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接受教育的時候,都會出於哪些需求?馬斯洛需求幫你分析

2021-01-08 洵美知行

回歸最為早起的教育活動,為什麼會進行呢?要知道最早古時候的教育只有上層社會的達官貴人才能夠享受得到這份「權利」。在後來思想的不斷發展,才讓更多人有此機會。而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一個人的智力,而是把前人的精神能量和技能儲備傳遞給新一代,讓後來的人們成為一個內心更加強大的人。

通過接受教育,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優秀和獲得更多。而窺探教育的本質,則是先從弄清楚一個人的內心最需要什麼做起。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早期的教育對於一個人來說,都是把別人心中的能量輸送到受教育者的心理去,並讓其看到希望、春意盎然。

一個人在孩童時代,如果得不到精神的滋養,走出家門,步入社會,這個人的心靈是飢餓的。而一個人如果在之後的很長時間,如果得不到知識的澆灌,社交談吐,安身立命,整個人的思想都是乾涸的。

因此,洞察受教育者的內心需要,也自然就成為了教育的前提與出發點。那麼,追求教育的一個人究竟是都會出於哪些需要呢?說起需求,自然更是少不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一個人在接受教育的時候主要的需求大致分為如下層次:

01物質需求

比如像美好的食品和好玩的玩具,將來想要買的大房子以及追求的很多具體物質,都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基礎的物質需求。這些都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解決基本的生活條件,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02被人肯定

當一個人如果在物質上沒有太多的負擔的時候,自然就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好讚美,這也是最初的精神上的基本追求。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人開始追求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成為別人眼裡的榜樣是自己源源不斷的動力所在。

受教育者,尤其是持續不斷的人們,更注重在學習上的成就感。尤其是那種經過自己努力而實現目標的滿足感,需要教育者的及時反饋與評價,才會更加持續堅持下去。

03價值實現

一個人從被別人肯定,到被別人尊重,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也就是說,讓自己在學術、或者事業上得到別人的尊重,也讓自己能夠更加自信和受人尊重。這時候,一個人價值的實現,也會讓自己對別人來說越來越重要。

小時候,每一個孩子都是想要上進,想要獲得深層滿足的,教育者若能一步一步給予各層次需求的滿足,孩子的自我概念就能逐漸建立起來。

而其實多少教師和家長,與孩子日日相處,物理上的距離最近,心靈間的距離卻很遠,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大多數也都是自我感覺和認為,並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過問題。這樣長久以往,即使家長花大把的錢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花大量的精力去「開小灶」,都是無濟於事的。

在教育實踐中,尊重並滿足一個人的需求層次,是建立個人良好自我感受的基本要求,更是實現教育意義的根本所在。

相關焦點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馬斯洛:五大需求層次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與人溝通交流時,掌握最經典、最基本的大師級理論將讓你更好地了解對方、判斷對方,從而更好地與TA溝通。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感情上的需要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 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而且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都有一小段屬於它的回憶——在我們初入職場的時候,總有個人高談闊論;可我們就是記不清這個人叫甚名誰,正如我們只知道有一個叫做馬斯洛的人提出了一個有關需求的理論,但具體理論是什麼?有什麼用?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卻知之甚少。
  • 如何合理滿足孩子需求?善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也是聰明家長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閨蜜的孩子是一個非常喜歡新鮮感的孩子,她每一段時間都會喜歡不同的事物。◆每個人都是會有新鮮感的,當你已經擁有了的東西你對他自然就不會重視,也不會有想要去追求的刺激感,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長一昧的去根據孩子的興趣而改變獎勵的東西,自然也不是不可取,只是過於麻煩。但是其實只要掌握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話,是可以很好的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的。一、那麼什麼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呢?他和孩子的教育又能夠怎樣聯繫在一起呢?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討論「需求」這件事
    我不否認先有產品然後再去看你的產品能夠迎合哪部分人需求這種做法是有可能創造一款好產品的,但是有更大的可能性是你定義了一個偽需求,一個為了說服自己產品可行而創造出來的壓根不存在的偽需求。出於工作的關係,經常會接觸到各種各樣新奇的項目,每每讓我提點意見的時候,我不會直接給出想法說我看好或者我不看好。
  • 馬斯洛需求
    本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介紹馬斯洛需求,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第三部分是我的思考和相關資源馬斯洛需求馬斯洛需求是馬斯洛提出的,人有五個等級的需要,即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交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 【分享】馬斯洛的5個層次的需求理論
    當我們來到馬斯洛的第二個層次的時候,需求就開始變得有點複雜了。  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中的社會需求通常包括愛、接受和歸屬感等等。在這個層次,對情緒關係的需求驅動著人們的行為。  為了避免孤獨、抑鬱和焦慮等等問題,一個人感覺到被其他人愛和接受是非常重要的。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人的五種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無意識的。對於個體來說,無意識的動機比有意識的動機更重要。對於有豐富經驗的人,通過適當的技巧,可以把無意識的需要轉變為有意識的需要。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蕩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蕩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試驗證明,當人呆在漂亮的房間裡面就顯得比在簡陋的房間裡更富有生氣、更活潑、更健康;一個善良、真誠、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存在於外界中的真善美。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蕩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 馬斯洛人生五大需求
  • 馬斯洛「人類五個層次需求」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菸,惡作劇等。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理論 #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馬斯洛其人和需求層次理論中包含的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點擊這裡回顧)在這一篇文章中,小編將著重介紹這五種需求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此產生的需求滿足理論(作為層次理論的現實應用部分)。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所謂第三勢力其實就是人本主義思潮,在馬斯洛帶著他的人本主義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心理學只有兩大勢力:早期行為主義方法和臨床的精神分析方法。對於馬斯洛來說,這些模式是不夠的,「總的來說……我想這樣說是沒有問題的,即在人類歷史上,人性一直被低估了。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馬斯洛陸續寫出《動機與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宗教、價值觀和高峰體驗》、《科學心理學》、《人性能達的境界》、《人的動機理論》等著作,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便出自《人的動機理論》,該理論問世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在人力資源行業,教育行業,流動人口管理,青年教師管理,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心理學,企業薪酬制定等方面都有運用。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角度分析李叔同毅然出家的原因
    林語堂曾說過:「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1918年的西湖邊上,有一位衣袂飄飛的女子含淚站在岸邊,等著船上的人靠岸,湖面波瀾不驚映出兩邊的人,她在岸,他卻只佇立在船上。她輕輕的呼喚「叔同」,「叔同已死,你看見的是弘一」,他平靜的答,她再次不甘心的問「法師,什麼是愛?」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快來看看你在第幾層?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蕩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 營銷謊言:「馬斯洛需求」其實不是金字塔
    你可能很熟悉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結構,該金字塔的頂部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在大學的《心理學概論》課程中也常常提及馬斯洛需求,社交媒體上也到處是它的身影。正如通常所介紹的那樣,馬斯洛需求層次表明,意味著人們會受到越來越高層次需求的激勵。事實是,我們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先滿足基本需求,包括生理,安全,情感和尊重需求,然後才能更接近自我的實現,成為我們有能力成為的人。
  • 需求分析-需求的分類、排序及拆解方法
    不同的是,有些人通過分析需求進而認知自己、指導行動;另一些人則沉迷於需求表象,毫無章法地被需求牽著鼻子走。需求分類學會對需求進行分類很有必要,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有效地對個人需求進行了金字塔式分類;卡諾需求模型,則是從對人的影響角度出發,對需求進行著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