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灌裝的一瓶法國紅酒,十年後不遠千裡而來,卻發現瓶身內側大塊的色斑沉澱,給美好的期待罩上一層陰影:酒是否變質?
在年輕的紅酒中,如果生產者沒有過濾掉這些酒石酸結晶,瓶中就帶有這種棕紅色的微量沉澱。出現些結晶沉澱並無大礙,除了對於外觀有些影響和會在口中產生一些細微的顆粒感。
一瓶酒中沉澱物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樣的。若沉澱是白色結晶,這通常是由酒石酸氫鉀形成的,這是酒石酸沉澱結晶的結果。酒石酸在所有葡萄酒釀製結束後很常見,在暴露於低於-5°C的溫度下就很容易形成結晶。所有種類的葡萄酒都有可能產生這樣的沉澱,但在白葡萄酒中最易見。這些結晶沉澱物對於飲用者的健康以及酒的味道都不會產生影響。
在年輕的紅酒中,如果生產者沒有過濾掉這些酒石酸結晶,瓶中就帶有這種棕紅色的微量沉澱。出現些結晶沉澱並無大礙,除了對於外觀有些影響和會在口中產生一些細微的顆粒感。
而對於那些窖藏超過20年以上的紅酒,它們會產生一種薄片狀的暗色沉澱物。 在這種情況下,紅酒的顏色會變得淡,有些接近磚色、褐色或是琥珀色。沉澱物主要由單寧、以及因年代久遠而凝集的色素構成。酒瓶被長期平躺放置,沉澱物就會聚集在瓶身一側。
一些釀酒師認為形容詞「澄清」並不重要,只做輕度的過濾或者根本不過濾;有的酒莊希望風味與感覺兼得,,才去中度過濾,使酒變得相當清澈,但顏色、香氣、風味口感等甚至陳年能力難免受損,因此,即使是同一產區,同樣的葡萄瓶品種的葡萄酒,有的年輕時有細細碎渣,有些上了歲數也少見沉澱,有無酒渣酒渣輕重,絕非是品質判斷的唯一標準,風土地質各異,葡萄品種的多樣化,果皮的薄厚程度,各年成熟狀況不一,先天資質影響著釀酒師的決斷,若釀酒的原材料姿色平庸,就算沉澱出半瓶酒渣也體現不出「土地風味」。 當遇到葡萄酒有沉澱時,請不要誤認為是葡萄酒變質了,很多頂級酒莊的葡萄酒通過陳年之後都會形成一些沉澱物,但是對於這些沉澱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一款酒是否澄清同樣會影響著人們的品鑑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