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不涼不熱
很多人喜歡外出散步
或者郊遊踏青放飛自我
可是要注意了!
在植物茂密的地方行走
千萬得睜大眼睛
提防圖中的這個小東西!
看↓↓
小學生被馬蜂圍攻致休克,直接進了ICU
近日,連雲港小學生小李在放學路上,不幸被一群馬蜂包圍,全身上下被蜇了100多下,病情危急!
小李媽媽介紹,孩子是在放學後路過當地市民廣場一個馬蜂窩時,突然被一群馬蜂圍攻,瞬間渾身上下被蜇了100多下,腦袋、額頭、手和臉等部位都有被蜇。
被120送到當地醫院後,小李病情開始惡化,出現了休克現象,直接住進了ICU。
馬蜂窩被摘除後仍有不少馬蜂徘徊
目前,小李已經轉院到南京兒童醫院搶救,經過全力救治,情況已有所好轉,但依然沒有脫離危險期。
「數據是腎好一點,肝和心臟重,但是都是在濾血機下出的結果。」小李的媽媽說。
小李的媽媽做保潔工作,爸爸做門衛工作,家庭無力承擔高額的治療費用。無奈之下,媽媽被迫通過網絡向社會發起了求助,短短時間就籌集到了25萬元的善款,基本能夠支付小李的醫療費用。對此,他們一家人十分感動。
「只要好轉,應該能剩下來一點,我們就捐給別的孩子用了。」小李的媽媽說。
10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事發地,發現馬蜂窩所在的銀杏樹樹冠已經被砍伐,馬蜂窩也已被摘掉,不過,依然有不少馬蜂在樹枝上徘徊。
綠化養護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將會加強日常的巡查,大家如果發現類似的情況,及時與公安和消防聯繫,及時處理。
秋季是馬蜂極為活躍的時期,
人一旦靠近蜂巢,
馬蜂就會認為敵人入侵並奮起反擊
人們所說的胡蜂,通常是指胡蜂科昆蟲,包括俗稱的馬蜂、黃蜂。它們常在林內樹杈上、土穴中,或者窗前簷下築巢。
說起來,胡蜂本身是一種有缺點的益蟲。作為肉食性昆蟲,居住在田裡的胡蜂可以通過捕食害蟲進而起到「農田衛士」的作用,而且胡蜂本身也有不錯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有益的同時,胡蜂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它們體大身長毒性強,人被蜇後會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致死亡。事實上,胡蜂蜇人致生命垂危的事件,每年都有發生。
尤其,每年7至10月是各地胡蜂繁殖、遷居的季節,此時,胡蜂蜂巢會達到全年最大規模,胡蜂的性情也變得兇狠狂躁、富有攻擊性。
如何防範馬蜂?
一、野外作業或遊玩時,應加強個人防護,包括穿淺色衣褲,避免使用芳香濃鬱的護膚品或香水,隨身攜帶防毒蜂蜇傷的藥水等。
二、庭院要經常修剪樹木,翻鬆土壤,減少馬蜂築巢的機會,注意不要驚擾胡蜂,房前屋後避免栽種多汁植物,減少馬蜂進入宅院的機會。
三、不應在住宅內大量擺放沒有掩蓋的糖類食物及飲品,以免胡蜂集結。
四、在居民生活區附近發現馬蜂巢穴,沒有完善的防護裝備切勿自行摘巢,要及時報告消防部門處理。
Q:
遇到馬蜂,我們應該怎麼做?
A:
馬蜂對靜止的東西不敏感,但對運動中的物體看得很清楚,越是跑越容易被蜂群追趕。
一、遭遇馬蜂襲擊,千萬不要驚慌亂跑和拍打。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被蜇傷。
二、萬一被馬蜂蟄刺,不要驚慌。儘量在附近尋找建築物或車廂等封閉空間,進入躲避。如果沒有封閉空間,最好不要跑動或扑打,而應立即下蹲保持不動,用衣物將頭部、脖子等處迅速包裹,身體蜷縮,減少暴露部位,待馬蜂離去後再緩慢離開。
三、如果在城市裡發現蜂窩,不要自己去處理,應該先上報給綠化管理部門,由他們處理。
請把這個自救常識擴散給所有人!
馬蜂有多毒?遭馬蜂蜇後該如何處置?對此,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的林醫生紹稱,馬蜂的蜇針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質酸酶和一種被稱為抗原5的蛋白,被馬蜂蜇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如下:
馬蜂毒呈弱鹼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無極膏擦洗傷處。
若傷口殘留毒刺可用針或鑷子挑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
然後再用拔火罐吸出毒汁,減少毒素的吸收。
或用冰塊敷在蟄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
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藥物。
如果有蔓延的趨勢,可能有過敏反應,可以服用一些抗過敏藥物。
密切觀察半小時左右,如果發現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或頭昏、意識不清,則要立即送最近的醫院去急救。
「馬蜂毒性很大,市民若遇上,請儘量遠離,並請專業人員清理,切勿自己清理,以免遭馬蜂蜇傷。」林醫生強調說。
趕緊轉發給家人和朋友!
所以,如果有馬蜂在身邊飛舞,
千萬不要奔跑
來源:綜合江蘇新聞(jstvjsxw)、廣東消防、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