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子、天牛、蝗蟲、菜青蟲、飛蛾、松毛蟲等,只要菜園、果園中出現這些害蟲,植物必定遭殃,或是葉子啃食大半,或是植株整體枯萎,或是果實蕩然無存。怎麼辦?大部分農民會選擇噴灑農藥,然而在強調有機蔬菜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生物治蟲。
雲南省保山市有個石斛種植大戶。市場一般的紫皮石斛一百多元一斤,他卻敢要出六倍的價錢,六七百元一斤!而且消費者們照樣買帳,供不應求!這是為何?
原來,他的石斛價格雖高,卻是採用生態種植的,完全沒打過藥。可要想種出這樣的石斛,卻著實不容易。原因就在於這害蟲大軍,實再太厲害了!怎麼解決了這個問題呢?原來,他是請來了一群比害蟲大軍更厲害的聯軍,幫他守衛石斛園,這就是號稱」害蟲收割機「——馬蜂
馬蜂屬昆蟲綱的膜翅目,胡蜂科,本總科昆蟲也叫胡蜂、黃蜂。胡蜂科是一個大家族,已知5000種以上,成員遍布世界各地,僅在我國就有200種,其中一些種類頗有名氣,譬如大黃蜂、寄生蜂都是它們家族的成員。本文將介紹兩種蜂:虎頭蜂、夜食蜂,它們都是胡蜂家族中的普通一員。

虎頭蜂,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身體長有虎斑紋,故被稱為「虎頭蜂」。虎頭蜂是馬蜂種類中體型最大、最兇猛的一種,對付金龜子、天牛等身披鎧甲的昆蟲最為拿手。

夜食蜂,身體細長呈金黃色,工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 。小夜蜂與其他大多數馬蜂的區別在於其晝伏夜出的特性,它們有極強的夜視能力,白天它們在巢穴內休息,專挑夜裡「行軍」。它們可以對付蛞蝓、青蟲、蝸牛等夜間活動的昆蟲。

虎頭蜂每年在四,五月間開始產卵,六,七月間形成成蜂,十月以後向外覓食, 成群的虎頭蜂遇到食物缺乏時,同類中也會發生大欺小,強凌弱的現象,冬季遇到寒流過境以後,虎頭蜂就都不見了。
虎頭蜂的幼蟲以毛毛蟲等昆蟲幼蟲為主食,成蜂吃成熟果實或樹木的汁液。
夜食蜂的繁殖方式與蜜蜂繁殖類似,當其種群發張壯大到一定數量時就會產生蜂王,當蜂王養足精氣後便會帶領一定數量的工蜂離開老巢另立門戶如此不斷循環。
利用這2種馬蜂不同的覓食時間特性,就可以做到田間24小時不間斷除害。
利用馬蜂是對付害蟲最有效、最經濟、最環保的手段,但它們的毒性也很大。作為馬蜂中個頭最大的虎頭蜂,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昆蟲,以前有一種說法「3隻虎頭蜂蟄死一頭牛」。人若被虎頭蜂蟄一下,會非常的痛苦。
從古至今,農業病蟲害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數不勝數,所以人們一直在尋求防治病蟲害的方法。許多年來,人們消滅害蟲的主要武器是化學藥劑。為減少藥物對人體和農作物的損害,採取生物防治森林害蟲的辦法,從而達到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效果,不僅對人、畜、植物安全,沒有汙染,而且不會引起害蟲的猖獗和產生抗藥性,對一些害蟲的發生有長期的抑制作用。
不僅如此,馬蜂蛹是一種富含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用昆蟲,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飼養馬蜂能創惠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