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製造預期12個月,毅力號火星車的3D列印組件製造有多困難

2021-01-07 騰訊網

截至2021年1月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突破4億公裡,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而美國"毅力號"探測器,則規劃於2021年2月18日上岸火星。

兩枚探測器對3D列印技術的應用都是規模性的,此前已有報導「天問一號」安裝使用了超過100個3D列印定製的零部件,其中包含相當數量的金屬3D列印零件。"毅力號"上採用的金屬3D列印零件也有11個,本期我們介紹的重點就是其中5個金屬零件的製造過程,它們的製造時間超過預期12個月,攻關團隊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同時也認識到即使是增材製造也面臨著可製造性的挑戰。

X射線光譜儀(PIXL)位於毅力號2米長機械臂的末端

不考慮製造可能性,全力優化設計

在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上,NASA使用精密X射線光譜儀(PIXL)幫助尋找巖石中古代微生物的生命跡象。其位於毅力號2米長機械臂的末端,如飯盒一般大小,是火星車上的七種儀器之一。太空飛行器任何結構的設計都需要承受發射時的超重,對於毅力號來說也是如此,而且它還要經受硬著陸以及火星巨大的溫差導致的金屬膨脹和收縮。對於PIXL來說,其外殼結構設計必須能夠承受這些衝擊。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工程師在設計儀器套件時,就將100%的精力集中在組件的功能上,並沒有考慮在傳統技術下的製造可能性。在團隊確定了實現所需功能的最佳設計後,他們才考慮如何生產組件,而最終發現,這些設計的某些特徵只能通過3D列印技術予以實現。

PIXL安裝在懸臂的末端,將用於分析火星表面巖石的化學成分

X射線光譜儀(PIXL)的外殼結構共由五個3D列印件組成

X射線光譜儀的外殼結構共由五個3D列印件組成:大尺寸薄壁前蓋、縱深薄壁後蓋、具有空心箱形梁結構的安裝框架,以及用於X光機的工作檯和工作檯支架,均是空心薄壁結構。這些零件的壁厚在1-1.1毫米之間,複雜的表面在某些區域向外凸出,而在其他區域則向內凹進,保證PIXL實驗包內外的儀器保持間隙。NASA要求供應商交付至少三套產品,一套飛行組件、一套試驗臺組件以及一套或多套附加組件,以供進行破壞性試驗分析。

所有組件都必須保持在最大絕對重量以下,否則探測器將無法發射。關鍵儀器上的任何超重部件都可能導致其他實驗失敗,因此在權衡整個過程中可能的設計變更時,質量管理一直是頭等大事。

PIXL外殼由五個3D列印組件組成

美國Carpenter Additive公司通過增材和減材生產技術以及創新的表面處理技術,為關鍵的PIXL組件制定了生產計劃。為了製造零件,Carpenter Additive選擇使用了電子束粉末床熔融技術(EBM)。雷射粉末床熔融技術(SLM)通常被認為在薄壁、精細特徵和零件表面質量方面表現更好,而EBM則在較大/較重和較厚的零件列印方面表現出色,這些工藝優勢促使團隊選擇了後者。

由於EBM 技術需要高溫預熱,因此電子束腔室在為期數天的構建過程中,將組件保持在高溫粉末中,並在12小時內緩慢冷卻,從而有助於消除可能使精細特徵變形的殘餘應力。此外,由於粉末床本身是通過該過程進行半燒結的,因此它可以在構建過程中充當支撐結構。對於PIXL組件,這消除了添加支撐的需要,同時也避免了非常嚴格的公差風險。Carpenter Additive增材製造技術總監戴維斯表示:「通常當我們評估這兩種技術時,在製造上似乎很容易判斷哪種技術更好,但這是一場激烈的競爭,EBM技術可能會以非正式的52/48的優勢勝出。」

基於複雜的零件受力及質量要求,NASA和Carpenter Additive選擇使用高強度和低密度的鈦合金作為外殼材料,並使用Ti6Al4V 5+級以改善其機械性能。該材料的較高強度和良好的延展性,可保證薄壁零件在高度受力情況下具有至少930MPa的屈服強度和至少15%的延伸率。

在零件3D列印完成後,還需要經過熱等靜壓處理,再進行開孔和支撐去除、超聲波粉末去除、化學研磨、機械精加工以及最終加工。3D掃描檢查對於團隊在每個過程步驟之後驗證結果至關重要。

Carpenter Additive制定了製造計劃,該計劃將增材製造和減材製造工藝以及各種其他技術結合在一起,並在每一步進行檢查

戴維斯解釋道:「機械加工的過程非常漫長,由於每種後處理的作用都非常明顯,需要時常進行檢查,製作人員必須知道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偏離了最終的零件模型,從而確定後續的處理步驟。熱等靜壓可以使微觀結構均勻化,但這是一個高溫過程,可能會使零件變形,所以將不得不重新進行三維掃描。去毛刺和噴砂會使表面光滑,但也會改變尺寸特徵,因此仍然需要重新測量。」

製造人員對每個過程步驟及其可能導致偏離規格的理解以及每個步驟如何影響下一步驟至關重要,這對於零件的成功構建至關重要。

比例因子的重要性

電子束粉末床熔化過程是一個加熱、膨脹、熔化、固結、凝固和收縮的複雜過程。然而,這並不是一個線性過程,製造團隊必須確定比例因子,將其作為完成尺寸與模型尺寸比較的平均值。構建溫度在初始層中會下降,在構建期間會恢復,而在高層構建中頂層溫度將繼續升高,這會導致整個構建腔中零件溫度的變化。如果不完全理解這些比例因子,並且牢記這一點設計零件,零件在列印過程中的結構特徵可能會偏離模型並超出公差範圍。

由於零件需要旋轉以獲得最佳列印方向,因此其在每個正交軸上均未均勻地「縮放」。組件上的一個軸的尺寸是印表機中多個軸的組合,因此X、Y和Z的多個比例因子有助於提高尺寸精度。與通常使用電子束熔化製成的組件相比,PIXL外殼零件的薄壁產生的熱量非常低,在重新縮放時,初始零件往往被「過度縮放」並且列印得太大。但是,一旦掌握規律,製造團隊就可以將其應用於其他組件,從而加快迭代過程。

為確保組件滿足無故障要求,製造團隊需要交付幾套零件,這兩個前蓋組件正要進行熱等靜壓處理

支撐的重要性

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剛性支撐是整個開發過程中許多實驗的重點。在粉末床熔融過程中,支撐起到熱分流的作用,可以散發熱量並促進熔池快速凝固;同時可以防止零件因熱應力而移動或變形,對於EBM技術來說,其支持懸垂特徵。半永久性支撐在多項後處理操作中可以保護零件,如防止在熱等靜壓過程中薄壁結構變形,在加工關鍵表面時進行夾緊以及在化學處理過程中懸掛零件等。

半永久性支撐結構已添加到PIXL框架中,它可以在後處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框架的箱形梁存在列印挑戰,因為無論如何旋轉,總有一根梁完全水平,因此需要設計內支撐頂面。但是,該設計僅允許開設5毫米的孔以倒出內部粉末。在對可移動選項進行了大量試驗之後,只能設計永久性支撐,因此使質量增加了幾克。經過試驗和優化後,在框架的一條腿上列印了晶格結構,以確保它能在列印、加工和火星任務中倖存下來。通過對箱形梁進行實驗確定的結果對於更大的框架部件非常重要,這再次使團隊可以通過汲取的經驗教訓來加快迭代速度。

X射線圖像顯示了框架箱形梁內的晶格尺寸和結構的幾種變化

去除中空結構中的粉末

提取任何殘餘粉末對於避免引入異物損傷(FOD)的潛在來源至關重要。空心X射線臺架只設計了一些小孔,孔的尺寸或位置不可改變,因此需要先進的粉末提取技術。

利用超聲波粉末提取技術,組件上的傳感器可以發現內部粉末餅(EBM技術因加熱導致粉末間固結)的固有頻率,能夠將其分解並去除。在製造團隊已經清理了絕大部分粉末之後,藉助超聲波技術又去除了156克粉末。然而,超聲過程具有自身的挑戰,因為粉餅的自然頻率會隨著其破裂而不斷變化,因此需要重新調整以跟蹤固有頻率,直到所有粉末被分解並清除。

化學研磨有多種用途,如改善表面質量和減薄壁厚,還可以衝洗中空部件,以確保去除所有殘餘粉末。

END

PIXL組件是Carpenter Additive製造團隊遇到的最具挑戰性的3D列印任務。零件無法重新設計,並且由於關鍵的質量管理而無法更改公差。最終,在7.26千克的結構中增加了22克以提高可製造性。

除了需要3D列印過程具有高精度外,精加工過程也需要確保精度。最終零件具有0.127毫米真實位置公差和0.8μm的表面粗糙度

Carpenter Additive的團隊成功地在定義的參數範圍內開發了最終裝配組件,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多次迭代,原計劃6個月完成的任務最終花費18個月才完成。製造團隊通過反覆嘗試,並在每個階段適時改進,在經驗教訓的總結中不斷獲得進步,由此可見製造任務的困難程度,也使其更深刻的認識到,即使增材製造也面臨著可製造性的挑戰。

後期,我們將介紹「天問一號」上面的金屬3D列印應用情況。

註:本文內容來自3D列印技術參考。

相關焦點

  • 一窺 「毅力號」火星車的3D列印部件
    將3D列印部件送往火星:一窺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增材製造中心和毅力號火車中的3D列印部件.據《環球時報》報導,截至1月3日6時,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預計將於2月18日抵達火星並開始著陸程序。
  • 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攜彈直升機並在火星製造氧氣
    北京時間2020年7月30日19點50分,作為2020年三大火星探測任務最後一個出發的「毅力號」搭載「宇宙神-5」火箭順利升空,攜帶著此前向全球徵集的1090萬人名字,朝著火星的方向飛去。火星車上的儀器「毅力號」火星車將降落在一個叫做傑澤羅的隕石坑的地方,科學家認為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個湖,在這裡很可能找到生命曾經存在的痕跡。科學家不但有證據表明這裡曾經是一個湖泊,而且還發現了沉澱物,這些沉澱物很可能藏了生命曾經在的證據。
  • NASA讓您3D列印自己的火星毅力漫遊者
    7月30日,NASA的「火星2020恆心」火星探測器任務正在前往「紅色星球」,以尋找古老生命的跡象並收集巖石樣本並送回地球。製造過程將近十年,這輛10英尺長的漫遊者具備了一些突破性的技術,並配備了科學儀器和先進的計算能力,可以登陸和倖存於寒冷的火星之夜。 與它的四個前身不同,這是NASA建造的最大,最重的火星探測器機器人,太空迷著迷。
  • 毅力號火星車即將發射,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火星車,它有哪些...
    2020年人類三大火星探測任務,阿聯的「希望號」在7月20日已經出發,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也在7月23日成功發射。作為壓軸出發的「毅力號」,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火星車,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呢?
  • 「毅力」號火星車7月30日將發射,準備首次在火星上制氧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美國「毅力」號火星車預計將於美國東部時間7月30日上午7:50(北京時間19:50)從美國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表示,「毅力」號抵達火星後將首次在火星上進行氧氣製造實驗。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30日報導,NASA火星項目副科學指導、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前太空人傑弗裡·霍夫曼表示,「毅力」號火星車上將進行「火星氧氣原位資源利用實驗」(MOXIE),若該實驗的結果符合科學家的預期,那麼2021年火星上將首次出現高純度氧氣。
  • 3D列印製造低成本氣象站,穩定運行5個月
    2020年11月,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生產了一個低成本的氣象站。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
  • 毅力號火星車滿血復活,NASA:已退出安全模式
    【ALENG 自媒體】8月1日晚間自媒體專稿,作為2020火星年三個發射任務的最後一次發射,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車剛剛發射升空,就傳來了不好的消息:由於太空飛行器進入地球陰影,溫度驟降超出預期,導致太空飛行器自動進入了安全模式。
  •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發射升空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30日消息,北京時間7月30日19時50分,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作為今年繼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的第三個火星探測器,踏上「奔火」徵途。本次發射任務使用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也是NASA(美國宇航局)第5次用本型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
  • 美國最新一代核動力火星車「毅力號」發射升空,看點幾何?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有何亮點? 2020年7月30日19時50份,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搭乘阿特拉斯5號火箭發射升空,成為今年第三個飛向火星的人造探測器。
  • 火星發射季最後一幕,頂級火星車毅力號203天後挑戰登陸
    >發射任務:部署4.1噸重的火星2020飛船(毅力號火星車+機智號直升機)任務過程:太空飛行近5億公裡、時長203天(2020年7月30日~2021年2月18日),預計明年2月18日登陸傑澤羅隕石坑。相比而言,一周之前發射的天問一號,從升空到部署用時36分鐘,預計飛行7個月,明年2月11日~24日進入火星軌道。火星2020飛船預計2021年2月18日挑戰登陸火星,就像前輩好奇號那樣——勇闖恐怖七分鐘,毅力號有望成為NASA成功部署的第5輛火星車。
  •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發射!最野心勃勃的火星計劃
    7月30日,號稱為2020年最貴的、美國火星探測歷史最野心勃勃的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發射成功。雖然美國這次火星車探索活動晚於阿聯和中國,但是要比科技含量,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1號可能距離毅力號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發射!最野心勃勃的火星計劃
    7月30日,號稱為2020年最貴的、美國火星探測歷史最野心勃勃的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發射成功。雖然美國這次火星車探索活動晚於阿聯和中國,但是要比科技含量,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1號可能距離毅力號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 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車前往火星尋求古生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的火星車毅力號計劃(火星毅力)於周四發射,是一項天體生物學任務,旨在尋找紅色星球上古老的微生物生命的跡象,並首次將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帶到另一個星球。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那麼毅力號將於2021年2月18日到達火星,成為自1997年以來完成航行的第五輛火星車。到目前為止,所有火星車都來自美國。中國上周發射了第一艘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將於2021年5月到達。到明年,火星上可能會擁有三個活躍的火星車,其中包括2012年降落的NASA的好奇號。
  • 兩種3D列印技術同步進行,有望用於製造電池組件
    然而近期,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工藝,可以一步完成全部列印需求,未來或可用於製造自癒合材料甚至電池組件。
  • 史上最貴火星車毅力號成功發射,帶有火星直升機
    2020年7月30日,毅力號火星車和機智號火星直升機乘坐宇宙神5-541火箭順利升空,目前已經在前往火星的路上。這個7月,人類共有三個火星探測器依次成功出發,阿聯希望號環繞器,中國天問一號環繞器/著陸器/巡視器,美國毅力號巡視器/機智號直升機。
  • 毅力號火星車重返正常狀態,繼續飛往火星
    最新傳來消息,毅力號火星車已經正常與地球通信,並且已經退出了安全模式,重返正常飛行模式,飛往火星。那麼為什麼毅力號會出現問題,既不能通信,又進入了安全模式呢?>毅力號火星車進入行星際軌道上後不久就進入了安全模式,這是因為傳感器指示太空飛行器的一部分溫度比預期的要低。
  • 創想三維:3D印表機製造鉬離子推進器組件
    北京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更好的方法來鑑定離子光學,通過3D列印製造來製造鉬部件。他們的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3D列印鉬在離子推進器的網格和保持電極」中。    離子推進器的主要部件是離子光學和保持器,光學在發動機的幾何結構中起著主要作用。然而,它們的侵蝕限制了離子推進器的壽命。
  • 美國宇航局下周向火星發射「毅力號」火星車,配備核動力,無人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準備好向火星發射「毅力號」火星車。該探測器還將攜帶一架名為「機靈號」的小型直升機。而這將是科學家首次嘗試在火星表面控制直升機飛行。>此次發射任務將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41號航天發射複合體(SLC-41)完成,」毅力號」和」機靈號」將從這來開始完成為期7個月的紅色星球的航行。
  • 毅力號火星車發射成功!七個月太空飛行後,它將尋找古微生物痕跡
    北京時間7月30日(周四)下午7:50分,NASA最新一代火星探測器「毅力號」火星車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41號發射場發射,未來它將在深空飛行七個月左右的時間,在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表面著陸。這個夏天,人類已經發射了三顆火星探測器,包括中國的「天問一號」、阿聯的「希望號」還有NASA的「毅力號」,到了2021年它們三個將共同探測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