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選擇「置頂公眾號」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近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線發表了我院蔬菜中心張麗課題組題為「Transposon-induced methylation of the RsMYB1 promoter disturbs the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red-fleshed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的研究論文。
心裡美蘿蔔是我國特有的栽培類型,味甘質脆,肉色血紅,富含對人體有益的花青苷。血紅瓤率是鑑定品種優劣的重要指標,100%血紅瓤率是育種家與種植戶所期待的理想品種。但是在心裡美蘿蔔品種選育和生產過程中,時常出現白肉突變體,嚴重影響了品種的純度和品質,其突變機制尚不清楚。
團隊利用QTL-seq結合轉錄組分析獲得控制心裡美蘿蔔花青苷積累的關鍵基因RsMYB1。序列分析表明在紅肉野生型和白肉突變體中,該基因沒有核苷酸序列的差異,同時發現在RsMYB1啟動子上遊存在7,372bp的CACTA類型轉座子插入。通過調查CACTA轉座子在111份蘿蔔種質中的分布,揭示了該CACTA轉座子對於心裡美蘿蔔紅肉形成必不可少。甲基化分析表明:CACTA轉座子在紅肉和白肉材料中均有較高的甲基化水平,但RsMYB1基因啟動子的甲基化水平白肉材料明顯高於紅肉材料。愈傷組織過表達和VIGS互補試驗驗證了RsMYB1基因的功能,去甲基化試劑5-azaC處理白肉突變體能夠部分恢復花青苷的積累。綜上,研究人員認為RsMYB1啟動子區域的CACTA轉座子插入在心裡美蘿蔔肉色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高度甲基化的轉座子擴散到RsMYB1啟動子區域,使該基因的表達受到抑制,阻斷花青苷的合成,形成白肉突變體。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心裡美蘿蔔肉質根花青苷積累和白肉突變體出現的分子機制,為選育100%血紅瓤率的心裡美蘿蔔奠定了基礎。張麗副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為王慶彪博士和王豔萍博士。本研究還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來源:蔬菜中心)
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