對這件事有把握?  翻譯組:行動起初在學院內發起,全院有600多名學生,我們覺得如果每人翻譯一頁,584頁一兩天就能完成。結果加入的有150人,而且沒想到報告裡有太多涉及航空知識的專業名詞和術語。  新京報:最大的阻力來自於這些專業術語?當時怎麼處理?
  • 十萬個為什麼帶你走進神奇的動物世界
    十萬個為什麼動物篇帶你走進神奇的動物世界。蜻蜓為什麼要點水?在池塘邊,人們可以看到蜻蜓點水的現象。飛行中的蜻蜓突然衝向水面,尾部觸水後又迅速飛起,蜻蜓為什麼要點水呢?原來蜻蜓卵是在水裡孵化的,蜻蜓從卵裡孵化出的蜻蜓寶寶要在水中生活一、二年,長大了退了皮才能變成蜻蜓飛向天空,蜻蜓點水其實是在水面生小寶寶呢!螞蟻為什麼要排隊走?
  • 記者體驗:走進神奇的量子世界
    記者體驗:走進神奇的量子世界 科技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15日 22:28 A-A+ 就是如果兩個相似的量子距離足夠近,就會發生糾纏,然後你把他們分開無論多遠,這兩顆量子的狀態就好像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一樣,一個開心,另一個也會笑,一個哭了,另一個一定也難過。這個可能是科學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
  • 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工具綜述 | 16S+宏基因組+宏病毒組+宏轉錄組
    、鳥槍法打斷全基因組DNA序列的Metagenomics和基於mRNA信息的宏轉錄組方法Meta-transcriptomics。這裡就不具體展開講了。下面來說說大家關注的宏基因組。宏基因組這部分,生信者言李木子童鞋也曾經給大家做過系統梳理和點評:《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上篇)》、《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中篇)》、《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下篇)》、《句句乾貨!一文讀懂宏基因組binning》。
  • 技術貼 | 宏基因組 + 宏轉錄組分析工具:HUMAnN
    宏轉錄組測序數據進行物種分類分析和功能(代謝)分析的多功能軟體【1】一.HUMAnN 第一版 2012 Curtis Huttenhower團隊使用該方法還特意分別做了口腔、糞便宏基因組與宏轉錄組關係的研究【2】。該研究於2014年發表於PNAS,他們發現: 1)冷凍、乙醇、RNAlater三種保存條件中的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組和宏轉錄組高度一致。
  •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隨著二代測序的發展,轉錄組測序已經成為大眾式的工具型技術。無論是做哪方面研究,只要涉及基因方面,均可以結合轉錄組測序分析篩選目標基因,因此轉錄組相關的文章在逐年增多。但是轉錄組主導的組學文章分數則越發越低,影響因子普遍在2-3分。
  • Genome Biology丨世界首個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既往有關人體樣本單細胞測序的研究大多局限於某些特定疾病或器官,目前為止,跨越正常單一成年個體多個器官、全面系統的單細胞轉錄組研究仍未見報導。郭志勇教授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貝錦新教授合作在Genome Biology雜誌上發表文章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an adult human cell atlas of 15 major organs,成功繪製世界首個單一成年人
  • 你可能研究了一個假的lncRNA
    早在201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發起人之一的Eric Lander發文認為lncRNA不能編碼蛋白質,但拿不出蛋白質層面的證據。但此次暨南大學團隊發現的新蛋白,大部分只有一個外顯子,而且進化上出現得非常晚,大量新蛋白只在靈長目才出現,連小鼠基因組中都沒有。因此,算法可能錯誤地將這些編碼基因歸為了「非編碼基因」。當然,這些新蛋白在轉錄、翻譯、蛋白質各水平上表達量都較低,理化性質也比較特殊,因此也增加了檢測的難度。
  • 父母親本對轉錄組和胚胎發育貢獻不對等
    10月26日,《自然—植物》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蒙祥團隊題為《父母親本對轉錄組的同等貢獻不等同於對胚胎發育的同等貢獻》的成果,提出了關於父母親本調控植物胚胎發育的新觀點。受精後,動物的早期胚胎是由儲存在卵細胞中的母本信息控制的,父本基因不轉錄。而父母親本對植物早期胚胎發育的貢獻一直沒有定論,爭論了近30年。此前該團隊明確了植物合子基因組在受精後就迅速激活,且父母親本雙方對合子轉錄組具有同等貢獻。然而,父母親本雙方對合子轉錄組的同等貢獻是否意味著對早期胚胎發育的同等調控作用?該團隊隨後的研究提出了與傳統看法不同的觀點。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快來科技館,這是成了「多彩的昆蟲世界」!免費參觀還可現場學做標本
    你見過世界上最大的粉蝶嗎?你聽過昆蟲的叫聲嗎?你知道昆蟲有自己獨屬的交流方式嗎?你知道昆蟲與我們人類之間有哪些緊密聯繫嗎?……8月1日,「多彩的昆蟲世界」科普展在省科技館展出,許多家長和孩子一起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走進展廳,碩大的仿真螳螂標本讓來參觀的小朋友驚奇不已。
  • 顛覆先前的認知,首次系統獲得新冠病毒轉錄組及表觀轉錄組學數據
    儘管最近報導了SARS-CoV-2基因組,但其轉錄組結構尚不清楚。2020年4月8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Dongwan Kim等人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 architecture of SARS-CoV-2 transcriptom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兩種互補的測序技術,展示了SARS-CoV-2轉錄組和表觀轉錄組的高解析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