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丨中設智控助力廣州黃埔中烏國際創新研究院打造國際化展示平臺

2020-11-14 設備智控聯盟

近日,中設智控與廣州黃埔中烏國際創新研究院籤署智慧展廳項目合同,助力該院打造國際化展示平臺。

1月15日,廣州高新區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籤訂了合作備忘錄,攜手共建中烏國際(黃埔)創新研究院。該院將依託中烏雙方優勢資源,在先進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形成「一院多中心」格局,依託廣州高新區內中科院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和近2萬家科技企業,聚焦科研及產業化的聯合研究、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項目實施等方面,展開多層次、跨領域合作,推動烏克蘭科技成果在廣州高新區轉化應用。

智慧展廳項目作為該院的第一道展示窗口,將按照國際化規劃,緊扣國家特色與科技成果,融合中西方文化,注重空間色彩,劃分科學家成果展示區、學術交流區等不同功能區域,結合現代與科技的設計手法,實現智能化、智慧化、現代化,旨在充分展現可面向社會的獨立國協科技與文化,進一步促進中烏合作交流,助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我司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又一拓展,該項目的落地充分展示了客戶對我司產品的信賴、能力的信任。

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於中設智控,www.kingtangdata.com

相關焦點

  • 廣州國際創新節11月28日開幕
    會上發布,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國際交流合作,2020廣州國際創新節(GIIF)將於11月28日至30日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舉行,集聚國際化優質創新創業服務資源交融匯合,助力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和「十四五」謀篇布局的承上啟下之年,本屆廣州國際創新節意義非凡。
  • 廣州黃埔同日舉辦三大活動 打通產學研創新鏈價值鏈
    騰訊從2018年開始與地方政府合作打造城市數字文化電競名片,將城市文化與賽事進行深度融合。  近年來,從黃埔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電競遊戲龍頭企業,例如2006年在黃埔區成立的多益網絡,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十大網遊開發商和運營商之一。隨著大灣區國際電競創新中心項目的啟動,未來將會有更多企業從黃埔這塊電競沃土中成長起來。
  • 葉思宇院士受聘為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
    10 月12日下午,我校舉行葉思宇院士聘任儀式,加拿大國家工程院葉思宇院士受聘為我校全職院士、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主要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將領銜推動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的建設。校長魏明海,葉思宇院士企業化團隊負責人及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負責人參加了聘任儀式。儀式由副校長孫延明主持。
  • 廣州黃埔創新中心出大事了?揭密雅居樂創新中心驚天秘密?
    作為新黃埔創新發展帶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未來黃埔區的綜合發展組團,是黃埔經濟核心(臨港經濟區)和科創核心(科學城)的連接紐帶。  以產業升級為導向,以創新園區建設運營、區域舊村改造為抓手,實現區域城市形象、土地高效經濟收入的全面升級!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揭牌
    官洲國際生物論壇自2017年舉辦以來,已逐漸成為全球知名的生物技術與產業國際論壇,成為立足珠三角、服務全國、影響世界的生物技術與產業交流和合作發展平臺。本屆論壇由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生物島實驗室承辦,廣州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協辦。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鍾南山院士致辭 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
    11月16日上午,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開幕。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000多位高層領導、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創新人才齊聚廣州國際生物島,圍繞「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主題共話生物醫藥與健康科技產業發展前沿,繪就廣州生物產業發展藍圖。
  • 廣州科技創新軸:通向城市新未來
    「一區」指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三城」包括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等重大發展平臺;「十三節點」則為廣州國際生物島等十三個片區。這些重大發展平臺及主要經濟功能區,基本上是從中心城區出發,分成兩條軸帶發展:一條是以「十三節點」為主陣地的東向沿珠江軸帶,從荔灣、天河到黃埔再往增城;另一條則是以「一區三城」為主陣地的南向軸帶,從黃埔、海珠到番禺再到南沙。橫縱兩條軸線可被視作廣州17個產業發展平臺。其中,東西向的「十三節點」更側重商貿職能,南北向的「一區三城」則凸顯了科創職能。
  • 國際頂尖!廣州大學新增一位全職院士!
    10月12日下午,廣州大學舉行葉思宇院士聘任儀式,加拿大國家工程院葉思宇院士受聘為廣州大學全職院士、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主要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將領銜推動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的建設。
  • 建行助力廣州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廣州提出科技自立自強為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努力實現更有後勁的發展,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科技創新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灌溉支持,一直以來,建行廣州分行專注於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金融等新金融實踐探索,積極參與廣州科技金融體系的搭建和完善,為廣州地區科技企業提供更專業、更普惠、更全面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助力廣州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FIT粵」科創先鋒大賽成功舉辦。
  • 創新工場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落戶南京開發區
    原標題:購物一大堆,買單「一瞬間」 6月21日,創新工場南京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華東總部和創新奇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南京開發區興智科技園。這是南京開發區引進的又一家全球知名的人工智慧領域產業項目。
  • Icon-雲端打造四川國際交往新平臺
    這個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芬蘭配卡 · 薩米寧建築師事務所、芬蘭海林及合伙人建築師事務所攜手設計打造的「Icon·雲端項目」,不僅是成都一座新的城市地標,更是以國際化標準打造的國際交流交往平臺。  據悉,這一項目將於5月10日,在2017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中正式亮相,向來自全世界的嘉賓展示四川、成都的國際化風採。
  • 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市南揭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高地
    本次活動涵蓋了國際多邊合作組織創新合作論壇、青年會議、等多種合作活動,省科技廳、青島市政府、市南區委區政府有關領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有關外交人員,國內外知名投資人、企業家、專家學者、青年創業者等參加了此次會議。據悉,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也在市南同步落地,中心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是國內首個集「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諸多特色為一體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臺。
  • 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園區啟用
    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開園 深圳先進院 供圖中新網深圳12月30日電(鄭小紅 刁雯蕙)深圳市十大新型基礎研究機構之一的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材料院」),30日舉行開園儀式及重大項目籤約。
  • 廣州黃埔區構建「院地全作」高地 集聚中科院13個項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黃埔區構建「院地全作」高地 集聚中科院13個項目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代表一行到廣州市黃埔區考察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 阿斯利康與和記黃埔醫藥強強聯手打造全球創新癌症治療方案
    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賀雋表示:「沃利替尼是由和記黃埔醫藥自主研發的全新靶向抗癌新藥,擁有全球智慧財產權。與阿斯利康的合作,不僅能加快該產品在中國的臨床研究,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推動其全球開發進程,使廣大癌症患者有可能早日受益。此次合作再一次展示了和黃醫藥先進的自主創新意識,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標誌著中國創新藥物研發邁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共話抗擊疫情
    11月16日上午,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開幕,並迎來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00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創新人才齊聚。論壇上,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在眾多大咖的關注下揭牌。
  • 廣州商圈東進,黃埔魚珠成為熱門版塊
    今年10月,廣州日報科技文化中心項目在魚珠正式舉行開工儀式,此前,南方智媒、魚珠灣創新中心、保利魚珠港項目、廣州華南港航國際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也在該處紛紛落地,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後備軍」。而今年下半年,隨著宜家搬家,距離黃埔魚珠只有一河之隔,每逢周末人潮湧動。
  • 中山大學智慧財產權轉化基金成立,助力廣州打造創新創業中心
    大洋網訊 7月9日,中山大學藥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專場對接會暨廣州高校院所成果轉移轉化常態化精準對接會第十一期活動舉辦。本次活動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中山大學藥學院、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承辦。
  • 廣州國際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論壇 億緯鋰能助力「汽車強國夢」
    11月22日-23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主辦的2019年廣州國際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論壇於廣州盛大舉行。11月23日,億緯鋰能杜雙龍博士應邀出席國際動力電池技術創新專場,並發表關於「新形勢下磷酸鐵鋰應用場景與仿真技術」的精彩演講。
  • 廣東可打造我國納米科技全鏈條創新體系標杆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院長趙宇亮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趙宇亮建議,廣東可重點引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我國納米科技「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發、再到產業轉移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的標杆,形成納米科技產業集聚區和輻射效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