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未知,比如宇宙和清晨
去想無關緊要的事
去想想風吧
杜魯門·卡波特 《關上最後一扇窗》
你知道,宇宙很大,碩大的黑箱子裡裝著萬萬萬億數不清、亮閃閃的星星。
而行星狀星雲,就像這些小碎鑽中,一枚枚各自奇異、流光溢彩的寶石。
它們非常稀有。
我們銀河系大約有 2,000 億顆恆星,目前僅僅收錄了 1,500 個行星狀星雲。因為它們相比恆星的壽命而言,可謂轉瞬即逝——低質量的恆星在衰老死亡的過程中,先是膨脹成紅巨星,再由氦閃引發輻射波動,將濃厚的氣體高速向外空推去,在如此劇烈的脈動中,周圍星際塵埃、氣體雲電裡的原子被激發,產生炫麗、奇特的光輝。
我們看到的所有行星狀星雲,都是恆星死亡時的絕美。
真感謝科學家們發明了天文望遠鏡呀。
若不是如此,以我們貧瘠的視力、有限的想像力,又如何能窺視到地球之外那些華麗壯觀的宇宙盛況呢。
「軟科普計劃」第 45 張
星玫
我讀書的時候,一直不知道法拉第定律有哪些形象的應用… (木星:???)
Cynthia
最棒的是,木星因為磁場太強,可以擁有永恆的極光。
我的數學不好,但總用法拉第的故事安慰自己,不是非要怎麼怎麼樣的,你的所學所知還可能會限制創造力。
1831 年法拉第在金屬線圈的實驗中發現了「力場」,同時因為早年數學訓練的不足,他創造了密密麻麻的手繪力線(曾經被認為是無所事事的隨意塗鴉),這種物理圖像語言比數字更清晰易懂,成為基礎科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事實上,如今全部的現代物理學都是用法拉第的力場語言寫就的。這個因為不會數學、被迫畫圖來闡述思想的人。
法拉第完全自學成才,沒有受過教育,原本在裝訂廠工作,後來因為擅長實驗才去的實驗室。完全不懂數學,但依然寫出了物理學最偉大的著作之一《電學實驗研究》,而且其中居然真的不包含任何方程(電磁學理論相關的數學模型,大多數是克拉克·麥克斯韋完成的)。
他完全靠直覺、想像力、實驗性觀察研究和開創性的思維,修正了這個世界的結構。
「軟科普計劃」第 49 張
這好像是這一期軟科普計劃中,最讓人傷感的一張了。哪怕我們是自詡「智慧」的生物,仍然跟所有沒有生命的死物一樣,靠近和遠離一個人都困難重重。
穿白襯衣的少年
最好的愛情大概是,
我是愛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Fiona
幾年前看過一句話,「人的思念是唯一可以抗拒地心引力向上的東西。」
真実の詩
都怪那該死的電流,像那歌唱的一樣:
「都是因為那燈泡突然閃了一下於是想起你 怕你 還沒休息」
陽離子
我學習勒夏特列原理和楞次定律的時候就很難過(和抓狂)
一個「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但是不能抵消)」
一個」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但只是阻礙,不是阻止)」
就像「你想遠離我,我竭力挽留你,可是我們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樣子了。」
窺月
但我還是會努力對抗阻力去擁抱你呀
「軟科普計劃」第 41 張
因為微粒之間是有縫隙的,粒子又在不斷運動,理論上完全存在你從一堵磚牆穿過,安全落在另一邊的概率。
但數學計算的結果會讓人冷靜下來。我們想平滑地穿一堵磚牆,要等上比宇宙壽命還長的時間。
對於量子力學和泡利不相容原理,讀者們紛紛表示:
小明同學
我是空的,我的腦子是空的
以及引發了哲理性深思:
熱了
我好像什麼都不缺,但我確實什麼也沒有
想起來紀錄片裡的一句話,杯子的意義在於它虛空的那部分
「軟科普計劃」第 46 張
恭喜大家,至此哪坑隊友也有了更宏大理由。
星玫
宇宙射線同時也限制了摩爾定律,因為內存裡的每一位電荷都要大於粒子被宇宙射線轟擊後電離產生的上百萬個電子電荷,即要有一定電容,所以內存不能無限大——為了你玩遊戲沒有 bug,人類需要逼近物理學的極限。
李宜陶
這就是你 0-12 的理由嗎
湘北熊俊
我不是坑,我只是打不過宇宙
——然後又被理性的理工科生壓制:
garlic
內存有容錯機制的,另外由於粒子和粒子之間巨大的間隙,被宇宙射線打中或者受到影響的概率非常非常微小。
對宇宙射線沒有概念嗎?
一個冷知識:漂亮的極光是從哪裡來?它們就是宇宙射線流被南北極的磁場偏轉而發出的光。
「軟科普計劃」第 42 張
星玫
在二維網格中隨機遊走,回到出發點的概率是 100%;在三維中是大約 34%;而在八維空間中,這個概率只有 7.3%
常返指的是:你在未來可能以概率 1 將回到原點。
看不懂沒關係。直接看 MorningRocks 讀者們的超強腦迴路評論就好:
也就是說喝醉的酒鬼在重慶可能永遠都回不了家。
暗湧浪尖
所以人不會迷路 人類會迷路
super
可是世界也變成三圍了。
一百年前酒鬼祝一樓,一百年後酒鬼可能就住高層了。定理可能沒錯,但是喝醉了可能真的回不了家。
已啞
您好 請問您是怎麼穿過皮膚和黏膜的阻隔 在分泌物中的溶菌酶和巨噬細胞的吞噬中存活 還躲過漿細胞分泌的抗體或者致敏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 住進我的心裡 我也想到您心裡去 可以教教我嘛
所以一個忠告:少喝酒(???)
「軟科普計劃」第 48 張
星玫
光速的限制是很玄妙的。這個精準、詭譎的數值給宇宙中所能發生的一切設定了個不可逾越的上限,它為什麼存在?又為什麼是這個數字?或許隱藏著跟時空有關的宇宙本質。比如,若時間和空間真的是量子化的,那麼光速就源自時空相鄰節點的信息傳遞方式。就像吉他琴弦的粗細和緊度決定了波沿著弦傳播的速度,光速的情況也可能類似。
是宇宙在保護你我,讓我們得以「活在當下」。
如有宇宙中沒有速度的極限,那麼任何地方發生的事都可能立刻影響到地球。
在這樣危機四伏的宇宙中,高科技文明的外星人能實時讀取你發給朋友的微信(甚至修改裡面的文字),外星科學家還能開發一種遠距離武器隨時殺死有智慧萌芽可能性的生物,每一次恆星爆發也可能迅速塗炭四方。
萬幸的是,宇宙很善良。
我們擁有一條關於速度的鐵律限制萬物(光、力、發送表白信息的網速,還有外星人的死亡衝擊波),這讓你只跟你周圍的事物產生因果聯繫,而不用擔心遙遠的混亂。
Es
它也因此殘忍,將我們鎖死在人類的浪漫裡面,不論淚水,激昂和生死都不得窺得以外一眼。
銅鏡映無邪扎馬尾
所以每顆星球都是在被默默愛和保護著呀,就像每個人一樣,永遠都不要喪失活下去的理由。
沉 默
一下子到也覺得,人間如此值得,美好,這麼多東西是免費,又在保護著我們。
「 古代天文博物館:夜空 」
「軟科普計劃」第 44 張
由膨脹帶來的星體遠離速度,是宇宙中少有的幾件被允許超越光速,且不打破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事情。
(因為這裡還有一個巧妙的前提常常被大家忽略——物質的運動速度極限是真空中的光速——宇宙中所有物質、信息的運動和傳播速度都被限制在光速裡,其他則沒有)
當空間本身在膨脹,光子在兩個天體間之間的傳遞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直到某個時刻,光子的運動速度跟不上空間距離增加的速度了,就表現為兩個天體在以超光速互相遠離。
讓我憂慮的是未來的天文學家們(不論是不是人類):將如何在無法看見恆星和星系的情況下知道它們的存在呢?
高晨
遙遠到每個星球都成了一座孤島。
IIHye Ban
想起一句詩「天文學家只是用望遠鏡追隨恆星紛飛的路徑」
南·沙雕呱呱·佳樂
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再也找不到來自其他星球的高等生物 我們變成了孤兒 夜空中靜得只剩下月亮
這也是為什麼黑夜被稱之為黑夜。要是沒有遙遠處繁星的離去,也許我們看到的夜晚將亮如白晝,無法得知黑夜映襯下的點點星光是如此美麗。
渣蔥大蘑菇
不知道為何突然想到越來越陌生的朋友,大家都在奮力奔跑,終於有一天再也看不到互相的光芒(我為何這麼喪
「軟科普計劃」第 47 張
每年我們都要熱烈慶祝一次,今年也是安全、順利地完成繞日飛行了~
「軟科普計劃」第 50 張
S haron|' 夢時光
花了這麼大的力將我們組成人形,那我們可得好好活著
星子如眸Aurora
所以我們時而正能量爆棚,時而負能量滿身,正負相抵,既不讓我們的身體膨脹,也不讓我們的身體萎縮。所以呀,不要害怕偶爾的負能量,它是為了你好哦!
潔胖今天學習了嗎
所以在一起真的需要很大的力量啊。
你如果知道「質量」的定義,就會明確知道感情也是有質量的了。
質量是抵抗物體速度發生改變的性質——我們通常簡稱「抵抗物體速度發生改變」為「慣性」——感情是有慣性的,所以感情有質量。
哪怕沒法兒捧在手裡、揣著帶走、踏上體重秤的時候也感受不到(這種慣性不是向下的引力),但感情也是有質量的。
「軟科普計劃」第 43 張
寬泛的哲學也好,嚴謹的科學也罷,其實都是讓你我換一種世界觀去思考生活。
如果你對於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認知停留在牛頓力學時期,你會認為就像磁鐵吸引大頭針一樣,地球繞著太陽每年做 9.4 億公裡的曲線運動是因為太陽的引力,一種強有力的撕扯,像無形的抓手一樣讓地球跑不出軌道。
但在更精準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引力只是時間彎曲的一種體現。
地球之所以會繞著太陽轉而不飄離,不是因為被某種力困住了。它圍著太陽轉,是因為太陽周圍的空間以一種形式彎曲了——地球一直以為自己沿著一條直線運動,而實際上在三維世界的觀察者看來,卻是繞圈運轉。
如果用引力模型去理解人生,你可能會被霍姆斯的這一句話打動:
「
你靈魂的欲望,是你命運的先知。
」
宿命論,不可抗力,我們的人生似乎在被看不見的靈魂欲望牽引。
但如果嘗試用這樣更精準的模型去理解人生。
你會試圖探根究底。讓你停滯不前的,並不是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力」,肯定有某種更本初的原因,讓你覺得自己一直在往前跑,最後卻發現被彎曲的時空帶回原地。
找到那些原因,改變自己的質量(記得前面說的嗎?抵抗物體速度發生改變的性質),突破軌道。
擁有不同的人生。
「人生觀解決不了的事情,
統統都交給宇宙觀吧。」
軟科普計劃 Vol.1 (1-10)
軟科普計劃 太陽系日出系列
軟科普計劃 Vol.3 (11-20)
軟科普計劃 Vol.4 (21-30)
軟科普計劃 Vol.5 (31-40)
Morning Rocks
一個小眾,安靜,展示未知之美的線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