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才是網絡電影未來的出路 網絡電影《民間奇異志》好評率破紀錄

2020-12-04 環京津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院線電影幾乎全部停擺,但對網絡電影來說,正迎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不久前,由張濤執導的網絡電影《民間奇異志》在優酷上線,影片上線後,連續9天位列燈塔數據電影榜單的熱度第一、好評率95%以上,打破了優酷網絡電影的熱度值紀錄。

張濤是網絡電影的拓荒者之一。2015年,由他編劇和執導的網絡電影《道士出山》以28萬元的小成本,最終贏得了2400萬元的票房,這也是網絡電影第一部爆款電影。這次巨大的盈利開啟了網絡電影的繁榮期。短短5年,張濤編劇並執導了超過十部網絡電影,每部作品都有不錯的盈利,這讓他成為網絡電影導演中最頭部的幾位之一。

所有作品都是原創

「從第一部作品開始,我就一直專注於原創,我認為,網絡電影要想長遠發展,原創精神必不可少。」1985年出生的張濤不是電影科班出身,沒有上過專業的電影院校,但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就喜歡看電影,尤其是早期的香港驚悚片,林正英執導的那些經典殭屍片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張濤很希望能夠延續國產驚悚類影片的創作。《道士出山》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網絡電影的市場潛力。張濤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執導了《道士出山》系列、《陰陽先生》系列、《超自然事件之墜龍事件》等一系列網絡電影。2018年,他開始創作《民間奇異志》。影片原來取名《降妖術》,在影片製作快完成時,他反覆徵求身邊朋友們的意見,發現十個中有七個建議用後者,「這個名字有想像空間,而且雅!」

隨著網絡電影的發展,觀眾的成熟度在增加,單純靠噱頭和靠視覺感官刺激已經很難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張濤決定在《民間奇異志》中加入「人和自然關係」的主題,最終確定了影片的故事和敘事脈絡:以捉妖為線索,展開民間的奇聞異事。

片中妖和怪獸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山海經》。片中17個角色,11種生物,耳鼠、窮奇、混沌(片中取名「貪」)等都來自《山海經》。他邀請《超自然事件之墜龍事件》時搭檔的特效公司Cgfish vfx 繼續合作。這家特效公司花了18個月製作出了混沌、窮奇、水妖、耳鼠、白妖、刺球、蝙蝠、樹藤等妖獸。

早在《陰陽先生之末代天師》拍攝時,張濤靈機一動,邀請了香港演員錢小豪、樓南光出演角色,這也圓了張濤小時候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邀請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銀幕上經常出現的香港演員來合作。這次合作也開啟了香港老一代藝人來內地拍攝網絡電影的熱潮。現在,像鄭伊健、陳浩民、羅家英、曾志偉等香港演員都出現在網絡電影中。

《民間奇異志》邀請了元華和元秋在片中出演紫中白和水三娘,兩人曾經在周星馳的《功夫》中飾演包租公和包租婆,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兩人一開始對出演網絡電影還有點排斥,但張濤寄給他們劇本和導演闡述,最後兩人欣然接受。

不想打破經典作品的美好

現在的網絡電影市場,魚龍混雜,雖然場面很熱鬧,但真正能夠盈利的網絡電影只有5%左右,15%大致平衡,而85%都是虧本的。其中山寨和翻拍是網絡電影作品中出現最多的類型。比如迪士尼的《花木蘭》還沒有公映,現在網絡電影中打著「花木蘭」名號的作品早已泛濫。張濤認為,一開始為了求生存,藉助別人的片名蹭點流量,還可以理解,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這個行業,懶得出奇。」即便是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如果照著原著照抄照搬,沒有一絲創造和新意,「那還不如去看小說,因為文字的想像力更大。」

翻拍經典也是目前網絡電影市場最熱門的話題,張濤透露,曾經也有不少人找上門來,讓他翻拍經典作品,但他考慮再三,最終放棄了,「我並不排斥別人翻拍,但我自己沒有膽量去做這個事情,經典作品是特有時代創造的神話,對我來說,是藝術品,我不想去打破這個美好,遠遠看著就好了,不敢去碰觸,我還是堅持原創為王。」

「我很在乎觀眾對於作品的評價,」在張濤看來,只有了解這個市場,了解當下這個時代,拍出來的作品才能被大眾接受,「很多老導演很自我,故步自封,認為自己拍的作品很高深,一般人看不懂,結果就是作品沒有人看。」

網際網路影視不好做

「網絡電影也是有門檻的,網際網路影視沒那麼好做,隔行如隔山。」現在有不少影視公司涉足網絡電影,一開始過分樂觀,以為容易玩轉,但進來後發現,要想贏得網絡電影觀眾的心,不容易,「跟風進來可以,但是不要抱那麼高的姿態,在網絡電影這個新事物面前,大家都是學生,沒有區別。」

甚至有不少有知名度的院線電影導演也開始介入網絡電影製作,「有些導演的目的很明確,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演員資源,抽個空迅速碼個盤子騙點錢,而不是來做內容,更不是為了這個行業。」張濤直言,除了賺錢,自己和很多同行最主要的還是想給這個行業做點貢獻,「網絡電影並不是院線電影的對立對手,而是兩者互做補充,現在這個時代,誰都不好使,現在是拿內容說話的時代。」

張濤自己創立的「造夢師」影業是一家完全的製作公司,「我的主陣地是內容,是編劇和導演。我們的王牌就是內容,只有把內容做好了,才是性價比最高的。」

北京晚報 記者 王金躍

相關焦點

  • 2020年網絡電影的「笑傲江湖」
    全世界的電影院幾乎全部都關停,這對電影行業來說無疑是浩劫似的打擊。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又想起了這幾年網絡電影的發展。  2014年一大波網絡電影人向著一片未知的海洋揚起風帆,他們憑藉著年輕氣盛一身驍勇要拼出屬於自己的那所有可能。有人這麼說:漁夫出海前並不知道魚在哪裡,可是他們還是選擇出發,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會滿載而歸。人生很多時候,是選擇並做了才有機會看到可能性,看到希望。
  • 《陳翔六點半之民間高手》的成功激勵了網絡電影
    於2021年1月1日在愛奇藝和優酷雙平臺上映的《陳翔六點半之民間高手》是網絡電影行業中首次以單點付費模式在視頻平臺與院線電影同一模式發行的網絡電影,屬於網絡電影行業首次實現PVOD模式,PVOD(premium video-on- demand)模式又稱高級視頻點播服務,是由好萊塢在2017年提出的發行模式
  • 網絡電影題材變遷史
    遙想一年半以前,這種內容形態還因「佳作欠奉」,成為官媒點名批評的對象,伴隨其5年的發展歷程,網絡大電影從追求短期內容極速變現的商業模式,到如今用現實主義的題材創新和文化內涵,承載價值表達,記錄時代發展與人民心聲。 5年間,網絡電影成為中國電影越發重要的市場增量,也被記錄著從初生到成熟的題材變遷史。
  • 電影《羅布泊神秘事件》開機,開啟探索未解之謎的神秘之旅
    該電影由創造多部網絡電影票房神話的張濤導演執導。2015年張濤導演編劇並執導的首部網絡電影《道士出山》以小成本的投入,最終贏得2400萬元的票房佳績,成為網絡電影的首部爆款,同時打開了網絡電影的市場,因此張濤導演也被稱為網絡電影的拓荒者之一。近五年,張濤導演來編劇與執導的多部網絡電影,均獲得不少獎項。
  • 電影《羅布泊神秘事件》開機 開啟探索未解之謎的神秘之旅
    該電影由創造多部網絡電影票房神話的張濤導演執導。2015年張濤導演編劇並執導的首部網絡電影《道士出山》以小成本的投入,最終贏得2400萬元的票房佳績,成為網絡電影的首部爆款,同時打開了網絡電影的市場,因此張濤導演也被稱為網絡電影的拓荒者之一。近五年,張濤導演來編劇與執導的多部網絡電影,均獲得不少獎項。
  • 網絡電影以PVOD模式上線 背後暗藏什麼趨勢?
    作為一部網絡電影,《陳翔六點半之民間高手》為什麼能以PVOD模式發行?《陳翔六點半之民間高手》由「陳翔六點半」的短視頻IP衍生。「陳翔六點半」在微短劇中擁有超高的人氣,在愛奇藝號上,「陳翔」IP有近300萬的精準觀眾群。短視頻App裡,「陳翔六點半」的話題播放量達144億,截至發稿「陳翔六點半之民間高手」的抖音話題播放量達10.3億。
  • 在大邑的第二屆網絡電影周,看網絡電影市場的暗流湧動
    去年同一時間,在成都當地政府部門、中國電影家協會、北京電影學院、愛優騰、中青報等多方力量支持下舉辦了首屆中國網絡電影周,宣布將「網絡大電影」更名為「網絡電影」,同時愛優騰領導首次坐在一起,就發展了5年多的市場進行統一規範。今年,仿佛所有人在出發前就已經清晰知道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任務」,輕車熟路地將網際網路輕快直給的氣質賦予給了安仁這座古鎮。
  • 「網絡電影」獨善其身?其實到了改變的節點!
    電影《灰燼重生》的導演李霄峰一開始對放映渠道的改變有些糾結,擔心網絡播出會讓電影降低檔次,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轉網播出。「因為電影被更多的人看到才更重要。」他說,「線上和線下兩個放映渠道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甚至可以有效互補。電影有更多輸出平臺,對內容生產方是積極的信號。」《電影藝術》主編譚政認為,網絡電影會成為很重要的支點,不僅現在,將來也是。
  • 網絡電影邁出D to C終極一步
    宋佳說,「我們有信心早日和各位一起實現電影在線發行D to C終極勝利,真正實現網絡院線,讓真正的網絡院線走出來的影片得到行業的尊重。 」為什麼要在2021年推出全新合作模式?數據顯示,2020年全平臺上線網絡電影785部。其中分帳票房過千萬影片80部。2014年,愛奇藝正式推出網絡電影模式——基於會員觀看給到片方分帳的線上模式。
  • 沒有人關心網絡電影盜版問題
    因為,大多數時候,國產院線、經典外片、熱門網劇、網絡電影所有盜版資源都在一個平臺,國內的版權意識普遍不強,用戶還習慣於網際網路免費。這種「來都來了」的心態,「不花錢不看白不看」則顯得順理成章——「很多時候他們是在盜版網站上看到海報就點擊了,也不是特意為了找這個網絡電影才上盜版網站。」某影視公司公關告訴網娛君。 時效性強,片源多,資源全面,有的還提供國/粵語兩個版本。
  • 8月網絡電影備案|市場再做怪獸片,出路在哪裡?
    在廣電總局「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登記且符合重點網絡原創視聽節目製作相關規定的片目共653部,其中,網絡劇116部2405集,現實題材佔比71.6%;網絡電影498部,現實題材佔比78%;網絡動畫片21部174集;網絡微短劇18部350集。這也是自8月網絡微短劇被納入監管以來,廣電總局首次公布其備案結果。
  • 網絡電影的平臺暗戰
    網絡電影的故事,就此開始。網大誕生初期,由於市場缺乏相應監管,行業門檻又幾乎為零,因此湧入了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項目。2017年3月,隨著《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網絡大電影徹底結束了野蠻生長階段。而這時,一直隔岸觀火的優酷和騰訊視頻平臺,才放心踏入了這個市場。
  • 網絡電影「大地震」:現實主義題材突圍、營銷看齊院線
    拍攝《大地震》是羅勁松20年來的願望,直到與愛奇藝一拍即合,平臺願意從資金、資源、渠道等多方面助力影片落地,才有了《大地震》這部網絡大電影。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大地震》投資額達到2000萬,並與愛奇藝進行聯合營銷。
  • 網絡怪獸電影迭代,怪獸的「春天」已經過去?
    他表示未來的網絡電影導演應該在題材吻合市場、視覺不low的前提下,把故事講好把人物塑造好,其實這才真正回到導演該做的事情。「有高原無高峰」:怪獸電影迫切升級2020上半年有37部網絡電影分帳票房破千萬,除了常規的奇幻、冒險題材類電影,現實題材電影在這其中佔比不小,顯得各位亮眼。
  • 愛奇藝升級網絡電影合作模式 會員又被套路
    愛奇藝官方稱此舉旨在加速網絡電影精品化,但會員不是網絡電影單片付費的「小白鼠」,也不是開啟分帳模式的粉絲砝碼。網絡電影合作升級不等於內容升級,愛奇藝會員又一次被套路、被收割。  「明明買了個VIP,最後只剩IP。」
  • 喜劇新生代:電視、網絡對電影的一次人才反哺
    開心麻花、德雲社、大鵬團隊、遼寧民間藝術團、大碗娛樂、萬合天宜等新生代喜劇團隊,他們中既有如沈騰、馬麗、賈玲、喬杉、白客等接受過專業藝術院校教育的科班人才,也有如郭德綱、嶽雲鵬、小瀋陽、宋小寶等出身草根,在曲藝領域有大量經驗和實踐的民間藝人。
  • 騰訊視頻網絡電影的豹變兵法|黑白文娛專訪企鵝影視副總裁常斌
    常斌向黑白文娛表示,這些爆款項目一方面用破紀錄的票房數據提振了行業信心,鼓勵片方在優質內容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觸及並培養了更廣泛的受眾,幫助觀眾建立起了對網絡電影內容升級的認知。 透過這些整體數據,一些態勢的變化很值得加以持續關注。
  • 當網絡電影公司步入洗牌期
    轉眼間,網絡電影市場的紅利期似乎已經成了很久之前的事。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失去外力加成後,曾經令人擔憂的票房回落,並未影響整體向好,網絡電影仍然在以穩健的步伐前行著。如今再細究箇中原因,其實此前所體現出的「宅經濟紅利」,並非今年網絡電影行業突飛猛進的全部因素。
  • 網絡電影2020:77部票房破千萬,行業正在發生變革
    不過,網絡電影供給不足導致的市場緊缺,也在促使視頻平臺的服務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比如2020年優愛騰均實現了影片的「月度結算」,網絡電影從取得上線備案號到上線的周期普遍有所縮短,視頻平臺對於頭部影片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未來,頭部影片和視頻平臺的高效合作將成為常態,供需雙方將建立一種更持久更有效的平衡,這將為網絡電影帶來更快的加速度。
  • 從陳翔團隊的「進化」看網絡電影行業的變革
    在愛奇藝創新大廈,愛奇藝工作人員將當時的網絡電影的情況以及愛奇藝的網絡電影模式介紹給了陳翔。這是他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網絡電影這一新的商業模式。 看到轉型曙光後,陳翔團隊一回雲南,就認真研究了拍攝網絡電影的可能性,並在2017年交出了團隊的第一部長篇作品——《陳翔六點半之廢話少說》。這部網絡電影上線後取得了1311萬的優秀分帳成績,成為票房分帳收益年榜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