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代遠洋船長——貝漢廷

2020-12-07 中國網

   

點擊進入中國網海洋頻道>>http://ocean.china.com.cn

    1926年4月23日出生的貝漢廷,1949年6月畢業於上海吳淞商船學校航海系,先後在海鷹輪船公司、華南海運局、上海海運局,中捷海運公司,廣州遠洋運輸公司,上海航道局,上海遠洋運輸公司船工作,1958年起從事遠洋運輸事業。 1962年起任遠洋船長,197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期擔任上海遠洋運輸公司指導船長,1979年和1981年兩次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1079年9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2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1年,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廣州分公司成立,貝漢廷調到該公司工作。1962年,貝漢廷被任命為船長,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遠洋船長。1964年,貝船長指揮友誼輪抵達阿爾巴尼亞都拉斯港,正在那裡訪問的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全體船員併合影留念。就在這次周總理接見時,貝漢廷向總理說:「我一輩子不離開船,不離開海洋!」文革期間,貝漢廷船長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調離遠洋船,到上海航道局,在挖泥船上任三副。1974年,貝漢廷回到中國遠洋運輸公司上海分公司,重返遠洋船。 他熱愛祖國的航海事業,刻苦鑽研業務,並以非凡的毅力自學了英語和法語。30多年來,他先後駕駛了15艘遠洋輪船,到過40 多個國家,80多個港口。為發展祖國的遠洋運輸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人有人的風度,船有船的風度,國有國的風度。」這是貝漢廷船長的名言。過去的航海家風度是以頑強不饒的精神探索新的航路,追求新的地理發現,開拓新的貿易。新中國航海家的風度是「投身航海 立志報國」。 貝漢廷年輕時立下誓言:「要把我最大的力量貢獻給祖國的航海事業。」此後,不論是在沿海航行的小噸位船上,還是在萬噸遠洋輪上,不論是文革時被調離他熱愛的遠洋事業,還是擁有了各種榮譽稱號後,貝漢廷時時刻刻都以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祖國奉獻著。

    1978年4月,貝漢廷船長指揮漢川輪抵達德國漢堡港,準備裝運國內急需的成套化纖設備回天津。然而,這套設備總共44個大件,近5000立方米,其中最高4.3米,最長37.8米,外型不規則,裝卸運輸中不能碰、不能壓,屬於超長,超大,貴重貨物。以漢川輪的情況,若想裝上這批貨物,無疑是要用一艘船裝一船半貨。德國人根本不相信中國人能一次裝回這批貨,他們只相信自己的船員,只相信德國式精確,嚴謹的工作作風,他們說:「這套設備任何一條船也裝不下。」

    貝漢廷船長拿出了一份合理的配載圖,並講解了本船的技術狀況,對返航沿途的氣象水文情況的綜合分析,配載圖精確的數據,準確的計算,貝船長全面系統的講解讓德國人折服了。這是貝船長率領船上的技術人員在卸貨的27個日夜裡,前往碼頭堆場實地測量核對每一件貨物的實際尺寸,回船後根據船艙甲板所有部位的不同形狀、結構及負荷,把貨艙、甲板1∶100比例的布置圖紙貼在木板上,再把貨物按同樣比例縮小做成硬紙模型,反覆組合,反覆在船圖上模擬裝載,使每件貨物在艙內或甲板上都找到最佳裝載位置,再計算這樣的裝載是否符合穩性要求,一切都令人滿意後制訂出的配載圖和裝貨計劃。而綜合分析是貝船長根據多年航海經驗,同時搜集所有有關資料,精心地擬定的裝貨後回航計劃。這是一份漢川輪所有船員心血的結晶,也是貝船長作為一個航海家智慧與指揮能力的代表作。當漢川輪奇蹟般裝完成套設備時,古老而以嚴格節奏運行的漢堡港轟動了,港口當局、裝卸公司、港內停靠的其他船舶船員,都前來實地考證參觀。裝卸公司拍下了裝貨全過程照片存檔,電視臺三次到船採訪拍攝新聞。德國人讚嘆:「雜貨船把貨物裝到這種水平,在漢堡港還是第一次。」「這是漢堡港一百多年沒有過的。」

    1981年3月,貝漢廷在荷蘭鹿特丹港,把淨體積6000多立方米的34大件成套設備,有條不紊地裝在甲板艙蓋上,創造了「漢川」輪裝貨最高紀錄,再一次震驚了荷蘭海運界和新聞界。過去的航海家在開創了一條新航路之後,航行資料在一段時間內對其他人是保密的。而貝漢廷船長在國外每開創一次「前所未有」之後都要求對中國船同樣對待。中國從南斯拉夫進口四條「川」字號船的冷藏艙多次出現水漬貨損,船開進船廠,查不出原因,廠方拒絕保修。貝漢廷仔細查閱設計圖紙,找出了設計上存在的問題,向廠方爭得七十多萬美元保修費,從根本上解決了貨損問題。其他三艘「川」字號也得到了保修。這四艘「川」字號船在荷蘭鹿特丹裝卸貨物,裝卸公司每次都要收取冷藏艙的「困難作業費」9 000多美元。1980年,貝漢廷指揮的「漢川輪」抵該港後據理力爭,使對方同意今後不再收取四條船的「困難作業費」,為此公司給他記二等功一次。   

    英國倫敦港的裝卸工人們根據一則報上的消息認為滑石粉會致癌,裝卸工會決定:不卸滑石粉。貝漢廷的船到港後,他找到裝卸工會的負責人,以幽默的話語,真實的分析說服了負責人,負責人向工人們轉述了貝船長的話,裝卸工們覺得中國貝船長說得對,他們卸貨了,並且同意凡是中國船運來的滑石粉只要包裝不破都給卸。

    航海是一項古老而又要創新的艱苦行業,是一項英雄才能從事的事業。航海家,應該像大海一樣淵博,應該既是探險家,又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外交家。1979年3月25日,貝船長指揮「柳林海」輪從上海港出發,橫跨浩瀚的太平洋,於4月18日抵達美國西圖港,中斷30年的中美海上運輸航線以這艘懸掛著五星紅旗的中國船的到來恢復了。西雅圖港務局局長丁斯莫爾先生對當年中國「柳林海」船長貝漢庭說的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雖然我們開來的是空船,但卻裝滿了友誼。」貝漢廷受命指揮柳林海輪完成首航任務後,他為這次特殊航行做了精心而充分的準備,把能想到的地方都想到了。柳林海輪前往美國途中,美國有關方面發來電報,詢問「柳林海」的英文名稱是什麼?這本來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工作嚴謹的貝船長找船上的翻譯一同仔細地探討船名準確的翻譯,回報中還專門附文,介紹了中國船名的命名規律以及船名所在的地點,河南柳林的情況。

    貝船長認為,國外很多人根本沒有來過中國,他們從來不知道中國是什麼樣,中國人民是什麼樣。掛五星紅旗的中國船去了,就代表著中國。我們在國外工作得好壞,對國家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把工作做好了,就是為國爭光,做不好,就會給國家丟臉。 為了讓船員們掌握更多的知識,他專門在主持講座,詳細地給大家介紹美國的情況、美語的特點、各種交際的禮儀等等,使船員們在美期間表現出有素質,有風度的新中國海員形象。

    柳林海輪停靠西雅圖港期間,貝漢廷船長拜訪了港口和當地許多政府部門的重要官員,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來訪者。他還通過電視向美國觀眾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美國人民的友好情誼。他流利的英語、獨特的人格魅力使美國人嘆服。使「中國」,「柳林海」和「貝漢廷」成為當時媒體最熱門的名詞。 當地人稱讚貝船長、中國船員「具有中國民族優美的風格」,「不但是海員,而且是友好使節」。 「你們這次首航西雅圖港太成功了,我們也分享了你們的榮譽。西雅圖的電臺、報紙、電視臺這幾天是為你們辦的。這裡的人都向著你們。」

   1985年3月,貝漢廷帶著7種藥和英文的病症說明,飛往德國接收貨櫃船香河輪。 抵達德國後,貝船長立即投入到緊張繁忙的接船工作中,早已把自己的病情拋在了腦後。4月9日,香河輪駛出了船廠,貝船長指揮船從漢堡到奧斯陸,再到倫敦、安特衛普,穿梭於西歐各港滿載貨物後開始返航。 4月23日,香河輪航經西班牙拉科羅尼亞港附近海面,貝船長忽然感到不適,他吃力地對政委說:「我吃不下飯,不想吃了......我講不動了......」話沒說完,他就靠著沙發倒下了。船醫採取了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西班牙的直升飛機飛來將他送往醫院。可是,貝船長還是走了。西班牙法醫對貝漢廷遺體進行了解剖,死因結論是:「疲勞過度,心力衰竭」。 4月23日,正是貝漢廷船長59歲的生日。他用生命實踐了對周總理,對祖國的諾言。

 

相關焦點

  • 慢讀丨這個海南人不得了,他是新中國第一代「晶體人」
    2010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召開「吳乾章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並編撰《紀念吳乾章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輯,研究所專家用這種獨特方式紀念「老一輩物理學家」,緬懷「物理所第一批研究生、中國第一代『地磁人』、晶體學的先驅
  • 遠望五號船長陳進朝:為測控任務大海航行幾十天
    為了執行嫦娥二號海上測控任務,中國第三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五號船船長陳進朝和他所率領的遠望五號船,已經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幾十天。1991年,畢業於船舶駕駛專業的陳進朝被分配至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來到遠望一號船,成為一名光榮的遠望人。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143:第一艘遠洋調查船
    142.我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是哪艘?「大洋一號」是我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從1995年開始,「大洋一號」先後執行了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五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大陸架勘察多個航次的調查任務,為我國的大洋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該船的排水量是5600噸。143.中國第一艘遠洋調查船是哪一艘?
  • 百年記憶|載入世界航海發展史冊的「第一人」
    許多優秀的船長因此成為「第一人」而載入世界航海發展史冊,其中就有不少「藝高膽大」的集美航海校友。他24歲升任二副,29歲升任船長。此後40餘年,先後擔任過30餘艘船的船長,航跡遍布三大洋。 宣偉船長船藝高超,又有豐富的海上經驗,是上世紀50年代亞洲第一艘全由中國人經營並駕駛的超級油輪「東方巨人」號的首任船長。他駕駛這艘「海上巨人」行遍世界各大港灣,向全世界宣告,「乘浮槎於海」的中國人,也能經營和駕駛超級大輪船,引起了世界航海界的轟動。
  • 廈門遠洋瑞安城號未發現郭川蹤跡
    央廣網青島10月31日消息(記者王偉)據郭川岸上保障團隊最新消息,部分熱心網友提供了價值信息,10月29日,廈門遠洋瑞安城號距離事發海域只有150海裡,適合開展搜救工作。經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協調,郭川岸隊聯繫上該艘貨船船長。該貨船船長同意施救。  郭川岸隊與水文氣象專家保持密切聯繫,將郭川可能漂流到的位置坐標提供給廈門遠洋瑞安城號。
  • 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2017-03-03 15:4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鴻燕   中新社上海3月3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海洋大學3日發布消息稱,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
  • 「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正式亮相
    近日,一組網友拍攝的「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的照片在網絡上出現,相關設備已經安裝完畢。「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裝備了北鬥探空系統等新型設備,是我國最新一型航天遠洋測量船,將對我國後續航天發射起到重要作用。
  • 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新聞—科學網
    3月3日,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在天津下水,標誌著國內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漁業資源調查船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 大航海家OL僱傭史船長哥倫布介紹
    大航海家OL僱傭史船長哥倫布介紹 作者:plum來源:未知發布時間:2013-10-14 大航海家傳奇級船長哥倫布。
  • 青島漁船首航北太平洋 為北方最大遠洋捕撈船
    12日上午11時15分,隨著綿長的汽笛鳴響,「魯黃遠漁105號」、「魯黃遠漁106號」兩艘漁船相繼駛出黃海造船廠碼頭,這兩艘遠洋捕撈船是我國北方地區迄今為止最大的遠洋捕撈漁船,也是青島市首次到北太平洋從事遠洋捕撈的漁船
  • 雅高潛水#埃及紅海#探索神秘沉船-錘頭鯊群-偶遇遠洋白鰭鯊-2016
    51歲的船長哈桑·哈利勒·莫羅,出生於航海世家,16歲開始上船,當船長已有26個年頭,是個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也是埃及在紅海航行的薪水最高的船長。當救援的蛙人潛入沉船時,發現他穿著船長服站在駕駛室的羅盤前,說明他當時是忠於職守,並以身殉職的。致敬!
  • 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研製始末
    歸國後,他先是在華東軍區航空工程研究室負責新中國成立初期航空工業建廠計劃的草擬工作,不久調任瀋陽飛機製造廠設計科代理科長,負責抗美援朝作戰飛機MИГ-9和MИГ-15的修理工作。1954年9月,他受任航空工業局第一技術科設計組組長,參與具體組織、領導和管理各飛機製造廠的設計工作。1956年初,作為航空工業專家,他參加了我國科學技術12年發展規劃的制定。
  • 新中國的「第一」 第一張氣象衛星雲圖:風雲一號A星首圖
    第一張氣象衛星雲圖:風雲一號A星首圖   俯瞰風雲 造福人類(新中國的「第一」·70年)當日,衛星入軌第一圈,約在星箭分離後14分鐘,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率先收到幾百幀雲圖信號,並實時傳送到了位於北京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這便是中國氣象衛星最早從太空傳來的信息。北京時間6時09分,衛星繞地球一周後,再次回到我國領土上空,烏魯木齊地面站接收到了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在場專家們分析認為:照片圖像清晰,紋理清楚,層次豐富。  這張照片凝聚著廣大氣象工作者的努力。
  • 日本捕獲一隻史前怪獸,船長嫌髒直接丟了,隨後三國船隻前去打撈
    到底有沒有尼斯湖水怪沒有誰能說得清楚,但是30多年前的日本遠洋漁船卻在海上打撈出一具酷似尼斯湖水怪的生物屍體。1977年3月,日本的大洋漁業公司派遣大型遠洋捕撈漁船「瑞洋丸」號前往大洋洲太平洋附近海域進行捕魚作業。同年4月5日瑞洋丸到達紐西蘭以東27海裡左右的太平洋海域。
  • 我國新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船正式入列
    新華社記者王玉山攝    新華社南京7月12日電(記者王玉山、李國利)我國新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船,在完成60餘天的海上綜合校飛後,12日正式入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    遠望7號船是由我國自主設計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航天遠洋測量船。
  •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遠洋船員
    我是一名遠洋海員,至今已在海上工作了5年多了。我是大學學的輪機工程,在武漢理工大學,2015年開始實習,目前在船上任職二管輪。在老家有很多人問我要怎麼才能成為一名遠洋船員,自己能不能上船工作。現在我就告訴大家需要哪些條件。
  • 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海洋科考又添新成員
    央廣網上海3月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屈琳琳)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今天在天津下水,標誌著國內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漁業資源調查船主體工程勝利完工。下水後,「淞航」號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內部裝修階段,最終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大洋調查科考。
  • 國際SOS攜手愛爾眼科 遠程救助印度洋上的中國船長
    其所在船務公司通過國際SOS聯繫到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集團迅速組織專家為其進行遠程醫療服務,為遠在印度洋的中國船長提供專業服務。遠洋航行突發眼部急症 疫情蔓延無法迅速登岸44歲的吳船長是某國際船務公司職員,3月24日正在執行遠洋航行任務時,左眼出現紅腫,有摩擦感症狀,在自行使用某滴眼液3天後,其眼部症狀並無緩解,反而出現畏光、疼痛、影響睡眠的情況,視力一直保持在5.2的吳船長還感覺到自己視力急劇下降,連近在15釐米地方的東西都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