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放學路上被馬蜂襲擊至休克,直接進了ICU……看到趕緊躲開

2020-12-03 廣州日報

最近天氣不涼不熱

很多人喜歡外出散步

或者郊遊踏青放飛自我

可是要注意了!

在植物茂密的地方行走

千萬得睜大眼睛

提防圖中的這個小東西!

看↓↓

小學生被馬蜂圍攻致休克,直接進了ICU

近日,連雲港小學生小李在放學路上,不幸被一群馬蜂包圍,全身上下被蜇了100多下,病情危急!

小李媽媽介紹,孩子是在放學後路過當地市民廣場一個馬蜂窩時,突然被一群馬蜂圍攻,瞬間渾身上下被蜇了100多下,腦袋、額頭、手和臉等部位都有被蜇。

被120送到當地醫院後,小李病情開始惡化,出現了休克現象,直接住進了ICU。

馬蜂窩被摘除後仍有不少馬蜂徘徊

目前,小李已經轉院到南京兒童醫院搶救,經過全力救治,情況已有所好轉,但依然沒有脫離危險期。

「數據是腎好一點,肝和心臟重,但是都是在濾血機下出的結果。」小李的媽媽說。

小李的媽媽做保潔工作,爸爸做門衛工作,家庭無力承擔高額的治療費用。無奈之下,媽媽被迫通過網絡向社會發起了求助,短短時間就籌集到了25萬元的善款,基本能夠支付小李的醫療費用。對此,他們一家人十分感動。

「只要好轉,應該能剩下來一點,我們就捐給別的孩子用了。」小李的媽媽說。

10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事發地,發現馬蜂窩所在的銀杏樹樹冠已經被砍伐,馬蜂窩也已被摘掉,不過,依然有不少馬蜂在樹枝上徘徊。

綠化養護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將會加強日常的巡查,大家如果發現類似的情況,及時與公安和消防聯繫,及時處理。

秋季是馬蜂極為活躍的時期,

人一旦靠近蜂巢,

馬蜂就會認為敵人入侵並奮起反擊

人們所說的胡蜂,通常是指胡蜂科昆蟲,包括俗稱的馬蜂、黃蜂。它們常在林內樹杈上、土穴中,或者窗前簷下築巢。

說起來,胡蜂本身是一種有缺點的益蟲。作為肉食性昆蟲,居住在田裡的胡蜂可以通過捕食害蟲進而起到「農田衛士」的作用,而且胡蜂本身也有不錯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有益的同時,胡蜂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它們體大身長毒性強,人被蜇後會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致死亡。事實上,胡蜂蜇人致生命垂危的事件,每年都有發生。

尤其,每年7至10月是各地胡蜂繁殖、遷居的季節,此時,胡蜂蜂巢會達到全年最大規模,胡蜂的性情也變得兇狠狂躁、富有攻擊性。

如何防範馬蜂?

一、野外作業或遊玩時,應加強個人防護,包括穿淺色衣褲,避免使用芳香濃鬱的護膚品或香水,隨身攜帶防毒蜂蜇傷的藥水等。

二、庭院要經常修剪樹木,翻鬆土壤,減少馬蜂築巢的機會,注意不要驚擾胡蜂,房前屋後避免栽種多汁植物,減少馬蜂進入宅院的機會。

三、不應在住宅內大量擺放沒有掩蓋的糖類食物及飲品,以免胡蜂集結。

四、在居民生活區附近發現馬蜂巢穴,沒有完善的防護裝備切勿自行摘巢,要及時報告消防部門處理。

Q:

遇到馬蜂,我們應該怎麼做?

A:

馬蜂對靜止的東西不敏感,但對運動中的物體看得很清楚,越是跑越容易被蜂群追趕。

一、遭遇馬蜂襲擊,千萬不要驚慌亂跑和拍打。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被蜇傷。

二、萬一被馬蜂蟄刺,不要驚慌。儘量在附近尋找建築物或車廂等封閉空間,進入躲避。如果沒有封閉空間,最好不要跑動或扑打,而應立即下蹲保持不動,用衣物將頭部、脖子等處迅速包裹,身體蜷縮,減少暴露部位,待馬蜂離去後再緩慢離開。

三、如果在城市裡發現蜂窩,不要自己去處理,應該先上報給綠化管理部門,由他們處理。

請把這個自救常識擴散給所有人!

馬蜂有多毒?遭馬蜂蜇後該如何處置?對此,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的林醫生紹稱,馬蜂的蜇針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質酸酶和一種被稱為抗原5的蛋白,被馬蜂蜇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如下:

馬蜂毒呈弱鹼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無極膏擦洗傷處。

若傷口殘留毒刺可用針或鑷子挑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

然後再用拔火罐吸出毒汁,減少毒素的吸收。

或用冰塊敷在蟄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

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藥物。

如果有蔓延的趨勢,可能有過敏反應,可以服用一些抗過敏藥物。

密切觀察半小時左右,如果發現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或頭昏、意識不清,則要立即送最近的醫院去急救。

「馬蜂毒性很大,市民若遇上,請儘量遠離,並請專業人員清理,切勿自己清理,以免遭馬蜂蜇傷。」林醫生強調說。

趕緊轉發給家人和朋友!

所以,如果有馬蜂在身邊飛舞,

千萬不要奔跑

來源:綜合江蘇新聞(jstvjsxw)、廣東消防、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母女三人放學路上遇到一群馬蜂 不幸被蟄身亡
    攝影 陳浮前天下午4點多鐘,豐都縣名山街道黃家坪村,32歲的母親甘曉梅接孩子放學,遇到了一群馬蜂。從村小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大樹底下,路很偏僻,行人少,只有一個孩子看到她們三個人被馬蜂圍著蜇,跑回來報信。甘曉梅和兩個孩子被鄰居送到村衛生院。此時,甘曉梅的丈夫在城裡打工,家裡只有一個近80歲的奶奶。甘曉梅的大女兒搶救無效死亡,隨後,村裡人撥打了120,甘曉梅和小女兒被送往豐都縣人民醫院。
  • 成都75歲老太遭馬蜂襲擊 當場死亡面部發黑
    :9月24日上午,在鎮上打掃衛生的秦女士遭遇馬蜂襲擊之後過敏性休克;9月27日下午,一位73歲的太婆遭遇馬蜂襲擊,當場死亡!  屢屢傷人 醫院一月收治8例蜂蜇傷  同為清泉鎮人的秦女士,也在數日前遭遇馬蜂襲擊而受傷住院。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她不住感嘆:撿回了一條命。秦女士回憶,9月24日上午,她正在鎮上街頭打掃衛生。「前面有個塑膠袋,我就用耙子去扒。」沒曾想,塑膠袋後面出來一群馬蜂,直直地朝她飛來。秦女士嚇得趕緊跑開,然而馬蜂緊追不捨。
  • 遭遇毒蜂襲擊怎麼辦 如何避免馬蜂攻擊
    馬蜂也叫胡蜂或黃蜂,它們毒性很大,脾氣也不好,一旦發起攻擊,如果被攻擊的人不知道怎麼應對,很可能中毒休克甚至死亡。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支招,如何避免及應對胡蜂的攻擊。發現蜂巢當你在野外叢林裡穿行時,一定要仔細觀察周圍是否有球狀的物體,那很可能是馬蜂或者螞蟻的巢穴。
  • 廈門常見三種馬蜂 不慎招惹切莫狂奔(圖)
    記者從我市多家醫院了解到,這幾天,被馬蜂蜇傷的市民多了不少,僅中山醫院急診科2日就接到4名被馬蜂蜇傷的市民。  案例  上學第一天好開心 臨放學被馬蜂蜇了  小明(化名)今年7歲,就讀於思明區某小學。上學第一天,他十分興奮,適應得還不錯。
  • 女孩看到馬蜂隨手揮趕 遭「追殺」肝腎功能衰竭
    病床上的小凱聽不太懂醫囑,他只看到父母符友群夫婦愁雲慘澹的面容,為了籌錢給小凱治病,他們放棄自己的治療,把能借的親戚都借個遍,欠債9萬多,眼看著下一步的醫藥費又沒著落,兩口子相望無言,只是低著頭一個勁的嘆氣。  噩夢發生在9月26日下午。10歲的小凱放學後,和6歲的妹妹小敏還有另外兩個堂兄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途徑一個小山坡時,小凱看見一隻馬蜂在蜇一頭牛。
  • 三種毒馬蜂廈門最常見 提醒:不慎招惹切莫狂奔
    記者從我市多家醫院了解到,這幾天,被馬蜂蜇傷的市民多了不少,僅中山醫院急診科2日就接到4名被馬蜂蜇傷的市民。案例上學第一天好開心 臨放學被馬蜂蜇了小明(化名)今年7歲,就讀於思明區某小學。上學第一天,他十分興奮,適應得還不錯。就當第一天的學習快要結束時,突然不知從哪裡飛來一隻馬蜂。
  • 小學生放學路上堅持撿垃圾 稱想周圍環境更好
    小學生放學路上堅持撿垃圾 稱想周圍環境更好 2014-11-20 14:10:22他們每天下午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都會將路面的垃圾撿得乾乾淨淨,幾乎從不間斷。  撿垃圾的孩子越來越多  陳玉蓮是銀川市西夏區西花園南巷的環衛工人,就在一個月前,她發現有一個穿著西夏區第四小學校服的男孩兒,經常在下午放學後,邊走邊撿起道路上丟棄的垃圾。
  • 夏季馬蜂活躍警惕被蜇傷-新華網
    周先生下意識地用手往後背一抓,竟抓出一隻馬蜂,他趕緊將其摔在地上迅速踩死。3分鐘過後,周先生就感到頭疼,噁心,呼吸困難,倒在地上。同事發現後,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  周先生被送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急診科。此時,周先生出現過敏性休克。急診科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後,迅速將他轉運至重症醫學科。經重症醫學科醫生及時進行抗過敏和抗休克治療後,第二天,周先生脫離了危險。
  • 眼下正是馬蜂繁殖期 市民到醫院看病卻被馬蜂蜇了一口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呂嘉捷楊莉莉圖片均為資料圖)本來是到醫院看病,沒想到卻被馬蜂咬了一口。昨日,市民施先生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講述自己在醫院遇到的糟心事。他到中山醫院看病,在走廊等待叫號的時候,突然感覺後頸一陣刺痛,伸手一拍才發現是一隻馬蜂,趕緊到急診室處理傷口,敷藥後有所好轉。
  • 四川攀枝花一男子被馬蜂蜇後出現休克 提醒:當季小心馬蜂蜇人!
    馬蜂兇猛,馬蜂蜇人可能危及生命。9月12日,紅星新聞從四川省攀枝花鹽邊縣公安局獲悉,2020年9月9日14時許,鹽邊縣公安局紅果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電話一端報警人焦急萬分:鹽邊縣紅果彝族鄉大槽村小槽組村民安某某因爺爺過世,在上山為老人辦理喪葬後事過程中,被馬蜂蜇傷後不省人事,有極大的生命危險,請求派出所出警救助。
  • 有種馬蜂男人都怕,農村到處都有,如果被它蜇傷了怎麼辦?
    被馬蜂蜇傷了怎麼辦?人們對馬蜂的記憶可能都不陌生,尤其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沒有不被馬蜂蜇傷過的,簡直是恐怖的記憶,女人見了馬蜂趕緊跑,男人見了馬蜂也要心怵膽怯,到現在提起馬蜂還要摸一下曾經腫過的眼睛。為什麼農村馬蜂多?
  • 小學生打死馬蜂引來蜂群報復 蜇死3人蜇傷24人
    「當天中午放學後,一隻馬蜂飛過來往我身上蟄。」僅有7歲的受傷學生王朝愛稱,當天中午放學後,她正在學校的院壩裡跳皮筋,突然飛來一隻馬蜂,接著就朝她頭部、面部等蜇來,她邊喊救命邊朝地上打滾。她的同學楊昌龍、楊昌梅和王庭安等見狀後,立即趕過去幫忙掃帚驅逐那隻馬蜂,當同學們將這隻馬蜂打傷驅走才幾分鐘,一大群馬蜂蜂擁而來,朝著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亂蜇。
  • 上班路上頭頂突然飛來一群馬蜂,57歲女子被蟄到多臟器衰竭
    自己好好在路上走著,頭頂突然飛下來一群馬蜂,在她腦袋上一通亂蟄後,致使她多臟器衰竭,醫生一度還下了病危通知。視覺中國供圖「太危險了,連醫生都說我是撿回了一命。」10月16日,錢報記者在浙江省中醫院血透中心見到鄭女士時,她的臉和手仍有些浮腫,身體也還比較虛弱,但已經能正常交流。回想起這十來天的經歷,仍然心有餘悸。
  • 馬蜂傷人高發 野外作業要當心
    大家一般都知道馬蜂不好惹,卻不知道被馬蜂蜇傷超過10處就會導致內臟損傷, 超過50處則有生命危險。八旬老人被蜇傷 馬蜂傷人案例增多近日,一位86歲的老人被緊急送到市中心醫院,當時精神不振,已幾乎昏迷。據其家人介紹,老人在營山鄉下遭遇馬蜂團襲擊, 全身上下被蜇20餘處。
  • 男子爬山時不幸被馬蜂蟄傷 沒過多久就休克
    其中一名遊客不幸被馬蜂蟄傷,原本以為沒多大事兒,不想5分鐘後,該遊客開始出現心跳加速、喉嚨發緊,渾身直冒冷汗的症狀,沒隔多久便暈了過去。 同行的其他遊客趕忙撥通了120急救電話。 下午1點左右,醫院急診科接到120急救電話後火速出發,由於當時遊客所處位置已經接近山頂,山路崎嶇。
  • 馬蜂品種有許多種,其中毒性最強的只有一種,遇到一定要躲開
    馬蜂,學名「胡蜂」,因為身體的大部分呈黃色,所以,又稱為「黃蜂」。馬蜂屬於一種古老的生物,其存在歷史要長於人類,不過,由於基因的問題,馬蜂一直沒有進化,現在的馬蜂與最早的馬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馬蜂是一種會飛翔的昆蟲,而且,雌蜂身上生有一根非常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能夠對人類或其他動物發起攻擊,從而可導致人類或其他動物的皮膚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人類或動物死亡。因此,馬蜂是人類或其它動物都必須防備的一種昆蟲。據資料介紹,馬蜂的種類有很多,但主要馬蜂品種有8種。
  • 滅蜂記|義工隊8年捅馬蜂窩近萬個,舟山的馬蜂為啥這麼瘋?
    馬蜂窩海島居民和馬蜂的恩怨情仇去年9月,舟山富翅島上一名72歲的大伯上山砍毛竹,被馬蜂蜇咬了七八口,回到家裡毒性發作,當場休克倒地。當120趕到時,老人已不治身亡。這個馬蜂襲擊居民事件還未就此結束。舟山的馬蜂為什麼這麼多?楊秀青分析說,首先和舟山的地理氣候環境有關。在北方,到了七八月份,氣溫降低,馬蜂基本就沒有了,可是在舟山,由於溫度比較溼熱,每年10到11月,還能看到馬蜂。另外一個重要原因,舟山有著豐富的食物供給。
  • 市民被馬蜂「偷襲」 醫生:可用醋等酸性溶液塗抹
    她趕緊脫下褲子,褲內竟掉出一隻馬蜂,腿上多了個針眼大的傷口,傷口周邊開始越來越腫,伴隨劇烈疼痛。她趕緊用肥皂水塗抹,隨後前往省人民醫院看急診。  前晚,福州的張先生也中了馬蜂的招。他介紹,當時他準備出門跑步,剛剛套上上衣,就感覺右前臂像觸電了一樣疼痛。他起先以為是靜電所致,沒想到又感到一陣刺痛。「後來,我聽到蜂類昆蟲扇動翅膀的聲音,趕緊脫衣服,飛出了一隻馬蜂。」
  • 河南仨市民郊遊被馬蜂蜇 頭部清出30餘只山馬蜂
    (河南法制報記者王海鋒)10月5日,義馬市4位市民駕車到澠池縣韶山風景區遊玩時被一群山馬蜂圍攻,4人中3人被山馬蜂蟄傷,其中一名女士蟄傷嚴重,當晚被送醫院血液透析,目前還沒脫離生命危險。另一名男子在脫離現場後,從頭髮裡清出30餘只山馬蜂。
  • 路上看到這種東西要趕緊遠離!
    如果看到路邊有這種 紅土堆尤其是穿著涼鞋的街坊 一定要繞路走,趕緊離開!一旦被它輕輕咬一口 輕則傷口紅癢化膿,至少半個月才能好 重則可能會導致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