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報告精彩紛呈 | 「有機汙染物環境分析與汙染特徵」議題

2021-02-15 POPs論壇

董亮研究員在主旨報告中從首批受控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談起,分別從前處理、儀器分析、數據分析等角度,就如何高效準確分析持久性有機物進行了詳細介紹,並給出了優化建議。

對於不同的化合物需要採用不同的富集淨化固相萃取小柱,例如對於全氟化合物可以採用陰離子交換柱WAX,而且對於這種化學品的檢測需要避免玻璃製品的使用。氣相色譜中可以採用不分流進樣模式提高化合物的響應值。

在質譜分析環節,要針對不同的化合物採用不同的離子化方法,SIM模式相比於SCAN模式能夠得到更佳的質譜圖,採用平均相對響應因子代替標準品校準曲線能對低濃度的化合物實現更好的定量。計算方法檢出限和定量限時,不能簡單使用信噪比的方法,建議採用95%置信區間的統計學計算方法。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內標能夠提高方法的準確性,對於氣體樣品採樣可以採用採樣內標,淨化過程中使用淨化內標,進樣之前在濃縮液當中添加的進樣內標均能提高方法的準確性,並且能夠減少在檢測過程當中標準品校準曲線的彎曲情況。

在質控環節,分析方法過程中操作空白與儀器空白等也能夠有效的增加方法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為避免人員變動造成的方法操作的差異,可以採用休哈特控制圖來實現人員間的校正。

總結來說,對於一個可靠的分析方法,方法的平行性、添加回收率、方法檢出限、標準曲線校正等均是QA/QC當中十分重要的參數。

在李雪研究員的「Emission and evolution of cooking VOCs captured by using SESI-HRMS」主旨報告中,探討了高分辨質譜實時分析在室內空氣汙染物精準全分析以及室內化學機制解析方面的應用。人一生90%以上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但是有關室內空氣汙染物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室內空氣汙染物組成複雜、濃度跨度大、且隨時間實時變化的特性,對其分鐘級時間解析度組成特徵的檢測是現有分析方法面臨的挑戰。

針對這一問題,李雪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二次電噴霧電離(SESI)的軟電離技術,並創新性地將SESI與高分辨質譜(HRMS)聯用,實現了對檢出離子的準確定性;室內模擬烹飪源的研究中,首次發現了烹飪油煙中約600種未知有機物,並證明了羥基自由基反應是烹飪油煙中主要成分脂肪酸的主要氧化反應途徑。

在報告的最後,李雪研究員展望課題組今後的研究方向,將致力於SESI-HRMS新技術的標準化與轉化應用,以解決更多的前沿科學問題。

相關焦點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6暨第十一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學術研討會...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使POPs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學術研討會」(以下簡稱「POPs論壇」)是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發起,並與環境保護部斯德哥爾摩公約履約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新興有機汙染物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系列年會,旨在為我國POPs領域的學術界、管理界和產業界提供一個集思廣益、共謀對策的高層次交流平臺。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通知
    」(以下簡稱「POPs論壇」)是2006年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發起,並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系列年會,到2017年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2屆!
  • 四十年科研創新,助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
    2010 年以後,我國圍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監測進行了多項專題研究,如: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POPs 區域汙染現狀和演變趨勢」、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新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環境管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等,2014 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區域運移及演變趨勢研究」立項。
  • 有機-重金屬複合汙染場地化學氧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對重金屬穩定化的...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化學氧化修復技術由於去除率高和周期短等特點被人們廣泛應用於有機物汙染的土壤修復工程,但是極少人會關注化學氧化修復在去除有機汙染物的同時是否會對土壤本身或土壤中的重金屬環境行為及其潛在環境風險造成影響,特別是針對採用先化學氧化修復有機汙染物再利用穩定化修復技術穩定重金屬汙染物的有機和重金屬複合汙染場地修復工程,這一問題會直接對修復工程實施及修復結果驗收達標造成嚴重影響
  • ...分享」有機汙染場地修復工程中的大氣環境二次汙染防治及案例分析
    為了實現汙染場地的有效、安全治理,首先對我國目前汙染場地修復現狀及二次汙染風險特點進行了分析,以北京焦化廠原址汙染場地修復工程為例,對該類典型有機汙染場地在異位修復工程中的主要施工工程和大氣環境二次汙染風險來源進行了詳細分析,並針對修復工程中的氣態汙染物、尾氣和揚塵3項關鍵要素建立了全面的大氣環境二次汙染防治措施體系。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嚴重破壞海洋環境
    生活於太平洋中的抹香鯨體內累積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們認為尚未受到汙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鯨也難於倖免。由於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這個研究結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環境已經受到有機汙染物的嚴重破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危害很大這些調查結果表明,人類對海洋的汙染觸目驚心。
  • 合肥市典型入湖河流有機紫外吸收劑汙染特徵研究
    目前,有機紫外吸收劑的環境汙染及其生態風險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有機紫外吸收劑種類繁多,目前大多數研究主要集中於少數幾種化合物,環境汙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環境(Kameda  et al., 2011; Rodil et al.,  2008),致力於水、沉積物中含量水平和賦存特徵等.近年來,一些研究開始關注水生生物的汙染及其毒性特徵,但迄今其毒性機制仍不十分明確.我國對於有機紫外吸收劑汙染的研究多集中於較大河流
  • 第三屆全國沉積物環境與汙染控制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及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和環境地理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利學會疏浚與泥處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生態專業委員會協辦。
  • 聚焦環境與食品安全 第十五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集錦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7月26-27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主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在安徽合肥成功召開。會議開設生命科學、環境與食品安全、化學計量與標準物質三個專題的分會報告,以下是環境與食品安全報告集錦。
  • 普立泰科亮相2018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
    2018年5月17日-18日,「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在成都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化學品環境安全與控制」。 本屆論壇歷時兩天,與會代表圍繞POPs分析方法、有機汙染物監測與篩查、POPs降解與控制、化學品毒性效應與環境風險分析、新興汙染物汙染與控制等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為我國POPs的消除和化學品環境安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第二屆「環境化學傑出成就獎」、首屆「中國化學會青年環境化學獎...
    據悉,該獎項設立於2017年,每兩年評選一次,今年是第二次頒發,旨在表彰在環境化學領域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中作出長期系統的貢獻、取得原始創新性或創造性成果、在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和汙染控制重大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對環境化學學科的發展和人才隊伍培養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在國際環境化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內外本領域科研人員。
  • 環境痕量汙染物:新一代環境問題來臨
    日前在清華大學召開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08暨第三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上,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痕量汙染物實驗室研究員許振成的一席話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如何對環境痕量汙染物進行控制與管理,也成為擺在當前環境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新課題。
  • 電子垃圾拆解排放毒害有機汙染物的特徵及其風險削減研究
    現任廣東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環境健康與汙染控制研究院院長、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廣州市環境催化與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廣東省光催化技術集成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新興有機汙染物的環境地球化學過程、光化學與光催化遷移轉化規律與降解機理方面的研究工作,重點開展有關環境水體和大氣中毒害有機物環境催化淨化消除與汙染控制原理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工作。
  • 「第十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通知(第一輪)
    與此同時,環境科學研究近年在中國迅速發展,環境科學界群星璀璨、新人輩出,在汙染物的檢測分析、環境行為與歸趨、生態毒理效應與健康風險,及汙染控制與治理等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大會將根據環境科學及相關學科的最新進展設置近60個分會,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做大會和分會報告;並舉辦環保設備與分析儀器展覽、學術論文報展、研究生專題報告會、主編見面會等學術活動。會議將充分體現「創新、合作、跨越、發展」的會議宗旨,建立推動國內外學術研究交流與合作、促進環境科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高端平臺。
  •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研究中心、韓國浦項工科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長白山生物資源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延邊大學)以及區域環境質量協同創新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在延吉召開。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餘剛教授和鄧述波教授作為中方組織者及研討會共同主席參加了本屆研討會並做主題報告。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與會代表圍繞國際POPs公約受控物質和廣義POPs物質的毒性與環境影響、POPs在環境中的存在與歸趨、POPs環境行為與過程、POPs管理與風險評估四個主題做了26個精彩的口頭報告和12個牆報。
  • 首屆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安捷倫公司環境分析新技術論壇在京...
    朱超飛 博士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報告題目:《基於GC-Q/TOF的環境中非靶標汙染物篩查技術與應用》  目前,對於環境樣品中有機汙染物的分析大多只是監測其中一種或幾種特定的目標化合物。呂美玲 博士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報告題目:《環境水體中可疑與非靶標有機汙染物的高通量篩查——基於安捷倫6545/6546 LC-QTOF/MS技術》  可疑物與未知物篩查的理想方案是可靠的硬體平臺與強大的數據解析與挖掘軟體的有機結合
  • 環境汙染物快速分析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原位分析技術,不僅可以像拉曼光譜一樣能夠提供分子結構的特徵光譜,而且還可以極大地增強被測分子的拉曼信號,通常可以增強6個數量級以上,有時甚至可以達到14個數量級,從而達到單分子檢測。文獻研究表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完全可以實現對特定環境汙染物的高靈敏度定性和定量檢測。
  • 江桂斌研究員:高分辨色譜/高分辨質譜方法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
    儀器信息網訊,2009年11月7日,由中國質譜學會有機質譜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聯合舉辦的「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會議為期三天,出席會議人數達300人。儀器信息網作為特邀媒體也應邀參加。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危害
    聚焦POPs  □記者 郭躍華  也許大家對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個名詞不是很了解,但殺蟲劑、油漆和塑料等含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物品被大量使用,其中,滴滴涕、氯丹等持久性有機物危害巨大,可誘發腫瘤和神經性疾病。
  • 化學品汙染→替代→再汙染,環境友好型替代品研發何日可期?
    化學品綠色開發強調從化學品生產、堆存、運輸、使用、排放和處理處置全生命周期的風險分析、汙染預警與削減,從而實現從根源上防治汙染的發生。2009 年,《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斯德哥爾摩公約》)正式將 PFOS 及其鹽類列為新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同意減少並最終禁止使用該類物質。2016 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規定不再將 3 種含有 PFOS 及其類似物的產品用作食品可接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