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藥訊 上海藥訊
多學科協作診治(MDT)是一種近年來剛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模式,也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廣為推崇的領先診療模式。對此,可以先來看一個本人曾經歷過的案例:
2018年大年初一,孕婦鄭某因患急性妊娠脂肪肝被急送至新華醫院。該病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疾病,母兒死亡率分別達到75%和85%,在目前孕產婦所涉及的相關疾病中,死亡率排第一位。
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鄭某入院時已出現肝、腎等多臟器衰竭,命懸一線。在緊急實施剖宮產手術,產下一瀕危女嬰之後,該產婦在治療過程中又突發大出血、菌血症等一系列併發症,尤其感染了碳青黴烯耐藥肺炎克雷伯菌(CRKP)這個兼具高耐藥性和高毒力的新型超級細菌,讓整個病情變得更為複雜,需要多專業協同救治。
事實上,該產婦的抗感染治療到後面已成為整個救治行動的一大重心,尋找有效藥物、確定給藥劑量與規避用藥風險等顯得尤為重要。這時,臨床醫師依靠臨床藥師、檢驗技師等多領域專家的協同參與,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並根據檢測結果、病情發展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經過34天夜以繼日的搶救,最終母女轉危為安。
什麼是多學科協作診治模式?
現代醫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越大型的醫院,其學科分類越來越細,出現更多的專科和亞專科。專科細分給患者帶來專業診療服務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弊端。如不同專科的醫生各自為戰,他們往往只熟悉自己的專業領域,對其他領域不甚了解,這樣顯然不利於患者得到綜合診療。
MDT英文全稱為(multi-disciplinary team),是通過多學科的交叉、整合、集中的診療,在全面評估疾病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治療意見,實現各科資源和優勢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診治質量,使腫瘤、腎衰、心衰等複雜疾病的治療進入新階段。
該模式著重強調以人為本、綜合治療的重要性,讓廣大患者獲得最佳療效。
多對一的個性化診療
疾病的規範化治療,一直是困擾醫界的重大問題。單一的一對一診療模式,讓病人看病碰運氣,若是遇上是治療該病的強手,則病人會得到較適宜的治療,但因疾病是錯綜複雜的,存在許多難確定因素,每個醫生對疾病的認識和處理,難免存在局限性,所以有很多病人其實在這種一對一的診療模式中,是很難確保得到較適宜的治療的。如乳腺癌MDT多學科協作的診療服務模式,目前涉及外科營養專家、放療專家等10多個專業學科,因此MDT模式,可以讓病人得到更加有利的幫助、適宜的治療等。
同時,MDT模式打破了學科之間壁壘,具有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誤診誤治,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增加治療方案的可選擇性、制定最佳治療手段,改善患者疾病預後,同時避免了不停轉診、重複檢查給患者家庭帶來的負擔,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與傳統會診模式有何不同?
1、MDT模式是一種制度,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參與人員也較穩定,專家會診並不具有這些特徵;
2、MTD是多學科一起協作診療,各方意見都要綜合考慮,而專家會診由主管醫師組織,參與會診的專家只是給出意見,不幹涉最終診療;
3、MDT模式不是因為發現問題而請專家會診,是從多方面及早發現問題而幹預,並定期評估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更切合患者實際。
4、MDT是以專家為主,但所有參加的人員都可以提出問題或者獨到的見解,對於醫師來說也是獲得新知識,取長補短,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更新。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藥訊,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原標題:《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