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嵌合基因在單倍體黃蜂中影響雌性性別決定

2021-01-08 科學網

一個嵌合基因在單倍體黃蜂中影響雌性性別決定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4:20

近日,荷蘭格羅寧根大學Louis van de Zande及其研究組發現,一個嵌合基因在單倍體黃蜂Nasonia中父向性指引的雌性性別決定。該研究於2020年11月27日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科學》。

研究人員從分子和功能上鑑定了單倍體黃蜂Nasonia vitripennis的指導性性別決定基因wom(wasp overruler of masculinization)。該基因包含一個P53樣結構域編碼區,並通過基因複製和基因組重排而產生。母體對wom的沉默導致單倍體胚胎的雄性發育。受精後,開始從父代wom 等位基因進行早期合子轉錄,隨後及時轉化子(tra)的合子表達,從而導致雌性發育。因此,wom是一種指導基因,在性別確定中具有母本效應。

 

據了解,各種主要的信號指導昆蟲的性別確定。在膜翅目昆蟲中,需要有父本基因組來啟動雌性發育。當缺乏時,單親單倍體會雄性發育。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chimeric gene paternally instructs female sex determination in the haplodiploid wasp Nasonia

Author: Yuan Zou, Elzemiek Geuverink, Leo W. Beukeboom, Eveline C. Verhulst, Louis van de Zande

Issue&Volume: 2020/11/27

Abstract: Various primary signals direct insect sex determination. In hymenopteran insects, the presence of a paternal genome is needed to initiate female development. When absent, uniparental haploid males develop. We molecularly and functionally identified the instructor sex-determination gene, wasp overruler of masculinization (wom), of the haplodiploid wasp Nasonia vitripennis. This gene contains a P53-like domain coding region and arose by gene duplication and genomic rearrangements. Maternal silencing of wom results in male development of haploid embryos. Upon fertilization, early zygotic transcription from the paternal wom allele is initiated, followed by a timely zygotic expression of transformer (tra), leading to female development. Wom is an instructor gene with a parent-of-origin effect in sex determination.

DOI: 10.1126/science.abb8949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20/1115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這個問題有時是由溫度決定的
    那麼,是什麼因素決定了萬千眾生的性別呢?在許多物種中,性別決定由遺傳因素(基因)或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影響共同產生。在基因型性別決定中,也稱為遺傳或染色體性別決定,雄性和雌性通過一些基因來指定它們的性形態。不過,有些情況下,生物體的性別由環境因素(如溫度)決定。
  • 【科學普及】溫度如何決定巴西紅耳龜的性別?
    雌雄性別的分化是動物界較為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現象。不同動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也不盡相同。主要的性別決定方式包括: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性染色體決定型,年齡決定型和環境決定型。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是指動物的性別是由細胞中的染色體倍數決定的。如蜜蜂,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發育而成,為單倍體。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是二倍體。營養差異決定了雌蜂是發育成可育的蜂王還是不育的工蜂。
  • 神奇的動物性別決定機制,不僅僅是「X」、「Y」
    凡是進行有性生殖的動物都有性別,有性生殖通過等位基因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以及連鎖基因的交換重組等過程為動物帶來了巨大的遺傳多樣性,有利於後代的生存,那麼,性別是怎樣決定的呢?ZW型性別決定也有一種特殊形式即ZO型性別決定,雄性為同配性別,有兩條相同的Z染色體,只產生一種含染色體的精子,雌性為異配性別,只含有一條Z染色體而無W染色體,產生兩種卵子,一種只含一條Z染色體,一種不含性染色體。
  • 每日摘要:美洲黑楊雌雄異株的性別決定基因鑑定(bioRxiv)
    植物的性別決定系統和性染色體相對來說在演化史比較「年輕」。本文中,作者發現一個完全雌雄異株的林木美洲黑楊(Populus deltoides)處於性染色體形成的早期階段,其中雌株和雄株的性別在遺傳上分別由兩小段與X或Y物理連鎖的序列所決定。有趣的是,有兩個Y基因在對應的X染色體上丟失了。
  • 科學家找到可改變性別的基因 挑戰X、Y染色體決定性別的傳統觀念
    由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的馬蒂耶斯·特雷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表示,該發現能夠大大提升變性手術的效果,也有助於更好地治療那些天生具有混合性別的嬰兒。另外,FOXL2基因出現在雄性、雌性都擁有的無性別的染色體上,因此,該研究向一個傳統觀念——性別完全由X、Y兩種染色體決定發起了衝擊。
  • 科普:所有生物的性別都由基金決定嗎?一文告訴你!
    好吧,答案取決於我們物種進化的性別決定系統。您會看到,對於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說, 嬰兒的性別是由XY染色體系統遺傳決定的。 哺乳動物有一對性染色體, 一個來自媽媽,另一個來自爸爸。 兩個X給我們一個女孩, 一個X和一個Y一起給我們一個男孩。
  • 紅耳龜的性別決定
    溫度依賴的性別決定是一個顯著的表型可塑性模型。在許多爬行動物中,包括巴西紅耳龜,個體的性別是由卵孵化期間的環境溫度決定的。巴西紅耳龜的受精卵 如果在26攝氏度下孵育,則子代全部發育為雄性,如果受精卵在32攝氏度下孵育,則子代全部發育為雌性。但是這其中的分子機制卻知之甚少。
  • 軍醫科普:單倍體幹細胞技術實現「子母河」同性生殖
    這裡沒有男人,女人長到二十歲,就去喝子母河的水,幾天後就可以生下一個女孩。    現實生活中,人們一直在嘗試開發各種輔助生殖技術,以幫助眾多不孕、不育夫婦成功孕育後代。最近,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開發了一種新的技術,甚至能夠讓女性之間也能夠獲得自己的後代,此般神奇的「女兒國」之水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技術呢?
  • Development:Y染色體決定性別?NO!古老性基因或許是性別決定的始祖
    ,使其開啟雄性小鼠的發育;這種名為Dmrt1的基因雖然不會被哺乳動物用來確定性別,但其卻在決定許多脊椎動物的性別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青蛙、魚類及鳥類等;相關研究為揭開決定人類和動物性別的基因的進化提供了新的研究線索和思路。
  • MoY基因調控農作物果蠅性別決定
    MoY基因調控農作物果蠅性別決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30 15:45:05 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Giuseppe Saccone、瑞士蘇黎世大學Mark D.
  • 告訴你千奇百怪的性別決定方式
    其實包括豬、牛、羊、虎、獅、狼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蜥蜴、麝香龜在內的大部分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孔雀魚、果蠅在內的部分魚類和昆蟲以及女婁菜、菠菜、大麻等雌雄異株的植物都屬於XY型性別決定。其中雄性一般是XY型,雌性是XX型,有沒有例外呢?當然有,以後再揭示XY型性別決定中不一樣的情況。
  • 環境也能決定性別?科學家發現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
    學過高中生物的人都知道,人類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通常為XY、XX組合分別代表男女。如果告訴你很多生物的性別並不是由染色體決定,而是由不同的環境決定,你會感到震驚麼?環境如何決定性別?科學家還真發現了這個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
  • 生殖細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
    原標題:生殖細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  新華網東京6月12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12日發表一份公報稱,該所副教授田中實率領的研究小組與九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利用青鱂(Oryzias latipes)進行的實驗中首次發現了決定生殖細胞性別的基因。
  • 新發現:除了XY,決定性別還有另一種關鍵基因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 ,男人和女人有許多明顯不同的地方,以往認為所有這些不同背後的本質原因隱藏在我們的第23對染色體——X和Y染色體中,過去的絕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這兩個基因是怎樣編碼蛋白質從而決定性別的。最近,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科學家發現,還有一種非常小的亞基因單位能編碼一種短RNA分子(miRNAs),在區別兩種性別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 700多種性別的生物 你敢想像嗎?-生物,男女,雌雄,性別,生科醫學...
    蜜蜂的性別由卵細胞受精與否決定——未經受精的卵細胞會直接發育成雄蜂,被稱為單倍體。在自然界中,單倍體通常是不育的,因為它們沒有辦法產生正常的配子,然而,雄蜂卻可以通過與眾不同的減數分裂(可理解為只發生減數第二次分裂)來產生正常精子。
  • :雌性寬角粉甲蟲能影響後代性別
    研究人員調查發現雌性寬角粉甲蟲可以影響後代的性別,而後代會繼承母親或外公的特質。研究證實體質好的雌性——能夠生育更多的後代——更有可能生雌性。體質差的雌性,如果她們自己的父親體質很強壯,則更有可能生雄性。這也是首次證實雌性能夠操控她們後代的性別以彌補這樣的事實:某些基因可以讓雄性強壯讓雌性羸弱,反之亦然。
  • 一個基因突變改變人類性別
    而SRY基因對於開啟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具有關鍵作用,這一基因的轉移也是導致女性患DSD的主要原因。但檢測結果卻顯示,Alice的基因組上並不存在SRY基因易位。因此,研究人員搜索了Alice基因組中其他和這一疾病相關的突變,最終找到了一個可疑的基因。
  • 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成功操控了出生小鼠性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蘇澄宇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自然界中的哺乳動物出生的性別比例向來都是平衡的,即使不是絕對的一比一比例,這個數值也差不到哪兒去。平衡的背後源於進化,決定於基因。如果編輯了基因,是不是就可以改變動物出生的性別比例呢?答案是肯定的。
  • 基因篩查新工具:南開大學團隊研獲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
    而單倍體細胞中只有一套染色體,大大降低了其基因組的複雜程度,更加有利於純合子基因型的獲得,是極具價值的遺傳學研究工具。「簡單說,兩套染色體相當於『雙保險』,如果對其中一個基因進行調控,由於存在對應的等位基因『備份』,使得被改變的基因不能立刻突顯功能。然而,只有一套染色體的單倍體細胞,沒有基因『備份』,我們對任意基因的更改,都會瞬間帶來表型的改變。
  • 榕樹與黃蜂的基因組淵源
    這棵樹還與一種與它共同進化的黃蜂有著獨特的關係。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了小葉榕基因組中促進其氣生根發育的區域,並增強了它向唯一的黃蜂傳粉者發出信號的能力。這項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研究還確定了與小葉榕沾親的無花果樹(Ficus hispida)的一個性別決定區域。無花果樹沒有氣生根,而且分雌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