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談及三國頂尖智者,這幾位總不會缺席,荀彧、諸葛亮、周瑜、陸遜,還有這篇的兩位主角,賈詡字文和,荀攸字公達。
肥馬輕裘
這是插播的何顒記載,袁術說何顒有三宗罪,其中一個是好友郭泰、賈彪家境貧寒,何顒卻能騎著高頭大馬,穿著輕暖的皮衣。其實何顒經常資助一些窮困人家,顯然袁術對何顒意見很大,畢竟袁紹經常與何顒一起玩。「肥馬輕裘」用來形容闊綽,身價不菲。
謀謨帷幄
荀彧、荀攸都是在曹營舉足輕重的角色,荀彧常年坐鎮後方,荀攸則跟著曹操南徵北戰。不像袁紹能整出3個謀主來,曹操就一個謀主,荀攸。但荀攸很低調,雖然前後出了十二奇策,但連自家子弟都不知道荀攸說過啥。
本來鍾繇是要出版荀攸十二奇策的,然而鍾繇把它們帶進土裡了,鍾繇的兒子鍾會,倒是被稱為張良再世,不知道有沒有荀攸的功勞。「謀謨帷幄」與「運籌帷幄」意思相近,用來形容籌劃、制定戰略。
愚不可及
曹操誇讚荀攸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顯然荀攸過得很低調,只是收斂了鋒芒罷了。曹操盛讚「表面看智慧是能達到的,但愚蠢別人卻學不了」,這不是要貶低荀攸,而是誇他內斂,大智若愚的那種。「愚不可及」用來形容極其愚笨。
任重道遠
裴松之也來搶戲了,一聊就聊起興復漢室、撥亂反正這些事,顯然是指向荀彧的,可以說劉協是最難翻盤的一個皇帝,要啥沒啥,自己還是個小朋友。所以在漢末走興復漢室這條路任務十分艱巨,需要需要艱苦奮鬥呀。
不過至少在荀彧去世前,曹操還是名義上的漢臣,後邊的魏公、魏王這種遞進,顯然不是臣子該做的事了。「任重道遠」用來形容責任重大,需要長期奮鬥。
算無遺策
這是陳壽給荀攸、賈詡的評價,誇讚他們計劃周全,從來沒有失算的時候,更是拿他們與張良、陳平相比。荀攸能作為曹操的謀主,也是他能力的一種佐證,至於賈詡,最出眾的一點事審時度勢吧,生逢亂世活下來才有後邊的事嘛。
「算無遺策」用來形容計劃精妙準確,從不失算。像荀攸、賈詡、郭嘉、鍾會這幾位都獲得過這個評價。
青雲之士
裴松之是真的看不上賈詡,怎麼也不樂意賈詡與荀彧、荀攸同傳。要說品行,荀彧、荀攸確實是世人表率,畢竟「當世大賢君子」,賈詡在這方面確實有差距。「青雲之士」用來形容有遠大理想,或者德高望重的人。
奇謀百出,算無遺策。
荀攸:他是曹營第一謀士,共出12條奇策,曹操還把他比作張良
賈詡:賈詡:我才不是毒士,後生誤我
賈詡:三國時期最明智的人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