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氣納入最新診療方案,醫生:用於輕症患者,每天六小時

2020-12-04 澎湃新聞

氫氧氣納入最新診療方案,醫生:用於輕症患者,每天六小時

澎湃新聞記者 朱雷

2020-03-04 18:07 來源:澎湃新聞

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在一般治療中的氧療措施一則,增加了「有條件可採用氫氧混合吸入氣(H2/O2 : 66.6%/33.3%)治療。」

4日,武漢市普仁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傑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他們已經對一位新冠患者採用過氫氧混合吸入的治療手段。他說,氫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可能起到保護肺泡細胞、減輕炎症反應、促進肺泡的血氣交換等作用。

王傑介紹,這種治療方法目前一般用於輕症患者。因為氫氧混合吸入的治療方法需要一天進行6小時,而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不能脫氧這麼久。

同日,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兼職教授孫學軍向澎湃新聞表示,從效應的角度來看,氫氣的作用表現在抗氧化和抗炎症兩個方面。「最早研究發現,氫氣有溫和的、選擇性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是因為氫氣是一種比較弱的還原劑,結構相對穩定。後續更多研究發現,它在抗炎症方面的作用也比較確定,也更為重要。」

他還表示,由於氫氣的密度小,對感染新冠肺炎呼吸困難的患者來說,加氫氣對降低氣體在氣道中的阻力也有一定作用。

「現在氫氧混合氣主要用於輕型患者,如果能減少病情向重症轉換的比例,這有很大的意義。」孫學軍說。

2月27日,在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曾介紹,他們與上海的一家企業合作,研發了一種可以把水轉換為氫氣加氧氣的儀器,通過氫氧混合氣吸入來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缺氧和低氧症狀。

鍾南山表示,該儀器在氣道狹窄、慢阻肺疾病加重的患者身上,得到了成功有效的結果。初步在武漢嘗試之後,一些病人呼吸困難的症狀有所改善。「目前已經在全國進行推廣了,我們希望這些儀器對減少病人轉為危重能起到作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輕症患者 新冠肺炎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滬牌抗疫「神器」深入一線守護健康 氫氧氣霧化機你聽說過嗎?
    圖說:滬牌氫氧氣霧化機 採訪對象供圖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有日本展商展出一款神奇的機器,利用電解技術分離高純度氫氧混合氣體,可輔助治療部分慢性疾病,這是「氫氧氣霧化機」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上海本土企業潓美醫療歷經九年研發的「氫氧氣霧化機」被運往全國各地抗疫一線,用於對患者的輔助治療。在剛剛閉幕的上海國際應急防疫物資展上,這個滬牌抗疫神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 工業富聯攜手潓美醫療 向武漢捐贈1000臺氫氧氣霧化機
    工業富聯攜手潓美醫療 向武漢捐贈1000臺氫氧氣霧化機 2020-03-06 22:20:34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邱德坤
  • 最新!第七版診療方案:首次增加病理描述,抗體檢測被納入診斷標準
    3 月 4 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正式向各地衛健委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更新幅度較大。隨著對疾病臨床表現、病理認識的深入和診療經驗的積累,為進一步加強對該病的早診早治,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最大可能避免醫院感染,同時提醒注意境外輸入性病例導致的傳播和擴散,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 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2020-08-26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雙黃連到氯喹,8個方案,哪個是治療肺炎「真正」的希望?
    官方方案,國家衛健委國家衛健委的方案,最新的是第五版。簡單打個比喻,就是某種藥物能治病,但需要你每天吃100公斤,這藥你怎麼用?國家衛健委也專門說了,「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目前臨床醫生對輕症患者,使用最多的就是這個抗病毒+抗生素這個方案,但這其實就是安慰效應。輕症患者的恢復,靠的是自身免疫力。當然,也有一部分輕症患者,自己「抗」不過去,就轉成重症了。
  • 對話高端輝瑞:為患者帶來創新診療手段與藥物
    2017年,克唑替尼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ROS1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與此同時,輝瑞攜手臨床專家不斷研究,加深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認知,將『精準』邊界不斷前移,實現『精準再精準』。推動非小細胞肺癌EGFR靶點的進一步細分,以19、21等不同位點所體現的臨床特徵作為制定治療方案的依據,進一步深化『精準』理念。」  在短短數年間,我國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 有關疫情的18個判斷|衛健委:確診病例絕大多數是輕症
    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數量仍在上升,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務院幾乎每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疫情最新進展。
  • 施毅教授:17處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更新要點解讀!
    附五、六、七版診療方案對比表格!  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的抗擊之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明顯好轉,即使武漢也有了極大的改觀。目前的診治重點也逐漸轉移到如何能更好地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癒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與第五、六版比較,在基本概念方面沒有更多的變動,主要集中在傳播途徑,兒童病例的臨床表現,病原學診斷,確診標準,疑似病例排除標準,特別是重型和危重型臨床預警指標、治療,以及隨訪觀察的細化上。  1.
  • 醫生微信上的照片令人心疼
    根據國家衛健委第五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她對武漢光谷醫院現有的中藥配方顆粒進行梳理,擬定了3種抗病毒協定方。中成藥適合輕症病人,比如疾病初起服用藿香正氣水,症狀輕的可以吃連花清瘟膠囊,目前看來,幾位病人都在康復。一旦服藥後病情沒有緩解,就要考慮開始服用湯藥了。作為醫療專家,陳啟蘭參照了杭州市西溪醫院專家的治療經驗與建議,在新冠肺炎患者診療方案中,擬定並加入了3種中藥抗病毒協定方。
  • 新冠肺炎救治中國「方案」:7.4萬餘確診患者使用中藥 有效率達90%...
    3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武漢新聞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指出,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在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中國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規律和經驗,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結合臨床實踐,形成了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篩選了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藥,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特色和優勢。
  • 孫惠川教授 | 中國肝癌診療規範再更新,免疫聯合治療備受關注
    為了促進「規範」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發揮其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作用,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攜手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主辦了「衛健委《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在線教育項目」。希望以規範為指導原則,啟動全國範圍的規範推廣行動,讓醫生真正體會到規範對臨床實踐的指導價值,讓患者在規範的診療中獲得更好的療效。
  • 「吸氫療法」納入第七版新冠診療方案,其作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孔天驕)「吸氫療法」納入第七版新冠診療方案,但記者發現,「吸氫療法」曾引發爭議。3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在治療章節裡,除了一般的氧療措施,還增加了「有條件可採用氫氧混合吸入氣(H2/O2 : 66.6%/33.3%)治療。」
  • 流感診療方案2020年版發布
    為加強流感臨床診治,國家衛健委組織制定並發布了《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其中新增了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並提出「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可表現為發熱、乾咳、咽痛等症狀,與流感不易區別」。
  • 下山來醫生: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更適合」的方案
    總所周知,日本的消化道癌症診療在世界排名靠前,今天我們通過日本消化道腫瘤專家下山來對一名胃癌肝轉移患者的診療建議,看看日本臨床診療中的 「秘籍」。  1. 找到「最適合」的診療方案  在臨床中,同類疾病的診療有大方向的相似之處,但每個患者也都有它本身的特異性,下山來醫生在就診中會特別關注患者本身的差異,為每名患者找到「最適合」的診療方案。
  • 患者方便了!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服務正式上線
    在專科醫生開具處方後,還有臨床藥師實時在線審方,為患者合理用藥再上一把「安全鎖」。醫院後續還將實現「點對點」藥物配送,讓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全方位、全流程體驗協和優質診療服務。據了解,北京協和醫院六成以上患者為外地患者,網際網路診療將「全國人民奔協和」轉變為「全國人民問協和」,極大方便了外地患者及行動不便患者的複診,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 專家詳解治療新冠病毒方案的來龍去脈
    這些特徵就出現在《武漢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的診療方案 (試行版) 》裡,實際上我們這版方案出來的是很快的——元旦那天我們開始寫,1月3日凌晨正式完稿。這就是我國第一版診療方案的由來。02猜測是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我們當時為什麼說這些病人是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是因為他的表現。
  • 新冠輕症患者隨訪:有人出現嗅覺失靈、視力下降等怪異症狀
    新冠患者嗅覺失靈在武漢並非孤例。新冠疫情期間,也有年輕輕症患者主要表現為嗅覺和味覺消失。武漢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李華(化名)稱,判斷一些新冠康復患者的症狀,是否屬於新冠後遺症,應該看它是否具有可復性,如果症狀在後期逐漸恢復了,叫做可復性;如果後期一直沒有好,才叫後遺症。
  • 患者福利!首部英文版《中國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南》推出
    我國首部英文版《中國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南》近日在國際期刊正式發表。專家表示,新版指南匯集了我國最新的診療經驗和學術成果,對改善醫生臨床操作、對接國際診療水平、提高公眾疾病認知具有重要意義。不少患者對過敏性鼻炎缺乏辨別能力,經常出現把過敏性鼻炎誤認為是感冒的情況,病情無法得到緩解和控制。為了改善中國過敏性鼻炎的診療現狀,2016年起,張羅教授帶領來自19家單位的47位專家歷經4次討論修改,推出了首部英文版《中國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南》。指南綜合了中國過敏原的地域差異、患者的敏感性位點以及中國臨床用藥的實際情況,更加系統地為過敏性鼻炎的規範化診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