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多學科診療評估通過5步驟降低自閉症誤診率

2020-12-01 網易新聞

(原標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通過5步驟降低自閉症誤診率)

對於自閉症的評估診斷,醫院採取的方法一般包括醫學測試和臨床觀察兩種。但至今為止,醫學界尚未開發出能直接評估自閉症的醫學測試方法。包括現目前醫院推行的EEG、CT、MRI檢查,也只能做到通過排除腦病來進一步明確孩子的自閉症傾向。

也就是說,對於自閉症本身的診斷,現目前只能通過臨床觀察的方式。然而傳統的臨床觀察由於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滋生了諸多局限性,導致自閉症的誤診率高達15%。為解決這些問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油然而生……

與傳統看診方式比,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有什麼不同?

與傳統單一的看診模式相比,MDT模式更注重規範化的多科室協作與更高的患者參與度。其評估的流程包含5個步驟:

第一、個性化量表評估;第二、針對性行為觀察;第三、多對1線上問診;第四、精細化改善方案;第五、全方位報告解讀;

下面將帶你了解這5步驟的具體內容,以及相對傳統自閉症評估它的優勢,希望能幫你篩選到更適合孩子的評估方式。

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流程的具體內容和優勢

1、個性化量表評估

現目前,我國許多權威醫院使用的自閉症評估量表,仍還在完全參照國外學者已有的自閉症社會技能研究成果。並沒有考慮到我國獨特的文化背景因素和社會環境差異。

為避免這個問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專家團在參照國際認可的評估標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融合學習理論、認知理論、生態學理論等自閉症社會技能評估,採用全面系統的評估社會技能方法,編制了這份適合我國國情的自閉症兒童社會技能的個性化評估量表。

量表從語言、感統、社交、認知、行為等100多個方面展開,真正實現個性化的全面評估體系。

2、針對性行為觀察

量表評估雖然測評時間快,涉及面廣。但僅憑照顧者經驗填寫,會存在主觀性大和信息失真的局限。為避免這種問題,MDT多學科診療評估專家團將根據個性化量表所折射的問題點,進行針對性問題細分,對於家長提供的不夠明確或存在爭議的答案,進一步通過視頻錄製的方式,讓專家直觀觀察到孩子的問題。

如:孩子不說話,很多家長很難進一步聯繫到聽力、認知能力上。會堅持認為孩子什麼都懂,只是不願表達。

對於這類無法通過家長直觀觀察得出正確結論的,就需要藉助針對性行為觀察的方式來進一步精準評估。這種方式更能夠切合國際評估的要求,即一個安靜、放鬆、互動性強的評估環境。

有效排除醫院傳統評估時孩子因為過度緊張,許多問題無法及時顯現的問題。

3、多對1線上問診

自閉症作為一種複雜的神經發展障礙性疾病,其症狀表現是複雜多變的。這就意味著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化評估,必須打破學科界限,充分融合各學科的專業意見。

考慮到我國在自閉症診療方面醫療資源的局限性,以及必須儘可能為患兒提供便捷、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MDT多學科診療評估打破傳統的醫生問診模式,改為線上多對1問診。

多對1問診,即多學科專家同時在線,通過提問+交流的形式,公開為1位患者問診,最後再由主治醫生統一匯總各專家意見,全面整合出一份綜合分析報告

4、精細化改善方案

傳統醫學報告重在解答「為什麼」,但忽略了結論得出後,家長該如何針對性配合改善。尤其是像自閉症這類在社交和行為上出現異常的疾病,家庭幹預的作用不可或缺。

MDT多學科診療評估在得出檢查報告的同時,還會根據孩子的具體問題點制定相應改善計劃。充分結合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ICF健康指標,從生物、心理、社會三個角度來全方位改善孩子各方面能力。通過發現一個問題得出一個訓練辦法的形式,從細節著手,助你成為孩子最好的康復老師。

5、全方位報告解讀

考慮到部分家長對專業報告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MDT多學科診療評估設置了最後的報告答疑環節。

家長可以在報告生成後48小時內申請線上1V1報告解讀,專家團代表將根據你的疑惑點進行更口語化的解答,並提供具體生活化的家庭幹預建議。

相關數據指出,一次MDT評估至少需要進行36小時間斷性診療,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而傳統問診時長平均在30分鐘左右。這種評估模式除了能大幅度降低誤診率外,還能有效提高醫療效率和醫療質量,促進自閉症患者各方面能力更快進步。

關於MDT推廣的重要性,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MDT)課題研究負責人高解春教授表示:

現在,得到MDT是幸運的;未來,『應該做而沒有做MDT是不公平的』。目前我國醫療行業已逐步將MDT運用到更多疾病領域,相信越來越多的患者能享受到MDT診療所帶來的優勢,早日改善生活質量,戰勝病魔。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隨著醫學及社會的進步,「自閉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也越來越多。而家長對自閉症依然是談之色變,認為自閉症不可治癒,需要終生幹預!所以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
  • 自閉症患兒的誤診經歷:精力旺盛被診為多動症
    雙胞胎精力旺盛被誤診為多動症,2歲孩子被診斷為智力發育遲緩,錯過黃金恢復訓練期……一項數據顯示,因為兒童自閉症的臨床診斷標準並不容易掌握,專業人士很少,超半數的自閉症患兒都曾有過誤診經歷。  溫州市區一家康復中心,一名自閉症患兒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 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這時,臨床醫師依靠臨床藥師、檢驗技師等多領域專家的協同參與,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並根據檢測結果、病情發展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經過34天夜以繼日的搶救,最終母女轉危為安。什麼是多學科協作診治模式?現代醫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越大型的醫院,其學科分類越來越細,出現更多的專科和亞專科。
  • 最新指南:呼出氣一氧化氮是咳嗽診療評估的首選
    歐美日韓最近頒布的咳嗽指南,已將呼出氣一氧化氮作為咳嗽診療檢查項目的首選,加入按病因診療的傳統路徑,或直接用於按病理診療的臨床方案,可降低發病率與誤診誤治率。本期開始將陸續介紹呼出氣一氧化氮在各類咳嗽中的診療價值和應用。
  • ...為罕見病診療打造樣板——中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能力建設項目啟動
    中國溶酶體貯積症(LSDs)診療能力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與此同時,身處北京、四川、山東、河北的多學科專家團隊為邢臺戈謝病患者進行了一場「隔離病毒,愛不隔斷」的戈謝病MDT多學科遠程會診,MDT多學科遠程會診作為STEP項目診療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最大化地優化資源配置,在疫情期間為患者提供了一條新的獲得及時診斷的途徑。
  • 省四院召開重症肺炎多學科診療(MDT)病例專家討論會 - 瀟湘名醫
    >begin-->省四院召開重症肺炎多學科診療(MDT)病例專家討論會>end-->>begin--> 為進一步規範重症患者的診療,提升我院ICU 的臨床診治水平,促進學術交流與學科發展,構建多學科協作機制,增進醫聯體成員單位同行間的溝通交流。
  • 後代自閉症風險可通過量化男性精子鑲嵌來評估
    後代自閉症風險可通過量化男性精子鑲嵌來評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5 11:19:11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Joseph G.
  • 多學科協作,MDT精準治療肺結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近日,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舉行肺結節多學科會診(MDT)門診揭牌,門診通過多學科專家會診,綜合給出指導性治療意見。那麼,MDT門診主要做些什麼?肺結節與肺癌有何區別?而MDT模式,也就是多學科聯合會診,真正的實現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各個學科組、專家組圍繞著患者進行個體化診療,這就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精準治療的閉環。什麼情況下可以到MDT門診就診?
  • 興奮多動或因高功能自閉症 常被誤診為多動症
    ●阿斯伯格症候群常見於調皮兒童,易被誤診為多動症或性格障礙●患兒本身可能很聰明並具備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導,長大後從事的職業有可能與兒時特長相關,可以積極化弊為利剛剛過去的「世界自閉症日」,讓社會對不肯開口說話、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小天使們有了更多的認識和關注。但你聽說過「高端自閉症」嗎?
  • 罕見病溶酶體貯積症MDT模式將在天津市兒童醫院建立
    罕見病是當前人類醫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由於缺乏認知和有效的治療方案,罕見病患者長期面臨診斷率低、治療率低兩大難題。02為什麼要建立天津市兒童醫院罕見病診療中心溶酶體貯積症(LSDs)MDT?溶酶體貯積症由於較為罕見,極易被誤診、漏診,難以獲得及時的診斷。在中國,50%的戈謝病患者曾被誤診,70%的戈謝病患者需要經過多家醫院1-5年才能確診。
  • 打造中國罕見病診療樣板,中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能力建設項目啟動
    中國溶酶體貯積症(LSDs)診療能力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與此同時,身處北京、四川、山東、河北的多學科專家團隊為邢臺戈謝病患者進行了一場「隔離病毒,愛不隔斷」的戈謝病MDT多學科遠程會診,MDT多學科遠程會診作為STEP項目診療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最大化地優化資源配置,在疫情期間為患者提供了一條新的獲得及時診斷的途徑。
  • 山東省中醫院肺結節多學科會診(MDT)門診試運行開診
    為適應現代醫學診療模式的發展趨勢,向門診患者提供綜合、全面、全程、個體化的診療服務,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肺結節多學科會診(MDT)門診於2020年11月23日試運行開診並成功接診了首批肺結節患者。
  • 國際罕見病日:京滬「隔空」籤約,為罕見病診療打造樣板
    與此同時,身處北京、四川、山東、河北的多學科專家團隊為邢臺戈謝病患者進行了一場「隔離病毒,愛不隔斷」的戈謝病MDT多學科遠程會診,MDT多學科遠程會診作為STEP項目診療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最大化地優化資源配置,在疫情期間為患者提供了一條新的獲得及時診斷的途徑。
  • MDT專題|MDT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價值和團隊建設經驗
    MDT診療模式有助於達到臨床診療利益最大化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即多學科協作,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醫療專家組率先提出,它是指由兩個以上的臨床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相對固定的醫療團隊,針對某一特定器官或系統疾病,通過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和地點採用多學科會診討論的形式,
  • CT、核磁檢查結果正常 87%患者首診被誤診 你不知道的一種疼痛
    「臨床中這類患者確實很多,並且誤診率居高不下。由於醫患普遍缺乏對該跨學科疾病的認識,患者反覆奔走於各個科室卻不能獲得對症治療,不但疼痛持續,甚至常常因誤診而加重病情,個人經濟負擔和社會負擔沉重。」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並聯合多學科專家共同呼籲,為避免誤診,應加強對纖維肌痛的宣教,提升患者及各相關科室醫生的疾病認知,並高度重視疾病的識別與診療,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病因不明纖維肌痛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全身廣泛性疼痛以及明顯軀體不適為主要特徵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常伴有疲勞、睡眠障礙、晨僵以及抑鬱、焦慮等精神症狀。
  • 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9, 26(8): 780-783. doi: 10.7507/1007-4848.201811005摘要目的 探討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 四位大咖真知灼見 罕見病精準診療獲突破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栓性疾病診治中心主任荊志成,以肺動脈高壓(PAH)研究為例,指出精準診療的三個步驟。劉建民:內分泌罕見病的精準診療在不取病理切片的情況下,醫生怎樣判斷出甲狀旁腺癌的良惡性?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劉建民認為,除已有的生化特點外,遺傳特點的發現可給出更多可行性指導。藉此可以看出,多學科在機遇與挑戰中摸索的目的之一,便是儘可能減少患者的痛苦。
  • 這種腫瘤全身都能長,誤診、漏診率高,很多人卻把它...
    陳潔教授在臨床上診治過一個胃泌素瘤患者,腫瘤長了十幾年還不到1釐米,有的患者從發現症狀到確診可能要經過5~7年。易誤診,建議做PET-CT檢查除了不容易被確診,在臨床中神經內分泌腫瘤還經常存在誤診。比如,低血糖昏迷發作的時候可能被誤診為神經系統疾病,胃泌素瘤可能被誤診為普通消化性潰瘍。
  • 自閉症量表到底該怎麼選?該怎麼看?
    為了避免紊亂,我就只中文版ABC的篩查截切值:總分≥31分為疑似自閉症;總分≥62分高度懷疑自閉症。 ABC的不足在於:一是過於放大語言的比重,量表中有13個條目涉及語言,這對未出現語言的兒童非常不友好,容易造成誤診;二是ABC由家長填寫,因書面語言與家長的理解存在偏差,評分結果未必能真實反映孩子情況。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顯示,白血病和淋巴瘤兩大血液腫瘤在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仍然佔據著第9位和第10位,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總體提升不僅和國民健康息息相關,更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現的重要步驟。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血液腫瘤的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