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們的腸道是黑乎乎、臭烘烘的?人家粉嘟嘟,相當乾淨呢。
讀書已然成為新的時尚。書店去得多了,很快能找到一點規律。比如說,一進門就能看見的,一定是店家預計會大賣的書。走進了瞧瞧,它們多半出自某個大家之手,有不少名人為之背書。反過來說,作者名不見經傳,作品往往跟其他冷門書擠在一起。
有沒有反例呢?有沒有哪本書,單純依靠質量實現了從冷門到大賣的逆襲?
你別說,還真有,《腸子的小心思》便是這樣一本書。
《腸子的小心思》」出生「於德國,作者朱莉婭•恩德斯(Giulia Enders)原本跟你我差不多,普普通通、平平無奇。甚至可以說,她比我們還差一些:打小有乳糖不耐,不能喝牛奶,及至青春期,腿上又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個傷口。我們都年輕過,都知道十來歲的人有多在意容貌。十七歲的恩德斯卻只能春夏秋冬都把自己裹嚴實,免得傷口滲出的膿水弄髒褲子。
真正讓她發生轉變的,是一件別人的事:她有一個朋友,患有嚴重的口臭,最終不堪其折磨而自殺。
口臭、莫名其妙的傷口、乳糖不耐,這些疾病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困惑把她帶向了腸道研究,並且,最終催生了《腸子的小心思》。
評價科普書,有三個維度。一是有趣,二是有用,三是公正。我們先來說說趣味兒性。
提到腸子,很多人會想到九轉大腸或者羊雜湯,進而認為,人體內的腸子,肯定是黑乎乎、臭烘烘的。事實恰恰相反,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腸道粉嘟嘟的、非常乾淨。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分工。從食物進入口腔開始,各個消化器官便高速運轉起來。咽部的扁桃體是衛生監督,對每口飯菜進行取樣、檢驗;胃裡滿是高濃度的酸,可以殺死食物中的大部分病菌;小腸是吸收的主力,遍布著小腸絨毛,總的有效吸收面積超過兩百平方米,負責對付糖、脂、蛋白質等主要營養物質;大腸做輔助,催動旗下的細菌,查缺補漏,或者合成一些對我們至關重要的物質,比如,維生素B。
消化系統與細菌(圖片來源:pixabay.com)
整個消化系統,像是解牛的庖丁,遊刃有餘地將食物進行切割、吸收,不留下殘渣、也不會生成有害物質,自然粉嘟嘟、非常乾淨了。
當然,腸道有出亂子的時候,比如癌症。
提到癌症,很多人會經歷雙重痛苦:一是害怕,「萬一我哪天……」;二是無力,癌症的預防、診斷、治療,往往充斥著大量的專業名詞,看之如看天書。
在《腸子的小心思》裡,事情卻是另一幅模樣。大腸癌是怎麼來的呢?吃飯的時候適當吃一點水果和蔬菜,便能從中獲取膳食纖維。胃酸沒有辦法分解它,小腸沒有辦法吸收它,大腸裡的細菌卻十分喜愛它——膳食纖維是其理想的食物。反過來說,如果習慣大魚大肉、高糖飲食,這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糖、脂、蛋白質,焉能安然無恙地通過小腸?大腸能得到的,往往只有一些邊角料,吃邊角料的細菌們,難免有一些「怨氣」、生成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會傷害大腸上皮,於是,大腸細胞不得不複製、進行修補。複製的次數多了,難免出現差錯。這便是大腸癌的主要機理。
光有趣是不行的,還得有些「乾貨」。《腸子的小心思》在這方面也毫不遜色。
腸癌雖然可怕,卻不算常見,真正困擾我們的往往是便秘這樣的小毛病。便秘是怎麼回事兒,如何診斷、怎麼治療呢?
按照恩德斯的說法,便秘是進化的代價。排便活動由兩塊肌肉負責。一是肛門內括約肌,跟心機、腸道肌肉差不多,屬於非隨意肌,不接受主觀意識的調控。它的主要任務是,檢測糞便的情況、產生便意。然則,我們不是動物,不能隨時隨地解決三急——我們需要另一塊肌肉,進行更高層次的調控。這塊肌肉,叫做肛門外括約肌。它屬於隨意肌,接受主觀意識的調控。時機合適的時候,你可以指揮它「打開閘門」;時機不合適的時候,你可以命令它,「忍回去」。
一次兩次沒什麼,時間久了,兩塊肌肉乃至其背後的兩套神經系統,難免產生矛盾,這便是便秘的由來。
所以,判斷便秘的標準,不是排便次數,而是排便難易;遇到排便困難,書中列舉了許多藥物,有處方藥、也有非處方藥,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酌情取用;此外,還有個小竅門——準備一個小板凳。
研究顯示,蹲著上廁所比坐著上廁所更符合我們的生理情況。準備備一個小板凳,坐馬桶的時候墊在腳下,同時身體前傾,有助於順利排便。
最後,咱們來說說公正。
科普書既然冠了個「科」字,就該以科學為準繩,沒有門派之見、只有真偽之別。很多人遭遇過暈車、暈船的痛苦,吐得天昏地暗。《腸子的小心思》說,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嘗試一下藥物,也可以試試「古人」的智慧,比如,按摩內關穴。
提到穴位,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想到中醫。其實,中醫不中醫的,跟咱們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希望的是有用,以及,如何判斷哪個方案有用。
根據《腸子的小心思》提及的線索,我找到不少論文。一方面,確有證據顯示,按摩內關穴可以減少嘔吐,效力與止吐藥相當;另一方面,具體機理還不清楚,但也沒有展現出什麼危害。因此,專家們建議,遇到嘔吐,不妨試一試這個穴位,如果沒用,總還可以吃藥嘛。
朱莉婭•恩德斯說,她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妹妹的大力協助——每寫一段,她便拿給妹妹看,確保它是易懂的、有趣的。平心而論,《腸子的小心思》完美地達成了目標,這也是為什麼,一本出自小作者的、講大便的書,可以憑藉自身過硬的質量,火遍大街小巷、成功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