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精心策劃,更新教育方法,運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創新教育理念,潛移默化讓學生在成長中的學會做人,通過小學二年級教學實踐體會如下:
一、堅持示範效應教育人。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育中的學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他們的學習最多、最初多半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俗語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堅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潔,永遠整整齊齊,一絲不苟。老舍先生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這充分說明父母教育,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學習優秀教育方法,我在家長會上經常運用先烈、大家優秀的家教家風,號召家長與學校共同培養學生優秀品質,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堅決不做。
二、堅持環境感染人。不同的教育環境會對學生產生不同教育效果。如,經常接受批評的學生,學會了譴責;經常接受鼓勵的學生,學會了自信;經常接受諷刺的學生,學會了自卑;經常受到表揚的學生,學會了感激;經常生活在恐懼之中的學生,學會了憂慮;經常生活在認可中的學生,就學會了自愛。趨利避害,教育中,我積極運用賞識教育,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積極發掘他人的閃光點,放大他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的班級氛圍。
三、堅持「寬容」包容人。新時代的教育,信息社會高度發達,社會方方面面都在影響著學生成長,認識教書育人不僅僅局限於學校本身,而是融入整個社會,面對學生成長中碰到了這樣、那樣問題。時刻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從各個方面去教育、關心,才能更好的理解、幫助解決不同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我班有一位特別頑皮的男學生叫李學成,一直以來教過他的老師沒一個是稱讚他的,甚至經常被叫到辦公室批評,還經常無故騷擾同學,同學很多也不願意跟他交往。後來我改變了以往對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錯都耐心引導他、鼓勵他,慢慢的他接受了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經過近一個月的轉化教育,該學生積極遵守紀律,學習也更認真了。通過感化,我深刻認識到了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包容他們的不足和錯誤,才能呵護他們正面成長。「熱愛」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好學生,還是所謂壞學生,只要正確引導學生,包容學生成長過程不足和錯誤,每位學生都會擁有良好的品德。
四、堅持表揚激勵人。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例如:在一堂在吵嚷的討論課上,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其他學生將幸災樂禍,場面將更加難以控制;倘若從亂鬨鬨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所以,有時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實踐中,我經常對後進生閃光點進行表揚,通過表揚,改變後進生消極因素,變批評於表揚之中,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五、堅持傾聽感化人。為人師者,為人師表。每個學生都有其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樂,愛護和關心學生,以自己的潔言潔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逐步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只有這樣,當每名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就會想找信賴老師,指點迷津,一吐為快。因此,通過教學,我深深體會到,從學習和生活的每件實實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關心每位學生,與學生真心實意地融通,這樣學生才易於接受、樂於接受。只有用真誠的心去聽,才能傾聽到學生心中最真的聲音,促進每名學生學會做人,順利成人成才。
(編輯:李好)
【來源:黃岡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