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瓊斯說:「生命是一場無休止的化學反應」。
大家都知道蝙蝠也恆溫動物,體溫40度,身體攜帶無數細菌病毒,但任然翱翔於黑夜之中,安然無恙!可以說是百毒不侵!那麼人類是否可以這樣呢?我們先一起了解一下體溫的奧秘吧!
人類身體的體溫是由於從外界攝取足夠的物質,這些物質通過體內一系列反應,最後把物質轉化成了身體所需的能量,這個過程會產生熱量。簡而言之體溫就是身體吸收能量時產生的熱量。同時這些熱量維持著體內一系列反應。例如飢餓的時候會感覺到冷,吃飽了會感覺暖和。人體是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臟產熱多),熱量的散出主要通過汗液的蒸發、皮膚內毛細血管的散熱,其次還有呼氣、排尿、排便等。體溫的維持就是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協調產熱與散熱,使之保持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體溫系統維持平衡需要四大系統配合完成:一、呼吸系統,肺部吸入氧氣,為產生熱量提供氧化劑;二、血液循環系統,心臟輸出血液在肺部交換氧氣,然後由紅細胞輸送到全身各細胞;三、腦部神經系統,腦腔內下丘腦發出指令控制身體體溫;四、排洩系統,汗腺排汗散熱。
獲得熱能的途徑有三種:第一種日常的食物中。食物通過消化系統吸收有機物與吸入的氧氣產生氧化反應釋放熱量;第二種血液循環流動產生熱量;第三種免疫統統對抗外部細菌病毒入侵產生熱能。
體溫平衡在發燒的情況下會被打破,人的體溫會高於正常水平。發燒到是一種旨在殺死入侵病原體的內置防禦機制。發燒醫生會說病毒性或者細菌性。這些病毒和細菌進入人體後,遭到人體免疫系統及細胞攻擊。讓發燒順其自然(當然,必須是在一定範圍內)有可能是最明智的做法。體溫僅升高1℃左右,病毒的複製速度就會降低至此前的1/200——體溫小幅上升,人對抗病毒的自衛能力就有了驚人的提高。
那麼人類為什麼不提高一下自己的體溫呢?《人體簡史》中提到:如果只要把體溫升高1℃~2℃,就能極大地幫助身體抵禦入侵的微生物。答案是它太貴了。只把體溫提高2℃,我們對能量的需求就將上升20%。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效用和成本之間的理性權衡。對生存環境的溫度,我們的寬容範圍極窄。雖然我們的體溫在白天略有變化(早晨最低,下午或傍晚最高),但始終會保持在36~37℃這樣一個狹窄範圍內。稍微偏離上一兩攝氏度,都將帶來很多麻煩。僅僅比正常溫度低2℃,或者比正常溫度高4℃,就會讓大腦陷入危機,迅速導致不可逆轉的損傷甚或死亡。為了避免災難,大腦有一個可靠的控制中心——下丘腦,它告訴身體通過流汗來降溫,通過顫抖來取暖,並將血液從皮膚轉移到更脆弱的器官。
通過億萬年的進化人身體各細胞、組織及器官都已經適應的當前體溫,如果上升或者下降體溫必然導致身體中細胞組織器官罷工或者死亡。存在即合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羨慕蝙蝠的百毒不侵,而是要加強自身鍛鍊。人類身體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表現形式,也是造物主最得意的作品。我們時時刻刻需要保持身體的平衡。如果你對人體體溫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