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就是用知識解決問題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 秦德君

說到公民文化,首先面臨「文化」的概念。公民文化理論來源於文化本身的構想和研究。文化一詞的多義源於該詞人類學的應用。1871年,E.B.泰勒把文化觀念用於人類學,認為它是包括人類作為社會一員所獲得的知識、信息、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他能力和習慣的複雜整體。在後來數百種定義中,克羅伯和克拉克霍姆考察了社會科學家們大約160多種定義。人類學家法朗茲·博亞斯的描述性定義類似泰勒的定義:「文化包括一個社團的社會習慣的所有表現,包括個人因受其所處群體習慣的反應,以及這些習慣所決定的人類活動的產物。」

梁漱溟先生說:「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俗常以文字、文學、思想、學術、教育、出版等為文化,乃是狹義的。我今說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指示人們,文化是極其實在的東西。」1922年,梁任公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學第一中學作題為《什麼是文化》的著名講演。他說:「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積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他比方說:就像一個老宜興茶壺,多泡一次茶,那壺的內容便生一次變化……第二次再泡新茶,前次漬下的茶精便起一番作用,能令茶味更好。茶之隨泡隨倒隨洗,便是活動的起滅,漬下的茶精便是業。茶精是日漬日多,永遠不會消失的,除非將壺打碎,這叫做業力不滅的公例。這種不滅的業力裡頭,有一部分我們叫他做「文化」。西方文化學者有同樣的觀點:「文化就是生活中數不清的各方面。文化包含了後天獲得的,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為、觀念和態度。」文化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創造出來的物質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

錢穆先生進一步辯證「文明」、「文化」關係說:文明、文化兩辭,皆自西方譯而來。此二語應有別,而國人每多混用。大體文明文化,皆指人類群體生活而言。文明偏在外,屬物質方面。文化偏在內,屬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傳播與接受,文化則必須由其群體內部精神累積而產生。他還指出:「文化可以產出文明來,文明卻不一定能產出文化來」。

文化不是經濟活動的直接產物,它們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複雜的變量。山脈、河流、海洋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不同民族的居住地、環境、先前的社會觀念、現實生活中流行的新觀念,以及社會、社區的特殊發展趨勢,等等,都給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場合和情境。文化生態學主張從人、自然、社會、文化的各種變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產生、發展的規律,用以尋求不同民族文化發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

作為文化一種形態的公民文化,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在西方語境中,它與「公民政治文化」(civic political culture)或「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大體同義,而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公民文化有時與國民文化、民族特性等含義有重合,有時則是狹義上的概念——這時的公民文化,用來指一種國民文化的特質或類型,它超越中性的「國民文化」和「民族特性」等概念而成為一種更高的公民精神品質和社會的預期目標。阿爾蒙德和維巴強調:公民文化是一種忠誠的參與者文化。個人不僅取向於政治輸入,而且他們還積極地取向於輸入結構和輸入過程。

公民政治文化或政治文化由美國政治學者加布裡埃爾oA.阿爾蒙德較早提出後,為學界廣泛採用。但公民文化這概念並非阿爾蒙德獨創,它源自古希臘思想家。在古希臘思想家那裡,公民文化用來指公民所具有的公共精神和美德;公民社會則與城邦政治是同一涵義。

福特在談到文化的功能時說:「文化就是用知識解決問題。」文化是真正的決定力量。無論是推進社會建設,還是提升公民文化精神,關鍵是要通過「文化心」來營建和完善,通過文化來解決問題。

(作者系教授、公共問題專家)

相關焦點

  • 一道中考數學,將軍飲馬問題,竟然用物理知識巧妙解決數學問題
    將軍飲馬問題,在中考數學裡頻頻出現,是熱門考點。會套路的同學,真的是分分鐘解決問題,不明白解題模型,真的是抓破腦袋,也想不出來。一般的將軍飲馬問題,很多同學、老師都已經研究透了。2020黑龍江中考數學第18題,就是一道將軍飲馬問題的創新題,老鹿竟然用物理知識輕鬆解決!先看題目:
  • 用數學知識解決過河問題
    當年遇到的燒腦題型,被一個上三年級的小孩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只能說,解題方法真的很重要。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過河題的快速解法吧:原題:從前有一個農夫帶著三件東西:米、雞和黃鼠狼去渡河,河邊只有一個竹筏,一次只能帶一樣東西過河。如果人不在,雞會吃米,黃鼠狼會吃雞。農夫一共要過幾次河才能把三件東西帶過河?
  • 科技文化的價值雙重性問題
    文化價值的雙重性問題一向為許多學者所關注。美國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羅伯特.路威指出:先民雖然造就了一些文化,卻在這寶貴的遺產裡摻雜了許多「渣滓」,「後世子孫學會了琢石為刀,也學會了用刀截指以服喪祀神。火器殺禽獸也殺人類。君主立法以治國,也制刑以殘民。」
  • 從一些重大科學問題得到巧妙解決,看人的知識與才能的關係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5艘海船,用3年時間,完成了第一次環繞地球的航行,從而直接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從此,人們便一致把我們所在的世界稱為「地球」。 顯然,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是與古希臘人巧妙確定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分不開的。從古希臘人巧妙確定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要解決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更要有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使問題得到正確解決的才能。
  • 靠漲或降價應對競爭很愚蠢,餐企拿起文化武器才能把問題解決到位
    A老闆的困惑是:如何解決發展問題?如何解決內部問題?如何解決差異化問題?如何解決優先選擇問題?以外婆家3元一份的麻婆豆腐來說,這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典型案例,這在業界造成了一些認知偏差,一是認為麻婆豆腐就應該賣3元,或者這個菜品就只值3元;二是鼓吹「羊毛出在豬身上」之類的奇招。3元麻婆豆腐可能對外婆家是優質文化,但對業內不一定是優質文化,優質文化就像一把刀,用得好了是利器,用得不好是兇器。
  • 中考物理科目結束 試卷結構有小變化側重考察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
    學生反饋:有說容易有嘆難「今年的物理試題感覺不是太難,大多數是平時學習過的較為基礎的知識,應答起來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青島53中考生李同學說,唯一有點遺憾的是最後一道題,他在審題時出現了錯誤,好在檢查時及時發現了又重新算了一遍。
  • 要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
    要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數學和物理兩門學科具有密切的聯繫。數學知識對於物理學科來說,絕不僅僅是一種數量分析和運算工具,更主要的是它是物理概念的定義工具和物理定律、原理的推導工具,物理學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定律、原理都是用數學式來表達和定量的,所以要學好物理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
  • 科學問題與教育學知識增長
    縮小社會發展需要與教育學現實可能之間存在的明顯落差,加快教育學知識增長,是我們每個教育學同仁提高教育學貢獻和自身尊嚴的歷史責任。  二、聚焦科學問題是加快教育學知識增長的關鍵  如何加快教育學知識增長?關鍵在於聚焦科學問題。科學問題是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於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
  • ...解決文創企業融資難問題 文創板構建文化金融精準服務生態系統
    千龍網北京5月29日訊(記者 劉雯) 「解決一直以來困擾文創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我們要做文創企業投融資服務及培育孵化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直至幫助他們走向資本市場,甚至上市!」京交會上文創板負責人劉騫向記者表示。
  • CAD基礎知識:新手常見的兩個關於文件的問題解決方法
    對於很多學CAD的小夥伴來說,接觸最多的無疑就是模型界面,因為繪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該界面操作,因此,對於很多其他地方的知識其實是很缺乏的,例如文件的保存和加載等處理,今天就帶來兩個關於文件常見的問題解決方法,不懂的小夥伴不妨收藏慢慢看。
  • 冷知識就是冷知識,這些問題我也是醉了!
    通常我們經常關注的都是些比較常見的問題,而對於一些不太關注或不常發生的問題,往往會對其表示忽略。
  • 人類的終極目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問題
    如果有人用自我中心在格局中產生了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價值關係矛盾,或者追求個人崇拜的人建立了很多結黨營私的格局,產生群體矛盾,就會產生互相殘害的結果。產生社會矛盾的四種病根,一,自我中心的人喜歡自己代表正確,讓別人當問題。二,炒作某個東西的皇帝的新裝價值,一些人用皇帝的新裝證明自己高貴,證明自己聰明,炒作權名利權威地位個人崇拜文化。
  • 解決數獨問題用人工智慧還是量子計算?
    最優解將滿足集合中的所有約束,從而解決難題。計算上,可以用非確定性多項式時間(NP)解決求解數獨的約束,因為可以使用一些非常特殊的蠻力算法來解決約束,並且也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測試解集的有效性,其中輸入 該問題與多項式長度的一組解有關。 完全解決的數獨就是拉丁方格的示例(如Euler所述,n x n數組填充有n個不同的符號)。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由於它的研究與開發不僅關係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教學質量問題,而且也與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材教法、教學模式等各項改革密切相關,是一個領域廣闊的研究陣地,所以受到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對於什麼是問題解決,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 文化尋根能否解決現代性危機?
    作者引用德國社會學家烏爾裡希·貝克的看法稱:「作為一種社會理論和文化診斷,風險社會這個概念指現代性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工業化社會道路上所產生的威脅開始佔主導地位,這就提出了發展的自我限制問題以及從潛在的威脅出發對已獲得的標準進行重新制定的任務。」
  • 袁振國:科學問題與教育學知識增長
    科學研究始於問題,並且問題指導研究、推動研究,科學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並積累知識。科學的歷史就是它所研究的問題不斷展開和深化的歷史。愛因斯坦(Einstein,A.)總結了學科發展和個人研究的歷史,深有體會地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的實驗上的技能而已。
  • 學習數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數學思想,解決數學和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作為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我們重視它除了分數,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地方也非常多。學好數學,我們每名高中生必須積極地去面對。到了高中,學大家都會,要是學好,把數學學到極致,就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技巧。綜上所述,一句話,同學們要懂得用數學思維,數學思想,去解決數學問題。
  • 雜誌轉型知識付費App,用聲音講述文化中國
    書博會期間,《三聯生活周刊》旗下新媒體平臺中讀App在現場舉辦「聲音裡的文化中國」系列活動。中讀於2017年正式上線,進入知識付費領域,繼承《三聯生活周刊》的人文氣質,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人文知識,開啟傳統媒體的轉型與知識升級之路。
  • 智慧,就是突破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突破性能力的五大步驟
    我們經常會在思考一個我們認為很難的問題的時候,會感覺很頭疼,其實不是感覺頭疼,是真的頭疼,是你要在兩個突觸,大腦的兩個單元和模塊之間建立這種連接,大腦內正在進行的就是各種的連接嘗試,直到你找到了這種連接,而且這種連接會隨著訓練和進一步解決同類的問題的增多,也會變得越來越輕而易舉,你的處理也就會駕輕就熟了。
  • 用最小公倍數解決實際問題,還能這樣用
    五年級數學的內容裡,有關於「最小公倍數」的知識。學習了最小公倍數,我們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問題可以用最小公倍數解決。這真是一個好方法。您看,下面這道題目。1、五年級二班的同學要分值日小組,分成6個值日組,還剩下2人;分成7個值日組,也是還剩下2人。五年級二班最少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