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管更迭潮:傳統領域高管荒 跨界或難適應狼性文化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金融高管大遷徒的時代「角力」

  800萬年薪+股權!一家以房地產開發起家、現正在高調轉型金融領域的企業,最近在金融圈廣發「英雄帖」,為旗下網絡集團招募一位金融方向、分管網絡信貸、徵信等業務的副總裁。

  與不菲的挖角價碼相比,這家企業設定的人選圈子更引人注目。這位未來的副總裁必須來自以下三個領域:銀行、央行和銀監會,年齡在38歲至53歲之間,且必須帶有一定「身份」——銀行:五大行和三大商業銀行的總行部門總(電子銀行)、省分行行長或副行長;央行:業務司的副司長級別;銀監會:總部副主任、各省分局副局長。

  野蠻又直接的高薪挖角,已是金融領域新進入者們開疆拓土、尋路突圍的常態化手段。內外因共同作用之下,一場聲勢浩大的高管更迭潮,就這樣席捲金融業。

  在擁抱「綜合金融+」和「網際網路+」的金融3.0時代,高管跨機構、跨行業的加速流動,監管者棄政從商的下海弄潮,折射出的正是我國金融業政策藩籬漸次被擊破、牌照向社會資本放開、互聯網金融一夜崛起的時代新動態,更是金融業從「黃金時代」向「後黃金時代」變遷的鮮活註腳。

  而在這場無形的「高管爭奪戰」中,傳統金融機構並未消極等待,為留住人才也是盡其所能謀求轉型與創新;而對於不惜成本大肆「挖牆腳」的新興金融機構而言,如何讓這些跨界高管在短時間內適應他們的「狼性文化」,也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嚴峻挑戰。

  傳統金融鬧起「高管荒」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名銀行高管出現工作變動,其中不乏董事長、副董事長、行長、副行長、監事長等高級別人物,還有更多的則是來自一線城市分行的行長、副行長等核心骨幹。

  保險業老大哥「人保系」近日被曝出:一眾高管在短短幾個月內,以各類理由掛冠而去,上至集團副總級高管,下至子公司一把手,其中不乏公司元老級人物。他們中,或另覓高枝、或白手創業,出走低調,卻震撼到同業。曾幾何時,人保的高管流失率之低,令多少競爭對手豔羨。

  高級別管理人員相繼出走、成批倒戈,也正發生在其他老牌險企身上。「我們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最近剛剛離職,具體去向有兩個版本的傳聞:一是去一家合資壽險公司任總經理,二是協助前集團某位高管籌建新的保險公司。」一家大型壽險公司內部人士私下告訴記者。

  來自傳統中資銀行的從業者們,或許更能感同身受。

  「又是秋雁南飛日,卻到依依話別時。」邵平留下一封充滿詩意的道別信,卸任了任職4年的平安銀行行長一職,一如4年前他初到深圳,也是同樣的季節。邵平辭別之際,又一批帶著階段性使命的金融界大佬,行將空降「平安系」。

  殘酷而現實的高管更迭,已是這家金融巨頭激發企業活力的常態化手段。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名銀行高管出現工作變動,其中不乏董事長、副董事長、行長、副行長、監事長等高級別人物,還有更多的則來自一線城市分行的行長、副行長等核心骨幹。

  他們中的大部分流向了網際網路金融或民營銀行等新興領域。比如原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以及原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現分別任職於廈門國金、樂視金融以及百度。今年10月,原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嶽加盟萬達金融任董事長兼總裁,成為銀行系統出走到網際網路金融的第一個董事長級高管。

  原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則被馬明哲相中,就任中國平安旗下大陸金所(陸金所的最終控制公司)董事長,並擔任旗下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和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新近被馬明哲力邀加盟的還有原浦發銀行行長朱玉辰、原海通證券董事長王開國,分別負責牽頭籌建中國平安擬設於東南亞地區的海外資產交易所以及擬設於國內的併購投資基金。

  首批試點開業的5家民營銀行行長則清一色來自傳統金融機構。其中上海華瑞銀行行長朱韜原為中國銀行蘇州分行行長、溫州民商銀行行長侯念東原為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原為杭州銀行行長、天津金城銀行行長吳小平原為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原為平安銀行董秘。

  蜂擁新興金融領域的,又何止傳統金融機構高管。上至部委、下至地方金融監管系統,不少監管者近年來選擇棄政從商。比如在富德生命人壽、恆大人壽、前海人壽、天安人壽等新銳險企中,不少高管都曾是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深圳、重慶等保監局主要負責人。據知情人士透露,近期還將有多位保監系統的官員即將「下海」投身中小險企。

  民營銀行中也有不少高管來自監管部門,比如華瑞銀行董事長凌濤原任職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凌濤歷任央行多個重要崗位,包括央行上海分行副行長,首任央行反洗錢局局長,上海總部金融穩定部、調查審計研究部主任等職。

  體制困局與市場化的較量

  傳統金融領導高管們紛紛「出走」,被市場一度解讀為與央企「限薪令」有關。其實並不盡然,對於他們來說,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在新機構突破傳統金融機構的制度束縛,同時,新技術、新機構所帶來的想像空間也極具誘惑力。

  曾先後任職中信銀行、進出口銀行副行長的曹彤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說,當時決定加入微眾銀行主要是因為網際網路金融對其頗有吸引力,而在傳統金融機構,因為制度等問題很難有所突破。微眾銀行是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之一,同時又是典型的網際網路銀行運行模式,被外界寄予厚望。

  「傳統銀行設立一個支行要求第一年就差不多要盈利,如果第二年還沒盈利,支行長就得辭任,但網際網路金融投入和盈利模式完全不一樣。」曹彤說。不過曹彤在任職微眾銀行不足一年內,又因箇中原因毅然離任,創辦了廈門國際金融技術有限公司,一個重要的業務方向依然是依託網際網路,打造網際網路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

  何止是銀行,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等,也是不少傳統保險機構高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的肺腑之言。隨著今年以來保監部門對聲譽風險的重視,一系列旨在加強保險機構高管追責、問責機制的監管舉措正在醞釀。「保險公司的違法違規成本在逐步提高,而往往管理層就是第一責任人,一旦出了事兒,不僅職務沒了,還很可能被列入行業黑名單。」談及此,一位中資保險公司高管直嘆氣。

  晉升通道狹窄,則是不少傳統金融機構「少壯派」高管選擇「出去看一看」的主因。「在國企,高管流失率相對較低,你要提職,主要靠論資排輩,但編制有限。如果沒有職位空出來,你幹得再好,有可能等到退休時,都沒等來提拔機會。」在而立之年就已坐上老牌險企省級分公司「一把手」之位的某高管說,他不想聽天由命,「世界那麼大,為什麼不去走一走?」

  無論是制度突破、升遷機制還是技術革命,新興金融機構所釋放出的市場化氣息撲面而來。今年6月加入百度,任職副總裁、主管百度金融業務的張旭陽,正是嗅到了技術所帶來的產業變革信號。他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直言,離開傳統金融機構並不是因為傳統金融機構僵化,而是覺得未來技術是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力,而百度會有很多技術優勢。

  「可能在傳統金融機構我也被局限住了,到百度可以觸發我的新靈感。」張旭陽舉例說,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會設立幾個月的固定期限,但在百度,則在思考有沒有可能通過背後的計算或數據處理能力為客戶定義一個期限,38天、56天或者139天,再或者明年9月30號到期的產品。

  金融業的「後黃金時代」

  高管跨機構、跨行業的加速流動,監管者棄政從商的下海弄潮,折射出的正是我國金融業政策藩籬被漸次擊破、牌照向社會資本放開、網際網路金融一夜崛起的時代新動態,更是金融業從「黃金時代」向「後黃金時代」變遷的鮮活註腳。

  以金融之首的銀行為例,過去十多年,受益於高速增長的外部經濟環境,以及準入管制、利差鎖定等政策環境,中國銀行業經歷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的「黃金時代」。十年間,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增長近5倍,利潤飆升超過50倍,盈利水平遠超其他行業。

  但近年來,國內外經濟下行導致需求疲軟、利率市場化擠壓盈利空間、網際網路金融倒逼傳統銀行變革等因素相互疊加,銀行業不良貸款連續十多個季度攀升,利潤增速持續下行。

  銀監會近期公布的2016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率環比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至1.76%,不良貸款餘額環比增加566億元至14939億元。同期,商業銀行利潤增速繼續趨緩,前三季實現淨利潤13290億元,同比增長僅有2.83%。

  身處一線的銀行高管們,更早感受到這絲絲寒意。一位商業銀行副行長直言:「過去支撐銀行高增長、低不良的有利因素幾乎都在發生變化,這勢必會對銀行的經營環境帶來全面挑戰。」

  相比銀行業「黃金時代」的漸逝,保險業正處於保費、利潤雙豐收的鼎盛時期。但在耀眼的光環之下,保險業一直存在的同質化競爭、高度依賴利差、風險管理粗放等問題卻被無意中掩蓋,後遺症開始日漸顯現。

  與此同時,BAT的來勢洶洶,也讓傳統保險公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過去的保險產品,因為無法獲取動態的、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只能基於特定小概率事件的發生的累積概率來進行計算和產品開發,無法做到精準定價。如今,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不僅可以豐富保險產品的涉及領域,並且可以直接革新保險產品的形態。在這方面,BAT顯然具備天然優勢。

  在專家看來,金融業將從「黃金時代」步入「後黃金時代」,即擁抱「綜合金融+」和「網際網路+」的金融3.0時代。傳統金融機構必然要由「重規模」、「重個別財務指標」向「重價值」、「重核心競爭力」轉型,這是謀生存下的必然結果,更是求發展中的大勢所趨。

  「與狼共舞」還是水土不服

  在這場無形的「高管爭奪戰」中,傳統金融機構並未消極等待,為留住人才也在盡其所能謀求轉型與創新;而對於不惜成本大肆挖角的新興金融機構而言,如何讓這些跨界高管在短時間內適應他們的「狼性文化」,也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嚴峻挑戰。

  泰康人壽、中國平安、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老牌金融機構,近年來豪擲重金啟動了管理層及骨幹員工持股計劃。隨著混合制改革在金融業的推進,預計傳統金融機構的股權激勵計劃也將漸次出爐。

  從人力資源專家的角度來看,通過股權激勵,高管、核心骨幹與股東及公司的長期利益得以捆綁,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吸引精英人才,留住核心團隊。

  事實上,股權激勵也是新興金融機構挖角的利器。有望於近期正式開業的四川希望銀行實際控制人之一的劉永好就曾公開表態稱,希望銀行給團隊提供相較四川同業而言最好的待遇和激勵。此前多個民營銀行高層及其股東方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也均表示,將會給予管理人員一定的股權激勵,不過由於相關制度約束,仍待落地。

  相對於誘人的股權激勵,從傳統金融機構跨界至新興金融領域的這些高管們,眼下所面臨的挑戰更為緊迫。

  一位前後任職過傳統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傳統金融行業的企業文化通常較為嚴謹,更多的是授權、責任、流程,對風險避而遠之,沒有太多試錯空間,以規模、市場份額為導向。而網際網路金融等新興機構的企業文化則是將客戶體驗放在首位,敢於嘗試與創新,更加具有狼性,誰能幹誰就上。」

  兩種文化大相逕庭。但也有不少很快適應並融入這種「狼性文化」的案例,張旭陽便是一例。在光大銀行工作19年之久的張旭陽,是銀行理財市場的領軍人物之一。接近百度金融的知情人士對上證報記者稱,張旭陽就任以後,百度金融在業務建設上方向更明確,產品創新上也非常有信心,而且在外部合作上,張旭陽也有很多專業資源,百度金融在業界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當然也有「水土不服」的。在投身於新金融的傳統金融機構高管中,有這樣一批人在無法適應「狼性文化」或完成階段性使命後選擇再度轉身。一家網際網路金融機構掌門人直言:「沒有歷史積累的新興金融領域的競爭極為慘烈,不進則退,公司亦然,個人亦然,很殘酷也很現實。」

(責任編輯:DF070)

相關焦點

  • 券商行業湧現高管變動潮,發生了什麼?
    ,也成為券商高管「換帥潮」的動因之一。 在業內看來,近年投行業務發展迎來黃金時期、財富管理轉型成為行業共識,加上各家機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這三大塊核心業務領域的高管調整也非常多,背後更是折射了各家券商機構不同的業務布局方向和行業發展趨勢。
  • GE高管集體致敬韋爾奇:在傑克的「財富」中 前瞻性最難複製
    來源:商學院獨家 | GE高管集體致敬韋爾奇:在傑克的「財富」中,前瞻性最難複製文:錢麗娜 石丹ID:BMR2004據CNBC報導,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於3月2日去世,享年84
  • FTFT一美元年薪高管能否創造企業的輝煌
    11月25日,筆者曾撰文《對低價重組中概股的一次成功預測》介紹過的未來金融科技集團(NASDAQ:FTFT)當天突然放量上攻,漲幅高達40%。出於職業習慣,筆者馬上利用所有資源對這家公司進行了研究——除了這半年在忙著多起併購外,最顯著的變化則是FTFT最近集中換了幾位新高管,而且有意思的是這些高管都是年薪一美金。
  • 行業瓶頸效應 基金高管扎堆離職
    滬上基金行業風雲突變,許多耳熟能詳的基金公司「掌門人」掛印而去,成為愈演愈烈的基金公司高管離職潮的縮影。
  • 華融消費金融高管頻變更,資金輸出現金貸平臺
    日前,據新流財經報導,華融消費金融現任董事長賈傳寶、總經理鄒新亮雙雙被免職,可能與賴小民事件有關。時代周報報導稱,華融消費金融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自己對此事並不知情,對記者提出的關於近期經營情況等問題也未予以回復。
  • 基金高管「公轉子」 資管業人才戰升級
    子公司廣發英雄帖近日,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即將離任,出任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首席投資官。作為資本市場老將,這位高管有過多家券商、保險、基金公司的工作經驗,擅長大類資產配置,並在金融科技領域有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其將任職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非常重視金融科技,兩者可謂相得益彰。
  • 30年來首次,全方位解讀中國企業高管領導力
    由此一來,權威型的管理風格佔到整體數據的60%,並且不分行業(統計中包含八個主要行業:教育培訓諮詢、房地產家居、製造、金融、零售、計算機網際網路、醫療保健、電力)、地域,均以權威型管理者為主。而這種權威型的管理風格又與管理者的層級呈正相關,即職位越高,權威型管理者比例越高。
  • 看看五大行業的高管是怎麼說的
    近期,在一項對700名C級高管的調查中顯示,其中60%的人表示人工智慧將成為未來成功的關鍵推動因素,58%的受訪者正在其組織內試行或測試人工智慧計劃。以下是五個行業高管對於人工智慧進入相關領域的看法:金融服務:風險管理目前是最需要應用人工智慧的領域。人工智慧系統可以篩選大量數據並發現潛在風險,無論是財務違約、收入不足還是供應商問題。
  • 跨界融合新玩法!靈機文化助力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轉型
    在「網際網路+」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發展正面臨著各方各面全新的挑戰,而其中來自跨界轉型的困惑和難題成為了傳統文化與時俱進道路上繼續解決的痛點。「十三五」規劃中對文化產業的改革發展提出多項建議,也正是社會對文化改革發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傳統文化轉型這一話題被拋上桌面。當前,傳統文化如何深化轉型?如何通過網際網路傳承並保留文化的正統?
  • 高管如何與企業創始人同頻共振?
    作者:王求樂丨名川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求樂先生擁有12年風險投資從業經驗,11年通訊領域工程、研發、管理經驗,是技術領域最活躍的早期投資者之一。曾擔任賽富投資基金合伙人,早年曾於聯想控股、愛立信任職,從事投資、戰略、研發等。
  • 車企高管面臨職業十字路口 聚光失焦該何去何從
    光環傍身、鐵飯碗在手的高管頻頻出走為哪般?高薪不可否認佔有很重要的因素。網際網路公司挖個人都能給1.5倍工資,更不用說這些造車新勢力極度渴求具備傳統造車經驗的人才,和網際網路思維形成互補。彼時融資不難,高薪說給就給,比傳統車企翻幾倍,能不讓人動心?
  • 中石油高管年薪被低估 隱性薪酬遠超顯性薪酬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作為壟斷國有企業,其高管薪酬更是引起了很多的爭議。     中石油高管薪酬被低估     隱性薪酬遠超顯性薪酬     報告顯示,2007-2010年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分別是96.29萬、89.23萬、86.18萬和110.22萬。
  • Sigma-Aldrich被收購後出現高管離職潮
    企業間的兼併整合必然會引發一系列高管離職出走事件,自去年9月德國默克宣布170億美元收購Sigma-Aldrich至今,已有多位重要高管離開了Sigma-Aldrich公司。
  • 年內909家上市公司高管辭職 重組及套現成主因
    按照一般情況,上市公司高管變動對公司來說大多屬於負面消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份,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高管辭職公告後,公司股價反而出現大幅上漲,成為「妖股」的一員。  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由於有部分上市公司高管集體辭職後,往往會伴隨著如重組等重大事項的公告披露,因此,才會出現公司高管辭職後公司股價反而上漲的情況。
  • 淡馬錫宣布:全員凍薪1年,高管自願減工資
    投資界(ID:pedaily2012)消息,2月25日,淡馬錫在其官網發布了「實行工資限制措施」的通知,宣布所有員工凍薪一年,高管層的獎金減少5%-15%,高管層基本工資可自願減少最多5%。2月17日,諾亞財富集團復工後就向全體員工發布了一封全員戰「疫」倡議書——在疫情期間所有員工每月有5個工作日無薪休假,三位董事汪靜波、殷哲、章嘉玉主動將薪資降為零,而A+類核心管理層降薪40%,A類高管降薪30%。一個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降薪潮來了。
  • 【i黑馬榜】中國最成功的高管創業TOP 10
    【i黑馬導讀】有經驗、有人脈、有資源,公司高管,被認為是中國創業成功率最高的一個人群。今天,黑馬大賽天津分賽的主題就是高管創業,i黑馬整理了中國最成功的高管創業Top10公司創始人,希望他們能刺激更多的高管投入創業的熱潮。
  • 「掐架」繼續升溫,小米高管反擊華為高管:你好意思提快閃記憶體?
    對於小米高管如此吐槽自己的年終旗艦,榮耀高管先前就沒忍住。直接列出紅米K30六大缺點。不過,從最新的情況來看,「掐架」似乎繼續升溫了。這部,就在11號下午,小米高管轉發了一條網友吐槽華為榮耀高管的言論的動態。並附文到,哈哈,你居然有臉提快閃記憶體?小米高管為何會轉發這條動態呢?小編看完之後終於明白了其中緣由。
  • ...咖啡高管列「三大罪狀」聯名罷免董事長!網友:不會影響我喝咖啡...
    金融投資報記者 陳美2021年沒過多久,瑞幸就曝出大瓜。1月6日晚間,「關於罷免郭瑾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傳播。根據請求信的內容:瑞幸多位高管聯名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郭謹一,並且在聯名信中列出董事長種種罪狀,比如濫用權力剷除異己、壓縮部門員工編制等。
  • 為什麼矽谷高管被印度裔大規模佔領,卻鮮有中國人身影?
    同屬亞裔的印度和中國工程師,在美國其他族裔眼中的印象都高度一致:成績優秀、技術拔尖,但不擅長體育,總體比較內向,喜歡和自己人扎堆。但中國工程師能在矽谷真正出頭的少之又少,像百度最近高薪挖角的吳恩達可能是一例。1976年出身的吳恩達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上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名震矽谷。
  • 螞蟻上市,巨頭轉身:金融科技重裝上陣
    在理念上,多了一分對金融規則的理解與尊重,少了一分對技術至上的崇拜與盲動;在市場主體上,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摘下金融光環,回歸科技主業,傳統金融機構,進擊科技創新,開放平臺、自我顛覆;在業務模式上,前者以ToB模式舉起賦能大旗,後者則分設科技子公司,砸下重金的同時,期待突破舊有體制對創新的捆綁;在監管上,遊走於創新與風險平衡木上的決策者,在治亂的同時,懷柔性監管之心,一手創建行業規範,一手謀劃創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