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害蟲收割機」的馬蜂,它們所在之處一般「寸害不生」

2020-12-07 大貓那些事

金龜子、天牛、蝗蟲、菜青蟲、飛蛾、松毛蟲等,只要菜園、果園中出現這些害蟲,植物必定遭殃,或是葉子啃食大半,或是植株整體枯萎,或是果實蕩然無存。怎麼辦?大部分農民會選擇噴灑農藥,然而在強調有機蔬菜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生物治蟲。

雲南省保山市有個石斛種植大戶。市場一般的紫皮石斛一百多元一斤,他卻敢要出六倍的價錢,六七百元一斤!而且消費者們照樣買帳,供不應求!這是為何?

原來,他的石斛價格雖高,卻是採用生態種植的,完全沒打過藥。可要想種出這樣的石斛,卻著實不容易。原因就在於這害蟲大軍,實再太厲害了!怎麼解決了這個問題呢?原來,他是請來了一群比害蟲大軍更厲害的聯軍,幫他守衛石斛園,這就是號稱」害蟲收割機「——馬蜂

馬蜂屬昆蟲綱的膜翅目,胡蜂科,本總科昆蟲也叫胡蜂、黃蜂。胡蜂科是一個大家族,已知5000種以上,成員遍布世界各地,僅在我國就有200種,其中一些種類頗有名氣,譬如大黃蜂、寄生蜂都是它們家族的成員。本文將介紹兩種蜂:虎頭蜂、夜食蜂,它們都是胡蜂家族中的普通一員。

虎頭蜂

虎頭蜂,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身體長有虎斑紋,故被稱為「虎頭蜂」。虎頭蜂是馬蜂種類中體型最大、最兇猛的一種,對付金龜子、天牛等身披鎧甲的昆蟲最為拿手。

夜食蜂

夜食蜂,身體細長呈金黃色,工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 。小夜蜂與其他大多數馬蜂的區別在於其晝伏夜出的特性,它們有極強的夜視能力,白天它們在巢穴內休息,專挑夜裡「行軍」。它們可以對付蛞蝓、青蟲、蝸牛等夜間活動的昆蟲。

虎頭蜂

虎頭蜂每年在四,五月間開始產卵,六,七月間形成成蜂,十月以後向外覓食, 成群的虎頭蜂遇到食物缺乏時,同類中也會發生大欺小,強凌弱的現象,冬季遇到寒流過境以後,虎頭蜂就都不見了。

虎頭蜂的幼蟲以毛毛蟲等昆蟲幼蟲為主食,成蜂吃成熟果實或樹木的汁液。

夜食蜂的繁殖方式與蜜蜂繁殖類似,當其種群發張壯大到一定數量時就會產生蜂王,當蜂王養足精氣後便會帶領一定數量的工蜂離開老巢另立門戶如此不斷循環。

利用這2種馬蜂不同的覓食時間特性,就可以做到田間24小時不間斷除害。

利用馬蜂是對付害蟲最有效、最經濟、最環保的手段,但它們的毒性也很大。作為馬蜂中個頭最大的虎頭蜂,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昆蟲,以前有一種說法「3隻虎頭蜂蟄死一頭牛」。人若被虎頭蜂蟄一下,會非常的痛苦。

從古至今,農業病蟲害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數不勝數,所以人們一直在尋求防治病蟲害的方法。許多年來,人們消滅害蟲的主要武器是化學藥劑。為減少藥物對人體和農作物的損害,採取生物防治森林害蟲的辦法,從而達到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效果,不僅對人、畜、植物安全,沒有汙染,而且不會引起害蟲的猖獗和產生抗藥性,對一些害蟲的發生有長期的抑制作用。

不僅如此,馬蜂蛹是一種富含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用昆蟲,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飼養馬蜂能創惠增收。

相關焦點

  • 馬蜂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麼有人喜歡有人厭?
    關於馬蜂是益蟲還是害蟲的問題,蜂部落認為主要與我們個人的所站的角度有關,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是對人類有好處的昆蟲都可以算作益蟲,但是從利於某個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就算是益蟲也當做害蟲來處理,主要是有礙我們的生產。
  • 專家說馬蜂是益蟲,為什麼農村人都說馬蜂是害蟲?這是怎麼回事?
    關於專家說馬蜂是益蟲,農村人卻說馬蜂是害蟲的說法,蜂部落認為主要是專家與農村人站的角度不一樣,最後產生了這樣的分歧。專家角度站在專家角度,畢竟是屬於研究人員,對一種昆蟲的好壞,必然會從這種昆蟲的實際意義來綜合評論。蜂部落認為站在專家角度考慮的會有以下幾個角度。
  • 農村山裡的馬蜂是「益蟲」還是「害蟲」?
    關於農村山裡的馬蜂是「益蟲」還是「害蟲」的問題,蜂部落認為可以算作益蟲。害蟲與益蟲的區別其實蜂部落人認,害蟲與益蟲之間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界限,只是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來,還有就是昆蟲的數量。如果昆蟲對我們的危害大,而且數量也大,在這種情況下這種昆蟲自然就變成了害蟲。反過來,如果一種昆蟲對我們的影響小,或者對我們還有幫助,那麼這種昆蟲就可以算作益蟲。在更進一步,不管一種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如果數量極其稀少,那這種昆蟲自然就成了保護昆蟲,畢竟生物的多樣性需要的是物種多樣來維持,從對生態平衡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少了都寶貴。為什麼說馬蜂是益蟲?
  • 農村野外常見的馬蜂,到底是益蟲呢還是屬於害蟲,老農這樣解釋的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常見的馬蜂,是益蟲呢還是害蟲?有什麼依據呢?,減少對於人類的危害,那麼馬蜂究竟是益蟲還是害蟲呢?害蟲和益蟲的定義,首先是要看其生活特性以及對於環境的作用,馬蜂的生活特性是幼蟲以昆蟲為食,成蟲之後會以植物、果實、花蕊為生,這些好與壞都有極端的兩面性,對於被馬蜂蟄過的,自然會認為馬蜂是一種十惡不赦的害蟲,尤其是一些飼養蜜蜂的,更是對於馬蜂討厭至極,馬蜂很愛捕捉蜜蜂為食,對於人工飼養的蜜蜂是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對於養蜂人來說,馬蜂是真正的害蟲,但除了被蟄過和養蜂人來說
  • 它是綠色世界的「保護者」,專治害蟲,但要小心別被蜇
    馬蜂馬蜂體疲長,有較光滑的堅硬的幾丁質外殼,無有或有少量的短毛著生,上頻少運,觸角呈絲狀,活動自如,翅呈棕褐色或褐黃色,棲息時能摺疊在背上,腹部呈紡錘形,末端有警針,贅刺時能排出毒液,以此進行自衛。一群馬蜂多則幾百隻,少的數十隻,一般多是10~30隻。馬蜂這個「小社會」,由雌、雄、職(中性)三種不同的成員組成。雌馬蜂和雄馬蜂不象蜜蜂的雌蜂(蜂王)、雄蜂那樣專管產卵和交尾,什麼事都不幹,而它們除了交尾、產卵外,還擔任職峰的一些工作,如採食、飼餵、保衛等。職蜂擔任很多的工作,如築巢、採食、飼餵、清潔、保衛等。
  • 中國馬蜂被指入侵法國引大恐慌 我國學者不贊同
    馬蜂是一般人對胡蜂總科昆蟲的籠統稱呼,也有人稱之為黃蜂。  8年前,穆勒開始對這種外來馬蜂進行記錄建檔。不同於法國本土馬蜂,這位外來戶身長是當地蜜蜂的4倍,而且更具攻擊性。一隻外來馬蜂可以在一分鐘內撕碎40隻歐洲蜜蜂。通過提取DNA,穆勒將這種外來馬蜂的基因型與世界各地的馬蜂進行對比,發現與中國本土的墨胸胡蜂一致。
  • 小學生放學路上被馬蜂襲擊至休克,直接進了ICU……看到趕緊躲開
    10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事發地,發現馬蜂窩所在的銀杏樹樹冠已經被砍伐,馬蜂窩也已被摘掉,不過,依然有不少馬蜂在樹枝上徘徊。綠化養護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將會加強日常的巡查,大家如果發現類似的情況,及時與公安和消防聯繫,及時處理。
  • 馬蜂品種有許多種,其中毒性最強的只有一種,遇到一定要躲開
    馬蜂是一種會飛翔的昆蟲,而且,雌蜂身上生有一根非常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能夠對人類或其他動物發起攻擊,從而可導致人類或其他動物的皮膚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人類或動物死亡。因此,馬蜂是人類或其它動物都必須防備的一種昆蟲。據資料介紹,馬蜂的種類有很多,但主要馬蜂品種有8種。
  • 眼下正是馬蜂繁殖期 市民到醫院看病卻被馬蜂蜇了一口
    中山醫院回應稱,施先生被馬蜂蜇到後,詢問門診大廳的護士,檢查後發現有腫痛不適,沒有其他副作用,不需要打針。護士告訴施先生到急診室開藥,急診護士進行敷藥治療。中山醫院表示,醫院是開放式場所,加上醫院旁邊有不少樹木,可能有個別馬蜂飛入室內,這樣的情況是沒辦法避免的。從醫院的角度來說,一般情況下沒有包治療的說法。針對施先生反映的問題,醫院會致電施先生跟他解釋清楚。
  • 本是防治農作物害蟲的益蟲,營養價值極高;養蜂人卻對其恨之入骨
    這種昆蟲本來是控制農作物蟲害的益蟲,但是卻被養蜂人恨之入骨;即使不是養蜂的人看到它們也會是欲除之而後快。這種昆蟲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胡蜂,平常我們也稱之為馬蜂。胡蜂為什麼是益蟲呢?很多專家為什麼也認為它們是益蟲呢?
  • 鄭州公園裡有成群的馬蜂?專家解釋稱是木蜂 不必驚慌
    大河報 大河客戶端 記者 李堯 文 張琮 攝影 近幾日,有市民反映鄭州市人民公園內出現上百隻馬蜂,很擔心在園內遊玩時被蟄傷。公園管理人員趕到現場後發現這些昆蟲看著並不像馬蜂,但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7月2日上午,記者趕到了鄭州市人民公園,在一處亭子旁邊的花叢中,有成群的類似於馬蜂的昆蟲在植物上空飛來飛去。不少遊玩市民不敢靠近,擔心被這些昆蟲蟄傷。「這些蟲子在這裡有好幾天了,我看著像馬蜂,你看它們個頭都不小啊,被蟄一下可受不了啊。」市民劉先生說。 記者看到,這些昆蟲大概有三四釐米長,通體呈黑色,在背部有一點黃色的毛。
  • 馬蜂侵襲玉林一小區,多名業主被蟄傷
    好在已經發現有馬蜂出沒,萬一家裡孩子被蟄到的話後果不堪設想。」說起這次經歷,馮女士還心有餘悸。  藏身高層隱秘處 消防遇到難題  小區被馬蜂侵襲的消息散布開來後,讓不少小區業主提心弔膽。小區裡不少業主向筆者表示,居住小區裡的業主比較多,其中兒童也不少,而且業主都喜歡在小區裡面散步,若不及時消除這些馬蜂,會給業主的生活造成困擾。
  • 72歲養蜂人被馬蜂蜇了107處 5天後全身發黑
    被蜂蜇了107處 72歲養蜂人命懸一線72歲的唐大爺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養蜂人,10月初,他在工作中被一群馬蜂蜇傷,自行用肥皂水衝洗全身,同時口服了一些抗過敏藥物。隨後幾天,唐大爺開始出現全身紅腫、疼痛,而且還有醬油色血尿,伴有少尿、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
  • 馬蜂兇猛!諸暨的幾起「馬蜂事故」 教訓一定得吸取
    馬蜂兇猛頻頻傷人「沒想到一隻小小的馬蜂,被蜇得嚴重的話會把命丟了。」近日,諸暨市應店街鎮靈山塢村的村民有點談「蜂」色變。據該村村民回憶,11月初,村裡一位60來歲的楊姓村民在捉馬蜂過程中被蜇,救治無效身亡。「楊大伯有捉馬蜂泡酒的習慣,捉馬蜂時一般就用我們村裡的土辦法,拿蛇皮袋往蜂窩上一套一收,就能輕鬆捉到不少馬蜂。」該村民說。
  • 如何區分黃蜂、蜜蜂、馬蜂、胡蜂……各種蜂?
    ),一般特指蜜蜂屬(Apis)下的的蟲蟲們,它們至少在地球上生活了2300萬-5600萬年了。中華馬蜂(Polistes chinensis)溫帶地區的馬蜂一般是雌蜂蟄伏越冬,在來年春季再出來獨立營巢。馬蜂建造的是裸柱巢,也就是暴露在樹之下或者屋簷下的單層巢穴,其外形就像一個倒置的蓮蓬。
  • 來自美國的入侵物種,從東北擴散到中部,所過之處「片葉不生」
    ,從東北擴散到中部地區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就是美國白蛾,這是一種白色蛾子,原產地在北美洲,主要分布於美國和加拿大南部,這種白蛾具有「趨光」、「趨味」、「喜食」3個特性,對氣味較為敏感,特別是對腥、香、臭味最敏感,一般生活在衛生條件比較差的地方
  • 蜜蜂的天敵馬蜂如何防治?防治馬蜂的方法有哪些?
    養蜂如何防治馬蜂?馬蜂不僅攻擊性強,還是蜜蜂的最主要天敵之一。對於養殖蜜蜂的初學者來說,更是一件頭疼的事。那麼在養蜂過程中有什麼好方法防治馬蜂呢?下面趣蜜蜂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養蜂如何防治馬蜂的方法吧。人工捕殺蜂場內的蜜蜂遭遇馬蜂迫害時,如果數量不多,可採用工具進行人工扑打將其消滅。養蜂人守候在蜂場內,發現馬蜂就可上前將其滅殺。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經濟,但比較費時、費力,需要養蜂人整天守候在蜂場內,雖能夠很好的減輕馬蜂對於蜜蜂的危害,但只能克制少量的馬蜂,如果馬蜂數量過多,不能夠起到很好的滅殺效果。
  • 福州天降蜂窩狂蜇市民 科普:遇到馬蜂怎麼辦?
    8月即將結束,天氣由熱轉涼,老蜂回巢正是馬蜂出動的高峰期。據海峽都市報報導,24日,張女士正騎電動車時,一根樹枝從天而降,橫在道路上,隨後一群馬蜂湧了出來,她趕緊加速離開,但馬蜂卻追著她跑,蜇到了她的手臂、面部和頭頂。我騎著車跑了很遠,才甩開了追趕的馬蜂。」張女士說,「頭皮發麻發疼,呼吸也不順暢,整個人特別虛弱無力。」
  • 馬蜂進入築巢繁殖期多人被蜇傷 遇馬蜂攻擊請原地蹲下或趴下
    (受訪者供圖)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張玉榕 實習生劉啟龍) 綠化工人清理樹木,卻驚擾了馬蜂,頭上被蜇出20多個包……日前,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近期被馬蜂蜇傷的病患突然增多,近一個月來,僅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接診20多例。  昨日,記者聯繫專業人士了解到,目前正是馬蜂築巢繁殖期,因此傷人事件較多。現在學生大多放暑假在家,家長務必對孩子做出警示教育。
  • 西溪溼地大門口築巢大馬蜂蜇傷八位遊客一位保安
    「當時馬蜂突然過來蜇人,躲都躲不開,我後腦勺和左側手臂上都被蜇傷,為了躲開馬蜂,我只能拼命跑,結果還摔了一跤,你看,膝蓋都破了。」馮先生說,昨天早上,他們一行共13人從南京到杭州來旅遊,下午一點左右,大家來到西溪溼地遊玩。「當時我們正在周家村入口這裡,我們有一個人負責買票,其餘的人都準備進入公園了,一群馬蜂突然就飛過來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