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收藏白酒,好多家裡的白酒放的時間久了,就會出現沉澱物。有人就會疑問了,這酒是變質了嗎,還能不能喝了,珍藏很久的白酒如果變質了,真是是很可惜啊!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白酒中有沉澱物的呢?還能喝嗎?下面黃老師就為大家講講。
一、白酒為什麼會有混濁和沉澱?
白酒中出現有白色沉澱是因為白酒在釀製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加漿調度,如果所用的水硬度比較高,鈣鎂等離子被帶到了酒中,後續導致乙醇中的溶解度下降被分離了出來,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鈣鎂的鹽類白色沉澱物。另外,白酒在儲藏過程中的酯類沉澱。有些白酒在釀造完成後還需要進行幾年的儲藏,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酯化反應,產生亞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櫚酸乙酯的混合物。溫度降低時,這些酯類物質在酒中的溶解度降低,就出現飽和現象所析出的白色結晶,而形成沉澱物。
二、出現沉澱物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
白酒發生了渾濁沉澱現象,如果還沒有達到變質變味的程度,可以經過吸附處理後再飲用。常用的各種吸附劑有活性炭、木炭、活性白土等,以吸附除去造成渾濁沉澱的物質。即將吸附劑投入酒中,攪拌後再過濾。置於對吸附劑的選擇和使用量,則應該根據吸附劑的性能和白酒渾濁沉澱的程度而有所區別。最妥善的辦法是先作小量的試驗,獲得良好的效果,再進行較大量的處理。
三、是否還可以飲用?
將渾濁或有沉澱的白酒放於室溫或置於15~20。C的水杯中,如果渾濁或有沉澱物立即溶解,證明該種物質主要是酒中的高沸點脂肪酸及其酯類,由於氣溫低,其溶解度下降而析出產生了渾濁或沉澱。這類沉澱物無毒,在酒溫升高時就自然溶解,恢復原狀。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不影響酒的質量。將渾濁或沉澱物過濾後,觀察其色澤、形態,可做出如下判斷:白色沉澱物可能是鈣、鎂鹽或鋁的化合物,大多數來自勾兌用水和鋁製的盛酒容器,黃色或棕色沉澱可能是鉛、音寧鐵、硫化物等,可能來自於鉛或錫的冷卻器、酒中的含硫化物、鐵與軟木塞中的單寧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物質。
如果是出現乳白色絮狀沉澱或者說經過升溫或者過濾後白色沉澱依舊存在,同時味道變異,那麼可能是有害物質,建議還是不要喝了。在這種情況下,並不能證明你所買的酒就是假酒,因為所有白酒都可能出現白色沉澱或者乳白色絮狀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