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良比肩是怎樣一種體驗?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2020-12-04 秉筆春秋呂書生

每次談及三國頂尖智者,這幾位總不會缺席,荀彧、諸葛亮、周瑜、陸遜,還有這篇的兩位主角,賈詡字文和,荀攸字公達。

肥馬輕裘

這是插播的何顒記載,袁術說何顒有三宗罪,其中一個是好友郭泰、賈彪家境貧寒,何顒卻能騎著高頭大馬,穿著輕暖的皮衣。其實何顒經常資助一些窮困人家,顯然袁術對何顒意見很大,畢竟袁紹經常與何顒一起玩。「肥馬輕裘」用來形容闊綽,身價不菲。

謀謨帷幄

荀彧、荀攸都是在曹營舉足輕重的角色,荀彧常年坐鎮後方,荀攸則跟著曹操南徵北戰。不像袁紹能整出3個謀主來,曹操就一個謀主,荀攸。但荀攸很低調,雖然前後出了十二奇策,但連自家子弟都不知道荀攸說過啥。

本來鍾繇是要出版荀攸十二奇策的,然而鍾繇把它們帶進土裡了,鍾繇的兒子鍾會,倒是被稱為張良再世,不知道有沒有荀攸的功勞。「謀謨帷幄」與「運籌帷幄」意思相近,用來形容籌劃、制定戰略。

愚不可及

曹操誇讚荀攸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顯然荀攸過得很低調,只是收斂了鋒芒罷了。曹操盛讚「表面看智慧是能達到的,但愚蠢別人卻學不了」,這不是要貶低荀攸,而是誇他內斂,大智若愚的那種。「愚不可及」用來形容極其愚笨。

任重道遠

裴松之也來搶戲了,一聊就聊起興復漢室、撥亂反正這些事,顯然是指向荀彧的,可以說劉協是最難翻盤的一個皇帝,要啥沒啥,自己還是個小朋友。所以在漢末走興復漢室這條路任務十分艱巨,需要需要艱苦奮鬥呀。

不過至少在荀彧去世前,曹操還是名義上的漢臣,後邊的魏公、魏王這種遞進,顯然不是臣子該做的事了。「任重道遠」用來形容責任重大,需要長期奮鬥。

算無遺策

這是陳壽給荀攸、賈詡的評價,誇讚他們計劃周全,從來沒有失算的時候,更是拿他們與張良、陳平相比。荀攸能作為曹操的謀主,也是他能力的一種佐證,至於賈詡,最出眾的一點事審時度勢吧,生逢亂世活下來才有後邊的事嘛。

「算無遺策」用來形容計劃精妙準確,從不失算。像荀攸、賈詡、郭嘉、鍾會這幾位都獲得過這個評價。

青雲之士

裴松之是真的看不上賈詡,怎麼也不樂意賈詡與荀彧、荀攸同傳。要說品行,荀彧、荀攸確實是世人表率,畢竟「當世大賢君子」,賈詡在這方面確實有差距。「青雲之士」用來形容有遠大理想,或者德高望重的人。

奇謀百出,算無遺策。

荀攸:他是曹營第一謀士,共出12條奇策,曹操還把他比作張良

賈詡:賈詡:我才不是毒士,後生誤我

賈詡:三國時期最明智的人非他莫屬

相關焦點

  • 身為學者是怎樣一種體驗?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以前寫三國人物的時候,真沒單獨寫過秦宓mì,現在順著三國志寫成語,恍然發覺秦宓這成語還真不少,到底是學者,才華出眾為此添色不少。攀龍附鳳秦宓有個老鄉王商,早早擔任益州治中從事,屬於高級官員。他曾寫信給秦宓勸他出仕「貧窮困苦,什麼時候才能過夠這樣的日子?何不效法卞和獻玉呢,你真該來見一見州牧」,當然秦宓還是決絕了。
  • 身為萬人敵是怎樣一種體驗?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常年與關羽作伴出現的張飛,戰績雖然沒關羽那麼耀眼,卻也留下幾個成語,供後人回味。據水斷橋比起關羽來,張飛的記載要少得多,畢竟沒有獨鎮一方的經歷。開篇就把張飛的早年經歷一筆帶過,直接從荊州時期開始。獨坐窮山,放虎自衛時間跨度很大,這就到了劉備入川取蜀的時期了,劉備入蜀是劉璋請來的,當時巴郡太守嚴顏就撫心嘆息「這不是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深山裡,卻要找老虎來保衛自己嘛。」而張飛、諸葛亮屬於第二批入蜀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攻取益州。
  • 呂布:給別人打工是什麼體驗?這8個成語了解一下
    狼子野心這是陳登跑來獻計的時候,曹操對呂布的評價,呂布的名聲實在太差了,誰也看不上他,連徐州本地的豪族陳氏,都想著給徐州換個主人。曹操表示呂布這反覆無常的性格是改不了的,養也養不熟。「狼子野心」用來形容人習性難改,心性狠辣。
  • 顧雍:此人當今無雙對,這5個成語了解一下
    這一篇涉及的人物,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同傳是有原因的,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士,個個年少知名。寫在前面,成語典故系列文章是順著《三國志》寫的,所以有些成語可能出處更早,前文寫過的成語也不會再出現,還望周知。
  • 囚徒困境了解一下
    囚徒困境了解一下。《天行九歌》的定位是「大型史詩級巨著」,受眾偏成人向,有很多智鬥情節引人深思,非常燒腦。《天行九歌》有個「鬼兵劫餉」案,讓人印象深刻,知識點過多,非常蘇爽。語文知識點——李代桃僵雖然說「李代桃僵」是個成語,算是語文知識點吧的,但是卻是常用的戰略,非常具有「陰謀」屬性。
  • 「最不像成語的成語」了解一下
    在 8月23日晚播出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中,被問到「喝西北風」是不是成語,撒貝寧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喝西北風』要是成語,我把手卡吃掉!」結果,他輸了!節目播出後,「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就一舉衝上了在微博熱搜。其實,不只「喝西北風」,你能想到嗎?令人噴飯、張三李四、阿貓阿狗、加減乘除,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竟然都是成語。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牙裂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牙裂是怎樣的一種體驗?牙齒發生隱裂後,患者一側牙齒在某個部位不敢咀嚼食物,平時遇冷熱即痛,特別是早晨刷牙含第一口冷水時,感覺特別明顯。有的患者甚至還會出現牽涉痛及放射痛,即半邊頭痛。這種疾病不僅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還是中青年喪失牙齒的一個重要原因。
  • 中國成語之都:上千條成語與這有關,中國一座被遺忘的古都
    單單從咱們國家的歷史上來看,河北絕對算得上是個臥虎藏龍的省份。這裡有著數座在歷史上極盡輝煌的城市,也有著不少文化上影響力、傳承非常深遠的城市,例如之前筆者寫過的普通話採集地承德,也例如咱們今天要來了解的這座公認的中國成語之都——邯鄲。
  • 路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我平時很厲害的可以一但上路就像個智障
  • 「謀聖」張良:每次出手都是對人性至深的理解,提個要求保住小命
    秉著「誰砸我飯碗,我就不讓誰好過」的原則,所以秦始皇成為張良的報仇對象。張良對於這一次報仇準備得很充足,可是秦始皇準備得更完備,所以張良這一次是失敗。雖然行動失敗了,但張良把名聲打出去了。此時的張良需要的是助攻,有個老頭給他一本《太公兵法》,這就好比高考前的押題密卷,是能提升分數的,所以張良埋頭苦讀。這一本書讓張良徹底向一個謀士轉變,換句話說張良以後許多主意都是受這本書影響。「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 聲音好聽的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就像漂亮的人自帶光環一樣,聲音好聽的人,會讓人產生莫名的驚喜,會忍不住想多聊幾句,只為再聽一下美妙的聲音,這其實比猥瑣大叔的盯著美女看文明不了多少,但相對前者社會對這種行為卻寬容的多。愛音斯坦FM 精品節目《怎樣練就好聲音》全新上線,這裡有專業的指導,美化你的聲音,增加你的社交自信。
  • 瀕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人死之時,通往死亡之鄉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嚴格地講,這個問題始終是個難題。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經歷或體驗到死亡。死亡只是一瞬間,當人們還能體驗死亡時,實際上他根本沒有死,還保持著意識;當已經死亡時,體驗就無從談起。
  • 經典反思:劉邦為什麼信任張良,黃石公的《素書》透露豪傑秘密?
    那下棋的人可明白這條分界線的貓膩,歷史上的楚霸王和漢王劉邦在此間鬥智鬥勇?這裡有個知識點,楚河漢界在現實中是有地標的,濃縮了軍事戰爭歷史情節,還有人生秘籍摻和其中。兩千多年前,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在河南滎陽這個地方打了四年,最後以滎陽的鴻溝為界,將天下一分為二。滎陽的鴻溝,是一條古老的運河,是黃河與淮河連接通道,是楚河漢界的地標。
  • 擁有150 以上的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人在網絡上提出疑問,擁有150以上的超高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問題把那些隱藏在網絡海洋中的高智商人群給炸出來,遺憾的是,未能炸出愛因斯坦或者霍金。好了,下面我們作為普通人,就來看看擁有150以上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吧。網友Chris Worth說,他13歲的時候智商達到177,他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 在清華讀研究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清華讀研究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清華大學2018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 王亞愚20年前的8月份,我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階段學習,當年的景象依然歷歷在目;而來到清華任教也已經超過了10個年頭,還在努力成為一名更好的研究生導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在清華讀研究生是怎樣一種體驗」。首先,從時間的尺度看,大家今後幾年大致會有這樣的心路歷程。第一年是新鮮,新的環境、新的同學,人生新的階段從今天就開始了。第二年是緊張,資格考試和科研工作等重任接踵而來。
  • 中國修建超級高鐵線路,速度與飛機比肩,你了解嗎?
    高鐵的發展現在在我們國內有很大的提高和普及,但是人們有著更高的追求,高鐵已經給我們現代生活帶來了非常不同的體驗,希望用更好的嶄新方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方便的條件。雖說現在高鐵速度非常的快,但是時間不充裕的人們想通過高速鐵路的改造和升級來進一步發展,今天介紹的是超高速鐵路的建設,這也是國際化的高鐵路線,這是一種超高速的交通工具,比現在的超高速鐵路和超高的交通工具,這種設計看起來像膠囊,所以也被稱為膠囊高速鐵路。
  • 讓孩子了解7個成語典故,聽聽成語背後的故事,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咱們說到第一個成語,兩個均為錯別字。好像是飢餓,又好像是渴了。對水和食物的渴求,是與生俱來的。從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到現在坐在咖啡館裡喝咖啡玩電腦的現代人,本質上並無不同。這對買菜有幫助嗎?買菜不需要用到公式啊?作者想說,我們和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文化。文化,是吃飽了才能做的事情。這個世界上不乏僅僅只是在生存的人,他們從一出生,到結婚生子,無非是在生存。而社會的發展,並不是靠這群人推動的,是少數人推動的,是那些在大學裡,在科研機構,在案首寫作的人完成的。他們讓我們的科技和文化不斷的發展著。
  • 這70個成語及其相關人物,學生都要了解
    我們對歷史人物的了解有多少又需要有多少?語文它和其他科目唯一的不同就是,語文是一個延展性很長的學科,通過一小個成語,一小段詩句,就可以延伸出背後很多很多的背景和文化。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可能也會提到一部分,對於這部分內容,一般來說學生都會記得比較清楚,因為背後是有故事的,但是這樣的故事,由於是上課時間,老師一般都不會長篇大論地講,所以,很多語文知識背後的故事,其實學生是不知道,學生知道得也是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