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在核心期刊刊發論文闡述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一事持續引發關注。今日(1月13日),新京報記者獲知,論文作者導師程國棟也參與了論文所屬項目研究,論文作者還曾就此內容出版過圖書,大篇幅論師娘優美感,程國棟為其撰寫前言。
程國棟為徐中民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圖書撰寫前言。截圖
徐中民出版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圖書。截圖
新京報此前報導,引發關注的論文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7年前刊發在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上,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徐中民。因論文大篇幅「以導師程國棟院士夫婦」的事跡為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
事件引發關注後,《冰川凍土》編輯部致歉,表示審核文章不嚴,決定撤稿。程國棟也致歉,辭去在《冰川凍土》期刊的任職。
今日,新京報記者在科學網查詢到,《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論文所屬項目程國棟也有參與,並與弟子徐中民共同撰寫文章《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進展》理論篇的部分。
此外,新京報記者獲得一本由徐中民2013年所著的圖書《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圖書顯示,該書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共51頁,徐中民同樣用大篇幅論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程國棟為上述圖書撰寫前言,稱當人類跨入21世紀的時候,科學研究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進入了多學科交叉和團隊協作研究來解決全球性重大問題(如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損失、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等)的新時代。生態經濟學作為一門倡導從最廣泛的角度來理解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複雜關係的新興交叉學科,最近十多年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程國棟在前言中表示,對我國生態經濟的發展而言,現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學習國際上的「開山斧法」,由於我國目前生態經濟學科發展與國際前沿存在較大差距,要想順利通過面前的「文獻山」,跟上國際前沿,找到國際上生態經濟研究的「開山斧」著作,並將它翻譯介紹進國內,是一種很好的厚積斧頭的方式。
截至發稿,新京報記者就程國棟為徐中民《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一書寫前言以及平時師生科研、交流等方面提出問題,未獲得回應。
校對 範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