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針對移民和納稅等問題進行了為期24個小時的談判之後,1月1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社會民主黨黨魁馬丁·舒爾茨最終達成了妥協。「我認為我們達成了一個完美的結果,」舒爾茨在記者會上宣布了這項協議。
根據協議,德國明確不再推遲2020年的氣候目標,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生產,開始逐步取消煤炭發電。這與此前流出的版本內容相反。德國曾設定目標,將於2020年之前,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我們將致力於達成2020年、2030年以及2050年的氣候目標,」協議中表示,「為了儘快達到2020年的氣候目標,將努力縮小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各政黨承諾道。不過,這份文件只闡述了「儘可能縮小差距」的意願,通過非直接的方式暗示,達成該目標並不容易。
在此之前的版本中曾表示,德國只能在幾年之後達到2020年的目標。這一表述被德國國內和國際媒體廣泛報導。許多報告認為,這意味著德國不再是氣候方面的領袖。
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如今更為強調2030年目標。協議中寫道,他們「將通過各種方式,達到2030年目標」。相關政黨還決定組建專門委員會,由其負責在今年年末之前,首次確定結束煤炭發電的最後日期。
德國的能源轉型政策(Energiewende)指的是德國經濟的脫碳化,將核能和化石能源轉為可再生能源體系。該項政策將一直持續到下一屆政府,因為德國的政治體系不僅僅在立法方面擁有連續性。但是,新一屆聯合政府的能源轉型目標卻有可能發生變化。
自2007年以來,每一屆德國政府都承諾達成氣候目標。在9月份德國選舉之前,默克爾還曾向選民允諾,政府將「尋找方式」,在2020年之前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
自1月14日開始,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開始協商談判氣候、能源以及交通問題,如今已快速達成協議。在2017年9月選舉之後,保守派、偏商業的自由民主黨、以及環境主義政黨綠黨組成了命運多舛的牙買加聯盟。在該聯盟中,針對這些話題的爭論最為激烈,這也導致了去年11月談判的失敗。
在牙買加聯盟的談判中,綠黨最初堅持應該在2030年之前結束內燃機的使用,但是後來立場逐漸軟化了。而在如今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達成的協議中,甚至都沒有提及禁止內燃機汽車進行註冊。
相反,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傾向於通過財政手段支持電動交通和公共運輸體系的發展,實現「更為高效、清潔的內燃機」。這些聯盟夥伴可能也將試圖通過「改造」車輛,避免推出禁止駕駛高汙染柴油車的政策。但目前還不清楚是消費者還是汽車製造商能夠獲得德國政府的財政支持。
*
能源和氣候方面的協議:
設立「增長、結構性改革和就業」委員會,在2018年末之前,制定以下行動計劃: 「儘快」制定縮小(現狀)與2020年氣候目標之間差距的措施; 制定保證2030年能源目標實現的措施; 制定減少並終止煤炭發電的步驟計劃和最終日期; 對煤礦生產地區的結構性變革給予聯邦資助。 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將150萬歐元投入到「地區結構性政策和結構性轉型的煤炭政策」之中。 制定環境保護法,確保達到2030年氣候目標(該法案將在2019年通過)。 在203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到65%(之前政府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達到50%,在2040年之前達到65%)。「大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滿足交通、建築、以及工業方面的額外用電需求,以達到氣候目標」。 舉辦競標會,在2019年和2020年建立四家十億瓦特的離岸風力發電廠、十億瓦特的太陽能發電廠以及海上發電廠,減少800-1000萬噸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以促進2020年目標的達成。 通過其他措施,擴大發展現代化能源網絡(推動電力網絡擴大的法律)。 推動儲存科技相關行業的大力發展。 發展現代化熱電一體行業。 利用農業發展,保護氣候。交通方面的協議:
「我們將避免推出禁止駕駛的政策,增強對環境汙染的控制」。 我們將「通過改造汽車等方式,擁有高效、清潔的內燃機」。 根據《巴黎氣候協議》制定交通政策;「我們希望達到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消除社會上的擔憂,保證工業競爭力,提供價格低廉的交通方式」。 持續資助「國家柴油論壇」。 支持電動交通、公共運輸、鐵路交通的發展。 為德國所有人民提供「現代的、清潔的、價格低廉的出行方式」。 發展現代化基礎設施。 將諸如自動駕駛、互聯駕駛等電子創新應用在所有交通工具上。翻譯:尉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