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外的航天技工:入地生花,我在世界鋪「中國管道」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中國青年網

航天品質,管通天下。

讓「中國管道」鋪向全世界,作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的民品品牌,華創天元公司自2002年走出國門至今,以優質管道和品質服務贏得國際客戶讚譽。

海外施工班組12名管道安裝操作技能工匠,單兵獨馬「徵戰」亞、非、歐、南美四大洲,為玻利維亞、緬甸、俄羅斯、巴基斯坦、秘魯等40餘個國家,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從高原到海洋,從戈壁到灘涂,從戰火到霍亂,施工班組克服語言溝通不便、施工標準不同的難題,將國內頂尖鋼骨架塑料複合管道工藝管安裝技術推廣應用於世界,將中國管道鋪滿全球,將中國品牌遠銷四海。

張松領在秘魯工地全副武裝。本人供圖

三進三出菲律賓

張松領曾三進三出菲律賓。

來華創20年,張松領從工程服務部一名最普通的管道安裝操作工,成長為海外區域經理。2013年,他只身前往菲律賓,負責工程技術指導、管道安裝、檢驗試驗等管道售後服務。

在我國,鋼骨架塑料複合管道安裝工藝早已應用成熟。但在東南亞的多個國家,華創管道無論是產品還是技術,都在當地處於最先進水平。每踏上一片新的土地,張松領和班組成員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對施工隊伍開展現場技術培訓指導,按照高標準的施工工藝要求,從管道安裝開始,細緻講解切割、打磨、封口、焊接等操作工序。

語言交流如同隔山。班組成員的平均外語水平不高,公司開設了系統培訓課程,還自製了英語常用口語、施工專業用語小冊子,張松領和同事們自學成才,儘量克服溝通障礙。英語算是過了關,但是一些國家習慣用母語交流。為了在施工中準確表達管道性能、壓力、溫度、酸鹼質介質等專業詞彙,班組成員經常手腳並用,配合肢體語言表達意思。

產品運行的最高溫度為80℃,張松領就會先伸出手指表示阿拉伯數字,然後一邊做出向上指的的動作,一邊用英語提示「NO!NO!」,意思是超過這個溫度不能再使用,比劃多了,當地工人自然就明白了。

施工班組在沙漠工地施工。本人供圖

即使講得再詳細,那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許許多多的細節只能在施工中區發現、去更正。

張松領在菲律賓首次完成產品培訓測試後不久,因當地工人未按施工標準作業導致管道洩露事故,又被緊急召回。「管道之所以能贏得良好市場口碑,就是因為高精準、高質量的施工技藝,一點都馬虎不得。」張松領反覆闡述嚴格施工的重要性,但菲律賓工人還是嫌施工程序繁瑣,在焊接過程中直接省略了管道接頭的打磨處理和鋼骨架開槽封口的操作。

為確保使用安全,張松領給出的建議是將費時兩個月安裝的管道全部拆除,但遭到了菲方質疑,要求廠家考慮成本因素解決問題。雖然不是我方人員造成的過失,但張松領接到反饋後,立即做出多套解決方案,再次回到菲律賓,邊培訓邊指導,幫助菲方挽回損失。

張松領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受到了菲方高度肯定與好評,並表示希望他能留下來為技術工作做督導。工期緊張,母親去世他只回國匆忙待了三天,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開拔南美新天地

2017年初,秘魯駐華大使曾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樣表示:「秘魯正在和其他拉美國家一起開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工作,並試圖把中國和秘魯的港口連接起來。」

2016年,華創就已經成功籤訂秘魯某尾礦項目。9月,張松領和項目組成員趕赴秘魯開工。

剛到秘魯,他們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甲方技術人員遵從的管道行業標準與國內截然不同,導致預先配送的管材和實際需要的存在諸多差異。

考慮到管材運輸周期長且不便,班組成員來到工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根據圖紙核對管材。面對數以千計的管線圖紙,他們白天黑夜連軸轉一個月,困了就趴在圖紙上休息,再加上飲食差異和倒時差的折磨,員工出現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的狀況。

秘魯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施工地點完全處於荒漠戈壁,終年寸草不生,一天到晚都是太陽的驕橫和風的霸道。施工一線沒有一處陰涼,汙土、細沙隨風捲起,拍打在張松領的臉上,不用幾天,臉上、胳膊上就會褪去一層皮,他和隊友們只能全副武裝。

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施工地。本人供圖

班組成員早已習慣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玻利維亞波託西省西部高原的烏尤尼鹽沼,海拔3700米,是世界最大的鹽層覆蓋的荒原。與高溫不同,這裡的高原反應是無法躲避的。在這裡,空氣乾燥、嘴唇皸裂;在這裡,打個噴嚏,毛細血管爆裂經常流鼻血;在這裡,快走容易暈倒,慢跑容易窒息;在這裡,氧氣瓶、降壓藥、古柯茶是必不可少的救援措施。

即便這樣,施工班組沒有一個人表現出畏難情緒,「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在他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張松領的南美秘魯之行長達八個月,中間跨了2017年春節。除夕夜,他給家裡打了通拜年電話,「過年好!」這句簡單的問候他說了一遍遍,「也不知道說啥好,欠家裡的實在太多。」

秘魯工程順利驗收完畢,當地工人向張松領豎起大拇指,「Your company’s production is good,The technology of this pipe is advanced in Peru(你們的產品真棒,這種管道技術在秘魯處於先進水平)。」那一刻,張松領自豪極了,這不僅是國際友人對中國航天品牌的認可,更是對中國品質的讚譽。

下海蛟龍入地生花

華創海外施工班組共有12人。每個人都有難忘的海外經歷。

李永磊在喀麥隆,與當地工人溝通要使用德語、法語、英語三種語言,交流起來很是頭大。特別是在準備開工第一天,從表情到肢體動作,李永磊明顯感覺到法國業主監理對產品不認可。他急壞了,但是因為語言障礙無法向業主介紹產品的可行性,只能用精湛的施工技術爭取他們的信賴,現場施工焊接給水、排水管道,並進行加壓試驗。試驗一次性通過,法國監理當即為中國的技術工人立起了大拇指。

張松領在秘魯工地指導當地工人施工。本人供圖

田清海在南蘇丹,真正體驗到了「炮火連天」。施工地周邊,真槍實彈,坦克在街道上來回穿梭。炮彈打到了離施工地5公裡以外的地方,那響聲把田清海著實嚇了一跳。緊急情況下,他被安全撤離到30多公裡外的駐地,當天便乘飛機趕往南蘇丹首都朱巴。此時,緊張的心情才算落地。

馬俊同在巴基斯坦,開玩笑說,「每天都有貼身保鏢隨時護送,幹不好都對不起當地的安保人員。」春節,也是他一個人在巴基斯坦度過的。妻兒打電話過來說在家過年很是冷清,馬俊同心裡萬分內疚。為了確保安全,馬俊同在工作間隙只能待在一個院子中,有些工地沒有網絡,連個解悶的方式都沒有。「時間長了,工作就變成了一種煎熬和承受力的考驗,內心壓抑無人訴說。」

下海成蛟龍,入地滿地花。

華創海外施工班組是「一帶一路」和國際線路上的開拓者,他們將華創管道紮根異國大地的同時,也把中國的品質服務傳遍了世界。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從這裡走向世界
    至此,我國圓滿完成北鬥組網部署,邁出了中國北鬥系統走出國門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改革開放後,西昌作為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航天發射場,備受世界矚目。1986年「中國箭」發射「美國星」的消息,更是點燃了無數青年航天報國的激情。次年,我大學畢業後來到了大涼山,成為西昌發射中心氣象預報員,投身到「亞洲一號」衛星任務的緊張備戰中。
  • 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從飄香到揚名:海外中餐館走向世界五大洲
    排行榜創始人之一澤普裡克表示,中國作為美食大國,考慮到人口、國土面積和餐廳數量,上榜數量排名第二並不奇怪。他相信,隨著全球各地對中國美食的了解和認可,今後會有更多中國餐廳進入榜單。  中餐館海外飄香  「民以食為天」。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味道不僅譽滿神州,還飄香海外。在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
  • 解放軍報評論員: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原標題: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
  • 看看技工Michael如何幫您解決!
    ,通過這次的活動大家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們這些優秀的金牌技工,技工朋友們也會分享他們工作中的小故事,講授房屋和家居方面的小竅門,讓大家能夠更好的保養和管理自己的物業,真正做到用的安心、修的放心。 Michael:去年有一次,一位客戶看到我停在路邊的車上貼著易管家的標誌,知道了我是易管家的家電技工,就想請我幫她安裝剛剛新買來的洗衣機和烘乾機。我出於專業的角度,就留心多問了客戶一下,之前舊的機器是有什麼問題嗎。
  • 2020中國航天大年來了
    同時,論壇主席陳善廣指出:「在人因工程學科支持之下,中國空間站定將為中國航天員和世界航天員提供一個溫馨的太空之家,並且作出中國人原創性的成果。」雖然人因工程對大眾來說是個陌生的科學領域,但召開了4次的人因工程大會,每次都會釋放重磅信號,以及讓人回味的消息。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海外網友:中國航天實力已超乎想像
    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相信在未來的幾年裡,隨著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的不斷執行,它必然會變得更智能更優化,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美麗的身影,在國際航天科技史上添上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目前,該飛船實驗船已在返艙後抵京。
  • 海外網深一度:「嫦娥」奔月,驚豔世界的不只是「太空雄心」
    來源:海外網「長五」升空(圖源:中國國家航天局)「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持續引發世界關注。荷蘭天文學家齊斯·巴薩發文稱「這是一次偉大的發射任務!」
  • 相比「入地」,航天的難度微不足道
    上天總是和入地連在一起,人們對於地底下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學了科學知識以後,才知道類只是生活在地球的表層,而地球還有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個圈層以及地心,至今人類對地下的開發只在最表層,相比「入地」,航天的難度微不足道。  地球內部的劃分是根據地震波的長度和縱深來劃分的,但是地震波無法到達地心深處,因此無法判斷地心真正的構成,所以有地心有空心和實心兩種說法。而目前地球實心說普遍為人接受。
  • 特寫:「95後」上海職校生:「我的工牌上印著『中國航天』」
    新華社上海8月21日電題:特寫:「95後」上海職校生:「我的工牌上印著『中國航天』」新華社記者吳振東、郭敬丹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產品試驗車間裡,工具機轟鳴。22歲小夥邱仙發正聚精會神地打磨著各種結構複雜的零件,連著好幾個小時,汗水把淺藍色的工作服染成了深藍。邱仙發是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畢業生。
  • 登月之旅:中國航天正走向輝煌(附我登月艇組圖)
    當時他還是復旦大學數學系的學生,再有兩年才畢業,嚴格地說是60屆的學生。「毛主席在1958年的中國八大二次會議上說,『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理解這是一個『號召』,號召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的航天領域上。」當年李大耀所在的上海機電研究院的任務就是研製我國第一枚探空火箭T-7M,「我當時也不懂什麼火箭、衛星,我的工作就是計算太空飛行器的空氣阻力。」
  • 中國航天連續成功發射引起世界矚目——海外航天視點之八
    1、連續發射舉世矚目繼兩天前發射「高分」多模式對地觀測衛星之後,本周六,我國又發射了「十一號」(02)衛星進入軌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CASC)在發射半小時內宣布成功,首次正式確認了此次活動。中國媒體稱,這顆衛星將用於「空間環境研究和相關技術實驗」。類似的描述也被用於「遙感」系列衛星,西方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衛星是用於軍事偵察的。中國航天航天中心沒有提供「石研6號」(02)衛星的圖像。2018年11月,長徵二號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顆「實驗六號」衛星。
  • 三刷法國片《兩生花》,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我該怎樣才能遇見你?
    《兩生花》我前前後後看了三遍。它有的是對細節的精緻雕琢,有的是對情緒含蓄地鋪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當之無愧的好電影。一種情緒在瀰漫,沒有太強的敘事性,但對光影、色調、水氣、甚至塵埃,對這些細節的捕捉,和背景音樂引領,構成了暗淡、柔軟、憂鬱、又略帶暖意的調子和質感。的確,看完整部電影並沒被故事抓住的感覺,但卻為一種情緒所籠罩,讓人難以入睡。
  • 讓祖國見證幸福 中國航天人7地同步隆重舉行大型集體婚禮
    10月1日,庚子中秋,從首都北京到秦晉大地,從海島椰林到大漠戈壁,中國航天迎來「最甜蜜的時刻」: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7地同步聯動,為301對航天新人舉辦集體婚禮,為祖國莊重慶生,讓祖國見證幸福。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中新網1月2日電 近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餘夢倫、楊寶奎等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內從事科技報導的權威媒體記者共同評選的「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江中功能食品伴飛中國航天走向全球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球,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先後出艙,創下中國航天員最長太空駐留時間紀錄。載人航天體現綜合國力,展現科技實力,是超越突破也是系統集成。與其他國家太空人相比,中國航天員的完美巡天還有一項獨特保障——功能食品。
  • 斛生記感恩十年 霍山石斛從這裡走向世界
    1月14日,「斛生記感恩十年,霍山石斛從這裡走向世界」2020新年會在皇冠假日酒店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朋友和經銷合作夥伴齊聚一堂,見證斛生記的十年發展,共同開啟2020新篇章。LED大屏輪播著《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中石斛片段與斛生記霍山石斛的紀實影像,一壺壺軟糯滋補的霍山石斛水和搭配老茶煮的石斛茶,為前來赴約的嘉賓奉上第一口甘潤。
  • 大角鹿南順芝:新國貨黃金10年,創新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突破口
    大角鹿南順芝:新國貨黃金10年,創新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突破口 來源:財訊網 • 2020-11-30 12:07:47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