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不靈了。
這個定律說,當價格不變時,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18-24個月就會翻倍,性能也隨之翻倍。過去半個世紀,它一直是對的。
但隨著晶片進入納米尺度,晶片上電晶體數量開始挑戰極限。比如,上個月英特爾公布的10納米級晶片,每平方毫米就有超1億個電晶體。
繼續「噌噌」翻倍或許仍有希望,但難度在陡增。因為再這麼下去,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將發生質的變化,現行製造工藝也將「撂挑子」。
二維材料是第608次香山科學會議關注的熱點之一
近日,國內外科學家相聚蘇州舉行香山科學會議,為下一代半導體技術尋找對策,二維材料就是備受關注的熱點之一。
Nano-X二期效果圖
說起二維材料,名氣最大的當屬石墨烯。2004年英國科學家製備出這種由單層碳原子構成的超薄片,後來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此,二維材料迎來研發熱潮,越來越多的二維材料正被發掘出來。比如由單層原子構成的錫烯、二硫化鉬和黑磷等等。
「二維材料是個大家族。理論上講,有多少種三維材料,就有可能製備出種類相當甚至更多的二維材料。」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華教授說,如果擁有成熟的技術,同樣可以製備出單原子層的金子,雖然眼下這種材料還沒出現。
同一種物質,從傳統的三維世界,進入二維國度後,便出現許多令科學家為之稱奇的物理、化學性質。
比如,大部分三維半導體材料表面具有懸空鍵,很多電子被束縛住了。而二維半導體材料表面具有原子級的光滑,電子可以更好地自由移動。這就使它們在極薄的狀態下也具有優異的電學性能。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特點。正如張華所說,和三維材料一樣,每一種二維材料都有自己的「個性」。比如奇特的磁學性能、光學性能或催化性能等等。
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王業亮研究員看來,二維材料種種新奇的特性,讓研究人員看到了新的機遇:或許可以用它們來研發新一代元器件,為未來信息科技的發展注入更大潛能。
Nano-X一期效果圖
儘管對二維材料的關注越來越多,這個領域整體還處於基礎研究階段。
「即使有用二維材料製成的元器件,也只是單個器件的演示,離大規模應用還遠得很。」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教授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二維材料的製備也有很多需要優化的地方。段鑲鋒介紹,由於合成技術不夠成熟,目前依然難以穩定地合成理想的二維材料。所以大部分實驗室採用的是所謂的機械剝離法:說白了,就是用特殊的膠帶紙粘到三維材料上,撕下一層薄薄的二維材料。石墨烯當年就是這麼發現的。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用於基礎研究沒問題,但是肯定不能滿足未來產業化的需求。」段鑲鋒說。
二維材料的加工工藝也是一個巨大挑戰。有科學家就提出,二維材料太薄了,對加工工藝的要求實在太高,所以可能不適合做晶片,而更適合做柔性屏幕或者柔性可穿戴電路。
這確實是個世界性的難題。
三維材料有比較多的原子層,加工時即使表面的原子層受到損傷,對器件的性能也不會造成明顯影響。而對只擁有單原子層的二維材料來說,損傷了一層,就意味著致命的破壞。這意味著,對它進行加工的工藝,也要達到原子精度才行。
小型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系統
儘管如此,王業亮依然對二維材料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它肯定可以用於製造晶片,只是要走的路還很長。」
段鑲鋒則認為,二維材料能否續寫摩爾定律的傳奇,誰也不敢打包票。但在他看來,二維材料確實為半導體行業提供了新的可能。
這種可能性或許不在於使晶片上電晶體的數目不斷翻倍,而在於使晶片擁有更多、更好的功能,甚至帶來全新概念的晶片。
比如現在的晶片是一個平面,它的功能也是在二維的平面上實現的。未來或許可以讓不同二維材料垂直堆積,在第三個維度上進行集成,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三維晶片。
再比如,將具有特殊光學性能的二維材料與現有的矽基晶片結合,形成新型的光量子晶片。這或許對未來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要讓這些「可能」真正走進日常生活,也許還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這是任何一種材料從基礎研究到大規模產業化的必經之路。正如科學家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開始研究矽,但是直到五六十年代,矽才開始在半導體領域實現產業應用一樣。
「任何一種材料,想要撼動矽在半導體行業的地位,在今天看來都難以想像。」段鑲鋒話鋒一轉說,但他堅信,一項技術一旦取得關鍵突破,其發展速度往往大大超出預測。
一個「航母級」的納米材料和器件開發平臺正在蘇州市工業園區悄然成型。記者從近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了解到,該平臺全稱為納米科技真空互聯綜合實驗裝置,而且有個很酷的英文名字:Nano-X。
「總體方案是,用總長接近500米的超高真空管道將上百臺用於納米材料生長、器件製備、測試分析的大型儀器設備互聯在一起。」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王永疆博士介紹。
Nano-X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首個集納米材料生長、器件加工、測試分析為一體的納米領域大科學裝置,也將是未來納米材料研究與器件開發最先進的開放平臺。目前該實驗裝置已經完成基本建設,下個月將開始實驗設備和真空管道搭建。
該平臺的關鍵詞之一是「超高真空」。王永疆告訴記者,研究納米尺度的材料與器件,不僅需要具有超高分辨能力的高端儀器設備,還需要某些極端條件和環境,其中超高真空環境尤為重要。
「只有在超高真空下,納米材料的表面才不會被氧化或沾汙,從而保持材料的本徵性質。」王永疆說。
納米器件的開發也是如此。後摩爾時代,越來越多的電子器件進入納米尺度,材料的表面、界面特性對器件性能的影響越來越大。比如,一根直徑如頭髮絲的納米器件,在封裝之前,即使表面沾上一粒灰塵,也會對整個器件的性能產生極大影響。而Nano-X的設備環境則可以避免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