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月12日訊(記者吳軍林張穩)近日,一篇發表在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上的生態經濟學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大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引發爭議。1月12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徐中民還將這篇論文變成了一本書,《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閒想鶴儀形》。
1月12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購物網站上看到,《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閒想鶴儀形》在售,書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店家提供的該書目錄顯示,該書共有50頁,框架則與上述備受爭議的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基本一致。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該書出版前言的落款籤名疑似程國棟,落款時間為2006年10月16日。程國棟正是上述論文中所描述的「導師崇高感」中的導師,其系《冰川凍土》主編。
而在1月12日晚間,程國棟回應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時稱,上述論文的發表他事先一無所知。
公開資料顯示,《冰川凍土》創刊於1979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辦的學報級期刊。《冰川凍土》編輯部官網顯示,《冰川凍土》第八屆編輯委員會擁有編委43人,編委顧問9人。其中,徐中民的導師程國棟擔任主編一職。 而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早已於2016年6月24日與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鹽湖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而據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官網介紹,程國棟,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國際凍土協會主席,現任中國地質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西部資源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理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00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9人,博士後3人。
公開資料顯示,徐中民現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是程國棟第一名從事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碩士生,先後在《Ecological Economics》、《地理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論文的引用率在地理學口連續數年排名第一。
(引發熱議的論文已撤稿)
1月12日晚,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私信徐中民個人微信公眾號尋求其對此熱議論文的回應,截至發稿未獲回復。據上遊新聞報導,1月12日徐中民接受採訪時回應稱,自然科學家需要情感注入,需要點文史哲的知識,萬事視為水,有情才生春。自然科學沒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熱議論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就進入論文要點。熱議文章表面上看起來有點問題,實際問題潛伏得非常深刻,對目前地理學沉溺於科學的預測未來是很大的補充,主要就是探討如何攀登上共同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中國知網查詢上述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的論文時發現,徐中民在同期期刊上還發表了另一篇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I)》)。上述兩篇論文在中國知網上的下載次數分別為459次和346次,分別被引用7次和6次。
上述兩篇論文顯示,徐中民出生於1973年,湖南華容人,研究員,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態經濟方面研究。發表上述兩篇論文時論文所在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同時,上述兩篇論文均標明了「該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科學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欄目中查詢到,上述論文屬於《黑河流域中遊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項目負責人是徐中民,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屬於重大研究計劃,資助金額為200萬元。研究期限從2012 年 01 月 01 日 至2015 年 12 月 31 日。
該項目成果包括五方面: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進展,理論篇;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進展,實踐篇;上升型的生態視角;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第三窗口——超越牛頓和達爾文的自然生活。其中,《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這兩篇論文屬於「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成果。
記者注意到,徐中民論文中提到的導師程國棟的名字,也出現在了上述《黑河流域中遊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的作者一欄,位於徐中民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