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環境資源類案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20-12-02 中國法院網

當前環境資源類案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

2014-11-12 10:39:12 | 來源:人民法院報第八版

  環境資源類案件屬於新類型的案件,在很多理論問題上還沒有形成一致意見,對於具體案件的審理也處在探索階段,加之可供借鑑參考的經驗不多,使得此類案件的審判工作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筆者試以近年來天津法院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審理情況以及相關審判人員、機構的運行情況為藍本,談一談如何應對。

  一、 當前環境資源類案件存在的問題

  1.案件數量與社會現實不符

  據環保部門的統計,僅2012年一年,各級環境保護行政部門作出行政處罰、受理信訪以及通過網絡、電話方式受理的汙染投訴共計1170279件,相當於「十一五」期間受理信訪總量的近四倍。如此巨大的案件數量,與人民法院實際受理的案件數量存在巨大差距。

  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中,截至今年6月天津市法院受理的43件環境汙染案件,集中案發於2013年9至12月,而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案發數量則為零,2014年新破獲的案件僅2件。環境資源類行政案件中,近年來天津市環境資源類行政複議案件數量一直是個位數字。 環境資源類行政訴訟案件極少,2013年1件,2014年1至8月2件。與複議、訴訟相比較,天津市環境資源類行政非訴執行案件數量明顯較多,2012年和2013年各20多件。

  環境資源類民事案件更是少之又少。受害者通過民事起訴救濟的途徑很難達到彌補侵權損害的目的,即使已經立案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也普遍存在案件審理周期較長的問題。此外,雖然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正後增加了環境汙染公益訴訟制度,但從全國範圍來看,此類訴訟的數量也是屈指可數。截至目前天津法院還未受理過一起公益訴訟的案件。

  2.新類型案件處理難度大

  環境資源的各類案件,普遍存在著取證難、認證難、鑑定難以及因果關係認定難的問題,並且伴隨著執行難、信訪壓力大等諸多困難。從目前處理的汙染環境犯罪案件看,絕大多數案件都是經過環境執法機關前期的行政執法獲取證據,再移交司法機關立案處理的。然而,由於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活動對取證工作的要求、理念存在較大差異,相當一部分移送案件中的證據難以滿足刑事證明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首先,行政執法的取證程序不夠嚴謹,造成證據來源、形式的合法性存在較多瑕疵,審判機關在採信證據時處於兩難境地。其次,取證不全面,證據鏈欠嚴謹。多數只有現行行為的取證,既往行為取證困難;缺乏危害後果的證據,不利於對犯罪行為作出全面評價;不重視證明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因果關係證據的收集;認定犯罪數量等證據不確實,靠推定認定犯罪事實等。最後,有資質的鑑定機構缺位,鑑定困難。

  3.審判專業化隊伍不強

  目前,天津高院雖然沒有設立「三審合一」的專門環保庭,但已分別在刑事、民事、行政審判庭內設立了專門合議庭來審理有關環境資源類的案件,同時通過文件、意見等形式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中院、基層法院設立環保庭或者專門合議庭。從這些機構運行和受理案件的情況來看,「等米下鍋」的情況還是比較明顯的,更是與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司法現狀形成巨大反差。

  從相關審判人員的配置來看,也沒能突出「專業化」的要求。專門合議庭的成員均是以前辦理普通案件的法官,僅是增加了一項「專門審理」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工作,大多缺少「上崗」前的培訓,所具有的環境資源類的專業知識與普通法官相差無幾。同時,這些法官自身還肩負著繁重的審判工作和考核壓力,要在審理原有承辦案件的基礎上再分配精力來進行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審判、調研工作,難免力不從心。

  二、對策和建議

  1.加強業務培訓和指導,學習先進經驗

  環境資源類案件專業性強,對法官的知識結構、業務水平、審判經驗和司法技能均提出更高的要求。應在積極開展自學的基礎上,加大業務培訓和指導,掌握審理環境資源案件的審判技巧。從全國範圍來看,東南部地區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設置比較齊全,審理案件的經驗較為豐富。可以通過和這些地區的法院和法官進行交流和取經,提高業務水平。

  2.穩步推進專業化建設

  環保法庭的設立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專業化的必然要求。現階段,要求各級法院建立環保庭的條件還不是特別成熟,在有條件的法院或案件數量較多的法院率先設立專門合議庭或者指派專人審理環境資源類案件,不失為一個積極穩妥的方式。此外,要積極探索建立環境問題專家人才庫,吸收環境資源類專家進入人民陪審員隊伍,彌補審判隊伍專業化的不足。

  3.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

  環境汙染的防治是一個系統綜合工程,除了司法保障之外,還需要社會各方的參與,多管齊下,形成保護環境資源的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健全與偵查機關、檢察機關、環境保護行政部門的良好溝通協調機制是有效發揮審判職能、加強司法保障的必然選擇和有效途徑。此外,人民法院要發揮司法能動性,對於審判中發現的環境治理、社會管理、執法辦案等方面的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

  4.大力推進司法公開

  司法公開是宣傳法律的有效途徑。在信息化時代,我們要依託各類媒體,積極推進以案說法和普法宣傳。大力加強庭審公開和裁判文書公開,注重發揮庭審和法律文書的宣傳示範功效。在重大、典型的案件中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新聞媒體旁聽庭審,擴大審判的社會影響,培養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

相關焦點

  • 我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城市規劃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比如環境汙染問題、缺乏公眾參與以及土地利用不科學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健康發展。所以在當前形勢之下,做好城市規劃工作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此,對於這些問題有必要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研究。筆者經過詳細地調查分析,將當前我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土地利用尚不夠科學。當前,我國城市規劃的土地利用存在著不科學、不合理的現象。筆者經過分析研究,將其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土地利用浪費情況嚴重,大量農田耕地被佔用。
  • 當前校園安全存在問題及預防對策淺析
    學校、幼兒園及在校師生由於缺乏防範不良侵害的意識和能力,近來時常受到社會不法分子的惡劣侵害,釀成多起惡性案件。校園安全問題一時成為當下亟待破解的難題,山東省寧津縣檢察院結合檢察職能,組織人員對該縣校園安全工作進行了深入的監督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討,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安全防範建議。
  • 當前監所檢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但在目前的監所檢察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現場檢察監督不到位  監所檢察要求;對新收人員,變更羈押釋放出所的要進行現場檢察,主要檢察收押、釋放的法律文書是否合法,齊全、證、人是否相符,但駐所檢察人員不可能保證24小時在看守所值班室跟班作業。
  • 當前全球環境現狀及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方向
    當前全球環境現狀及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方向前言地球已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如果不採取緊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動來保護環境,地球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事業將日益受到更嚴重的威脅。——《全球環境展望6》當前世界環境現狀中存在的問題(一)氣候變暖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百種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 當前市縣區巡察整改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路
    近兩年來,我市市縣(區)兩級巡察工作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和省委巡視辦的有力指導下,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方式方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前幾輪巡察反饋情況和調研情況看,巡察整改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下面我就當前市縣(區)巡察整改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思路,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新時期我國環境保護形勢與對策
    這一新階段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之一;二是國家對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關係的指導思想進行了重大調整,把環境保護擺在了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上。  一、環境保護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過去的十年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多數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工業產品的汙染排放強度下降,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得到加強,核與輻射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
  • 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韶華到鄭鐵中院調研環境資源案件集中...
    為全面了解掌握省內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改革工作情況,解決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研究提升司法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1月8日上午,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韶華到鄭鐵中院進行調研
  • 最高法首次發布環境資源年度典型案例 涵蓋生態保護等五大類
    今天,最高法公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9)》(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9)》(綠皮書)及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對2019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了介紹。2019年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類案件同比上升50.9%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對中國環境司法年度發展狀況的具體展示。
  • 當前湖北省生態環境存在的五大問題
    湖北境內長江、漢江幹流水質總體良好,可達到地面水2、3類水質標準從而加劇了山區水土流失,每逢暴雨等惡劣天氣,往往還造成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災害,使土壤養分嚴重流失、肥力下降,農業生產條件惡化;帶來江河湖庫淤塞,阻礙通航,使水利設施壽命縮短;同時還存在影響景觀,汙染水體,使水質下降等生態環境問題。
  • 秦天寶 黃成:類型化視野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範圍之縱深拓展 | 中國...
    不論是在訴前程序還是訴訟程序,環境公益訴訟在公益訴訟案件中都佔有相當高的比重。本文嘗試從「環境公益」這一概念出發,對「環境公益」進行類型化處理,將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分為環境類公益訴訟案件、資源類公益訴訟案件和生態類公益訴訟案件,從而實現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縱深拓展。
  • 趙玉婷: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環境風險及對策
    、人口最密集,重化產業布局性矛盾最突出的長江湖口以下幹流區域;重大調水工程下遊減水河段與涉水產業重點發展的漢江流域;生態系統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區與磷礦資源開發強度高的烏江流域)進行分析,並識別流域重化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環境風險問題及其演變趨勢.基於保障「清潔長江」與「安全長江」建設的總體目標,按照「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安全」的調控思路,提出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綠色發展的優化調控對策和差別化生態環境保護與環境風險防控建議
  • 土壤汙染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在城市化、農業化和工業化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各種汙染物到處隨機排放,導致土壤環境遭受到嚴重的汙染,不僅危害到土壤,還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土壤汙染問題得到政府部門高度的重視,並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但是由於重金屬類、藥物類、生物類、化學類等汙染物排放量較多,且情況比較複雜,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影響到土壤汙染防治的效果,所以當下必須要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 淺談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成因及對策
    ——基於南陽市小微融資現狀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企業生存備受挑戰。而相較於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無論是在融資渠道、融資成本還是信貸支持方面,都存在劣勢,其發展過程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問題尤為凸顯。
  •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與對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中的一種,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形成的有用礦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達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呈固態、液態或氣態賦存於地殼內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物質基礎,為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提供原料。
  • 我國環境法律制度和環境保護若干問題
    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於Ⅲ類的比重提高了14.6%,全國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26.3%。儘管我國環保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遏制。當前我國主要面臨八大突出的環境問題:    1、水體汙染依然嚴重    全國部分地表水水質汙染較重,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十分突出。
  • 發展生物質能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增加能源供應、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1、解決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作為人類社會主要能量來源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經過數百年的過度開採和巨大消耗,已經不可逆轉地走向枯竭,而與之伴生的生態環境也呈現出不斷惡化的太勢,溫室效應、沙塵暴、乾旱與洪災等問題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 2012年以來中國判決汙染環境刑事案件超過4500件
    當前,我國汙染環境犯罪懲治呈現怎樣的樣態,懲治汙染環境犯罪未來趨勢如何?圍繞這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與進行相關大數據研究的天津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焦豔鵬展開了對話。我們研究的主要路徑是,通過從汙染環境犯罪既判案件的刑事判決書中,提取相關具有分析意義的數據,將文本文件中的相關要素轉化為比例數據,通過比例數據的分析來判斷該類犯罪的主要特徵。目前可供分析的數據主要有三大類:一是案件發案情況。具體包括案件的分年度、分地區、分省區的案發情況,案件當事人情況(具體包括被告人的年齡、文化程度、是否法人犯罪等)。
  • 當前我國稅收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政策環境方面的問題  1.稅收負擔缺乏公平性  稅負公平是各個國家在各個時期制定稅收政策的基本要求和準則之一,它包括稅收的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我國現行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初期形成的,稅收負擔在當時雖存在某些不公平現象,但矛盾並不顯得十分突出。
  • 中國環境資源審判 (2019年)
    (四)依法審理氣候變化應對案件   依法審理在應對因排放溫室氣體、臭氧層損耗物質等直接或間接影響氣候變化過程中產生的案件,包括氣候變化減緩類案件和氣候變化適應類案件。2019年9、10月,圍繞環境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前往甘肅和貴州開展調研;9月,參加全國政協調研組,圍繞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前往內蒙古和安徽開展調研;10月,在安徽合肥召開全國法院環境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審判工作推進會,總結回顧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開展環境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明確下一步工作重點,並就關於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若干法律適用問題的會議紀要徵求意見
  •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摘要】由於國家政策及企業自身方面的問題,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上主要存在籌資渠道窄、資金嚴重不足、經營者財務管理意識淡薄、企業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危害在企業創業初期尚不明顯,一旦進入資本化、規模化經營後,它們的影響力就會逐步擴大,最終將導致企業走向衰退與沒落。   三、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國家政策支持  國家政策支持主要是指各級政府的政策扶持、國家法律支持、資金支持。首先,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