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廣發英雄帖
近日,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即將離任,出任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首席投資官。
作為資本市場老將,這位高管有過多家券商、保險、基金公司的工作經驗,擅長大類資產配置,並在金融科技領域有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其將任職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非常重視金融科技,兩者可謂相得益彰。
此前,原中投資產配置部總監範華加盟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首席投資官。據了解,範華的資產配置理論和實踐經驗受到眾多銀行、基金公司高管的認可。
而這或許只是公募高管轉戰理財子公司的開始。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30日,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行業已發生253起高管變更,涉及基金公司97家,創同期歷史新高,接近去年全年98家基金公司變動的水平。具體來看,今年已有26家基金公司董事長發生變動,有36家基金公司總經理發生變動,此外也有不少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督察長和首席信息官發生變動。目前尚不得而知,到底有多少基金公司高管離職之後,已經加入或者準備加入理財子公司。不過,這至少說明,公募基金行業人才流動一向充分。在此前提下,隨著理財子公司的入場,資管行業人才流動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事實上,部分理財子公司已經發出英雄帖,廣納英才。
6月中旬,郵儲銀行發布招聘公告,中郵理財董事長一職赫然在列。從招聘條件看,主要包括具有豐富的金融機構從業經驗,熟悉資產管理業務盈利模式,熟知資產管理業務內控制度,具備與擬任職務相適應的風險管理能力等,具有大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工作經驗者將被優先考慮。
業內人士表示,理財子公司在籌建過程中展開了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勢必會從投研能力更強的公募基金公司挖掘高端人才,這是造成公募基金高管變動的一大因素。事實上,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的人才爭奪戰早已開始。
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7年底開始便已著手準備理財子公司籌備的相關事宜,一直在進行相關人才儲備和招聘,並積極向公募基金「取經」。
範華於2019年9月加盟招銀理財後,也在金融監管研究院的交流中表示,目前招銀理財仍在尋求投研人才,希望找到投資業績優秀、理念合拍的人。
一般來說,股份制銀行在薪酬激勵上更靈活。作為首批獲批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與招銀理財的人才招募備受市場關注。今年8月,招商銀行旗下資產管理部門在其官網微信公眾號發出英雄帖,招聘另類組合投資、策略開發經理等多個崗位的人才。光大理財也早已官宣人才招募要求。從招聘公告來看,首席投資官、首席技術官都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很少有金融機構內部設立首席技術官一職。此前部分金融機構已經開始設立首席信息官職位,但招聘首席技術官的資管機構並不多見。這或許表明,未來,金融科技將在理財子公司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光大理財官網發布的招聘職位還包括產品市場部、研究數據部等多個部門的職位。
人才大戰或已打響
一直以來,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的競爭與合作頗受市場關注。例如,理財子公司的公募產品在投資範圍上本身就具有一定優勢,而在渠道方面又有母行可以依靠,因此,公募基金如何迎戰理財子公司,也是公募基金行業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多家公募基金高管都表示重視來自理財子公司的潛在競爭。
北方某公募基金公司負責人認為,銀行理財擅長固定收益投資,公募基金擅長股票投資,購買這兩類產品的客戶分屬兩類不同風險偏好群體。從長期看,公募基金還會面臨來自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壓力,如果銀行能在股票投資方面建立起自身優勢,那將對公募基金帶來一定挑戰。而在固收投資領域,銀行一直都是公募基金強勁的競爭對手。
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總經理表示,理財子公司的進入,迫使公募基金公司儘快提升權益投研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子公司的發展也面臨自己的問題,如何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實現理財產品的轉型便是理財子公司的當務之急。而銀行理財相關人士也表示,理財子公司的戰略定位是財富管理機構還是資產管理機構也是困擾他們的一個問題,前者著力為客戶提供一籃子服務,從了解客戶需求到根據客戶需求制定方案,而後者則以提供理財產品為主。
發力「非標」 「挖角」信託
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人才戰大幕的拉開,將使銀行理財子公司並不佔優的主動管理能力不斷提升。而作為銀行資管的強項,理財子公司在非標投資方面也有較強的經驗和風控能力,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封閉式產品運作方面,或繼續強化非標債權資產的投資,從而提升產品收益和吸引力。
北方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銀行資管的強項,未來理財子公司要在非標投資領域重點布局。而某信託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基於銀行的業務慣性,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可能會延續母行的理財業務結構,而非標債權資產作為提升收益、協同母行信貸業務的重要方式,預計將繼續被重視。」
記者了解到,理財子公司也在從信託公司「挖人」,為未來開展非標業務儲備人才。2018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目前公募基金不能投資非標產品,分級基金退出江湖之後,分級類公募產品也將不復存在。但是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產品卻可以投資非標,且可分級。理財新規發布之後,可投資非標已經成為理財子公司公募產品的顯著優勢。而優質投研人才的加盟,更有助於理財子公司優勢的發揮。
資管行業格局生變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表文章指出,目前理財子公司主要以三種方式招聘人才:一是通過獵頭高薪「挖人」。這類主要針對高管職位,有時也通過官網、公眾號發布招聘信息。二是將母行資管部門進行平移。目前這種方式較為普遍,如原工行資管部總經理顧建綱出任工銀理財董事長,原金融市場部兼同業業務部負責人唐凌雲出任理財子公司總裁;原建行資管部總經理劉興華出任建信理財法人代表、董事長,同樣來自建行資管部的謝國旺則出任總裁。三是內部直接培養,從銀行內部員工中選拔人才,負責理財子公司的運營。
在招聘崗位方面,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火力」主要集中在技術、產品、投研、風險管理、金融市場、綜合管理等板塊。
工作經驗方面,董事長職位的招聘條件主要包括具有豐富的金融機構從業經驗,熟悉資產管理業務盈利模式,熟知資產管理業務內控制度,具備與擬任職務相適應的風險管理能力等,「具有大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工作經驗者將被優先考慮」。首席投資官以及重要領導崗位一般要求12年以上相關領域工作經驗,8年以上行內管理經驗,精通金融行業及資管領域知識。投資崗、風險合規崗、銷售崗等部門負責人則要求8年以上工作經驗,3年以上行內管理經驗,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紮實的法律基礎。其他崗位至少3年以上工作經驗,並且優先考慮擁有CPA或CFA證書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認為銀行系公司薪酬相對固定,與公募基金相比缺乏競爭力,但目前來看這種認識正在被顛覆。據了解,某股份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風險控制部經理崗位開出的薪資在120-156萬元之間,而資產超過2000億元的某家上市銀行理財子公司招聘負責人,開出的年薪在300-600萬元之間。理財子公司正不遺餘力地提升薪酬競爭力以招徠人才。
這對於公募基金、信託公司意味著什麼?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給出的結論是:資管行業舊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建立。業內人士表示,在外資加速入場,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的前提下,我國資管行業正面臨大變局——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流動越來越充分。對於公募基金、信託公司、理財子公司來說,「躺贏」不復存在,但是對於廣大的投資者、對於行業健康發展而言,這或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