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組織參加2016年全國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先進技術(設備...

2021-0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水技推[2016] 85 號

各流域機構水資源保護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水利(水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各有關單位:

  為促進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先進技術(設備)的推廣應用,切實發揮科學技術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經研究,定於2016年12月14日在北京舉辦2016年全國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先進技術(設備)推介會。請各單位結合實際需求,組織有關人員和技術(設備)參會交流或推介,現將會議的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會議組織

  1.指導單位:水利部水資源司(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

  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

  2.主辦單位: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

  3.支持單位:水利部景區辦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

  二、會議時間和地點

  1.會議時間:2016年12月14日,會期1天;

  2.報到時間:2016年12月13日,9:00~21:00;

  3.會議地點:北京鐵道大廈,北京市海澱區北蜂窩102號(電話:010-51879199)。

  三、會議內容

  1.技術推介:採用技術專場報告、實物展示、圖片展覽、多媒體展播、書面交流、網上展覽、會刊推介等多種形式,對國內外先進適用的水環境汙染監測、預警、治理技術(設備)和水生態修復、水景觀與水文化營建技術(設備)進行展示推介。

  2.主題報告:邀請水利部水資源司有關負責人、行業知名專家解讀新時期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和目標任務,介紹我國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技術現狀及需求。

  3.專題報告:(1)水利風景區的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修復現狀及技術需求;(2)東江、灤河流域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工程的目標任務、實施方案、技術需求及進展情況;(3)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的成功經驗與做法(4)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項目總體規劃及部署。

  4.供需交流:邀請流域、地方水資源保護主管部門、規劃設計、科研、施工及高等院校等單位開展需求調查、技術交流與現場諮詢。

  5.信息發布:參會技術將全部錄入《2016年全國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技術(設備)推介會會刊》,供會議期間展示、交流。同時,組委會還將邀請業內專家評議參會推介的技術(設備),擇優推薦有關技術(設備)列入《2016年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先進技術(設備)推薦名錄》,供全國水資源保護主管部門及水利規劃設計、科學研究、建設施工等單位參考應用。

  6.宣傳報導:邀請《中國水利報》、水利部官網、水利部水資源管理網、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網、中國水利科技推廣網等有關媒體到會宣傳,並遴選和推薦先進技術(設備)進行專題報導。

  四、參會人員

  1.各流域機構水資源保護部門領導及從事水資源保護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2.各地方水利(水務)廳(局)水資源主管部門領導和從事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3.水利部直屬科研院所、規劃設計單位、有關流域機構水利科學研究院和設計院等單位的技術負責人;

  4.各水利風景區建設和管理部門領導及從事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技術人員;

  5.各高等院校從事水資源保護技術研究的人員;

  6.致力於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的金融投資方、供應商、方案解決商;

  7.參加推介會的國內外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先進技術(設備)持有方(廠商)有關人員。

  五、會議報名

  1.受理參會技術報名截止時間為2016年11月30日,技術持有單位請填寫報名表(附件1)、參會回執(附件2),並在報名截止時間前通過E-mail 或傳真發送至組委會。組委會對報名參會的技術(設備)進行審查,通過審查的參會技術(設備)名單、展示推介形式、相關資費標準、會議正式議程等詳細內容,請隨時關注中國水利科技推廣網(www.cwsts.com)通知公告欄或致電組委會諮詢。

  2.參會交流和觀摩的代表報名截止時間為2016年11月30日,請填寫參會回執(附件2),並在報名截止時間前通過E-mail 或傳真發送至組委會,會議不收取參會費用。

  3.組委會統一安排住宿,費用自理;會務組將為所有參會代表免費提供會議當天午餐。

  六、聯繫方式

  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澱區玉淵潭南路3號C座9層,郵政編碼:100038)

  聯繫人及電話:

  嶽  東  010-63205475,18510957269

  李  歡  010-63205480,15271854296

  劉  晶  010-63205483,13521318110

  傳   真:010-63205484

  E-mail:swtjh@mwr.gov.cn

  七、其他

  請擬參加推介會的單位和代表可登錄以下網站和媒體,實時關注會議有關信息和通知。

  水利部官方網站(www.mwr.gov.cn)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網(szy.mwr.gov.cn)

  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網(gjkj.mwr.gov.cn)

  中國水利科技推廣網(www.cwsts.com)

  微信公眾號:水利科技推廣平臺(mwr-promotion)

  附件: 1.2016年全國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先進技術(設備)推介會報名表

         2.參會回執 

  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

  2016年11月17日

相關焦點

  •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浙江省河流水生態質量評估技術方法...
    從水環境質量發展趨勢來看,浙江省當前正處於從水質持續改善向水生態逐步恢復過渡的階段。   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技術大綱》(環辦水體函﹝2019﹞937號)精神,水生態質量被作為水環境管理的重要內容,將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而截至目前,水生態質量評估相關國家及地方標準尚未出臺,評估工作基礎及技術儲備薄弱。
  • 天津保護海洋生態推進海岸線生態修復 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生態環境
    內容提要: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 技術交流: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在人類經濟的社會發展中,水是戰略性的自然資源,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持續提升,汙染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生態水被社會用水擠佔的現象越來越多,因此,水生態系統開始逐漸面臨著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伴隨著大眾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保護以及宜居環境的需求開始逐漸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
  • 中國水科院水生態環境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5日,水利部發布2020年第15號公告,批准發布了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水利行業標準,標準將於2020年12月25日起實施。
  • 河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模式及措施探討
    治理好河流即可以大大幫助防汛工作的展開,又對改善水生態環境具有重大的幫助。 1河流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模式 1.1保護將河流水生態系統中保存較好的部分妥善的保護起來,禁止開發及人為幹擾,防止可能造成的生態破壞。
  •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思路與重點
    2019年,生態環境部啟動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印發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技術大綱》(環辦水體函〔2019〕937號)(以下簡稱《技術大綱》),將重點流域規劃名稱由「水汙染防治」調整為「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現了新時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要求。為做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準確把握規劃編制的總體思路和重點十分關鍵。
  • 國研中心李佐軍:從「河長制」到「湖長制」,強化水生態環境保護
    這意味著國家在對河流、湖泊生態環境的保護、監督和管理上將更加具有針對性,相比以往,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更加明確和細化。此次深改組會議還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遵循湖泊生態功能和特性,嚴格湖泊水域空間管控,強化湖泊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湖泊水資源保護和水汙染防治,開展湖泊生態治理與修復,健全湖泊執法監管機制。
  • 湖南省2016年環境保護工作年度報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行省以下環保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要求,自2016年3月起凍結省以下各級環保部門及所屬單位的機構編制和人事異動,全年省、市(州)、縣(市、區)及各類管理區、開發區所屬的環境保護行政管理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保持穩定,機構數量、人員編制及基本職能無重大變化。
  • 浙江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給河湖建一個保護帶
    給河湖劃定生態緩衝帶,多一層保護屏障,浙江正加快推進這樣的治水新探索。日前,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與生態修復的指導意見》,並配套相關生態修復技術指南。河湖生態緩衝帶,是在水域與陸地之間一定區域內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攔截汙染、淨化水體、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作用。因此,河湖生態緩衝帶的劃定與生態修復是提升水環境承載力和實現生態擴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對於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人水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 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先進技術系列連載(十七):海馬齒生態修復技術
    為促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技術交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會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在中國漁業政務網等媒體上,就產卵場修復、棲息地修復、增殖放流、生態淨水、魚道構建、外來水生物種防控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技術開展宣傳
  • 關於公開徵求《無錫市水環境保護條例(修訂草案)》意見的公告
    二、修訂的依據和過程《條例(修訂草案)》主要依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國務院《太湖流域管理條例》《江蘇省太湖水汙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無錫市政府辦公室關於無錫市美麗河湖三年行動(2020-2022年)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重點參考了《南京市水環境保護條例》等外地立法
  • 專訪|張建雲院士:科學應對氣候變化 夯實水生態保護基礎
    由於不同的地理、氣候和社會條件,每個流域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問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流域均面臨新的水安全問題和挑戰,不僅長江、黃河的生態系統需要保護,其他流域也都需要保護和修復。總書記關於「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號召,也是對每一條江河的希望。二是水是生態之基,是生態系統最活躍的控制性因素,是森林、溼地、草原、荒漠等不同生態格局的決定性要素。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進行專家診斷,在水處理、消毒、設備運行等方面及時予以技術指導。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對您們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關心、支持、幫助表示衷心感謝!藉此機會,我就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和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作簡要介紹。
  • 關於印發《全國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附件:全國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  環境保護部  2016年10月27日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6年10月28日印發  附件全國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我們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黨中央關於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生態環境之中。(一)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
  • 2019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 首設長江保護修復展臺 水汙染防治成...
    2019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首設長江保護修復展臺 水汙染防治成亮點】  江蘇臺記者陳超:今年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的主題是「匯聚全球技術大會共吸引了近500家國內外環保企業、科研院校參加。和以往不同,今年大會專門設立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長江保護生態修復技術展區,集中展示最新治水治氣神器。  水質好不好,魚兒先知道。利用青鱂魚對環境敏感度高的特點,中科院聯合無錫企業自主研發了這款水質生物預警系統,一旦小魚出現異常行為,系統就能準確判斷水中毒性物質並及時報警,該技術已在全國100多個飲用水源地投入使用。
  • 「淮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水生態淨化與水生態修復」課題啟動
    「淮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水生態淨化與水生態修復」 課題啟動會 11月26日至27日,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淮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水生態淨化與水生態修復」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召開。
  • 長江流域的主要人類活動幹擾、水生態系統 健康與水生態保護
    陳宇順1,2(1.中國科學院 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72;2.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摘要探討了長江流域目前面臨的主要水生態與環境問題、長江流域主要的人類活動幹擾及其影響和水生態大保護三個方 面的內容。
  •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榮成這樣奏響生態文明建設「集結...
    日前,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在杭州舉行,會議表彰了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榮成市委書記江山獲得「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這是榮成在生態環保領域獲得的又一國家級殊榮。榮譽的背後,是榮成市委、市政府帶領榮成市人民生態立市、久久為功的生動實踐。
  • 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
    (五)大力開展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推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和勘界定標。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2017—2019年累計發現34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重點問題5740個,已完成整改3986個。穩步推進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