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通過5步驟降低自閉症誤診率)
對於自閉症的評估診斷,醫院採取的方法一般包括醫學測試和臨床觀察兩種。但至今為止,醫學界尚未開發出能直接評估自閉症的醫學測試方法。包括現目前醫院推行的EEG、CT、MRI檢查,也只能做到通過排除腦病來進一步明確孩子的自閉症傾向。
也就是說,對於自閉症本身的診斷,現目前只能通過臨床觀察的方式。然而傳統的臨床觀察由於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滋生了諸多局限性,導致自閉症的誤診率高達15%。為解決這些問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油然而生……
與傳統看診方式比,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有什麼不同?
與傳統單一的看診模式相比,MDT模式更注重規範化的多科室協作與更高的患者參與度。其評估的流程包含5個步驟:
第一、個性化量表評估;第二、針對性行為觀察;第三、多對1線上問診;第四、精細化改善方案;第五、全方位報告解讀;
下面將帶你了解這5步驟的具體內容,以及相對傳統自閉症評估它的優勢,希望能幫你篩選到更適合孩子的評估方式。
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流程的具體內容和優勢
1、個性化量表評估
現目前,我國許多權威醫院使用的自閉症評估量表,仍還在完全參照國外學者已有的自閉症社會技能研究成果。並沒有考慮到我國獨特的文化背景因素和社會環境差異。
為避免這個問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專家團在參照國際認可的評估標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融合學習理論、認知理論、生態學理論等自閉症社會技能評估,採用全面系統的評估社會技能方法,編制了這份適合我國國情的自閉症兒童社會技能的個性化評估量表。
量表從語言、感統、社交、認知、行為等100多個方面展開,真正實現個性化的全面評估體系。
2、針對性行為觀察
量表評估雖然測評時間快,涉及面廣。但僅憑照顧者經驗填寫,會存在主觀性大和信息失真的局限。為避免這種問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專家團將根據個性化量表所折射的問題點,進行針對性問題細分,對於家長提供的不夠明確或存在爭議的答案,進一步通過視頻錄製的方式,讓專家直觀觀察到孩子的問題。
如:孩子不說話,很多家長很難進一步聯繫到聽力、認知能力上。會堅持認為孩子什麼都懂,只是不願表達。
對於這類無法通過家長直觀觀察得出正確結論的,就需要藉助針對性行為觀察的方式來進一步精準評估。這種方式更能夠切合國際評估的要求,即一個安靜、放鬆、互動性強的評估環境。
有效排除醫院傳統評估時孩子因為過度緊張,許多問題無法及時顯現的問題。
3、多對1線上問診
自閉症作為一種複雜的神經發展障礙性疾病,其症狀表現是複雜多變的。這就意味著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化評估,必須打破學科界限,充分融合各學科的專業意見。
考慮到我國在自閉症診療方面醫療資源的局限性,以及必須儘可能為患兒提供便捷、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打破傳統的醫生問診模式,改為線上多對1問診。
多對1問診,即多學科專家同時在線,通過提問+交流的形式,公開為1位患者問診,最後再由主治醫生統一匯總各專家意見,全面整合出一份綜合分析報告
4、精細化改善方案
傳統醫學報告重在解答「為什麼」,但忽略了結論得出後,家長該如何針對性配合改善。尤其是像自閉症這類在社交和行為上出現異常的疾病,家庭幹預的作用不可或缺。
MDT多學科診療評估在得出檢查報告的同時,還會根據孩子的具體問題點制定相應改善計劃。充分結合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ICF健康指標,從生物、心理、社會三個角度來全方位改善孩子各方面能力。通過發現一個問題得出一個訓練辦法的形式,從細節著手,助你成為孩子最好的康復老師。
5、全方位報告解讀
考慮到部分家長對專業報告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MDT多學科診療評估設置了最後的報告答疑環節。
家長可以在報告生成後48小時內申請線上1V1報告解讀,專家團代表將根據你的疑惑點進行更口語化的解答,並提供具體生活化的家庭幹預建議。
相關數據指出,一次MDT評估至少需要進行36小時間斷性診療,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而傳統問診時長平均在30分鐘左右。這種評估模式除了能大幅度降低誤診率外,還能有效提高醫療效率和醫療質量,促進自閉症患者各方面能力更快進步。
關於MDT推廣的重要性,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MDT)課題研究負責人高解春教授表示:
現在,得到MDT是幸運的;未來,『應該做而沒有做MDT是不公平的』。目前我國醫療行業已逐步將MDT運用到更多疾病領域,相信越來越多的患者能享受到MDT診療所帶來的優勢,早日改善生活質量,戰勝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