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光子計算機將直接擊潰摩爾定律

2020-12-06 中關村在線

     在過去幾十年中,計算機處理器的發展一直都遵循摩爾定律,這個由戈登·摩爾提出的定律一直都推進著電子行業的發展。但是近年來不斷的傳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聲音,在今年的GTC上,老黃在開場後直接表示「摩爾定律」已經失效,「設計人員無法再創造出以實現更高指令級並行性的CPU架構」「電晶體數每年增長50%,但CPU的性能每年僅增長10%」。


圖片說明

    而在將來,單純的依靠電晶體的堆疊是無法有效的提升計算機的性能的。而光子晶片則被認為是在未來比較有潛質的發展方向之一。

    牛津大學在最近宣布光子晶片方面的研發已經取得了一定突破,已經開始能夠模擬人的神經突觸來形成可以告訴差un第信息的「光子突觸」,這種技術可能在未來有效的提高計算機的處理速度。這種類似人腦運行的計算機在儲存大量新的同時,也有很低的能耗。而光的傳輸速度非常快,也不會發出大量的熱。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傳說中的光子計算機將直接擊潰摩爾定律http://vga.zol.com.cn/658/6587373.html

vga.zol.com.cn true http://vga.zol.com.cn/658/6587373.html report 717  在過去幾十年中,計算機處理器的發展一直都遵循摩爾定律,這個由戈登·摩爾提出的定律一直都推進著電子行業的發展。但是近年來不斷的傳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聲音,在今年的GTC上,老黃在開場後直接表示「摩爾定律」已經失效,「設計人員無法再創造出以實現更高指令...

相關焦點

  •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光子晶片將成為電子行業的未來?
    「預計晶片中集成電晶體的數量 24 個月會提高一倍。」——相信大家對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並不陌生。在過去的四十年裡,IT 行業一直受這一定律的驅動。不過近年來隨著傳統電子晶片發展速度的放緩,「摩爾定律」正逐漸走向歷史。未來,基於光子技術的新型晶片,或將打破電路元件的限制,建造出運算速度更快的計算機。
  •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新型二維材料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預言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呂勁團隊與楊金波、方哲宇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維材料或將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的預言。他們在預測出「具有蜂窩狀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摻雜氮化硼(BNC)雜化材料是一種全新二維材料」後,這次發表在《納米通訊》上的研究,通過實驗證實了這類材料存在能谷極化現象,並具有從紫外拓展到可見光、近紅外以及遠紅外波段的可調能隙功能。
  • 一篇論文引發的光子AI晶片革命!這次真想要了摩爾定律的命
    一篇頂刊論文引出的新型賽道 隨著摩爾定律滯緩,矽光子技術成為超越摩爾定律的研究方向之一。 2017年,來自英國艾克塞特大學、牛津大學和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了其類腦光碟機動晶片研究成果。
  • 光子計算機能夠替代現今的電子計算機嗎?
    如何進一步提升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呢?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就快要迎來摩爾定律的極限了。摩爾定律是說每過18到24個月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就可以翻一倍,其實說計算機晶片上的電晶體可以越做越小。但是,電晶體不能做的無限小,因為再小的話,量子力學的效果就要出現了,量子力學的效果一出來,電子計算機的計算原理。就崩潰了。例如我們知道計算機工作是靠0和1的信號,而量子力學是隨機的,如果量子效果顯現的話,0和1的信號就會有一定的概率出錯,這樣就不能進行準確無誤的計算。因此要在從根本上提升計算能力,新的計算原理就必須要被發明出來,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光子計算機。
  • 摩爾定律一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發展歷程被稱為計算機第一定律的摩爾( Moore)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 摩爾定律的黃昏,計算機行業的十大未來方向!
    摩爾定律的黃昏將帶來機遇、混亂和大量的摧毀性創意。一個原本依賴於大量設備穩步升級的行業將被撕碎。那麼計算的未來,究竟會怎樣發展?這將能降低能源消耗,促進發展。惠普、麻省理工學院。更好的存儲技術:建造新的快速、密集和便宜的內存,解決在計算機性能上遇到的瓶頸。英特網,美光(Micron)。量子阱電晶體:使用量子現象來改變電晶體中的電池的表現,提升性能,使得摩爾定律能夠再反覆,提升速度,降低能源消耗。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光電晶片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2.光電晶片研究成果將加速其在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應用2019年4月,美國晶片公司(Lightelligence)成功開發出世界首款光子晶片原型板卡。研究人員在該原型板卡上成功應用光子晶片運行Google Tensorflow自帶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並完成對MNIST數據集的處理。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2.光電晶片研究成果將加速其在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應用2019年4月,美國光智晶片公司(Lightelligence)成功開發出世界首款光子晶片原型板卡。研究人員在該原型板卡上成功應用光子晶片運行Google Tensorflow自帶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並完成對MNIST數據集的處理。
  • 摩爾定律還能存活多久?計算機晶片已達物理極限
    《紐約時報》表示,技術專家現在認為,新一代晶片的問世會更慢,兩代晶片之間的間隔將延長至2.5-3年。他們擔心,到2020年代中期,屆時僅由數個分子構成的電晶體將無法可靠地工作。除非有新的技術突破問世,摩爾定律時代將告終結。
  • 每秒1000億次的運算速率,光子計算機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我們想幹的事情太多,面對蝸牛一樣速度的電腦急躁如火,電腦在運行時,電子在晶片裡跑來跑去完成各種指令,從理論上來說,電子運動的速度可以接近光速,但是,實際上現在的電腦和手機等數碼產品,電子在晶片上的速度還不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摩爾定律認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 與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並論,IBM Watson定律將成為歷史論斷嗎
    以上所說的定律,是物理學定律,因此,我們要有所區別看待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以及,Watson定律——他們,都是產業發展定律。IBM把Watson定律與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相提並論,當然並不是心血來潮。
  • 加來道雄:摩爾定律只剩10年 或將崩潰
    5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知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近日接受採訪時稱,計算機行業中的關鍵理論「摩爾定律」已經時日無多,10年內就將崩潰。,這可能會對計算機處理器的進化造成影響。雖然3D晶片等技術可以繼續挖掘矽處理器的潛力,從而在未來幾年時間裡維持摩爾定律的生命力,但在該技術也耗盡潛力以後,那麼摩爾定律也就將達到極限。   加來道雄說:「在大約10年時間裡,我們將會看到摩爾定律的崩潰。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摩爾定律正在減速,運算能力已經無法利用標準的矽技術來維持其指數級增長。」
  • 摩爾定律終結之後的展望:光子學取代電子學 PDA取代EDA
    過去,我們將年度預測重點放在電子產品(IC和EDA)上,但是最近將重點轉向了光子學,因此我對2020年的預測主要集中在這一領域。從歷史上看,光子學一直是砷化鎵技術。過去,現在和將來將永遠是未來的技術。分析師們永遠在預測光子學的興起。明年,隨著摩爾定律在電子領域的終結或放慢,光子學將自成一體,進入其發展的曲棍球棒階段。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計算能力或多或少地遵循了這一道路。摩爾定律說,計算機晶片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臺積電(TSMC)首先發表講話說,其5納米製造工藝現在處於所謂的&34;中,三星很快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臺積電錶示,其5納米製程可將速度提高15%,或將電源效率提高30%。三星承諾將性能提高10%或將效率提高20%。分析人士說,這些數字符合預期。但是,相比之下,十年前有時有50%的改進,很明顯摩爾定律已不再是過去,但是從大型鑄造廠的投資來看,客戶仍然認為這是值得的。
  • 摩爾定律將死,晶片行業將掀起新一輪革命,誰將成為新時代領航者
    仙童八人幫—矽谷大約70家半導體公司的半數,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後裔1965年4月19日,《電子學》雜誌第114頁發表了摩爾撰寫的文章《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組件》,正式宣告了摩爾定律的誕生。正是有了摩爾定律和反摩爾定律,我們今天才能把智慧型手機才可以如此迷你、高效、便捷、智能,今天智慧型手機的性能比 1965-1995 年裡最大的電腦還要強勁。沒有摩爾定律就沒有超薄筆記本電腦,也不可能產生足以繪製整個基因組、或是設計複雜藥物的高性能計算機。流媒體視頻、社交媒體、搜索功能、雲——沒有摩爾定律,這些都不可能產生(或者說不可能這麼快產生可能更加準確)。
  • 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顛覆定律(冪指數定律)分別是啥?
    摩爾定律每18個月,計算機等IT產品(或者說相同性能的計算機等IT產品)的性能將翻一番,每18個月價格就會降一半。主幹網帶寬的增長速度至少是運算性能增長速度的三倍。因為運算性能增長速度主要是由摩爾定律決定的,所以根據每兩年運算性能提高一倍計算,主幹網的網絡帶寬的增長速度大概是每八個月增長一倍。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等於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2月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一種結合集成晶片、光子概念和非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的光子計算機,新計算機不僅在解決某些難題方面擁有超越經典電子計算機的潛力,且物理尺度可擴展。該研究提供了超越經典計算機計算能力新思路,預示光子計算機未來可期。
  • 摩爾定律將令經典計算機至極限?量子科學家看法不一
    英特爾公司的奠基人之一摩爾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集成在一塊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增加一倍。這一發現被其後數十年晶片發展的實際情況所驗證。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摩爾定律。  按此計算,到2010年,一個晶片上的電晶體數目將超過10億個。隨著電晶體集成度的提高,晶片的耗能和散熱成了全球關注的大問題。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關鍵看這兩點-摩爾定律,Intel,處理器,晶片...
    回顧計算機發展史,從第一臺經典計算機問世以來,它們的大小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一個佔據幾棟樓房的龐然大物縮小到了人們的手掌上、口袋裡。近20年,計算機技術更是經歷了巨大的革命性飛躍,單個晶片上三極體的數目及運算的速度都是以指數形式逐年上升。無論是60多年前的充滿整棟屋的龐然大物,還是現在的手機型電腦,基本原理卻是萬變不離其宗。
  • 超材料或將延續摩爾定律?
    兩種方式 延續摩爾定律 一直以來,半導體器件的發展趨勢都沿續摩爾定律的規則:集成電路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經過18~24個月總數增長一倍。然而,隨著晶片製程越來越接近工藝極限和物理極限,摩爾定律能否持續生效也開始受到質疑。 為了不讓摩爾定律「失效」,業界採取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去延續摩爾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