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不再推遲2020年氣候目標 擬確定煤炭退出的最終期限

2021-01-21 界面新聞

在針對移民和納稅等問題進行了為期24個小時的談判之後,1月1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社會民主黨黨魁馬丁·舒爾茨最終達成了妥協。「我認為我們達成了一個完美的結果,」舒爾茨在記者會上宣布了這項協議。

根據協議,德國明確不再推遲2020年的氣候目標,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生產,開始逐步取消煤炭發電。這與此前流出的版本內容相反。德國曾設定目標,將於2020年之前,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我們將致力於達成2020年、2030年以及2050年的氣候目標,」協議中表示,「為了儘快達到2020年的氣候目標,將努力縮小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各政黨承諾道。不過,這份文件只闡述了「儘可能縮小差距」的意願,通過非直接的方式暗示,達成該目標並不容易。

在此之前的版本中曾表示,德國只能在幾年之後達到2020年的目標。這一表述被德國國內和國際媒體廣泛報導。許多報告認為,這意味著德國不再是氣候方面的領袖。

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如今更為強調2030年目標。協議中寫道,他們「將通過各種方式,達到2030年目標」。相關政黨還決定組建專門委員會,由其負責在今年年末之前,首次確定結束煤炭發電的最後日期。

德國的能源轉型政策(Energiewende)指的是德國經濟的脫碳化,將核能和化石能源轉為可再生能源體系。該項政策將一直持續到下一屆政府,因為德國的政治體系不僅僅在立法方面擁有連續性。但是,新一屆聯合政府的能源轉型目標卻有可能發生變化。

自2007年以來,每一屆德國政府都承諾達成氣候目標。在9月份德國選舉之前,默克爾還曾向選民允諾,政府將「尋找方式」,在2020年之前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

自1月14日開始,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開始協商談判氣候、能源以及交通問題,如今已快速達成協議。在2017年9月選舉之後,保守派、偏商業的自由民主黨、以及環境主義政黨綠黨組成了命運多舛的牙買加聯盟。在該聯盟中,針對這些話題的爭論最為激烈,這也導致了去年11月談判的失敗。

在牙買加聯盟的談判中,綠黨最初堅持應該在2030年之前結束內燃機的使用,但是後來立場逐漸軟化了。而在如今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達成的協議中,甚至都沒有提及禁止內燃機汽車進行註冊。

相反,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傾向於通過財政手段支持電動交通和公共運輸體系的發展,實現「更為高效、清潔的內燃機」。這些聯盟夥伴可能也將試圖通過「改造」車輛,避免推出禁止駕駛高汙染柴油車的政策。但目前還不清楚是消費者還是汽車製造商能夠獲得德國政府的財政支持。

*

能源和氣候方面的協議

設立「增長、結構性改革和就業」委員會,在2018年末之前,制定以下行動計劃: 「儘快」制定縮小(現狀)與2020年氣候目標之間差距的措施; 制定保證2030年能源目標實現的措施; 制定減少並終止煤炭發電的步驟計劃和最終日期; 對煤礦生產地區的結構性變革給予聯邦資助。 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將150萬歐元投入到「地區結構性政策和結構性轉型的煤炭政策」之中。 制定環境保護法,確保達到2030年氣候目標(該法案將在2019年通過)。 在203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到65%(之前政府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達到50%,在2040年之前達到65%)。「大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滿足交通、建築、以及工業方面的額外用電需求,以達到氣候目標」。 舉辦競標會,在2019年和2020年建立四家十億瓦特的離岸風力發電廠、十億瓦特的太陽能發電廠以及海上發電廠,減少800-1000萬噸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以促進2020年目標的達成。 通過其他措施,擴大發展現代化能源網絡(推動電力網絡擴大的法律)。 推動儲存科技相關行業的大力發展。 發展現代化熱電一體行業。 利用農業發展,保護氣候。

交通方面的協議

「我們將避免推出禁止駕駛的政策,增強對環境汙染的控制」。 我們將「通過改造汽車等方式,擁有高效、清潔的內燃機」。 根據《巴黎氣候協議》制定交通政策;「我們希望達到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消除社會上的擔憂,保證工業競爭力,提供價格低廉的交通方式」。 持續資助「國家柴油論壇」。 支持電動交通、公共運輸、鐵路交通的發展。 為德國所有人民提供「現代的、清潔的、價格低廉的出行方式」。 發展現代化基礎設施。 將諸如自動駕駛、互聯駕駛等電子創新應用在所有交通工具上。

翻譯:尉豔華

相關焦點

  • 2021年德國煤炭發電量預計繼續下降 但降速放緩
    2020年,德國天然氣發電量達到9年來最高水平,而煤炭和褐煤發電量則出現下降。分析師稱,這一趨勢可能延續到今年,不過速度會有所放緩。
  • 中國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減碳按下快進鍵
    減碳按下快進鍵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危機之一。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市場機制建設、積極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艱苦卓絕努力,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 應對氣候變化,德國直面挑戰
    德國聯邦政府上個月出臺了「氣候保護計劃2030」,以期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的目標。這是德國氣候內閣經過近半年的反覆磋商後最終推出的計劃。德國默克爾被稱為「氣候總理」,她希望以此回應德國激烈的黨派競爭和高漲的民眾呼聲,並在應對氣候變化歷史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美「退群」行為損害全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裡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巴黎協定》的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
  • 中紀委網站: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美「退群」行為損害全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裡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巴黎協定》的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
  • 俠客島:美國退出氣候協定,中國的機遇期來了?
    川普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如果美國要遵守這個協定,像煤炭等產能的工作機會就會從美國轉移到別國,讓其他國家「取得優於美國的經濟優勢」。他的抱怨則更直接:「中國被允許新建上百個煤炭廠,且可在未來13年內以驚人的數字繼續增加排放,但美國不被允許」;「印度可以翻番其煤炭產量,而我們卻要去掉我們的。甚至連歐洲都被允許繼續建設煤炭廠。」
  • 默克爾:碳定價是德國實現氣候目標的最有效途徑
    新華社柏林7月19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總理默克爾19日表示,碳定價是德國實現2030年氣候目標的最有效途徑,相關政策同時還需要考慮社會平衡。  默克爾是當天在柏林舉行的年度夏季記者會上作出上述表態的。
  • 2020年德國溫室氣體減排超預期 疫情系主因
    【電纜網訊】根據一項分析,因冠狀病毒大流行,德國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超出了原目標。 據德國智囊團Agora Energiewende周一發表的分析報告稱,德國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基準年減少了42.3%,超過了降低40%的目標。
  • 川普擬放寬煤電站排放標準,美未來十年碳排放或增加12倍
    川普擬放寬煤電站排放標準,美未來十年碳排放或增加12倍 澎湃新聞記者 薛雍樂 2018-08-20 13:21 來源
  • 歐盟2020年三大氣候目標有望實現兩個
    歐盟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4%,以及大流行所帶來的綠色影響將幫助歐盟實現其2020年三個氣候目標中的兩個。這三個目標分別是: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之1990年至少減少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至少達到20%,能效提升20%。
  • 德國2020年電力系統負荷曲線圖表報告
    2020年第一季度與2019年第一季度對比  德國能源和水行業協會(BDEW)和巴登-符騰堡州太陽能與氫能研究中心都對德國第一季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進行了測算,均認同二、三月天晴風大的氣候因素和疫情導致的用電需求下降使得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快速增加。
  •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或迎來「3.0時代」
    川普隨後抨擊了中國和印度,他說在《巴黎協定》的條約之下,未來許多年裡中國將可以隨心所欲地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而印度則可以在2020年,把國內的煤炭產量提高一倍。據美國媒體報導,川普政府考慮3種退出《巴黎協定》的形式:一是直接退出《巴黎協定》,但按規定,這也許要等到2020年才能生效;二是川普政府宣布《巴黎協定》是需要參議院批准的法律條約,但參議院肯定不會投票通過;三是《巴黎協定》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應對氣候變化文件,川普政府直接退出公約。
  • 2100年的德國氣候預測
    2018年異常乾旱的夏季引起很多人的對氣候變化的討論。很多學者還收集了今年7月各種氣象異常乃至極端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未來幾年會發生哪些變化?
  • 諾獎得主提問:人類是否有能力和意願來控制氣候變化?
    一直到 05 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中,發達國家基本承諾了到 2020 的減排目標。但是一部分發達國家在 09 年後退出了 「議定書」。在這之後,世界上的國家從意願上開始各持己見。2020 年上半年,新冠病毒、集體抗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氣候變化、煤炭漲價聯合促成了化石燃料行業 150 年來最大的一次衰退。2020 年人類的總碳排放量可能低於 2019 年,全球燃煤發電量可能會比 2019 年減少 10% 以上、天然氣需求會比 2019 年減少 5% 左右,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會增加 5% 左右。
  • 德國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 計劃為二氧化碳排放定價
    德國聯邦政府20日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以期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的目標。這份計劃包括為二氧化碳排放定價、鼓勵建築節能改造、資助相關科研等具體措施,涵蓋能源、交通、建築、農業等多個領域。
  • 中國的這個新承諾,將大大推動全球氣候議程
    雖然看似沒有多大改善,但結合中國領導人的中國計劃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附加聲明,這一講話可說是給氣候政策界帶來了積極的強烈衝擊。數十年GDP的驚人增長使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規模大於排在其後的三個國家(日本、德國和印度)的總和。然而,外界還是常常把中國與對煤炭的依賴、碳排放不斷增加和空氣汙染聯繫在一起——事實也是如此。
  • 2021年,再不應對氣候變化,地球將無法居住...
    以下是為什麼2021年可能是對抗全球變暖的關鍵一年的五個原因。 新冠肺炎是2020年的大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希望,到2021年底,疫苗將開始發揮作用,我們將更多地談論氣候,而不是冠狀病毒。 對於應對氣候變化而言,2021年無疑將是艱難的一年。
  • 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
    2020年4月,政府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強化的中期承諾,重申了其長期目標。已經確定在2024年前關閉28座燃煤電廠中的8座,並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煤電。 7、哥斯大黎加 目標日期:2050年 承諾性質:提交聯合國 2019年2月,總統奎薩達制定了一攬子氣候政策, 12月向聯合國提交的計劃確定2050年淨排放量為零。
  • NASA在 2024 年最後期限完成登月困難重重
    打開APP NASA在 2024 年最後期限完成登月困難重重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20-11-11 16:09:16 但這一數字比 NASA 申請的資金少了大約 24 億美元,資金短缺可能會推遲 NASA 在 2024 年實現首位女性太空人登月的宏偉計劃。 周二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公布了明年的 12 項撥款法案,為美國政府列出擬議預算。新公布的法案將向 NASA 撥款 235 億美元,雖然比去年 NASA 預算有所增加,但比美國政府要求的 252 億美元少了 17.5 億美元。
  • 重磅報告:要實現1.5度溫控目標,全球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減少6%
    2019年的《生產差距報告》曾對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要求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和各國計劃產量之間的差距進行計算。報告發現,兩者間的差距依然很大:各國到2030年的計劃產量是達到1.5攝氏度溫控目標要求產量的兩倍。今年發表的專刊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經濟刺激和復甦措施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