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先前的認知,首次系統獲得新冠病毒轉錄組及表觀轉錄組學數據

2021-01-10 醫師報

來源:iNature(ID:Plant_ihuman)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40萬例,死亡8萬餘例。這些數字每天都會更新,而且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SARS-CoV-2是導致COVID-19大流行的乙型冠狀病毒。儘管最近報導了SARS-CoV-2基因組,但其轉錄組結構尚不清楚。

2020年4月8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Dongwan Kim等人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 architecture of SARS-CoV-2 transcriptom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兩種互補的測序技術,展示了SARS-CoV-2轉錄組和表觀轉錄組的高解析度圖。

DNA納米孔測序表明,由於許多不連續的轉錄事件,轉錄組非常複雜。除了典型的基因組RNA和9個亞基因組RNA,SARS-CoV-2還可產生編碼未知ORF且具有融合,缺失和/或移碼的轉錄本。使用納米孔直接RNA測序,該研究進一步在病毒轉錄本上找到了至少41個RNA修飾位點,具有最頻繁的基序AAGAA。修飾的RNA比未修飾的RNA具有較短的poly(A)尾巴,表明修飾和3'尾巴之間存在聯繫。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的未知轉錄本和RNA修飾的功能研究將為我們對SARS-CoV-2的生命周期和致病性的理解開闢新的方向。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被認為是從動物傳播的,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到2020年1月,懷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感染了該病毒。自2020年1月以來,該病毒已迅速傳播到中國大部分地區和其他國家。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40萬例,死亡8萬餘例。這些數字每天都會更新,而且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

冠狀病毒攜帶所有RNA病毒家族中最大的基因組(26–32 kb)。每個病毒轉錄物均具有5'-cap結構和3'poly(A)尾巴。細胞進入後,基因組RNA被翻譯以從兩個開放閱讀框(ORF),產生非結構蛋白(nsps)ORF1a和ORF1b。ORF1a產生多肽1a(pp1a,440-500 kDa),被裂解為11 nsps。-1核糖體移碼發生在ORF1a終止密碼子的緊鄰上遊,這允許ORF1b繼續翻譯,從而產生大多肽(pp1ab,740–810 kDa),被切割成16 nsps。蛋白水解切割由分別具有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結構域和3C樣蛋白酶結構域的病毒蛋白酶nsp3和nsp5介導。

SARS-CoV-2基因組組織,規範的亞基因組mRNA和病毒體結構的示意圖(圖源Cell )

病毒基因組還被用作複製和轉錄的模板,由具有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活性的nsp12介導。產生負義RNA中間體,以用作合成正義基因組RNA(gRNA)和亞基因組RNA(sgRNA)的模板。gRNA由結構蛋白包裝以組裝後代病毒體。較短的sgRNA編碼保守的結構蛋白【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衣殼蛋白(N)】和一些輔助蛋白。根據當前注釋,已知SARS-CoV-2具有六個輔助蛋白(3a,6、7a,7b,8和10)。但是ORF尚未通過實驗驗證其表達。 因此,目前尚不清楚該緊湊基因組實際上表達了哪些輔助基因。

每個冠狀病毒RNA都包含約70 nt的5'「前導」序列,該序列與基因組下遊部分的「主題」序列融合。根據相關的模型,前導序列-主體融合發生在負鏈合成過程中的短基元,稱為轉錄調控序列(TRS),緊鄰ORF。TRS包含一個保守的6-7 nt核心序列(CS),周圍是可變序列。在負鏈合成過程中,RdRP在穿過體內TRS時會暫停(TRS-B),然後將模板切換到前導體中的TRS(TRS-L),這會導致轉錄不連續,從而導致前導-主體融合。從融合的負鏈中間體中轉錄出正鏈mRNA。已經在其他冠狀病毒中研究了複製和轉錄機制。但是,尚不清楚一般機制是否也適用於SARS-CoV-2,以及SARS-CoV-2轉錄組中是否存在未知成分。為了開發診斷和治療工具以及對這種新病毒的理解,定義SARS-CoV-2基因組的組織至關重要。

深度測序技術提供了研究病毒轉錄組的強大手段。諸如Illumina和MGI平臺之類的「合成排序(SBS)」方法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和覆蓋範圍。但是它們受到短讀長度(200-400 nt)的限制,因此應通過計算重新組裝片段化的序列,在此期間會丟失單倍型信息。最近引入的是基於納米孔的直接RNA測序(DRS)方法。儘管納米孔DRS的測序準確性受到限制,但它可以進行長讀測序,這對於分析長的CoV轉錄本特別有用。此外,由於DRS可以檢測RNA而不是cDNA,因此可以在測序過程中直接獲得RNA修飾信息。已發現許多RNA修飾可控制真核RNA和病毒RNA。末端RNA修飾(例如RNA拖尾)在細胞和病毒RNA調節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結合了兩種互補的測序方法,即DRS和SBS。該研究明確地繪製了SARS-CoV-2的sgRNA,ORF和TRS。此外,研究人員發現了許多與常規TRS介導的聚合酶跳躍不同的非常規RNA連接事件。該研究進一步發現了RNA修飾位點,並測量了gRNA和sgRNA的poly(A)尾巴長度。

測序數據統計(圖源Cell )

具體來說,該研究利用兩種互補的測序技術,展示了SARS-CoV-2轉錄組和表觀轉錄組的高解析度圖。 DNA納米孔測序表明,由於許多不連續的轉錄事件,轉錄組非常複雜。除了典型的基因組RNA和9個亞基因組RNA,SARS-CoV-2還可產生編碼未知ORF且具有融合,缺失和/或移碼的轉錄本。

使用納米孔直接RNA測序,該研究進一步在病毒轉錄本上找到了至少41個RNA修飾位點,具有最頻繁的基序AAGAA。修飾的RNA比未修飾的RNA具有較短的poly(A)尾巴,表明修飾和3'尾巴之間存在聯繫。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的未知轉錄本和RNA修飾的功能研究將為我們對SARS-CoV-2的生命周期和致病性的理解開闢新的方向。

參考消息:DOI: 10.1016/j.cell.2020.04.011

相關焦點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等溫擴增與轉錄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診療
    新冠病毒在全球持續蔓延,檢測診斷技術依然是疫情控制的瓶頸。為此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聯合多個研究機構,開發了逆轉錄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快速檢測病原的方法,並將其整合入大型病毒宿主宏轉錄組分析平臺,在病原鑑定、快速篩查、藥物開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發表於bioRxiv。
  • Nature:RNA 修飾研究有助表觀轉錄組學進一步發展
    隨著科研人員逐漸揭開 RNA 修飾的奧秘,幫助我們了解表觀轉錄組學(epitranscriptomics)的工具也變得越來越多了。但該研究面臨的問題也是非常大的,因為這種修飾不僅發生在 mRNA 分子上,同時也發生在其它 RNA 分子上,幾乎涉及到了生命科學的所有領域,連病毒的 RNA 都會發生這種修飾。 其實這些修飾本身並不新奇。我們現在之所以這麼關注這種修飾的意義,這麼關注所謂的表觀轉錄組學,是因為發現了與這些修飾有關的酶,並且對這些酶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
  • 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工具綜述 | 16S+宏基因組+宏病毒組+宏轉錄組
    此外,由於原核、真核生物的「分類標籤」完全不同,即使細菌和古菌的16S也相去甚遠,以進化快著稱的病毒更難以捕獲。宏基因組有效避免了擴增偏差,由於是直接打斷,理論上不限制物種(細菌、真菌、古菌、真核生物等,事實上當前宏基因組測序多還是以細菌為主),可能組裝獲得新基因乃至新物種信息,但根據取樣情況可能存在少量或大量的宿主汙染,因需組裝,數據量要求大,成本貴、周期長。
  • 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2014年1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劉峰研究組合作開展的「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鑑定」研究,發現了WTAP(wilms'tumour 1-associating protein
  • 直接RNA測序、串聯質譜法揭示新冠病毒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特徵
    此前的研究表明,Furin蛋白酶切位點的存在是新冠病毒的一個重要變異,是此前所有發現的SARS和SARS樣(SARS-like)冠狀病毒所不具備的。這種變異有可能增強了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與轉錄組分析相結合,串聯質譜法被用於鑑定超過500個病毒肽和44個磷酸肽,涵蓋了幾乎所有預測由SARS-CoV-2基因組編碼的蛋白質,包括S糖蛋白缺失變體特有的肽。
  • Cell:揭曉新冠病毒轉錄組及RNA修飾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種帶有包膜的病毒,帶有一個約30 kb的正義單鏈RNA基因組。SARS-CoV-2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均屬於β冠狀病毒屬。
  • 表觀轉錄組學-m6A簡介
    DNA甲基化作為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研究的非常廣泛。與DNA相對應,在RNA水平也存在著多種化學修飾,已經發現的就有100種以上,在編碼和非編碼RNA上都存在。Epi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decoding RNA modification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eth.4110m6A是其中最常見,數量最多的一種轉錄後修飾
  • 多組學揭示胰腺癌發展早期Kras基因突變調控的表觀與轉錄網絡
    proto-oncogenic enhancer network in inflammation-induced metaplastic progenitor cells to initiate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論文,在該項研究中,作者首次系統地闡述了
  • IF10+發文攻略——轉錄組+ATAC
    如何在轉錄調控領域發表出高分的文章,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今天,小張張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好的高分文章研究思路:轉錄組與ATAC新組學技術相結合。首先,我們要針對不同樣本進行ATAC-seq和轉錄組測序,獲得樣本的染色質開放peaks和基因的表達信息;第二步:計算ATAC-seq和轉錄組數據的相關性;第三步:獲得差異開放區域的差異基因,並進行富集分析等功能方面的研究;第四步:對相關的轉錄因子進行挖掘,研究轉錄因子的調控網絡。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15位國際大咖與您雲相聚於空間轉錄組學國際峰會,聚焦新冠等研究熱點
    隨著空間生物學,特別是空間轉錄組學在腫瘤、發育生物學以及新冠病毒中的進一步應用,關於該領域的開發也迎來了更多突破。為更好地與廣大研究人員分享這些最新最燃的研究結果,15位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臺灣國立陽明大學的國際大咖將於9月16日北京時間上午11點雲聚一堂,將對空間靶向轉錄組學以及空間全轉錄組學在新冠病毒研究以及腫瘤、神經發育等多個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深入探討。
  • 樟科植物比較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然而,這一類群的遺傳學與基因組學研究背景十分薄弱,目前僅有鱷梨(Persea americana)、山胡椒(Lindera glauca)和山雞椒(Litsea cubeba)等少數種類的轉錄組學數據公布。
  • 生命學院楊雪瑞課題組通過多組學大數據分析全面闡述DNA甲基化組...
    生命學院楊雪瑞課題組通過多組學大數據分析全面闡述DNA甲基化組參與的腫瘤基因表達調控網絡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3月1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雪瑞課題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發表大隊列腫瘤多組學數據的深度整合分析工作:癌症特異性轉錄調控網絡對啟動子DNA甲基化組的依賴(Dependency
  • 基礎研究 | 我區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最新科研成果:開發分析RNA端帽表觀轉錄組新方法並發現了新端帽
    >近日,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調控與繁育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進研究員課題組與麻省理工學院Peter Dedon研究組聯合在國際頂級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定量分析RNA 端帽(cap)表觀轉錄組揭示了細胞和病毒
  • 新研究揭示mA通過共轉錄逆向調控組蛋白修飾的現象和機制
    2019年夏來新課題組在Nature Cell Biology 雜誌上發表文章:The RNA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landscape of human fetal tissues,利用優化的全轉錄組m6A測序方法,首次繪製了人類胚胎主要組織的
  • 靶向單細胞多組學方法,可在低深度下同時檢測蛋白表達和低豐度轉錄組
    研究團隊將該方法應用於免疫細胞異質性研究,並採用大規模細胞數據分析工具One-SENSE來可視化蛋白質轉錄組的數據集。來源:Cell Reports 研究人員使用來自另一單獨供體的外周血單核細胞,每個細胞可獲得約27,000個reads。研究人員使用新的多組學方法解析了不同信號所需的測序深度。通過對該數據集的reads進行二次採樣,當使用100%的reads或僅使用20%的reads時,研究發現蛋白質信號幾乎沒有差異。但在10%的水平上,蛋白質信號差異變得明顯。
  • 生科湯富酬課題組攜手北醫三院喬傑課題組首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和...
    結合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1和高精度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2,3(single-cell RNA-seq, single-cell Trio-seq2),首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圖譜重構了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系統解析了這一關鍵發育過程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DNA甲基化動態變化過程。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MIT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序列與人基因組整合的證據丨科學大發現
    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他們隨後通過體外細胞系研究證實,基於人體內廣泛存在的LINE-1反轉錄轉座子或HIV感染者體內的HIV-1反轉錄酶,新冠病毒的部分核酸序列可以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更重要的是,整合到人體基因組中的新冠病毒片段能夠正常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