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體溫和蝙蝠一樣40度,會不會百毒不侵呢

2021-01-07 hi哦豁
動感熱量

史蒂夫.瓊斯說:「生命是一場無休止的化學反應」。

大家都知道蝙蝠也恆溫動物,體溫40度,身體攜帶無數細菌病毒,但任然翱翔於黑夜之中,安然無恙!可以說是百毒不侵!那麼人類是否可以這樣呢?我們先一起了解一下體溫的奧秘吧!

蝙蝠體溫

人類身體的體溫是由於從外界攝取足夠的物質,這些物質通過體內一系列反應,最後把物質轉化成了身體所需的能量,這個過程會產生熱量。簡而言之體溫就是身體吸收能量時產生的熱量。同時這些熱量維持著體內一系列反應。例如飢餓的時候會感覺到冷,吃飽了會感覺暖和。人體是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臟產熱多),熱量的散出主要通過汗液的蒸發、皮膚內毛細血管的散熱,其次還有呼氣、排尿、排便等。體溫的維持就是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協調產熱與散熱,使之保持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人體正常體溫

體溫系統維持平衡需要四大系統配合完成:一、呼吸系統,肺部吸入氧氣,為產生熱量提供氧化劑;二、血液循環系統,心臟輸出血液在肺部交換氧氣,然後由紅細胞輸送到全身各細胞;三、腦部神經系統,腦腔內下丘腦發出指令控制身體體溫;四、排洩系統,汗腺排汗散熱。

獲得熱能的途徑有三種:第一種日常的食物中。食物通過消化系統吸收有機物與吸入的氧氣產生氧化反應釋放熱量;第二種血液循環流動產生熱量;第三種免疫統統對抗外部細菌病毒入侵產生熱能。

發燒了

體溫平衡在發燒的情況下會被打破,人的體溫會高於正常水平。發燒到是一種旨在殺死入侵病原體的內置防禦機制。發燒醫生會說病毒性或者細菌性。這些病毒和細菌進入人體後,遭到人體免疫系統及細胞攻擊。讓發燒順其自然(當然,必須是在一定範圍內)有可能是最明智的做法。體溫僅升高1℃左右,病毒的複製速度就會降低至此前的1/200——體溫小幅上升,人對抗病毒的自衛能力就有了驚人的提高。

那麼人類為什麼不提高一下自己的體溫呢?《人體簡史》中提到:如果只要把體溫升高1℃~2℃,就能極大地幫助身體抵禦入侵的微生物。答案是它太貴了。只把體溫提高2℃,我們對能量的需求就將上升20%。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效用和成本之間的理性權衡。對生存環境的溫度,我們的寬容範圍極窄。雖然我們的體溫在白天略有變化(早晨最低,下午或傍晚最高),但始終會保持在36~37℃這樣一個狹窄範圍內。稍微偏離上一兩攝氏度,都將帶來很多麻煩。僅僅比正常溫度低2℃,或者比正常溫度高4℃,就會讓大腦陷入危機,迅速導致不可逆轉的損傷甚或死亡。為了避免災難,大腦有一個可靠的控制中心——下丘腦,它告訴身體通過流汗來降溫,通過顫抖來取暖,並將血液從皮膚轉移到更脆弱的器官。

通過億萬年的進化人身體各細胞、組織及器官都已經適應的當前體溫,如果上升或者下降體溫必然導致身體中細胞組織器官罷工或者死亡。存在即合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羨慕蝙蝠的百毒不侵,而是要加強自身鍛鍊。人類身體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表現形式,也是造物主最得意的作品。我們時時刻刻需要保持身體的平衡。如果你對人體體溫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強身健

相關焦點

  • 什麼病能殺死百毒不侵的蝙蝠?
    ,蝙蝠是不祥的動物,因為它們是多種人類病毒的源頭,比如狂犬病、伊波拉病毒甚至SARS的原型病毒,那麼你知道看似「百毒不侵」的蝙蝠最怕什麼病菌嗎? 答案是白鼻綜合症(WNS),自2012年以來,這種病估計已造成超過670萬隻蝙蝠死亡,有11種蝙蝠甚至瀕臨滅絕。 那麼,究竟什麼是白鼻綜合症?
  • 蝙蝠身上有百種病毒,蝙蝠為何百毒不侵
    近些年,在人類群體傳播的傳染病大都來自蝙蝠等動物!特別是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的唯一空軍! 自身攜帶了一百多種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隨便一種在人身上適應突變,都有滅絕人類的能力!
  • 為什麼蝙蝠能百毒不侵?這幾種動物同樣對毒免疫,相當強悍
    國內不少人都讀過金庸先生的小說,一股青春的氣味便會撲鼻而來,那是青春時期的精神讀物,誰不曾擁有一個怒馬鮮衣、一匹瘦馬,三寸青峰,隻身闖天下的夢想!武俠小說中都有著各種奇奇怪怪的設定,比如主角意外掉下懸崖,便可習得絕世武功,打遍天下無敵手;會有一把絕世寶劍,削鐵如泥。最讓人豔羨的是,小說中有一種仙丹妙藥,只要吃下它,便會百毒不侵,任何毒物都無法傷害你半分。
  • 你的體溫還有36度8嗎?研究表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
    由於受到相關肺炎的影響,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天測體溫的習慣,正常來說人的體溫應該是36度8左右,接近37度,但是經過長期測體溫會發現現在人的體溫都有所降低,基本上都在36度3或者4左右。體溫下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
  • 清華等團隊從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蝙蝠是「百毒不侵」的天然病毒蓄水池,它們為什麼攜帶大量病毒卻免受其害?人類是否可以從這裡尋求一條對付多種病毒的普適性思路?研究團隊試圖從蝙蝠基因組分析入手,使用領先的功能基因組學方法,系統地尋找病毒生命周期依賴的宿主因子,通過理解病毒-宿主因子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來尋找新的抗病毒藥物靶點。蝙蝠為何「百毒不侵」?蝙蝠屬於哺乳動物門翼手目,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
  • 「毒王」蝙蝠為何攜帶多種致命病毒,卻能「百毒不侵」?
    作為最強「移動病毒庫」,蝙蝠攜帶了多種令人望而生畏的致命病毒,如伊波拉病毒(EBoV)、馬爾堡病毒(MV)、狂犬病毒(RV)、SARS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MERS-CoV)以及我們正在攻克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等,它卻還能獨善其身。對於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蝙蝠「百毒不侵」的原因?
  • 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根本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會飛,看過的朋友都知道,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 巧談蝙蝠為何會把上百種病毒封印在體內
    病毒學解密:根本原因是它會飛,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們能將體溫保持在較高的40℃。有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高5~6倍;由此得出,蝙蝠的免疫力是人類的幾百倍,所以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
  • 蝙蝠,背鍋最多,也最受委屈的野生動物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聽到的最多的動物就是蝙蝠了。很多人現在管事聽到「蝙蝠」就害怕的不得了,覺得他們是「萬惡之源」,但是您知道嗎?真正帶給人們健康威脅的不是蝙蝠,而是人們濫食野生動物的惡習,和因私慾傷害野生動物將其製品到處販賣的行為為我們人類埋下了一個又一個安全隱患。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會如此之高,因為傷害野生動物的同時也將對我們人類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目前,人類已發現6種伊波拉病毒:薩伊、萊斯頓、本迪布焦、蘇丹和塔伊森林病毒。除萊斯頓外,其他4種都會在人身上引發嚴重且常常致命的疾病,而邦巴利病毒則不確定是否會感染人類,會引起怎麼樣的疾病,截止2014年10月18日,全球因伊波拉病毒死亡人數已超過4500人。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更我們說,我們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現在我們很多人在測體溫的時候都是在36.6℃左右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人類的體溫從37℃下降到36.6℃僅僅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有人會好奇了不就是下降0.4℃而已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為什麼百毒不侵了,很有可能它們的體溫過高了,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
  • 蝙蝠長相難看,為何還有人吃得下去?馬來西亞人:有點像雞肉味
    「人家蝙蝠存在了8800萬年,和恐龍同時代,不吃human,就很給面子了,human怎麼回事?」其實使用蝙蝠在國外更盛行。雖然說它已經盡力的長得不像食材了,但是並沒有逃過人類的手心。特別是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區,依然會有很多人喜歡吃這樣的東西。蝙蝠攜帶著大量的病菌病毒。
  • 世界上最醜的動物,「屁股」仿佛長在了臉上,卻百毒不侵
    如果你見過白面粗尾猿,你就會理解「一面之緣,終生難忘」的意義了,因為它實在是長相清奇。身披黑褐色的毛髮,頂著一張金黃色的大臉,被人們戲稱為「屁股長在了臉上」。相信人們在野外遇到的話,定會驚魂不定。而除了確確實實的醜之外,白面粗尾猿還有個讓人們驚嘆不已的地方——百毒不侵。
  • 平頭哥百毒不侵,毒蛇咬了睡一覺就好,學者:有的一睡就醒不來了
    平頭哥百毒不侵,毒蛇咬了睡一覺就好,學者:有的一睡就醒不來了因為無畏所以勇猛,今天要講的這位猛士就是堪稱非洲二哥的「平頭哥」。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平頭哥,可是卻並不知道它的學名叫蜜獾。甚至還有人說平頭哥百毒不侵,被毒蛇咬了,竟然睡一覺就能好,真是如此嗎?在一部紀錄片中,平頭哥勇猛對決眼鏡蛇,當時它處於劣勢,不小心被咬到了,可沒想到睡了兩個小時後竟然就醒了,然後接著吃。很多觀眾被平頭哥驚到了,覺得它百毒不侵。對此專家表示,它並非百毒不侵。
  • 你的體溫還有37度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3招或有幫助
    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由於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很多人養成了每天測體溫的習慣。在量體溫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你的體溫並沒有37度!而是在36度多一點。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人體的溫度是37度。那麼,體溫下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呢?
  • 深度好文: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 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無所畏懼的動物蜜獾,吃毒蛇真的是百毒不侵嗎?專家分析被高估了
    無所畏懼的動物蜜獾,吃毒蛇真的是百毒不侵嗎?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非洲草原上令人頭疼的一種動物,也就是蜜獾,這種動物吃毒蛇就像是吃辣條,難道他們自身真的是百毒不侵嗎,專家分析其實他們是被大家高估了。所謂蜜獾是此前非洲比較常見的一種野生動物,也是最為兇猛的一種動物,從照片來看,蜜獾的體型並不算大,全身毛茸茸的,甚至還有一些呆萌,但是真正見識過這種動物生活狀況的,都不會被它的外表所欺騙。
  • 體溫高好還是低好?
    今晨醒起來,首先打開手機一看,就看到李教授在微群中轉發一篇「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我迫不及待地大概瀏覽了一遍。讀後有感而發,是啊,我們現在人溫度怎麼低了呢?最近由於新冠肺炎仍未結束,疫情防疫的需要,到處需監測體溫,從體溫反應現在大部分人的體溫偏低,幾乎都在36℃,甚至低於36℃,包括我自己也是在36℃,很少超過36.5℃,這是似乎是好事,至少不會超過37.3℃免去超標的麻煩!但對於我們身體的情況來說是不是好事呢?
  • 自愈能力最強的三個星座,內心強大,以戰養戰,一直到百毒不侵
    那大概便在於,他最終究竟會有多大的成就,除了必須的智商,情商之外,逆商也是不可或缺的。 更具體的解釋為,一個人的自愈能力,一個人對抗壓力,然後脫穎而出的能力。同樣,這類人必然內心強大,他們最擅長以戰養戰,而一直到最後,甚至都能夠,達到百毒不侵的程度。接下來,不妨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