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咖啡濃度&萃取率的關係衝咖啡?

2021-01-08 騰訊網

如何衝泡一杯好喝的咖啡?

「好喝的咖啡」有一個標準萃取率和濃度的論點:金杯理論(Gold Cup),這個論點認為 「 好喝的咖啡 」 必須同時符合兩項條件:

1.萃取率介於 18%~22%之間。

2.咖啡濃度在 1.2%~1.45%的範圍內。

那麼什麼是咖啡的萃取率與濃度?

咖啡的萃取率

萃取率指的是你所用來衝煮的咖啡粉,有多少比例的物質被溶解到咖啡當中。

咖啡的濃度

所萃取的萃取物將溶於多少熱水中,表示一杯咖啡裡,「萃取出的咖啡物質」佔總咖啡液體的比例。

金杯標準則是各國家根據地區消費者口味統計出最為接受的咖啡濃度與咖啡萃取率。就粉水比來說,按照金杯標準:每升水(1000g)需50-60克咖啡,而「金杯」是多種萃取率的簡化數字範本:1:14、1:15-1:16-1:17-1:18-1:19-1:20,根據對象對咖啡濃度的偏好而定。

從這張圖可看出中間為咖啡萃取範圍的黃金區,濃度在1.15%-1.35%,萃取率在18%-22%之間。在這個範圍的咖啡滋味甜美順滑為大家所喜愛。

比如,使用100g 的咖啡粉做衝煮,在煮完咖啡後,將咖啡渣中的水分去除後(無論烘乾或曬乾),若是剩下80g ,也就代表了有20g 的物質被溶解到咖啡中,那麼這杯咖啡的萃取率就是20% 。

萃取率與咖啡味道

我們經常說的「過度萃取」和「過少萃取/萃取不足」,指的就是咖啡萃取率的過度或過少。要從咖啡中獲得最佳口感,你需要準確地提取出咖啡中有益的「物質」,如果你的咖啡味道不好,比如:

萃取不足的咖啡(萃取率低於18%)通常風味偏酸、薄、淡,單調而無特色,嘗試延長萃取時間或更細的研磨度。

萃取過度的咖啡(萃取率高於22%)則愈發味苦、灰白、發澀,這時可以,嘗試更粗的研磨度或縮短萃取時間。

萃取率=溶進水裡的咖啡量 / 咖啡粉總量

EXT%=TDS(g) / Dose(g) × 100%

調整咖啡萃取率

1.調整研磨度(也就是咖啡與水的接觸面積);

2.調整衝煮時間(也就是咖啡與水的接觸時間);

3.調整水的溫度

濃度與味道的關係

適當的咖啡濃度(黑咖啡,指衝 煮咖啡):1.15-1.35(SCAA標準);1.2-1.45(SCAE)標準。

濃度過高(黑咖啡濃度超過1.5%時):咖啡味道過重,尤其是酸味和苦味很重,甜度不足;好的咖啡風味不明顯,容易讓人誤解為「過度萃取」。

濃度過低(黑咖啡濃度低於1.15%時) :咖啡味道過於淡,酸、甜、苦味都不明顯,咖啡風味特徵不明顯,容易讓人誤解為「過少萃取/萃取不足」。

咖啡濃度=咖啡溶質的質量 / 咖啡溶液的質量

TDS%=TDS(g) / Yield(g) × 100%

調整濃度

調整粉水比例(其它條件一定時,粉多水少,則濃度高;粉少水多則濃度低。)

如果你使用的咖啡粉重量是一人份(15克左右)可以參考如下的建議。

1、研磨度:跟砂糖顆粒大小一般的粗細是適用範圍比較廣的研磨度。可以用手指去搓揉砂糖顆粒跟咖啡粉顆粒比較。

2、衝煮時間:一般衝煮時間在1分40秒到2分鐘之間。時間越長咖啡中被萃取出來的物質會越多,注入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咖啡味道會越濃,但同時也會增加味道變得明顯有苦澀的風險。

3、衝煮溫度:根據你的咖啡豆烘焙度你會需要調整你的衝煮溫度。如何調整可以參考下列數據:

淺度烘焙:攝氏90-92度

中淺烘焙:攝氏87-90度

中度烘焙:攝氏85-87度

中深烘焙:攝氏83-85度

深度烘焙:攝氏80-83度

一般來說烘焙度在咖啡豆的外包裝上都會有標明的。如果你覺得一個溫度下衝出來的咖啡有明顯的苦澀感就可以試著降低水溫,太淡而且味道單薄可以試著稍微提高水溫,一次調整2度是不錯的選擇。

4、關於注入的水量(水粉比):你準備注入的水量和你使用的咖啡粉之間的比例就是水分比,調整這個比例可以很容易的去改變你咖啡液的濃度。如果使用的磨豆機一般或者入門級別,並且剛剛開始學習手衝,使用水和粉12:1至14:1的比例(也就是15g的粉量注入180-210g的水)會比較安全,可以在保證咖啡有足夠濃度的情況下不至於容易出現苦澀。

手衝咖啡水粉比例參數

【重口味】1:10~1:11(咖啡豆克量比上黑咖啡毫升量)即金杯準則的1:12.5~1:13.5(豆重比生水毫升量)

【適中口味】1:12~1:13(即金杯準則的1:14.5~1:15.5)

【小清新】1:14~1:16(即金杯準則的1:16.5~1:18.5)

手衝時用的上的規律:一般情況下在手衝時,在固定粉量和水粉比的情況下,越高的水溫、越長的時間、越細的研磨度會帶出越多咖啡中的物質,衝出越濃的咖啡,展現更加完整的咖啡風味,但是越容易苦澀。濃度高不一定是過度萃取;咖啡苦不一定是過度萃取,所以,需要自己多試幾次找到一個平衡點。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濃縮咖啡濃度與萃取率實驗 咖啡機衝煮頭與粉餅間隙的關係
    ▲點擊關注 | 專注烘焙7周年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私人微信號kaixinguoguo0925導讀濃縮咖啡製作作為咖啡師的核心技能,萃取濃縮咖啡中的粉量參數一般取決於粉碗的大小,例如18克粉碗會裝17到19克粉左右的粉量,最近前街門店在調整濃縮咖啡的時候入手了一個較大的粉碗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什麼是SCA金杯萃取理論】是在製作手衝過程中將「TDS(濃度比)」控制在1.15-1.45%之間,「萃取率」要達到18-22%就被認為是在金杯萃取範圍。當然我們說金杯萃取這個範圍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覺得好喝,但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區間裡的咖啡是好喝的。
  • 咖啡的萃取知識——風味與萃取率的關係
    想要酸就降低溫度,想要苦就增加溫度的道理應該是很多咖啡從業者都懂的。但是也有人提供了一些例外,說有些特殊品種或烘焙度的豆子,反而是把溫度提上去後,酸質變得更厚重,甚至有點難以接受,甜感苦味卻未見得有。
  • 影響金杯咖啡萃取濃度因素 影響手衝萃取的原因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咖啡豆有30%的物質是可溶的,但不是將這30%的可溶物全都萃取出來就是最好,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所定義的金杯萃取率是在18-22%,即10g咖啡粉萃取1.8-2.2g出來,而滴濾咖啡的TDS濃度大約在1.2-1.45%之間,即萃取的18-22%咖啡物質佔整杯咖啡的比例是1.2-1.45%
  • 製作手衝咖啡時,最佳的萃取時間是多少?
    影響咖啡口感與香氣的兩大因素:咖啡的萃取率與濃度。咖啡萃取率:衝煮咖啡時,並不是將咖啡豆中所有的可溶性成分都萃取出來,最佳的萃取率是萃取的物質佔咖啡豆重量的18%-22%。處於這個區間的萃取率,咖啡香氣與風味才會飽滿,更有層次感。咖啡濃度:咖啡的濃度決定了咖啡口感的濃鬱還是寡淡。
  • 衝煮實驗室 | 濾杯結構真的對咖啡萃取率有影響嗎?
    那麼這些濾杯結構真的對萃取咖啡有像其介紹般神乎其神嗎?下面的篇幅,我們就這個問題來進行衝煮,看看是否這的會對咖啡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設計實驗本次實驗選用兩個濾,分別是v60和Kono濾杯。採取相同的衝煮方案,相同的咖啡豆進行衝煮。衝煮後分別測定兩杯咖啡的濃度並計算萃取率,當然也要通過感官品嘗兩杯咖啡。
  • 手衝咖啡多少咖啡粉放多少水 精品手衝咖啡水粉比例推薦
    -什麼是萃取率-溶解出的咖啡成分的重量 佔使咖啡粉總重量的百分 咖啡熟豆有70%是不溶於水的纖維質,可溶性滋味物僅佔熟豆重量的30%,比如說100g咖啡粉最多有30g咖啡溶出萃取物,剩下的70g就是我們常見的咖啡渣,我們再到30%可溶性物質中去萃取咖啡液就是我們說的「金杯萃取率」。
  • 乾貨:詳細講解咖啡手衝萃取,精確到0.1克,衝出屬於你的味道!
    可以用這個方式來計算萃取率%:萃取率% =咖啡液(g) x TDS (%) / 粉量(g)例如:萃取率% = 36g x 10 % / 18g = 20 %咖啡液是指衝煮完咖啡之後在咖啡壺中滴濾的咖啡液量,而非總注水量。譬如說,使用250g水配合v60濾杯進行手衝咖啡的製作,但經過萃取之後留在壺中的液體為210g。
  • 如何萃取咖啡的成分?
    咖啡萃取的步驟 書籍《你不懂咖啡》中關於冰滴咖啡的萃取原理描述: 將咖啡粉表面的成分轉移到水中,這些成分轉移的速度與其本身的濃度有關。如果咖啡粉表面成分的濃度高而水中的咖啡成分濃度低,成分轉移的速度就快。
  • 製作手衝咖啡時,粉量與水量比值越大,濃度會越高嗎?如何調整?
    在製作手衝咖啡時,萃取率與濃度是兩項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咖啡萃取率:指水從咖啡粉中萃取出的可溶性滋味物的重量與咖啡粉重量的比值;萃取率代表了咖啡中「酸甜苦鹹」滋味物的優劣,也就是能感受到滋味的多少。粉水比越大,咖啡的濃度越高嗎?咖啡的濃度與萃取率都是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的。通常情況下,製作好後的咖啡,放入濃度儀中先將咖啡的濃度測量出來,然後通過濃度再計算出咖啡的萃取率。
  • Rao Spin | 如何在使用V60萃取咖啡時旋轉濾杯,製作更好的手衝咖啡?
    還記得Scott Rao的Rao Spin V60衝煮手法嗎?在今天文章中,我們將討論為什麼在使用V60製作手衝咖啡的萃取過程中,旋轉V60濾杯會獲得更均勻萃取的背後物理原因。雖然旋轉是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不要過頭。
  • 手衝咖啡新做法:既有咖啡醇厚的口感,又有精釀啤酒綿密的泡沫!
    想喝味道乾淨但又擁有香氣十足的細膩泡沫的手衝咖啡,應該如何製作呢?今天教大家製作一杯「咖啡X啤酒」的跨界飲品:冰搖棉雲手衝咖啡!冰搖綿雲手衝咖啡製作過程咖啡粉:20g,以酸性咖啡豆為主,建議使用淺中度烘焙的衣索比亞水洗咖啡豆;粉水比:1:11.5(咖啡粉與水的比例)研磨度:細砂糖般大小總注水量:230ml萃取策略:採用三段注水,100-50-80。
  • 咖啡萃取原理&萃取方式
    磨粉的粗細,決定了萃取咖啡的方式。        細粉由於最易萃出精華,因此所需時間最短,一般就是用90攝氏度水快速衝過後立即萃取,用的是意式機和摩卡壺。        中度研磨的話,通常都是家庭自己喝的,要預熱咖啡杯和咖啡壺,令到咖啡香氣更突出,一般就是85攝氏度到90攝氏度水溫,以手衝壺、滴漏壺和虹吸壺為主。
  • 如何萃取濃縮咖啡萃取參數注意事項 意式手柄溫度對咖啡風味影響
    如何成為一名咖啡師,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成為一名咖啡師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呢?其中最基本的無疑是萃取濃縮咖啡,濃縮咖啡作為意式咖啡的基礎,萃取一杯合格的濃縮咖啡是每個咖啡師其中一個核心技能。
  • 折射計測咖啡濃度的原理
    本篇我們先來粗略說一說折射計測咖啡濃度的原理,最後再來回答這幾個問題。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精品咖啡行業的質量標準中,使用各種萃取方法獲得約20%(通常範圍為18-22%)的萃取率被認為會獲得最佳質量的咖啡。在隨後的很多年中,這些既定標準通常被稱為金杯準則,並在國際上被許多機構、教育組織和標準委員會接受。
  • 咖啡小白成神之路「最硬」的絆腳石——萃取原理,今天帶你踢碎它!
    我們先直接給出,萃取原理的3個核心結論:1)可以通過口感上濃 / 淡的感受,判斷濃度2)可以通過味覺上酸 / 苦的感受,判斷萃取率3)濃度與萃取率無關(萃取率與濃度無關) 總結一下結論:我們能分別從「濃度」和「萃取率」這兩個維度,判斷咖啡的衝煮,是否合理(註:此處咖啡,是指所有咖啡)。
  • 一篇文章帶你深度了解「咖啡萃取」,原來影響咖啡的因素這麼多!
    萃取不足的咖啡酸味較明顯,過度萃取則味道偏苦,你可以通過調整各個變量來製作適合你口味的咖啡。什麼是最佳「萃取率」?TDS:總溶解固體(英文:Total dissolved solids),又稱溶解性固體總量,TDS值越高,表示水中含有的溶解物越多,也就是濃度越高,一般來講,這個TDS值就是用來表示咖啡液的濃度的。
  • 咖啡濃度:多少濃度算濃咖啡 雲南花果山咖啡三個濃度比較
    導讀咖啡作為一種飲品,我們一般會說衝煮咖啡,但我們也常聽「萃取咖啡」或者「萃取咖啡」。咖啡實際上是一種以水為溶劑從咖啡粉中萃取物質到咖啡液中,我們喝到的咖啡飲品其實就是帶有咖啡萃取物質的水,那麼我們也就不難想像萃取物質的濃度其實也是會對咖啡味道產生影響。
  • 萃取前,如何確定咖啡的最佳粉量和萃取比例?
    應該如何確定濃縮咖啡和滴濾式咖啡的最佳粉量和萃取比例?這也意味著,你需要相應的調整使用不同的萃取比例與不同的研磨刻度。 在其它條件都一樣的狀況下,兩臺磨豆機的研磨度分別調整到相同的萃取率,相同的濃度,在咖啡杯裡的表現也會不一樣,這也是對磨豆機做粒徑分析的重要性。同樣使用V60製作相同的咖啡:一臺磨豆機最高達到24.5%的EY/1.6TDS;另一臺只能達到21%的EY/1.4TDS。
  • 水溫&預浸泡對意式咖啡萃取的變量影響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萃取流速的影響 2.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咖啡濃度TDS的影響 3.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咖啡萃取率的影響 4.