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冬天了,故宮如果迎來雪景,將會有一波遊覽高峰。故宮是中國歷史文化符號,是世界文化遺產。似乎沒有單獨一首詩一篇文能捕述它所有的美,但可以從不同的影像中一窺它的容貌。
1860年,義大利攝影師費利斯·比託(Felite Beato)拍下第一張紫禁城(故宮最初的名字)照片,世人才有機會驚嘆這些如此精美的建築群,儘管在古舊的銀鹽照片中,斑駁的午門城牆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尤為滄桑。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前的御街直通皇宮,兩旁由連簷通脊的廊廡組成了一個狹長而深邃的空間。行走於此,兩旁的廊廡猶如工整的儀仗隊,整齊而單調,令人目光直視前方,步向午門,宮前空間的氣氛神聖而嚴肅。

進入午門之後,空間由挾長的天街變為寬闊的庭院,周圍高臺環繞,在庭院中心,五座飛虹拱橋和玉帶般的內金水河縱橫交織,皎白的石鉤欄穿插其間,身處其間,便覺得自己渺小。

故宮的建築並非各殿氣勢磅礴、各自為陣,而是一種相互之間形成的空間組合,縱橫交錯、疏密相間、起伏錯落。相比於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這前三殿的氣勢雄偉,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後三宮雖然建築形制類似,但是寬度縮小一半。

乾清門前陳設的八字琉璃影壁標誌著前朝的部分已經結束,進入了另一個空間——內廷。外朝布局疏朗,內廷布局緊湊,不由得讓人覺得後宮庭院森深。

在故宮停留的時間越長,你越會發現故宮美學的表達十分精妙而非直白。朝暉紅宮牆,暮色黃璃瓦,朝昏之氣不同,四時之景不一。白玉欄杆銜接處的望柱下總有螭首層層相接,晴天,層層疊退的白石座上又有千百個清晰的螭首投影;雨天,三層螭首千龍吐水,勝似噴泉,蔚為壯觀。


春日,文華殿的西府海棠落英繽紛;夏天,景山萬春亭俯瞰層林漸染中的宮殿;秋天,延禧宮外的銀杏一襲金黃;冬日的故宮更是「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

故宮一天中最安靜又最悠閒的時間是酉時(17點至19點),在最後一束陽光打在太和殿金色的琉璃瓦上,宮門鎖上的一刻,人潮褪去,這裡便成了鴉雀的聚所,它們仿佛充當了送客之後主人的角色,在菱花格紋浮雕雲龍的門窗處的落日餘暉中短暫停留,或是在殿閣廊廡之間盤旋。

對故宮來說,這只是六百年裡的尋常一天。這一座古老宮殿穿越歷史,始終都在這裡,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文化名片,見證星河流轉、日月變遷。
遊覽信息提示:
1、故宮推出線上虛擬展覽,VR全景實景觀看《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而且可以在數字文庫中觀看上千件奇珍異寶的高清大圖。
2、故宮推出過許多應用程式。其中「每日故宮」在365天的日曆中每日展現一幅精美藏品。而胤禎美人圖更是可以從12幅美人屏風畫像一窺清朝盛世華麗優雅的宮廷生活,而且每一處畫上的物件兒細節都有詳細的講解。
3、使用故宮博物院的微信小程序,可以獲得多條遊覽路線和展覽講解,可以看到古代皇帝一天的行程路線,還可以實時定位與導航,在偌大的故宮裡不用再擔心迷路,同時也可以到指定地點打卡,收集祥瑞,獲得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