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2020-11-29 澎湃新聞

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2020-08-26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藥訊 上海藥訊

多學科協作診治(MDT)是一種近年來剛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模式,也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廣為推崇的領先診療模式。對此,可以先來看一個本人曾經歷過的案例:

2018年大年初一,孕婦鄭某因患急性妊娠脂肪肝被急送至新華醫院。該病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疾病,母兒死亡率分別達到75%和85%,在目前孕產婦所涉及的相關疾病中,死亡率排第一位。

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鄭某入院時已出現肝、腎等多臟器衰竭,命懸一線。在緊急實施剖宮產手術,產下一瀕危女嬰之後,該產婦在治療過程中又突發大出血、菌血症等一系列併發症,尤其感染了碳青黴烯耐藥肺炎克雷伯菌(CRKP)這個兼具高耐藥性和高毒力的新型超級細菌,讓整個病情變得更為複雜,需要多專業協同救治。

事實上,該產婦的抗感染治療到後面已成為整個救治行動的一大重心,尋找有效藥物、確定給藥劑量與規避用藥風險等顯得尤為重要。這時,臨床醫師依靠臨床藥師、檢驗技師等多領域專家的協同參與,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並根據檢測結果、病情發展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經過34天夜以繼日的搶救,最終母女轉危為安。

什麼是多學科協作診治模式?

現代醫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越大型的醫院,其學科分類越來越細,出現更多的專科和亞專科。專科細分給患者帶來專業診療服務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弊端。如不同專科的醫生各自為戰,他們往往只熟悉自己的專業領域,對其他領域不甚了解,這樣顯然不利於患者得到綜合診療。

MDT英文全稱為(multi-disciplinary team),是通過多學科的交叉、整合、集中的診療,在全面評估疾病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治療意見,實現各科資源和優勢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診治質量,使腫瘤、腎衰、心衰等複雜疾病的治療進入新階段。

該模式著重強調以人為本、綜合治療的重要性,讓廣大患者獲得最佳療效。

多對一的個性化診療

疾病的規範化治療,一直是困擾醫界的重大問題。單一的一對一診療模式,讓病人看病碰運氣,若是遇上是治療該病的強手,則病人會得到較適宜的治療,但因疾病是錯綜複雜的,存在許多難確定因素,每個醫生對疾病的認識和處理,難免存在局限性,所以有很多病人其實在這種一對一的診療模式中,是很難確保得到較適宜的治療的。如乳腺癌MDT多學科協作的診療服務模式,目前涉及外科營養專家、放療專家等10多個專業學科,因此MDT模式,可以讓病人得到更加有利的幫助、適宜的治療等。

同時,MDT模式打破了學科之間壁壘,具有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誤診誤治,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增加治療方案的可選擇性、制定最佳治療手段,改善患者疾病預後,同時避免了不停轉診、重複檢查給患者家庭帶來的負擔,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與傳統會診模式有何不同?

1、MDT模式是一種制度,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參與人員也較穩定,專家會診並不具有這些特徵;

2、MTD是多學科一起協作診療,各方意見都要綜合考慮,而專家會診由主管醫師組織,參與會診的專家只是給出意見,不幹涉最終診療;

3、MDT模式不是因為發現問題而請專家會診,是從多方面及早發現問題而幹預,並定期評估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更切合患者實際。

4、MDT是以專家為主,但所有參加的人員都可以提出問題或者獨到的見解,對於醫師來說也是獲得新知識,取長補短,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更新。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藥訊,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原標題:《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構建完善全科醫師人才培訓培養體系 武漢協和醫院全科醫學科提供...
    當得知武漢協和醫院有全科門診可以為他詳細解讀並綜合治療時,喜出望外的陳爹爹掛了一個全科的專家號,協和醫院全科專家通過詳細問診,為其「私人定製」了一套綜合性的醫療方案,大大提高了治療效率。武漢協和醫院全科醫學門診以「全科首診、全程管理、專病專治、多科協作」為特點,門診時間為周一上午、周二到周四下午、周五全天,門診地點為協和醫院門診五樓全科門診。
  • MDT多學科診療評估通過5步驟降低自閉症誤診率
    ,醫院採取的方法一般包括醫學測試和臨床觀察兩種。為解決這些問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油然而生……與傳統看診方式比,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有什麼不同?與傳統單一的看診模式相比,MDT模式更注重規範化的多科室協作與更高的患者參與度。
  • 杭電科研團隊為乳腺癌無創精準診療提供新解決方案
    杭電科研團隊為乳腺癌無創精準診療提供新解決方案 2020-10-14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四院召開重症肺炎多學科診療(MDT)病例專家討論會 - 瀟湘名醫
    >begin-->省四院召開重症肺炎多學科診療(MDT)病例專家討論會>end-->>begin--> 為進一步規範重症患者的診療,提升我院ICU 的臨床診治水平,促進學術交流與學科發展,構建多學科協作機制,增進醫聯體成員單位同行間的溝通交流。
  • 氫氧氣納入最新診療方案,醫生:用於輕症患者,每天六小時
    氫氧氣納入最新診療方案,醫生:用於輕症患者,每天六小時 澎湃新聞記者 朱雷 2020-03-04 18:07 來源:澎湃新聞
  • 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MDT綜合治療成功救治罕見遺傳病患者
    人民網長沙12月2日電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在多學科會診(MDT)協作下,成功為一罕見遺傳病——Tucot症候群患者王女士先後實施腦部和腸道的腫瘤切除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不日將康復出院。
  • MDT專題|MDT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價值和團隊建設經驗
    提出並制定適合患者當前病情的最佳治療方案,同時定期對患者診療進行反饋和評估,不斷優化診療方案的臨床模式。其診療模式是以患者與疾病為中心,多學科強強聯手,適合複雜性與難治性疾病診療,以達到臨床診療的個體化和利益最大化。
  • 全省公開招募「銀屑病」患者100名,享受精準醫學項目治療...
    據數據統計,在治療的過程中:67%的患者曾發生過不良反應,62%的患者表示對目前的治療方案不滿意。為了解決銀屑病過去未被關注或重視的問題,張學軍教授、張錫寶教授在第二屆中國銀屑病大會上發布並解讀了《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
  • 打開臨床診療與醫學科研「數據通路」——大數據於臨床醫學價值的...
    對於臨床醫生在日常診療工作的同時,還承擔眾多醫學科研任務這個話題,業內至今仍頗多爭議。真實世界研究的大數據來源非常廣泛,可以是患者在門診、住院、檢查、手術、藥房、可穿戴設備等多種渠道產生的海量數據,可納入患有多種疾病、且病情較複雜的患者。楊海英表示:「在臨床診療實踐中,每年都會有新的藥物和診療手段出現。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白血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疾病,但是絕大多數普通民眾不知道的是,除了白血病,血液腫瘤有上百種,診斷難度大,分類複雜,傳統的治療方案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精準診療」應運而生。在過去30年,我國血液腫瘤診療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平均工作年限超過30年的高博醫療集團的血液病專家們見證了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發展和進步。
  • 中國權威醫學機構大規模調整癌症診療指南
    【財新網】(記者 馬丹萌)國外有藥而中國沒藥,或藥物進入中國但普通患者用不起,這樣的診療措施對患者有多大意義?醫生治療時應如何應對?中國腫瘤醫學界的專業會議在新發8個癌症診療指南的同時,還更新了多個指南,新版指南對上述問題給出了中國方案。
  • 看電影《私人定製》,你真的懂私人訂製的意思了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都出現了私人訂製的詞語,具體這詞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通過一部影片了解,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搞笑的圓夢故事,白百何在片中分身各種職業,大廚,臥底,售樓小姐,無一不活靈活現,這就應了那句老話,做啥像啥,賣啥誇啥。
  • 對話高端輝瑞:為患者帶來創新診療手段與藥物
    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肩負「為患者帶來改變其生活的突破創新」使命的輝瑞,也加入轟轟烈烈的實踐行動中,積極與國內醫療機構、專家、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動中國診療技術、理念不斷進步,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國患者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有力推動肺癌精準診療
    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的問世,使腫瘤患者治療模式發生巨大變化,也創造了患者長期生存「奇蹟」。 在對肺癌患者進行靶向治療之前,需要檢測患者基因突變模式,從而篩選出有效受益人群,給予針對性的治療,並在治療過程中定期監測患者突變,關注耐藥性產生時間,及時發現並調整治療方案,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大的生存希望。
  • 代表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4大熱點投資領域?
    代表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4大熱點投資領域?精準醫療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製醫療模式。代表著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些熱點投資領域?應用的方向和市場前景如何?
  • 梅斯醫學:學術引領,數位化驅動創新營銷解決方案
    因此,線上求醫購藥的閉環逐步形成,或將加速分級診療進程。 [1] 那麼,企業該如何把握特殊時期下的機會,化危為機,提高學術營銷的效果? 數位化工具和平臺拉近了企業與醫生、醫生與患者的距離,通過一系列的數位化工具,壓縮傳播路徑,更精準更快速地向更多的目標受眾傳遞信息。
  • 新冠肺炎中藥診療方案裡的細辛、檳郎含致癌物?
    一、診療方案裡的馬兜鈴酸植物衛健委在2月19日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在診療方案中,有一個「中醫治療」的部分。其中有一個「清肺排毒湯」,方劑中有一味藥:細辛。2017年,《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文章表明,馬兜鈴酸不只傷腎,還會傷肝,跟肝癌的發生有相關性[4]。
  • 伊朗翻譯診療方案:醫療機器人再次出徵
    同時,醫療小組都將配備有相應的診療設備,被診斷流程檢查出的病例也將安排前往周邊的醫院或者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納馬基認為,如果患者在病情早期被診斷出並及時治療,死亡率將大大降低。除此之外,伊朗駐華大使館在微博公布消息,伊朗還將中國診療方案翻譯為波斯語告訴民眾,並且取消伊朗境內包括葬禮和婚禮在內的一切集會,安排全國所有學校停學,在公共場所實施體溫監測。
  • 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療協會III期肺癌規範化診療MDT團隊成立
    11月19日下午,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療協會III期肺癌規範化診療MDT團隊(四川)在四川省腫瘤醫院正式成立,將致力於提升Ⅲ期肺癌規範化診療水平,促進學科和專業發展,提高患者長期生存及生存質量。啟動會由四川省腫瘤醫院醫務部部長郭鵬教授主持。
  • 施毅教授:17處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更新要點解讀!
    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也再次從2月18日的試行第六版更新為今日 (3月3日) 的第七版。那麼,僅僅半月再次更新的方案還能新到哪裡?讓我們再來探個究竟。  中國醫生也有自己的見解,鍾南山院士研究團隊發表的文章將病名稱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急性呼吸疾病」 (2019-nCoV ARD) ;同樣理由,劉又寧教授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的主編隨筆中,也建議改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疾病」。2月26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疾病診療方案 (試行第一版) 》公布,再次認可了這個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