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章原文作者Vijay Pande博士是A16Z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同時也是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的兼職教授。他從《改善美國人民的健康,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一文中受到啟發,認為那些能將行為學與產品設計很好的結合起來,促使人們的行為習慣變得更健康的公司,一定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並且能對降低人類死亡率作出貢獻。文章原文標題:Consumer Focused Healthcare Can Save Lives By Focusing On Changing Behavior
10%和40%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一項研究表明,在美國,醫療保健實際只影響了10%的過早死亡,而有40%的過早死亡主要是受自身行為習慣的影響。
影響過早死亡的因素佔比
這也就是說,在減少過早死亡方面,醫療保健的作用相對較小,人們在美國3萬億美元的醫療保健市場上做的所有事,實際只影響了10%的過早死亡。而影響過早死亡的40%的行為習慣方面,往往被政策制定者、企業家、創業者忽視,但其實,這裡有著比原有醫療保健市場更多的機會。
學術研究表明,身體健康主要受到遺傳學、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行為模式和醫療保健五個因素的影響。但遺傳基因難以被改變,自然和社會環境短期內也難以變化,既然如此,醫生、企業家和創業者為何不把目光投向行為習慣領域呢?將改變生活方式當作藥物(和治療)來思考呢?
技術擁有改變生活方式的力量
屏幕上癮症、滑鼠手、手機病等都源自技術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網際網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閱讀習慣、出行模式。在這個時代,通過技術手段,人們的出行軌跡可以被跟蹤,健康狀況可以被監控。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技術的包圍之下,問題是我們怎麼利用技術從3萬億美元的醫療保健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又或是打開另一片新的市場?
怎樣利用技術改變人們的行為?
利用機器學習尋找生活中那些不健康的蛛絲馬跡。
將大量新數據交由機器學習分析,可以識別出人類行為中的各種細微差別,而這些差別人類自己往往很難察覺到。
移動網際網路的使用,使得我們的行為習慣以數據的形式暴露出來,例如在哪裡購物、何時吃午餐、看的什麼電影、運動量多少、睡眠如何,甚至可能是否記得給手機充電都能被統計出來,將這些數據和模式進行分析,就能找到增加影響身體健康的線索,這是改變和改善生活方式的第一步。
利用技術快速快速精準比對,找到改善生活方式的最優解。
技術能夠進行恆定的A/B測試,或是醫學生物領域的隨機對照試驗(RCT)。RCT能幫助研究者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或提高療效的最佳手段。比如亞馬遜(Amazon)為優化電子商務而進行的A/B測試,從網站外觀到體驗流程,再到產品的性能一切都能通過對比而優化。
如今,技術發展使得人們也能將A/B測試(或是RCT)應用於行為修正領域。通過使用比較兩種不同算法對兩種不同人群的行為模式轉變情況的即時效果,可以在數周甚至數天的時間內,更快地找到改善人們生活方式的最優解。
利用技術擴大既有療法的應用量級。
目前,醫學上已經有許多通過人際互動來矯正行為的療法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因為這些療法需要對患者的行為進行仔細密集地跟蹤記錄和複雜精準地分析處理,因而難以推廣,這但是藉助技術,這些治療方法可以是數十億人受惠的。抑鬱症就是一個例子,對於抑鬱症來說藥物治療是有挑戰性的,但通過認知行為治療(CBT)進行治療就非常有效,有研究已經證明,擁有計算機科學輔助的CBT是可以推廣且有效率的。
即使是像認知功能衰退這樣困難的情況,也可以通過技術更有效地治療。在生物學層面這個問題十分複雜,但在行為層面上的認知則是非常清晰的。因而,以認知刺激的形式進行的行為治療就會有很大幫助。例如,在這項研究中,接受認知刺激訓練的患者,在8周內,每天1小時,每周5天的聽覺記憶和注意力訓練,其狀態的改善明顯大於未接受認知刺激訓練的患者。
是挑戰也是機遇
生活方式是每時每刻數千個小決定的匯集的結果,於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第一是:我們如何「解讀」這些行為並將其轉化為可靠的數據。第二,是小樣本量的問題:為了縮小到一個有意義的實驗範圍,必須對行為有非常清晰的定義,這通常意味著總是在需要y條件下去x人小樣本量進行試驗。
行為和決策本身的科學是複雜的、有爭議的,並且經常在進化。另外還有公司建設現實性:要在這個領域建立公司,你需要找到了解臨床科學、數據科學、實驗方法、行為科學、產品設計和用戶界面的人。
但這也是機會。因為隨著智能設備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健康數據變得越來越精細,我們每天對行為的了解越來越多。行為科學與產品設計相結合的概念也越來越清晰。並且所有數據、理念、技術都不是排他的,都能結合起來成為幫助人們轉變健康行為習慣的強大力量。
那些能將行為學與產品設計很好的結合起來,通過技術和產品促使人們的行為向健康方向發展的公司,一定等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並且能對降低人類死亡率作出貢獻。
有一個老笑話,水管工比醫生挽救了更多的生命,因為改善下水道和衛生設施,便消除了隨之而來的疾病,這也就延長了人類的壽名。通過建立真正的技術基礎設施,清理我們現代生活方式的現代「下水道」 ,技術將帶來類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