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綠色世界的「保護者」,專治害蟲,但要小心別被蜇

2021-01-17 自從中間的角色顛覆

大家好,感謝各位的關注,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蜜蜂中的馬蜂。馬蜂屬胡蜂總科、馬蜂科。馬蜂為捕食性昆蟲,它分布廣,數量多,在我國南北各地,城市、鄉村、野外均可看到。最常見的馬蜂有兩種:一種紅黃或紅褐色,俗稱長腳馬蜂,體長約有20毫米左右,飛行時兩條長腿拖在後面;另一種為黃色,體長有許多黑斑或黑色條,體長約14~15毫米,俗稱「小馬蜂」。

馬蜂

馬蜂體疲長,有較光滑的堅硬的幾丁質外殼,無有或有少量的短毛著生,上頻少運,觸角呈絲狀,活動自如,翅呈棕褐色或褐黃色,棲息時能摺疊在背上,腹部呈紡錘形,末端有警針,贅刺時能排出毒液,以此進行自衛。它和蜜蜂、熊蜂一樣,是營群居生活。一群馬蜂多則幾百隻,少的數十隻,一般多是10~30隻。馬蜂這個「小社會」,由雌、雄、職(中性)三種不同的成員組成。雌馬蜂和雄馬蜂不象蜜蜂的雌蜂(蜂王)、雄蜂那樣專管產卵和交尾,什麼事都不幹,而它們除了交尾、產卵外,還擔任職峰的一些工作,如採食、飼餵、保衛等。職蜂擔任很多的工作,如築巢、採食、飼餵、清潔、保衛等。

馬蜂

馬蜂雖體小,但兇猛,易刺殺,防衛能力較強,有守衛、報警、傳達信息之活動。一旦遇敵,它們便群起而致之,毫不憫惜自己。另外,還表現在成員之間有傳遞食物和互相餵食的現象。在不良氣候條件下,大家不能出去採集食物,如有一隻馬蜂冒雨採食回巢,其它成員便一齊圍上去,採食者把食物一點一點的分給它的夥伴共同享受,從不自私;無食時,便一起挨餓。

馬蜂

馬蜂把自己的「房子」建設得很漂亮。它們共同努力,依靠集體的力量築造出美麗、經濟、牢固的蜂巢。其巢為單面,呈平圓盤狀,由許多相同的蜂房組成。蜜蜂築巢是用腹下蠟腺分泌出來的蠟質作原料,而馬蜂則利用最普通的纖維質作為築巢的原料。我們常常看到長腳馬蜂飛到朽木上,柵欄上或發褐的舊紙上,啃取褐色的木纖維或紙屑,加以嚼碎。並混入唾液和少最的樹膠類,使其變成很碎又很粘的「紙漿,」然後用「紙漿」築起蜂巢。

馬蜂

馬的蜂巢多汽在屋簷下、牆洞內、石堆的石塊下、建免物滿於上,也可築在灌木和草叢中。巢的顏色為灰褐色求灰白色,大的:條集直徑8~15釐米,小的2~4釐米。為了防水,集口向下,以便保護卵和幼蟲,也便於棲息。馬擇邊築巢邊產卵,隨著繁殖的需要,蜂巢體積也逐漸擴大。越過冬的馬終一到春天,當外界右訝蟲之類的小蟲可捕食時,它便開始找地方築巢產卵。馬蜂在一個巢房裡產一粒卵,有時才起房基便在房底急急忙忙的產上卵。到了夏天,原來只有一、兩隻越冬馬蜂的蜂巢,便發展成為比較熱鬧的「小家庭」。入秋後,馬蜂繁殖速度減慢,蜂兒逐漸減少。秋末天氣漸涼,當外界氣溫下降到7~10C時,馬蜂便逐漸離巢而去,有的被餓死凍死,有的找越冬用的「安樂窩」。剛出房的年輕的馬蜂,交尾受精之後,找到較保溫的牆洞、樹洞,鑽在一起越冬或單獨越冬,有的還三三兩兩鑽進竹杆或蘆葦稈內越冬。

馬蜂

馬蜂被觸怒後或巢被搗毀,會一齊飛來螫刺,人畜被螫處感到痛和腫,因此人們常把馬蜂視為害蟲而加以毀巢捕殺,這是對它不甚了解的緣故。馬蜂可消滅害蟲,也可為農作物授粉,蜂巢可入藥。馬蜂的幼蟲是肉食性的,食量相當大,要靠成蜂捕捉害蟲來飼喂,否則是不能生長發育的。捕食性的馬蜂偏食鱗翅目的幼蟲,利用它作天敵,其主要優點如下。

馬蜂

(1)食性廣。馬蜂可捕食農林業害蟲,如紅鈴蟲、棉鈴蟲、造橋蟲、棉大卷葉螟、粘蟲、玉米螟、菜青蟲、稻縱卷葉螟、甘薯天蛾、慄灰螟等多種鱗翅目害蟲的幼蟲和蛹,尤對抗藥性較強的老齡幼蟲,馬蜂更喜歡捕食。馬蜂還捕食林業上的許多害蟲以及雙翅目中的蠅、蚊等昆蟲。對人類健康,畜牧業的發展和環境衛生等都是有利的。

(2)捕食迅速。馬蜂體強,飛行力較好,性格兇猛,捕食害蟲效熱好。據調查,利用馬蜂對棉鈴蟲掃殘,放蜂6天以後,消滅棉鈴蟲98.5%。

馬蜂

(3)捕食量大。由於馬蜂分布廣,數量多,又加上它的幼蟲為肉食,捕殺害蟲能力強。尤其是在繁殖盛期(夏天),浦殺害蟲能力更強。一隻長腳馬蜂,一天要飛出去5~10次,每次能捕捉到兩隻左右的棉鈴蟲,或8~12隻的小蚜蟲,按6個月的繁殖期計算,一隻長腳馬蜂可消滅棉鈴蟲3000~4000隻或小蚜蟲10000~12000隻,甚至更多些。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可以看到植物叢中,有不少馬蜂飛上飛下,甚至一個葉片一個葉片的檢查,尋找害蟲。據統計,一棵向日葵,一天有2~8隻馬蜂飛來「巡捕」害蟲。馬蜂是一支強大的「以蟲治蟲」的力量,它不聲不響地幫助人們消滅農林業上的各種害蟲。

馬蜂

(4)能反覆使用。利用馬鋒有歸巢和飼餵幼蟲的特性,蜂放出去後,可收回,再移到別的田間使用。

(5)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據調查,凡每畝放蜂100隻左右的棉田,皮棉單產比歷年可增產11斤,每畝可節約農藥投資10元,既節省了開支,又節省了勞力。

馬蜂

(6)來源容易。馬蜂,在我國各地農、林區均有分布,不需要到外地引進,只要就地選用就可解決問題。

(7)避免造成汙染。利用馬蜂消滅害蟲,可不用或少用農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汙染,保護農產品的清潔,對人、畜健康均有好處。

馬蜂

近幾年來,不少地方進行了人工飼養繁殖馬蜂,或把野生的馬峰連巢收養起來,加以管理訓練,再放到棉花等農作物田裡去消滅棉鈴蟲、蚜蟲等害蟲,收到較好的效果。不管是人工飼養的或收捕野生的馬蜂,都要連蜂巢在晚間移入田間,這樣馬蜂才不致於逃走。因為馬蜂有戀巢性,巢房內的馬蜂幼蟲需要它哺育。對分散在人們住房附近和建築物上的營巢馬蜂,應加以保護,不能認為是蜇人的害蟲而任意加以毀巢和捕殺。對於馬蜂一些知識大家有所掌握了嗎?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欣賞,大家有被馬蜂蜇過嗎?小編是被蜇過的,那種滋味反正是永遠也不想再遇到了。你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被蜜蜂蜇傷,秋季高發,千萬別不當回事
    導語:近期聽身邊的醫生朋友說,有很多被蜜蜂蜇傷然後過敏的患者,患者不分年齡,有小孩,有老人。尤其這種在秋天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別看是個小小的蜜蜂,蜇了之後還會出現過敏甚至休克現象。掌握這些自救的知識,在關鍵時候,還是能救人一命。
  • 一家人9口人7人被毒蜂蜇咬 用化妝品的要小心
    一家人9口人7人被毒蜂蜇咬 用化妝品的要小心 2017-10-10參與互動    記者李曉敏通訊員馬一禾  本報訊國慶期間,一家人去郊外,結果一不小心,全家9口人7人被毒蜂蜇咬
  • 老農:別擔心,解藥就在它身上
    它不僅會傷害莊稼,還會刺傷人的皮膚。被「洋辣子」蜇了怎麼辦?老農:別擔心,解藥就在它身上。洋辣子是綠翅蛾的幼蟲,在農村也叫「蟄拉毛子」。洋辣子長得又肥又短。有些顏色是淺黃色或純綠色。常見的辣椒主要有黃綠色為主。洋辣子的外形和可愛俗稱「糖寶」。然而,它們身上的毛是有毒的。如果不小心碰到被蜇的部位,就會出現紅腫酸痛,灼傷和瘙癢是無法忍受的。
  • 農村常見的三種毒蟲,遇到後能躲則躲,小心被咬傷或蜇傷!
    農村常見的三種毒蟲,遇到後能躲則躲,小心被咬傷或蜇傷! 每年夏季有關毒蟲咬傷或蜇傷的事件屢見不鮮,而受傷的一般多為下地幹活的農民。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三種常見的毒蟲,以及遇到後的正確處理方案,希望對廣大農民朋友能夠有所幫助!
  • 「綠色翡翠」都很值錢?小心別被騙了!
    翡翠以綠為貴,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這並不代表著在購買翡翠之時,就只認定綠色了。若是一塊滿綠的翡翠沒有種水、玉質也很差、還有很多瑕疵,它的價值也不會高到哪裡去;況且還有很多與綠翡翠神似的低檔玉石,經常被用來冒充滿綠翡翠,一個不小心還真容易上當受騙。
  • 近期鶴壁多人被這種蟲蜇傷,遇到千萬要小心
    近期鶴壁多人被這種蟲蜇傷,遇到千萬要小心 2020-09-03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何水母沒有腦子,卻還能蜇傷其他生物?只因它有這種「超能力」
    海洋世界裡生活各型各色的生物,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些生物依靠自己本能生存下去,有些生物卻成為其他生物的腹中之食。比如水母,是比較常見海底浮遊動物,呈透明式漂遊,是種很漂亮的生物,可這種美麗生物的背後卻隱藏著毒性。
  • 有種馬蜂男人都怕,農村到處都有,如果被它蜇傷了怎麼辦?
    被馬蜂蜇傷了怎麼辦?人們對馬蜂的記憶可能都不陌生,尤其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沒有不被馬蜂蜇傷過的,簡直是恐怖的記憶,女人見了馬蜂趕緊跑,男人見了馬蜂也要心怵膽怯,到現在提起馬蜂還要摸一下曾經腫過的眼睛。為什麼農村馬蜂多?
  • 「微型戰士」威力大玉米害蟲無處逃
    編者按殺滅害蟲除了使用農藥還有什麼好辦法?近年來利用天敵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控技術,在農業、林業等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捕食蟎對付紅蜘蛛、齧小蜂消滅美國白蛾,用好這些天敵昆蟲衛士,能大幅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更好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 如果發現衣服被「咬」出一個洞,要小心房子裡可能有這種害蟲
    原來這個並不是大家以為的老城區老化導致的,而是因為房間裡面有了害蟲,這種害蟲的形狀與鋼筋混水泥似的非常相似,讓人沒有那麼快發現。其實這個是害蟲的幼卵,這種還會飛,而且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處理的話,不久整個房間都將會布滿這些害蟲,而這些害蟲還很喜歡吃衣服。如果在家裡,發現這種「東西」,要小心你家的房子可能有「蟲」。首先這種害蟲叫做衣蛾。
  • 同樣被蟄 蜜蜂馬蜂蜇傷處理方法不同
    &nbsp&nbsp&nbsp&nbsp劉先生告訴醫生,當天早上,他在搬運木材時不小心撥弄了身旁的灌木叢,頓時,一群馬蜂「呼嘯」而出。「我一看不好,扔下木頭趕緊往前跑。」劉先生說,儘管他跑得不慢,但還是被馬蜂追上,蜇了十幾下。
  • 馬蜂蜇在肚子上男子眼前一片黑
    本報泰安9月28日訊(記者 張偉 見習記者 路偉) 28日下午2點左右,泰醫附院急診室,被馬蜂蜇傷的
  • 衣物晾曬陽臺上野蜂藏身蜇傷人 被蜇傷請及時就醫
    市民如果被蜂蜇傷,一定要及時就醫。》》》》》事件胡蜂藏身黑色褲子 市民被蜇腫痛半天11月29日上午,李小姐拿出前幾天在陽臺晾曬後收納到衣櫃的一條黑色褲子換上,剛穿好就突然感覺靠近大腿根部刺痛了一下。她以為是被針扎了,伸手往褲子裡順一下,感到有個小蟲子跑到小腿處。
  • 瀘州城區現美洲紅火蟻 被叮蜇嚴重者可致休克
    據了解,紅火蟻源於美洲南部,是一種入侵害蟲,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組織認定為最有害的100名入侵物種之一。自2004年以來,目前分布已擴大到我國多地,專家分析其原因或為外地運入草皮、帶苗木時不慎引入。瀘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劉斌介紹說:「最早的時候主要分布在西昌,然後還有攀枝花。瀘州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主要分布在綠化草坪、公園以及溼地公園邊上的草叢中。」
  • 洋辣子來了,被蜇後酸爽的感覺你還記得嗎?
    「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MAY BE!
  • 世界害蟲日|小害蟲,大危害!蠅類防制要這樣做!
    6月6日,是第四個「世界害蟲日」。炎炎夏日已經到來,蠅類活動愈加頻繁,關注身邊的「小害蟲」帶來的「大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蠅類那些事兒。一、認識蠅類 蠅類為完全變態的昆蟲,它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蛆)、蛹、成蟲,四個時期,各個時期的形態完全不同。生活中常見的蠅類有家蠅、市蠅、大頭金蠅、絲光綠蠅、巨尾阿麗蠅、夏廁蠅、廄腐蠅等。
  • ...回應害蟲消殺工作不能確保做到全滅 被紅火蟻咬了怎麼辦如何處理?
    園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平時都會定期對園區進行害蟲消殺工作,只是螞蟻這類昆蟲,並不能確保做到全滅。紅火蟻對人有攻擊性和重複蜇刺的能力。紅火蟻以上顎鉗住人的皮膚,以腹部末端的螯針對人體連續叮蜇多次,每次叮蜇時都從毒囊中釋放毒液。人體被紅火蟻叮蜇後有如火灼傷般疼痛感,其後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多數人僅感覺疼痛、不舒服,少數人對毒液中的毒蛋白過敏,會產生過敏性休克,有死亡的危險。如水泡或膿包破掉,不注意清潔衛生時易引起細菌二次感染。
  • 視頻|防控田間害蟲,惠州展示綠色農業「黑科技」
    害蟲誘捕器、水稻害蟲交配幹擾器、昆蟲信息素智能測報系統、色板黏膠誘捕器......日前,在惠州博羅的水稻、蔬菜和柑橘等種植生產基地,一系列綠色植保技術產品亮相田間。在技術人員的介紹下,這些不用「農藥」防控害蟲的方法,讓參觀人員興趣盎然。惠州展示綠色農業「黑科技」。
  • 遊客因誤碰劇毒僧帽水母被蜇傷 切忌用淡水清洗
    最近,臺灣墾丁沿岸有遊客因誤碰劇毒僧帽水母被蜇傷;那麼,僧帽水母會不會出現在廈門的海岸呢?  海邊遊玩小心水母  近日,廈門人的朋友圈裡開始出現僧帽水母的相關信息。那麼,廈門的海邊究竟會不會出現這種美麗「殺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