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熱讀 | 低壓萃取為什麼更好?

2021-01-08 美食鑑賞站

3個月前,我接待了一名客人,他告訴我說:「你從沒喝過一杯真正好喝的意式濃縮咖啡。」當時我表示震驚,因為我進入精品咖啡行業已經4年之久。我承認當時我的自尊心有些受打擊,但出於對極致的咖啡的嚮往,我還是問了一句:「為什麼這麼說?」

這個人名叫 Michael Cameron,來自www.strivefortone.com網站,他向我展示了低壓萃取法(LPE)。在自己嘗試之後,我承認這種方法的確會讓咖啡的口味更加均衡,且品質的穩定性非常高。

於是我嘗試分析了一下傳統「9巴萃取法」存在的問題:

1、水會從阻力最小的地方穿過;

2、粉床本身的密度和分布是不統一的,但水對每部分施加的壓力是完全一樣的;

3、為了適應高壓,我們必須增加粉量,研磨得更細,把粉餅壓得十分緊實;

4、以上幾點會阻礙咖啡的正常萃取,因為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粉餅的分布會出現「三明治現象」,位於中部的咖啡粉密度會比頂部和底部的咖啡粉更高,而且現在流行的低壓預衝泡法根本無法解決以上問題,因為我們的撥粉和壓粉方式無法保證粉餅質地均勻;較高的水溫會加速溶解咖啡中的可溶物質,降低熱阻力。因此,最終我們萃取出的咖啡一定是不均勻的。

說得更形象一點的話,水在高壓趨勢下濾過不同顆粒大小的咖啡粉,當水遇到密度較大的部分時,它便會轉向密度較小的部分,因此在這種條件下咖啡的萃取不可能是均勻的,一部分咖啡粉會過度萃取,而剩餘部分則萃取不充分。

而低溫萃取則能極大程度上保證咖啡萃取的均勻,原理如下:

1、低壓意味著水與粉餅接觸的時間更長,均勻萃取的機率就會提升。

2、相應的,我們可以降低粉量,減小壓粉力度,研磨程度也可以稍粗一些。

3、由於粉量較少,粉餅不會接觸到出水口。

4、由於壓粉力度較低,粉餅出現「三明治現象」的概率也會降低,粉餅中部的密度和頂部及底部的密度基本相同。

5、通過用手掌敲擊手柄或使用特殊工具,我們可以使咖啡粉在濾碗中的分布更加均勻。

6、壓力低,溫度自然會降低,水溶解咖啡中可溶物質的速度就會減慢,衝泡時間會變得更長,萃取會變得更加充分。

7、最關鍵的,水濾過粉餅的方式和路徑會更加均勻!

8、這種方法能夠極大提升品質的穩定性,還能減少浪費。

如果你也想要嘗試這種方法,首先你需要將咖啡機的壓力調低至3.5巴,同時調低水溫(用溫度計進行精準測量)。你會發現咖啡的口味會發生巨大改變,口感更加醇厚,甜度更高,純淨感更好!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帶你深度了解「咖啡萃取」,原來影響咖啡的因素這麼多!
    通過了解萃取咖啡的原理,你可以更好地控制萃取過程中的各個變量,並且每次都能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什麼是「萃取」?在化學中,萃取指的是從原料(咖啡豆)裡提取有價值的物質(風味),換到咖啡萃取中,就是使用水把風味從咖啡粉裡提取出來。
  • 咖啡萃取參數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手衝咖啡需要各種參數和比例,才能確保萃取出來咖啡的味道。那麼這些參數究竟是起到怎樣的作用?今天,我們就從物理角度,來解釋一下萃取參數的組成部分。咖啡萃取的定義將熱水注入咖啡粉,就能夠把咖啡粉所含的成分溶入熱水中,這樣的過程稱作萃取。滴濾法、法壓壺、虹吸壺看起來方法不同,但其實他們萃取的原理是一樣的。
  • 如何萃取濃縮咖啡萃取參數注意事項 意式手柄溫度對咖啡風味影響
    其中最基本的無疑是萃取濃縮咖啡,濃縮咖啡作為意式咖啡的基礎,萃取一杯合格的濃縮咖啡是每個咖啡師其中一個核心技能。【什麼是濃縮咖啡】或許大家都知道意式濃縮咖啡源自義大利。義大利是眾多種類咖啡的故鄉。意式濃縮咖啡萃取的最大的特點是通過高壓在短時間內萃取一杯濃鬱的咖啡,但咖啡研磨度並不是單一定在某一個刻度上,那麼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咖啡的萃取參數呢?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影響金杯萃取標準的兩大重要因素就是「濃度」和「萃取率」。萃取率(%)=萃取出的溶解物重量(克)/咖啡粉重量(克)TDS/濃度(%)=萃取出的溶解物重量(克)/咖啡液重量(毫升)SCAA 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認為一杯「完美」的咖啡:濃度需介於1.15~1.35 TDS,萃取率達到18%~22%之間。
  • Rao Spin | 如何在使用V60萃取咖啡時旋轉濾杯,製作更好的手衝咖啡?
    在今天文章中,我們將討論為什麼在使用V60製作手衝咖啡的萃取過程中,旋轉V60濾杯會獲得更均勻萃取的背後物理原因。雖然旋轉是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不要過頭。在這個方法中我們會使用極細研磨的咖啡粉,這會導致過多的細粉沉積在濾杯的底部,堵塞濾紙,減緩咖啡液的流入濾杯的速度,影響風味。
  • 咖啡萃取原理&萃取方式
    磨粉的粗細,決定了萃取咖啡的方式。        細粉由於最易萃出精華,因此所需時間最短,一般就是用90攝氏度水快速衝過後立即萃取,用的是意式機和摩卡壺。        中度研磨的話,通常都是家庭自己喝的,要預熱咖啡杯和咖啡壺,令到咖啡香氣更突出,一般就是85攝氏度到90攝氏度水溫,以手衝壺、滴漏壺和虹吸壺為主。
  • 咖啡萃取與什麼有關?萃取實操分享!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咖啡萃取的一些理論知識以及實操分享~ 咖啡萃取必須弄懂的幾個重要概念: 萃取:萃取兩字源於拉丁文,意思是把某物擠壓出來,或取得萃取物。在化學中,萃取指的是從原料(咖啡豆)裡取得有價值的物質(風味)。
  • 咖啡的萃取知識——風味與萃取率的關係
    想要酸就降低溫度,想要苦就增加溫度的道理應該是很多咖啡從業者都懂的。但是也有人提供了一些例外,說有些特殊品種或烘焙度的豆子,反而是把溫度提上去後,酸質變得更厚重,甚至有點難以接受,甜感苦味卻未見得有。
  • 如何萃取咖啡的成分?
    咖啡萃取的步驟 書籍《你不懂咖啡》中關於冰滴咖啡的萃取原理描述: 將咖啡粉表面的成分轉移到水中,這些成分轉移的速度與其本身的濃度有關。如果咖啡粉表面成分的濃度高而水中的咖啡成分濃度低,成分轉移的速度就快。
  • 關於咖啡萃取的專業名詞,你懂了嗎?
    來,讓我們多認識咖啡一點。關於幾個「萃取」,究竟是啥意思呢?萃 取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稱抽提,是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單元操作。(from 百度)當咖啡研磨成粉,再與水相接觸,它們便在進行「萃取」。萃取物就是水從咖啡中溶解出的所有物質。
  • 如何使用咖啡濃度&萃取率的關係衝咖啡?
    2.咖啡濃度在 1.2%~1.45%的範圍內。 那麼什麼是咖啡的萃取率與濃度? 咖啡的萃取率 萃取率指的是你所用來衝煮的咖啡粉,有多少比例的物質被溶解到咖啡當中。
  • 咖啡知識│咖啡萃取裡的「通道效應」
    之前,一個微信朋友問:「哥,啥叫通道效應?」
  • 科普 | 咖啡萃取法的演變歷程!
    咖啡的萃取方法大致可分為「濾衝式萃取法」和「浸泡式萃取法」。濾衝式是以咖啡粉當作過濾層,讓熱水流過該處的萃取方法,滴漏式、意式濃縮和水滴式咖啡皆歸於此類。浸泡式是將咖啡粉和熱水混合均勻,靜置一定時間後萃取的方法,虹吸壺、法國壓、冷泡式、濾壓式則屬於此類。
  • 咖啡入門知識:滴濾式和浸泡式萃取方式
    滴濾式滴濾式萃取方式最大的表現是過濾,把研磨後的咖啡粉放置在濾杯(過濾器具)中,通過注水方式萃取咖啡中的咖啡物質並過濾咖啡粉獲取咖啡液。常見的有v60、chemex等。浸泡式浸泡式萃取方式也正如其名,是一種把咖啡粉浸泡在水中萃取最後過濾咖啡粉渣的方式,例如法壓壺、杯測等。
  • 萃取前,如何確定咖啡的最佳粉量和萃取比例?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讀者在做萃取決定時,提供思考的源泉。 建議咖啡師在根據萃取方式決定萃取比例之前考慮幾個因素,而不是總是依賴標準的、流行的萃取比例(例如2:1用於濃縮咖啡,17:1用於滴濾式咖啡)。
  • 你了解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嗎?
    從現在市面上來看」煮「」咖啡的製作是非常豐富的,設備也非常齊全方法有很多。但是從咖啡的萃取方便來看,他們的萃取原理都是一樣的。你了解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嗎?虹吸壺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1.咖啡豆的研磨,會加大咖啡和水的表面積接觸。2.咖啡粉充分的浸泡在水裡,咖啡會萃取精華的溶解。
  • 影響金杯咖啡萃取濃度因素 影響手衝萃取的原因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咖啡豆有30%的物質是可溶的,但不是將這30%的可溶物全都萃取出來就是最好,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所定義的金杯萃取率是在18-22%,即10g咖啡粉萃取1.8-2.2g出來,而滴濾咖啡的TDS濃度大約在1.2-1.45%之間,即萃取的18-22%咖啡物質佔整杯咖啡的比例是1.2-1.45%
  • English Corner 咖啡萃取過程簡介(一)
    咖啡的萃取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熱水與咖啡粉接觸,釋放其中的氣體,暴露在表面的部分物質被率先溶解。第二階段,咖啡細胞纖維開始吸收水分,進而膨脹,二氧化碳及芳香物質得以釋放,剩餘咖啡粉中的物質開始溶解,咖啡溶液逐漸形成。
  • 水溫&預浸泡對意式咖啡萃取的變量影響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萃取流速的影響 2.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咖啡濃度TDS的影響 3.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咖啡萃取率的影響 4.
  • 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的萃取過程和技術簡介
    早在1880年代Espresso機器存在之前,已有Espresso的概念.依據理想,咖啡飲料的咖啡豆應在烘焙後的2個星期之內使用,在萃取之前研磨,在飲用之前萃取;重點是應該採用新鮮的咖啡豆磨成的咖啡粉粒.Espresso正是這種理想咖啡.經過100多年的持續研發,目前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Espresso機器,如今已有各式價位的家庭用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