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多民族「互嵌式社區」的深遠用意

2021-01-09 人民論壇網

【摘要】民族問題關係到國家穩定與社會發展。近年來,我國各地紛紛推動多民族互嵌式社區的建設,其深遠用意即在於通過這種獨具特色的社區建設方式促進不同民族間的交流,消除文化及生活方面的障礙,鞏固民族關係,維護國家穩定。

【關鍵詞】多民族   互嵌式   社區建設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當前,中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後面臨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單靠發展經濟解決社會矛盾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也要從社會建設的角度去認識問題,用社會建設的手段去解決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城市社區作為社會的最小單位,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搞好社區建設,也就搞好了社會建設。推動與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社區,有利於促進民族交流,鞏固民族關係,維護國家穩定。

「互嵌」是一種新型的多民族社會結構模式,互嵌不等於混居

一般認為,「社區」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騰尼斯在1887年提出的。他認為社區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有著共同價值取向、關係親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有人情味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不是選擇的結果,而是自然形成的,即人們出生於此長於此,有共同的傳統習慣、文化和價值觀念。然而,自「社區」這一概念產生後,學術界關於它的內涵、外延的界定至今仍無法達成共識。中文「社區」一詞是由費孝通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來的,爾後一直被運用至今。發展至今,學術界關於社區的定義有上百種,不同的學科對社區的界定也不盡相同。例如,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周沛在《社區社會工作》中提到「社區是以一定地域為基礎,由具有相互聯繫、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會群體、社會組織所構成的一個社會實體」。

「互嵌」是一種新型的多民族社會結構模式,互嵌不等於混居。混居是指不同民族、不同階級的人居住在一定的地域範圍之內。互嵌式居住方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在一定的區域,並且文化、經濟、生活相互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混居主要從空間上進行界定,而「互嵌式」居住方式不僅從空間上進行界定,而且還強調不同民族的精神關係。結合以上論述,多民族「互嵌式社區」是指:在同一地域範圍內,兩個以上的不同民族,不分彼此的相互混雜居住在一起,他們之間有著社會活動的交集,並且不同的民族精神與文化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都得以彰顯,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整體。

建設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區存在的困境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社區中成員從有組織的身份向獨立的個體過渡,社區成員構成及身份複雜,其中之一便體現為社區民族成份的日趨複雜。諸多因素導致推動與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社區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互嵌式」是新型的多民族社會結構模式,但在提出這一概念之前,在我國多民族省市就存在不同民族居住在同一社區的現象。當然,這種居住模式可能稱之為混居更為恰當。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環境」,也正好佐證此觀點。沒有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會環境」的,應該建立;已經建立的,則應該繼續推動。

我國的多民族社區建設更多地體現出頂層設計不斷向下滲透的特點,其影響面廣、見效快的特點不可否認,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少數民族的權益保障相對不足。社區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有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再者,由於少數民族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無法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二,民族文化潛在衝突。現階段,產生民族衝突的主要原因有文化差異、國家語言與民族語言之間的矛盾、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引起的摩擦。第三,社區工作人員能力素質相對欠缺。隨著城市社區工作面越來越廣,協調難度和管理的難度也在加大,對城市社區的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有的社區工作人員坦言,由於自身能力的不足,有時無法正確地傳達政府政策,特別是一些法律法規,他們也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轉述給社區的居民。

建設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區的有效路徑選擇

建設多民族互嵌式社區的重要目標就是促進民族交流、消除民族隔閡、維護社會穩定。從這一角度說明,社會穩定的目標與多民族互嵌社區建設的目標是一致的。

第一,認真落實民族政策,共享社會資源。據調查,社區的部分少數民族生活困難,經濟收入不高,即使在空間上已經完成了民族互嵌,但是在心理上並未把自己當做社區的一員,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是不僅完成空間上的各民族互嵌,還需要實現社會資源共享。然而由於制度因素、歷史因素、文化因素,不同民族可能在社會資源的分享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就業狀況等方面。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少數民族學生佔學校生源30%以上,而少數民族畢業大學生與漢族大學畢業生相比,就業率低至50%以上,所進入行業也相對狹窄,在就業觀念上,少數民族畢業生不願遠離家鄉就業,也不願意進入企業或者其他相對新興及不穩定的行業。部分就業單位在聘用員工時在民族上有選擇,將少數民族排斥在門外。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影響到將來少數民族畢業生與漢族畢業生的財富狀況、社會地位、認知能力等,直至影響相互間的觀念及民族關係。建設多民族互嵌社區,使社會資源在各個民族之間流轉和分配,確保每個社區成員平等地享有生活機會和發展機會。筆者認為繼續堅持必要的民族優惠政策,在一些特殊地方實行傾斜照顧,鼓勵和促進民族融合,共同謀求發展,才是解決民族發展不平衡的有效措施。

第二,強化文化認同。共同的文化是同一民族的基礎,它奠定民族的凝聚力,而文化的寬容及包容性決定了一個民族將如何處理與其他民族的關係。文化有其根基,也會有其發展,而歸根結底,文化與社會現實相互支撐、相互作用、共同發展。文化發展有漫長的周期,當然,其影響也是漫長而深遠的。對於多民族互嵌社區而言,文化認同是各民族實際面臨的問題,也是關係到社區穩定的關鍵性因素。學者周大鳴曾說:「如何增進『自我』與『他者』的相互理解,消除文化多元性誘發的各種社會後果,已然成為全球化時代的一個新問題。」對於有多元文化的多民族社區也是如此。在多民族社區中要消除文化誘發的社會不利後果,首先應該從教育入手,通過教育可以增進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包容。以新疆為例,在社區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由於語言障礙導致各民族交流較少。據此,筆者認為,應該加大教育的財政供給,鼓勵少數民族學習國家語言。

第三,引進專業人才,提高社區工作效率及質量。社區工作作為一項專業性工作,就必然需要大量的專業性人才。由於社區工作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同時背後代表了國家公權力,其效果也直接反映在公眾的滿意度及其認同程度。這些均有賴於工作人員的能力與素質。總之,要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基本素質、職業道德、業務能力、管理知識的培訓,特別要搞好社區幹部的專業教育,培養城市社區管理幹部的新一代群體。

推動與建立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區,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多渠道配合,多管齊下。再者,推動與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社區不能片面地強調民族互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布局。關鍵性一點是推動與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社區應該從教育上著手,教育跟上了,少數民族的就業環境將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

(作者單位:塔裡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註:本文系塔裡木大學校長基金資助項目「新疆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區建設研究」(項目編號:TDSKSS150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悅中山:《當代西方社會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論及運用》,《公共管理學報》,2009年第2期。

②周大鳴:《文化多元化與全球化背景下的他者認同》,《學術研究》,2012第6期。③周沛:《社區社會工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責編/高驪 溫祖俊(見習)   美編/於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共建互助互愛,鄰裡和諧社區
    共建互助互愛,鄰裡和諧社區 2020-05-13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盟委委員、統戰部長、盟政協黨組副書記諾敏帶領全盟民族工作互觀...
    盟委委員、統戰部長、盟政協黨組副書記諾敏帶領全盟民族工作互觀互學互比活動觀摩團深入科右中旗11月25日,盟委委員、統戰部長、盟政協黨組副書記諾敏帶領全盟民族工作互觀互學互比活動觀摩團深入科右中旗。諾敏一行先後深入巴彥呼舒鎮烏遜嘎查、巴彥呼舒第五中學、巴彥呼舒第四小學、科右中旗社區黨委等地進行實地觀摩。 諾敏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在全盟深入廣泛開展,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深深紮根在人民群眾心中。
  • 淄博市淄川區南苑社區高紅燕: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五十六個民族,不論人口多少,都是我們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是高紅燕在面對社區居民時常說的一句話,她更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待民族團結的真情懷。高紅燕立足社區工作實際,設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依託社區代辦服務中心和黨群活動中心兩個平臺,建立服務臺帳,推行網格化管理,針對轄區內的不同民族人口開展有針對性的代辦代聯、走訪聯繫、創業就業、志願特色、結對幫扶等服務工作,並依據不同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制定了社區少數民族工作例會、學習交流、聯誼走訪、幫困服務、信訪接待等制度,精準對接群眾的工作生活需求。
  • 紅河州民族宗教委對政協紅河州十二屆三次會議第75號提案的答覆
    三、關於「切實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建議   (一)「推進小城鎮建設的契機,引導各民族群眾遷入城鎮,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的建議,符合新時代創建工作要求。紅河州積極推進多元文化交融創新發展,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更多平臺。一是積極構建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 我市舉行2019年綠道建設第一期「互看互比互學」活動
    3月26日下午,西安市2019年綠道建設第一期「互看互比互學」活動在高新區舉行。從城區到郊區,從公園景區到特色街區,展示綠道建設進展成效和經驗做法。  綠道提升附近居民幸福感  活動中,全體人員先後觀摩了高新區灃惠綠道(天谷六路—天谷七路段)建設項目和高新區一期綠色生態廊道(高新二路段)建設項目。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高新區綠道體系由市級、區級、社區級三級綠道構成。
  • 把原生的民族文化和群眾一起搬進社區|「紅紅火火過大年·多彩貴州...
    鬥蘆笙、踩歌堂、打餈粑、拔河比賽、籃球賽……1月12日,一場以「紅紅火火過大年·多彩貴州迎新春」為主題,充滿民族特色的社區健身運動會在榕江移民社區陽光小區舉行,優美的蘆笙、歡快的舞姿,讓整個小區充滿新年的喜悅。
  • 2020京津冀產業鏈協同發展對接活動舉行 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2020京津冀產業鏈協同發展對接活動在北京舉行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產業生態鏈為落實京津冀工信(經信)部門籤署的《進一步加強產業協同發展備忘錄京津冀三地要在產業規劃階段統籌開展分工配套,深化協同創新研發,加強科研成果轉化,發揮產業基金引領作用,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重點協同產業,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產業生態鏈。
  • 公園社區啟動「C19」行動 推動誠信鄰裡建設
    中國江蘇網3月5日訊 2月28日,港閘區唐閘鎮街道公園社區舉行「歡天喜地鬧元宵」專場文藝演出活動暨誠信鄰裡建設「C19」(誠要久)行動,數百名居民到現場參與。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推動唐閘鎮街道社會誠信建設,不斷增進人際互信,努力構建「相互信任和諧宜居」的鄰裡環境,唐閘鎮街道決定開展誠信鄰裡建設「C19」(誠要久)行動。
  • 並不孤獨:Apple Watch用戶Reddit自建社區互傳心跳
    這是相當有趣的一個現象,社區論壇上都是求互加好友,求互傳心跳,體驗watch新功能的友好回帖。
  • 中國社區建設的歷程、演進與展望
    伴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中國的社區數量急劇增加,社區管理工作愈發繁雜,社區矛盾日益凸顯,居民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增長,政府單一主體無法包辦所有的社區事務,諸多社區事務都需要社區內外的多主體相互配合、共同協商,利用多種資源與手段來解決。201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社會創新管理的意見》出臺,文件強調「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這表明,中國社會管理開始了「社會化」的路徑。
  • 民族花開似錦繡 幸福綻放新紅山——赤峰市紅山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制發《開展愛黨愛國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實施意見》,通過「黨建+民族團結」模式,實現城市基層黨建與民族團結工作的有機融合。橋北街道松樹園社區黨支部強化創建陣地建設,設立少數民族書籍閱讀專區、社區蒙古語講堂,開展系列少數民族專場活動。
  • 秀山:高質量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人民網重慶11月20日電 近年來,秀山縣著眼於建設高質量、多層次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充分發揮基地的宣傳教育陣地作用,立足現有資源和工作基礎,積極打造秀山博物館,努力創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 AUC金色社區慶AUC(歐賽)主網上線賀AUC西昌社區成立
    普天同慶的消息,讓所有AUC共識者為之歡呼,經過多年技術沉澱以及多輪全球公測之後的AUC,終於正式跟大家見面。正是這樣的契機下,AUC西昌社區成立大會在西昌天季酒店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AUC金色社區主辦,巴比特、金色財經、火星財經、幣世界、奔跑財經、幣乎、布洛克科技等支持;大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區塊鏈企業家、投資人、區塊鏈技術開發者,以及AUC共識者等數百人次齊聚西昌。
  • 參與式社區「微景觀」營造 再現城市生活美學
    中國公益在線11月6日電(公益記者 金舒敏)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對身處的住宅小區,除了滿足生活起居的需求之外,更有參與社區治理、提升審美觀和生活品質等其他更高的追求。參與式社區「微景觀」營造服務項目旨在通過小區內公共空間微更新,以較低的成本,發動居民群眾一起對老舊小區公共空間進行小而美的改造,提高居民對小區公共空間和環境的關注,提高居民參與小區公共事宜的議事能力和參與熱情。項目承接以來,杭州市江幹區丁蘭街道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積極聯繫落地社區,開展前期調研,截止目前,已調研社區居民800人,社區工作人員48人。
  • 餘杭區司法局「一三五」高質量推進社區矯正數字卷宗案件管理室建設
    餘杭區司法局深化全國首家社區矯正數字卷宗案件管理室建設成果,以「一三五」推進數字案管室高效運行,為「智慧矯正」注入新動能。該項工作於近日亮相浙江「智慧矯正」成果展,省司法廳一級巡視員率永利予以充分肯定。一、明確一個建設目標。
  • 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建構邏輯
    首先,通過基層政黨建設的「政治勢能」建立起多元主體的結構化治理網絡;其次,在這個結構化的治理網絡中,通過權威與專業、制度與生活以及權力與權利之間的互構,推動國家與社會的相互先嵌入和相互型構,促進治理共同體中各個有機體的成長壯大。
  • 五大洲、四大洋,這裡的社區「國際範」
    去年,南京市委1號文件《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政策第十條提出,「營造開放包容的優良環境,打造國際化氛圍最佳的城市,建設國際學校和國際社區,全面提升我市社區建設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     在雙閘街道,出於亞青會、青奧會的先天良好基礎,青奧社區(籌)中外籍人士居住集中。
  • 永安社區: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助推社區管理取得實效
    2017年11月成立以來,緊緊圍繞 「五個體系」建設要求,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劃化建設,著力提升社區黨建工作質量,全力做好新市民服務和社區管理各項工作。永安社區共安置搬遷群眾305戶915人,為做好搬遷穩定工作,社區黨支部通過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強黨組織,築牢服務基礎,針對新市民關心的就業問題,黨支部成員積極動員協調轄區內多家企業有針對性地提供就業服務,解決就業問題。
  • 三個維度看 「三感社區」建設
    漁安新城建成後,雲巖區委、區政府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探索建設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三感社區」,把「精細化、科技化、智能化」作為小區基礎建設的標準,強化基層黨建引領,不斷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出一條創新回遷小區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感社區」建設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北京市社區建設開放課堂首期開班 齊話社區安全
    (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1月30日電 (尹星雲)1月25日至26日,來自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的20多名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工和社區安全專家匯聚在群山環抱的密雲區城市驛站,通過「圓桌論壇」的形式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課堂。大家圍圓桌而坐,然而課堂上卻沒有講臺、沒有PPT、甚至沒有看到講師,有的是大家各抒己見,直抒胸臆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