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終結之後的展望:光子學取代電子學 PDA取代EDA

2021-01-18 同花順財經

過去,我們將年度預測重點放在電子產品(IC和EDA)上,但是最近將重點轉向了光子學,因此我對2020年的預測主要集中在這一領域。從歷史上看,光子學一直是砷化鎵技術。過去,現在和將來將永遠是未來的技術。分析師們永遠在預測光子學的興起。明年,隨著摩爾定律在電子領域的終結或放慢,光子學將自成一體,進入其發展的曲棍球棒階段。儘管光子學以驚人的速度在我們的技術生態系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尚未實現爆炸性的增長。

分析師永遠都在預測光子學的崛起;明年,隨著摩爾定律在電子領域的終結或放緩,光子學將確立自己的地位,進入發展的曲棍球棒階段(曲棍球棒效應(Hockey-stick Effect),是指在某一個固定的周期,前期銷量很低,到期末銷量會有一個突發性的增長,而且在連續的周期中,這種現象會周而復始,其需求曲線的形狀類似於曲棍球棒,因此在供應鏈管理中被稱為曲棍球棒現象)。雖然光子學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我們的技術生態系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預計的爆炸性增長還沒有發生。

這是為什麼?有幾個原因。首先,光子學不符合摩爾定律:光的波長就是光的波長。這是一個常數。它並不是每兩年就減半,因此摩爾定律所驅動的電子學領域的驚人進步只是不適用於光子學。

接下來,電子工程師將一如既往地聰明,每當摩爾定律宣告即將終結之時,就會有新的辦法出現,工程師們不斷地突破電子領域曾經被認為是不可逾越的障礙。因此,用光子學代替電子學的應用仍然被越來越聰明的電子設計所取代。用光子學取代電子學可能仍是不可避免的,但時間軸仍在向前移動。

最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電子學已經發展成為今天複雜的、運轉良好的設計和製造生態系統,但這種發展還沒有發生在光子學上。今天的光子學生態系統仍然與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電子生態系統最為相似。

2019年,更多的大公司收購了主要的光電子供應商,比如思科收購了Luxtera,現在又收購了Acacia Communications, II-VI收購了全球領先的光通訊產品供應商Finisar,博通從富士康收購了它們的光收發設備資產。許多人認為這一趨勢是承認光子學時代的到來,以及主要電信供應商需要提供領先的光子學解決方案。

那今年呢?光子學會在2020年成為焦點嗎?接下來我們將預測幾種會影響該拐點到來時間的趨勢。

在越來越短的距離內,光子學變得越來越重要,然後成為主流,最後成為主導。如今,電信運營商已通過光纖向您的家庭和商務旅行提供了數千米的遠距離通信。現在,光子學已經轉移到數據中心。全球範圍內的大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在功耗、成本、熱量、帶寬和數據延遲方面都處於掙扎狀態。用光纖代替銅線解決了所有這些問題。與銅相比,光纖更便宜,速度更快,延遲更短,帶寬更高,並且消耗的功率更少,從而降低了熱量和電力成本。

數據中心機架之間的光纖接管已基本完成,並且光纖已移至同一機架中的互連伺服器上。因此,光子學已經從在一公裡距離的主導地位,發展到十米距離的程度,再到一米距離。到2020年,光子集成電路(PIC)將會在市場上變得更加普遍,從而使光子學在毫米距離內變得有意義。目前正在進行將包括雷射器在內的光子學與電子晶片集成的工作,將光子學的相關性降低到微米距離。

隨著乙太網數據傳輸速度在2020年繼續從100G遷移到200G,光子學在光纖任一端所需的收發器中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100G的擴展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到2020年,過渡到200G的工作將會順利進行,早期採用者將過渡到400G。通過巧妙的工程設計,電子產品可以100G的速度繼續良好運行,但光子已經具有了競爭力,並且市場上有許多100G光子收發器設計可供選擇。我們將從IC設計師那裡看到更多的聰明才智,但是在400G時,電子產品將失去對收發器市場的更多控制,而光子學將開始從相關性向普及性發展。到我們達到800G和1T的時(註:這個要到以後相當長的時間才可以達到)時,光子技術將佔主導地位,將幾乎找不到電子收發器。

FANG(Facebook,Amazon / Apple,Netflix,Google)的光子學設計團隊將專注於根據自己的規格調整光子收發器,這將加速光子在數據中心的主導地位。運營著龐大的數據中心,他們將從光子設計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光子設計可以滿足他們的特殊需求,就像我們看到的尖牙設計他們自己的集成電路一樣。到2020年,我們可能看不到這項活動的成果,但它將顯著提高世界光子設計能力,加速商業光子生態系統的演化。

如今的光子代工廠主要由小型商業或研髮型晶圓廠所主導,例如SMART Photonics,LionX,Ligentec,imec,Leti和AIM,它們通常是面向研發或提供MPW,而不是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雖然固態晶圓廠在其光電子產品(如用於雷射的磷化銦)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這些晶圓廠目前還不具備推動大型商業市場的能力,而且它們還沒有機會發展大型半導體晶圓廠在過去幾十年裡建立起來的極端客戶支持流程。

FANG是世界領先的半導體代工廠的主要客戶。這些代工廠注意到光子設計項目的增加,已經進入或正在考慮進入光子業務。這些工廠將利用其生產知識,經驗和技能來構建成熟的生態系統,從而加快其商業化進程。

在過去的幾年中,TowerJazz和GlobalFoundries等領先的半導體代工廠開始為光子學業務提供服務。到2020年,其他主要的半導體代工廠將進入光子學業務。這些代工廠的新進加入將加快矽光子學的商業化應用。光子學為半導體代工廠提供的一個吸引人的優勢是不需要尖端技術,因此不需要大規模的電子產品研發和資本投資。相反,光子學可以利用完全資本化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來獲得可觀的利潤。

光子學成熟的一個指標是代工廠的工藝開發套件(PDK)的出現。第一個光子PDK大約在兩年前就出現了,隨著代工廠提供針對各種設計工具的PDK,它們開始變得流行起來。與半導體代工廠提供的庫相比,這些PDK還比較原始,但它們是商業化光子生態系統成熟的重要且重要的一步,需要在代工廠和光子設計自動化(PDA)公司之間建立牢固的合作關係。他們一起生產新的PDK,並推動現有PDK的發展。隨著更多光子IC的製造和測試,越來越多的數據可用於統計分析。2020年將出現基於統計的PDK,在更高級的PDA仿真工具中啟用蒙特卡洛和工藝角靜態分析。這將導致更穩健的設計,新的重點放在可製造性上,這是光子學商業化的另一個要求。

成熟的EDA供應商正在注意到新興的光電子市場。他們提供針對該市場的設計工具,並與領先的PDA公司結成關鍵聯盟,以提供完整的集成設計流程。去年,Mentor推出了LightSuite Photonic Compiler,同時利用其Tanner工具提供原理圖和布局。Cadence通過CurvyCore引入了曲線功能,以啟用其業界領先的定製設計平臺Virtuoso用於光子學。Mentor和Cadence都將其設計流程與領先的光子仿真提供商Lumerical集成在一起。例如,Cadence提供了協同仿真功能,使整個設計流程能夠通過Virtuoso進行驅動。Synopsys則採取了更多的獨立戰略。

我們預計主要的EDA供應商的加入預示著PDA工具的價格將會更高。流行的EDA工具的平均售價要比PDA工具高很多。這種不平衡不是長期可持續的,因為它將阻礙對PDA的所需投資以及PDA公司在新的EPDA環境中競爭的能力。儘管更改不會突然發生,但它將是一致的。

去年出現了集成的電子-光子設計自動化(EPDA)流程,到2020年,隨著增加的統計和製造設計(DFM)功能,它們將變得更加複雜。統計方面的考慮將需要更多的計算能力,因此在2020年,我們還將看到高性能計算應用於PDA,Amazon AWS和Microsoft Azure成為通過利用其數據中心中的所有這些光子在雲中提供光子的重要參與者。

與電子產品相比,光子設計僅包含一些精心製作的組件。代工廠提供的PDK中可以找到許多這些組件,但是每個前沿光子設計將始終包含一些更通用的代工廠PDK無法提供的關鍵組件。這為一些定位良好的公司提供了建立光子IP(PIP)業務的機會。管理完善,擁有卓越光子設計能力和專注力的公司,以及廉價獲得設計工具的機會,很可能帶動這一市場的興起。憑藉對光子設計的不懈努力,這些公司將提供卓越的設計。希望提供領先的光子設計的公司將與這些PIP供應商合作,將其組件設計外包,以便將自己的資源集中在其他增值領域,例如整個PIC設計。在起步階段,PIP業務可能會與定製設計服務保持業務相似性。

光子學設計方法學的突破將提供更高質量,更可製造的設計,並且將降低障礙,因此光子學設計不再需要物理學博士學位。更好的設計將推動光子學可以競爭並贏得競爭的應用。合格的設計師將使公司擁有更大的能力來配備其光子學設計團隊,從而導致更大的競爭,從而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更快的發展。

我們已經看到來自史丹福大學和Lumerical與開源社區合作的消息來源的光子逆設計的影響。我們開始看到,通過大大改進的品質因數,大大縮短了設計周期,組件設計可以更簡單地完成。

即使是最好發布的設計,我們也看到了改進,通常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我們看到組件的數量級改進。Photonic Inverse Design的簡化的自動化設計方法將取代今天的手動迭代過程,並將在2020年應用於各種光子組件。PhotonicInverse Design對光子學的影響將類似於邏輯綜合對IC設計的影響。1980年代。這將擴大合格的光子學設計人員的圈子,並加快光子學設計的上市時間。我們認為向光子逆設計的過渡類似於提高設計師工作的抽象水平。正如提高IC設計的抽象水平釋放了IC設計人員的工作量一樣,

光子學的應用

收發器:2020年將繼續光子學在數據中心的接管趨勢。在2020年,當我們從100G升級到200G並達到400G乙太網傳輸速度時,這一點將更加明顯。

LiDAR(雷射雷達):在2020年,我們將看到多光子驅動的雷射雷達設計的引入。雷射雷達是自主車輛的關鍵技術,大量初創公司專注於減小LiDAR的尺寸(減少一副卡片)和降低成本(一個數量級),其中一些將在2020年展示其設計。此外,我們還將看到基於光子學的LiDAR至少由一家知名的領先的LiDAR公司設計。

5G:到2020年,我們將切實看到5G的構建。這將推動光子晶片的量產,因為在前程和後程中均部署了諸如NG-PON2之類的新的光子技術。隨著5G毫米波的部署,5G中將出現曲棍球拐點。不過這種更廣泛的5G建設不會在2020年真正發生。

傳感器:也許有點乏味,但這是光子學正穩步發展的應用領域,這種進步將持續到2020年。醫學是一個特別有趣的領域為光電傳感器具有很大的機會。醫療領域的進展將更多地取決於法律法規,而非技術,2020年在這一領域不會出現突破。

AR/VR:預測我們的技術未來的最簡單方法是觀看《星際迷航》。星際迷航的所有技術最終都會實現。對於光子學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如果我們要穿梭於籬笆牆,光子學將發揮重要作用。

量子計算:量子是另一個將推動光子學的應用。2020年將不是量子年,但我們確實預計至少會有一項重要的量子聲明令所有人震驚。

總結

未來的技術光子學將在2020年得到穩步的發展。增長率將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大量的應用將成為焦點。工程師們在電子技術領域的聰明才智的耗盡,以及光子學生態系統的進化,將進一步束縛住電子學增長的腳步。隨著商業代工廠的加入和設計自動化的成熟,成熟的跡象變得越來越普遍。2020年是光子學商業化的一年。

來源: cnBeta

相關焦點

  •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光子晶片將成為電子行業的未來?
    ——相信大家對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並不陌生。在過去的四十年裡,IT 行業一直受這一定律的驅動。不過近年來隨著傳統電子晶片發展速度的放緩,「摩爾定律」正逐漸走向歷史。未來,基於光子技術的新型晶片,或將打破電路元件的限制,建造出運算速度更快的計算機。
  • 黃氏定律取代摩爾定律,英偉達急於收購ARM的原因
    在現代計算的第一個時代,一個趨勢佔據了上風: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他認為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
  • 一篇論文引發的光子AI晶片革命!這次真想要了摩爾定律的命
    當時,國際著名光學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David Miller評價稱:「這一系列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集成光學未來取代傳統電子計算晶片的發展。」 這篇光子晶片論文的一作及通訊作者是MIT博士後沈亦晨,二作是尼克·哈裡斯(Nick Harris)。不久之後,這些論文合著者將成為商業上的競爭對手,開啟各自的創業之旅,並分別獲得來自谷歌、百度等科技巨頭的投資。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關鍵看這兩點-摩爾定律,Intel,處理器,晶片...
    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上電晶體的集成度大概平均18個月會翻倍,計算機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然而,集成技術的密集度,或者說集成電路的線寬不可能無限制地小下去,經典計算機將很快達到它的極限——三極體的大小將達到原子的尺度。
  • 為摩爾定律續命? 自旋電子技術暫難當大任
    該定律指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每18個月約翻1倍。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摩爾定律為半導體工業的發展節奏設定了基本步調。自摩爾定律提出以來,不論是從單個晶片電晶體數目角度,還是從微處理器晶片、半導體存儲器以及系統軟體角度來考察,摩爾定律的預言與現實都驚人地吻合。可晶片上電晶體的尺寸不可能無限制地縮小下去,晶片單位面積上可集成的元器件數目會達到極限。
  • 打破摩爾定律物理極限,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引領次世代電子組件發展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荷蘭、新加坡、西班牙、瑞士和美國研究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發布了有關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計算機設備發展領域的新評論,該領域可以將石墨烯(Graphene)作為次世代電子組件的基本組成要素。
  • 傳統電子學中的量子態可能超越摩爾定律
    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在普通的日常電子產品中產生量子態的方法。通過利用量子力學的特性而無需使用奇異的材料或設備,這增加了可以使用當前設備創建量子信息技術的可能性。 幾十年來,計算機行業一直受益於摩爾定律。
  • 光子,正在取代電子,成為主要的信息載體,成為計算機的核心!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隨著人類對能源效率和帶寬需求的增加,光子正在成為計算機和電信信息處理的主要工具。光子已經是通過光纖進行洲際通信的黃金標準,它正在取代電子,成為整個光網絡中的主要信息載體,並進入計算機本身的核心,然而,要完成這一轉變,仍然存在大量的工程障礙。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
    自1965年以來,摩爾定律一直是正確的,但在未來幾年內,摩爾定律將&34;。因為儘管當今的電晶體是微觀的,但它們仍然佔用物理空間,製造佔用物理空間的東西有多小的限制,現在正接近電晶體的極限,因此,摩爾定律所預測的進展必須放慢。摩爾定律距離終結的又一步,全球最大的兩家晶圓代工廠-臺積電(TSMC)和三星在摩爾定律的階梯上又爬了一個臺階。
  • 傳說中的光子計算機將直接擊潰摩爾定律
    在過去幾十年中,計算機處理器的發展一直都遵循摩爾定律,這個由戈登·摩爾提出的定律一直都推進著電子行業的發展。但是近年來不斷的傳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聲音,在今年的GTC上,老黃在開場後直接表示「摩爾定律」已經失效,「設計人員無法再創造出以實現更高指令級並行性的CPU架構」「電晶體數每年增長50%,但CPU的性能每年僅增長10%」。
  • 光子取代電子?未來計算機處理器將變得更小更快!
    (圖片來源:RMIT)與電子相比,光子穿越材料時不會產生熱量,可有效降低能耗。此外,用光通信代替電通信,能使晶片上和晶片間的通信速度增加千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光子已經成為通過光纖進行洲際通信的黃金標準,正在取代電子成為整個光網絡中信息的主要載體,並進入計算機本身非常核心的地方。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光電晶片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1、美國光電晶片研發屢獲突破,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9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集成晶片。該晶片可以存儲光並修改光的頻率,有望應用於光量子信息處理、光信號處理和微波光子學。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1、美國光電晶片研發屢獲突破,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9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集成晶片。該晶片可以存儲光並修改光的頻率,有望應用於光量子信息處理、光信號處理和微波光子學。研究人員表示,許多光量子和經典光學應用都需要改變光的頻率,而該晶片首次利用微波以可編程的方式實現對光頻率的修改。
  • 摩爾定律:我這一輩子,見證了電子產業的崛起
    如果將摩爾定律比為一個人,到今年他已經是個50歲的中年人了。在這五十年中電子產業遵循著摩爾定律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在今天人們也會想知道摩爾定律是否已經過時,它還能不能適應時代繼續對於未來電子產業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晶片技術尚不可替代 摩爾定律...
    4月1日晚間,清華大學微納電子學系主任、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每經智享會推出的「五道口在線學習計劃」上表示。他指出晶片是技術創新的高地,雖然晶片產業現有技術路徑面臨著物理、功耗等極限問題,但摩爾定律將長期有效,在可預見的未來,尚沒有能夠替代集成電路技術的其他技術出現。
  • 黃氏定律正取代摩爾定律
    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 騰訊科技訊 9月21日,由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的摩爾定律 在現代計算的第一個時代,有一種趨勢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它也被稱為摩爾定律。實際上,摩爾定律是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摩爾的預測,而不是任何形式的物理定律。摩爾定律認為,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就會翻一番。這也意味著,這些晶片以及它們所驅動的計算機的性能在大致相同時間內會有實質性的提高。
  • 摩爾定律日薄西山 計算性能如何增長
    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被IT行業推崇為「聖經」的摩爾定律,正在無可辯駁地走向沒落。當摩爾定律不再發揮其神奇功效,控制著每臺電腦和手機的半導體行業又將何去何從?   晶片極限 摩爾定律日薄西山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加州大學計算機系校長講席教授、電子工程系教授叢京生先生,日前在中國科技館舉辦的第30期「理解未來」講座上,從專業的角度向公眾介紹了摩爾定律的起源、發展及到達巔峰時刻後邁向「終結」時代的發展歷程,講述了半導體行業應以何種心態面對這一必然現象;又該如何積極應對隨之而來的機遇和挑戰。
  •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計算技術之探討
    摩爾預測得到持續驗證的時間比他預計的長了40年。但是登納德按比例縮小定律在2004年失效,導致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邏輯系統出現功耗-頻率危機,也對傳統按比例縮小尺寸的技術路徑在2020年代中期應用的前景造成了更加根本的挑戰。在那之後的十年內,隨著二維光刻技術能力達到原子尺度,摩爾描述的神奇的增長進程將走到盡頭。
  • 液體量子光子學
    對於致力於研究可以在傳統電子學器件尺寸下控制光行為的高速光學裝置的研究者來說,這項發現以及金屬納米結構加工工藝的飛速發展大大激發了他們對等離體子系統(plasmonic systems)的興趣。 在等離體子的研究中,德魯德-洛倫茲模型(Drude-Lorentz model)取代洛倫茲模型,得到了廣泛應用。
  • 支配計算領域44年之後,摩爾定律的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 深度
    今年終於宣告終結。微軟研究院的副總裁 Peter Lee 曾經開玩笑說:「預測摩爾定律將會失效的人數,每 2 年都會翻上一番。」而在英特爾官方宣布放棄追求摩爾定律曲線的時候,這一天也就到來了。摩爾定律對整個計算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們最為關心的是,在摩爾定律之後,計算領域會發生什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